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2023-04-06 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1

  一年来,按照省厅“金财工程”暨财政一体化业务系统建设工作和财政管理信息支撑平台建设的要求,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狠抓进度,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了我县到省市的“三级”联网,并逐步开始了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在线应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网络状况良好,业务效率大大增强,充分体现了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做到“三到位”

  推进财政信息化工作,领导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花钱的工程,没有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财政业务信息化是推进各项财政改革的技术支撑和必然趋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能够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促进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年来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真正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技术支持到位、建设资金到位,齐心协力把信息工作做好。

  二、增强工作责任感,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树立“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安全理念,增强工作责任感,努力踏实工作,将日常维护工作放在心上,确保网络安全顺畅。进行机房自查工作,保障机房设备工作正常运行。

  依据省厅有关文件要求精神,组织人员对我局机房建设进行自查,在自查过程中及进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三、抓业务应用,发挥财政信息化的优势

  业务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如果不上业务系统,网络平台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把抓业务应用放在金财工程建设的重要位置,立足实际,开展工作。

  1、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搭建及运行情况。为了响应省厅有关文件的精神,尽快实现我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应用,今年初开始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方案,并且积极与软件公司专家联系,确定了前期准备工作。(1)购买了小型机、存储设备、防火墙、加密机等一系列基础设备,(2)根据软件公司专家建议及我县实际情况,确定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系统运行方式采用“加密狗联网方式”(暂未实行)。(3)搭建网络平台,联系联通公司,搭建由光纤通过ADSL线路与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核算中心及各预算单位的网络平台;

  2、国库集中支付上线十家预算单位,信息中心同预算科紧密合作克服时间短任务重等缺点在省厅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系统的建设任务,从系统上线到现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正常运转,但在具体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信息中心人员多次与软件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及时解决了预算单位及我局科室工作人员系统操作的一些困难。

  四、加强防范,维护网络安全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使财政业务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首先给每台计算机安装了省厅统一配发的趋势防病毒软件、外网的360杀毒软件及360安全卫士(ARP防火墙),要求各科室尽量不用外来软盘、光盘、优盘等传输介质。如确需使用,必须先进行病毒扫描,确认无问题后再使用。其次是制定了《内外网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加以防范。并根据县安全局及保密局的要求加装防火墙防毒墙,杜绝了内外网混用现象。

  五、重视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我局信息中心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专业人员。一年来,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班加点,勤奋工作,紧扣时间进度,积极完成各项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今年,我县财政局的信息化建设从小到大,从起步到发展,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局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除了资金、设备外,最重要的是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为我们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下了基础。我们将按照省厅的安排,逐步实现全部财政业务的网上运行,圆满完成财政信息化建设任务。

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2

  现将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年初,网络信息中心围绕学校十一五规划、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网络信息中心工作目标。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为目的,通过构建高可用性的网络基础设施,促进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尽快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保障作用,将工作的中心任务转移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来,深入调研、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开展好前期规划,务必高水平的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二、加快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

  1、项目背景

  底,由教育部组织申报的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项目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已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项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管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具体承担协调工作。东北师范大学作为首批申请的高校之一,通过认真的准备,结合校园网的实际建设情况,网络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编写了子项目实施方案。并于12月25日赴北京提交项目书和参加申请答辩会。由于组网方案合理,子课题设计可行,经费利用充分到位,经过专家评审顺利通过答辩。专家们根据实际了解到的东北师大网络建设规模和水平,将我校由C类学校提升到B类学校。最后申请到国拨经费250万元。

  2、项目国拨经费的招标采购工作

  本项目国拨经费所购买的所有设备由教育部科技司统一组织招标。各高校欲购买的设备均需在入围的厂商品牌和设备型号中选定,设备统一定价。

  网络信息中心协调学校相关部门,于5月份完成了设备的选型工作。根据科技司招标结果,结合原有的升级方案,最后确定购买的升级设备品牌为H3C厂商的系列产品。

  3、项目的实施和成效

  由于制订了周密的谈判策略,取得了有利的采购地位,买到了先进的理想的设备,有限的200万项目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

  采购到核心交换机2台,汇聚交换机22台,接入交换机76台,服务器12台,使得100%的网络核心交换机得到升级更换,汇聚交换机增加了45%,接入交换机增加了70%。截止到12月底,完成了核心和汇聚设备的升级以及无线网的`升级工作。校园网络整体性能得到了提升,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了稳固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工作

  为了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今年我校启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心人员积极做好筹备工作,深入调研,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了储备,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及初期预算。

  1、建设目标

  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将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立足于学校的全局管理和服务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为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提供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最终要实现信息标准化,建立权威可信的数据中心,使全局数据共享,整体校务管理成为可能;通过一个全方位、整体性、多层次、有高扩展能力、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有效的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

  2、建设内容

  参照其它同等规模高校应用案例,结合我校基础条件、实际需求,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一卡通平台的建设

  校园一卡通系统工程的总体目标是:用一张校园卡逐步代替以前的各种证件和票据,包括学生证、工作证、医疗证、借书证、校车卡、经费卡、洗浴卡等,增设IC卡终端查询和封闭式出入校门管理等功能,最终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

  整个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模块,即:学籍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消费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医疗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以及校园卡管理中心等。

  (2)公共数据平台建设

  建立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服务平台,规范各类信息标准,实现单一数据源管理和授权访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实时性、有效性。

  建设内容:

  n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n统一门户平台

  n统一数据库平台

  n数据交换平台

  n信息标准化建设

  (3)高速交换网络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n高速交换网络建设

  由于东北师范大学具备校园网,校园的部分地方能与校园网连接,但是也有一部分楼宇没有通过弱电光缆线路接入校园网。所以,在此次建设规划中需要建设一部分楼宇的弱电管网、线路及楼内的综合布线。

  n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根据未来的发展,预计新核心机房建设面积不应低于300平方米,两个校区各自建设一个同等规模的核心机房。机房工程整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隔断装修、UPS电源、专用恒温恒湿空调、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新风换气系统、漏水检测、地线系统、防雷系统、门禁、监控、消防、报警、屏蔽工程等。现在本部机房正在建设当中。

  (4)电子校务平台

  电子校务平台主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如下目标:

  在办公与事务处理、公文与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与管理、档案管理、电子签章、数字证书应用、数据管理与分析等方面,开展网上公文收发、存储、查询、存档,在线受理、办理、反馈、公示,实时信息采集、查询、申报审批、设备采购、报表提交等服务。要求具有的远程安全接入功能,等技术真正实现基于安全网络的移动办公。

  (5)数字化学生管理平台

  需进一步建设的与教务及学生管理相关的应用系统,包括招生、录取、数字迎新系统、注册系统、学生收发费、住宿、奖助贷、党团、考试、成绩、毕业、学位、就业管理、离校管理、校友管理、宿舍管理等系统。

  (6)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件共享平台、网上学习交流平台等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还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以及网上生活娱乐资源的建设。

  四、强化常态化运维管理,开展好日常服务

  1、电子邮件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到12月21日,电子邮件用户总数为:29412人,邮件列表67个。学期末,对全校教师用户的信箱空间统一进行了扩容,邮箱容量增加到1G,网络存储增加到200M,附件限制提高为50M。一年中邮件总收件量达到了1千万(11122352)封,其中正常邮件接收数量为170万(1700058)封,平均每日4657封;发送邮件数量为1003931封,平均每日2750封。

  09年新学期,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实现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我们对新生的账号采取了每人发放一张刮刮卡的形式,其中卡片的密码部分为覆膜设计,既保证了账号密码的安全性,又方便了师生长期保存账号信息。这是服务手段和技术措施上一次创新。

  2、信息安全管理

  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主要网络设备智能维护,核心机房远程监控,开展常态化的网上互动信息监控,敏感期间全员值守。全年没有出现被动断网事故。

  ,网络中心主动测控到学校一部门网站被黑,在通知其网管同时,启动应急措施,通过取消对其反向代理、域名解析服务等妥善处置;协助市公安局处理安全事件2起。

  3、窗口服务工作

  1)受理主页空间申请25个,其中统战部及民主党派团体(民革、民盟、民建、民进、九三、台联、侨联、少数民族教工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10个,校团委学生社团3个,宣传部新闻中心1个、传媒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项目1个,等等。

  2)域名申请28个,其中1个学生社团、10个民主党派,宣传

  部新闻中心1个、传媒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项目1个,等等。

  3)协助继续教育学院申请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学前教育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4)校园网现有统一认证的网络用户25939人,其中教工3034人,学生22905人,在线人数最高峰达到5780人。

  为用户提供的咨询、报修与缴费等服务,我们采取了一站式服务的方式,使用户可以在接待处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并得到认可。

  五、中心管理工作

  1、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与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东北师范大学托管网站管理制度》、《东北师范大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东北师范大学校园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等。同时根据学校工作部署,开展规章制度清理工作,修订完善了《网络信息中心制度汇编》。

  2、向省公安厅报送《互联网备案信息数据表》,《ISP单位备案登记信息》、《IP地址分配信息》、《固定IP地址使用信息》、《ICP登记信息》、《重点联网使用单位备案信息》等报表。此外,完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调研问卷、《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申报单位现状调查表》等。

  3、档案管理工作,向学校档案馆移交长期档案4卷,齐全完整。还有部分施工合同、工程记录、申请报告等未移交校档案馆档。

  六、预算执行情况

  在学校财力支持下,在财务处指导下,网络信息中心认真、严格执行预算,顺利完成了学校网络建设服务工作。

  用于网络管理、服务和运行维护总支出为182万,具体开支为:网络资费164万;网络服务维护费4.4万;设备耗材10万;办公培训3.6万。

  总之,度网络信息中心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年会上,我校被评为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网络管理和模式已经确立起来,日益发挥着示范辐射作用,网络信息中心的工作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20xx年是我校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逐步落实的重要年份,网络信息中将在做好日常服务和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IPv6服务开通工作,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 相关推荐

【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中学网络信息中心管理制度09-20

有关学校网络信息中心的工作计划08-31

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07-03

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工作简报参考范文09-03

信息中心工作总结12-30

信息中心工作总结06-15

学校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03-17

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范文12-28

信息中心工作总结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