优秀的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2021-08-16 1000字

  读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与经典同行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阅读与经典同行_范文1】

  读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而今天,我就读了一篇很吸本引我的文章——《桃花心木》。读完以后,我思潮起伏,想到了人生中的许多环节,许多知识被我“收入囊中”,彻底的吸收了。同时,也让我感悟颇深,明白了许多……

  《桃花心木》讲了一个平常的小故事:“我”看到老爷爷在种树,他每次浇水都是没有规律的,隔三差五。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呢?于是,老爷爷就告诉他:“种树和教人一样,必须让它自己独立生存,假如一味依靠别人,必将像有一些树一样死去。所以,我们要学会自立。”于是,“我”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

  不仅仅是作者,我也深受其中的教悔。是呀,一个人不能一生、一辈子呆在父母身边,要出去闯荡,去寻找生活的秘籍。这样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很大的成功,否则的话,你将一事无成,反而会添加一些额外的损失。要学会自立,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善于观察,还要懂得必要的知识,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生活中取得领先的地位。

  而这小小的故事,已经道出了我的缺点。其实,我在家总是懒懒散散,好不勤奋,连一块小小的地都不愿意扫,连点饭都不高兴做,明明会,可就是一个字——懒。而且还叫我爷爷奶奶干这干那,实在是太不像话了。由于我读了这《桃花心木》,就充分地意识到原来我的种种行为都是错的,要彻彻底底地改正这些潜在的缺点。要像文中的小树那样,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明白一个个道理,并实践起来。

  每个人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都有一段背后的故事,再加上一个命运。有人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靠上帝来决定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命运的好坏是掌控在你的手中的,你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就能改变你原来的命运,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相反,就不是如此了,可那些人还是在不停地报怨着,报怨上帝的不公平。其实上帝给予每个人的能力一样,虽说有贫富之分,可贫的那人只要努力一下,富的那人放松一下,结果反而会出人意料。

  所以,在残酷而激烈的生活面前,你绝不能懒散,只有刻苦的学习才能改变你的人生,改变你的命运。站起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努力,成功离我们不远,努力一下,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加油吧!命运要靠自己掌控!

  【阅读与经典同行_范文2】

  在书的大地上,我想一株小草,沐浴着何须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玉露;在书的海洋里,我像一只小鱼,尽情的享受着书海之旅,细心的体验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程,凝听着一则则扑朔离迷的故事,遨游这一个个前真亦幻的神秘境界;在书的海洋里,我是一只小鸟,随着朵朵白云我越过一座座高峰,一片片草原,一条条河流,饱览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片宝土上快乐的飞翔。

  从小,我就与书结缘。幼时,我被厚厚的一本《安徒生童话》吸引,每当深夜,我就拉着母亲给我讲书中的故事,随后,母亲那温柔的声音伴我进入甜蜜的梦香。那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是在梦中回荡着,回荡着......我看见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听见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森林里追逐嬉戏的声音,也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感动得留下了热泪......在这一则则扪人心弦的童话中,我懂得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真谛。

  几年后,我步入了小学生涯,琳琅满目的书籍令我日不离手,一本本好书丰富了我的生活。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我看到了动物世界的奥秘。还帮我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充实了我追求科学的渴望。后来,世界上掀起了一阵“哈利波特”热潮,让我懂得了正义的力量----邪不胜正。

  读书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滋润了我的心田,他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转眼间,我上了中学,我的思想逐渐成熟,见识逐渐增长,眼界逐渐开阔。虽然学习气氛更加紧张了,课程更重了,读书的时间也少了,但是书依然不能从我的手中逃脱。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便成了我的笔读之物:罗贯中笔下的百年历史之作《三国演义》,曹雪芹笔下可歌可泣的爱情小说《红楼梦》,施耐庵笔下08位英雄好汉你起义的《水浒传》,吴承恩笔下唐僧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西游记》,都使我受益匪浅。

  书是最灿烂的朝阳,书是雨后缤纷的彩虹,书是沙漠中的大片绿洲,书是开阔视野的窗户。在书中,我与李白一起攀登不老山,采摘白云红霞;我与苏轼共赏一轮圆月,饮酒作诗;我与杜甫一起游览泰山;与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争渡;在书中,我与孔子,司马迁,莎士比亚成为知心朋友,和鲁迅巴金进行畅谈;在书中,我看到了刘胡兰,黄继光,一幕幕动人的英雄事迹。

  好书伴我走过了十四个春秋,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净化了我的心灵,改善了我的思想,充实了我的生活,他是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阅读与经典同行_范文3】

  前不久,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对它爱不释手,仔细研读,直到今天,我终于把它读完了。

  这是一部凝聚了《史记》、《国榷》、《资治通鉴》等众多历史巨著的精华而编写成功的得力之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个个都有统治天下的雄心,因此发生了一场场不可避免的战斗。

  书中大多的还是描写战争的:战场上,将士们以死相拼,血腥满天,不拼个你死我活就誓不罢休,真是让人惨不忍睹。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仓颉,他十分为人善良,从不剥削百姓。

  以前,大家都以打结记事,但很容易忘记,仓颉见了,立即去寻找能让大家容易记事的“符号”,也就是现在的“字”。一天,他从三位老人的话中得到启示,从此便仔细观察万物,含辛茹苦的写了三个山洞的“字”,写好后,他也没休息,不辞辛苦的办学校,教大家认字。虽然是传说,可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却深深的感动了我。

  由此我联想起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拉瓦锡于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境富裕。不过,他并没有秉承父亲的旨意从事法律,而是爱上了自然科学。

  拉瓦锡发现"燃素学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破绽。比如,既然金属在煅烧中逸出燃素,那为什么重量反倒增加呢?而蜡烛呢,燃烧之后,竟一无所剩,似乎全部消失了。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拉瓦锡开始了严格的实验。他首先仔细地称量了装有空气和固态物质的密闭容器,然后用放大透镜将阳光聚集在物质上,或者用火加热。当物质燃烧完后,再重新称量装有反应物的容器。他用各种不同的物质反复进行实验,结果都表明,密封容器的重量在燃烧前后都不变。

  这是什么原因呢?拉瓦锡的大脑开始了紧张的思索。后来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重量不一。最后,拉瓦锡推翻了流传多年的"燃素学说",指出:"由于人工的或天然的操作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任何东西,所以每一次操作中,操作前后存在的物质总量相等,且其要素的质与量保持不变,只是发生更换和变形,这可以看成是公理。"这番话体现了"物质不灭定律"的基本精神。拉瓦锡的思想超越了他的同时代人,因为他不仅注意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性质的变化,而且注意到了数量上的变化,从而使得化学科学割断了与古代炼金术的最后一根纽带,以一种崭新的面目蓬勃发展起来。

  所以,我说:“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事,除非你是半途而废的人。”

【优秀的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相关文章:

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征文06-22

2016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征文04-25

读书征文: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05-05

阅读与经典同行高中优秀征文06-22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500字「优秀」05-01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精选」08-29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02-13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600字「优秀篇」05-08

高中优秀学生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