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篇1
1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2细胞
1.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
2.生物体的成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线粒体形状为棒状,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
功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
(2)内质网: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
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质合成“车间”。
(3)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
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4)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5)高尔基体: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扁平囊为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6)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普遍被认为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外,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
功能: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并从氨基酸单体构建蛋白质聚合物。
(7)溶酶体: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功能:是“消化车间”,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8)液泡:液泡是一种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在所有的植物(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液泡;有些高度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是没有液泡的,如石细胞)和真菌细胞,以及部分原生生物、动物和细菌细胞中广泛地存在。
功能: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强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
3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怎样背生物才记的快
突破难点
初中生物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谐音串记法
(1)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无心糖。
即: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
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食物消化系统的组成知识点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篇2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空气等
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圈内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合作关系:例如蜜蜂大“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竞争关系:例如到田里的杂草和水稻
(4)寄生关系: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
(5)共生关系:例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二、探究实验: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2、设计对照实验:
在研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3、变量唯一: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都应相同。
4、对照组和实验组:
一般来说,对照组要确保实验对象的某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满足实验对象所需要的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处理)。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则缺少一个适宜的条件(接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处理)。
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方法步骤: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取10只鼠妇放在铁盘中央。然后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一段时间后观察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
4、注意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光
(2)本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无光的一侧;实验组是有光的一侧。
(3)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采用对照实验,可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4)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一只?
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5)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所用鼠妇的数量越多,实验的难度也就越大。
(6)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小组的平均值?
计算全班各小组的平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
(7)实验结束后,对鼠妇如何处理?
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篇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受精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平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篇4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按照用途分:家禽、家畜、作物、宠物;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水分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7、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8、物质和能量沿着
9、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物链积累。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11、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A:作用
B:晰度
C:作用
D:镜
E:
F:
H:
J:
K:固定玻片
L:光线强时用面镜,光线弱时用面镜。
M:支撑和。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2、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40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400倍。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5、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
6、显微镜的操作:
(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略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目镜镜对准通光孔;②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三种玻片的不同点:
①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③装片:从生物体上撕下来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2、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1)上述实验步骤是:④③②①
(2)擦: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防止样本卷曲;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他的一边先接触到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以防出现气泡。
染:用稀碘液染色,便于观察。
吸: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液体。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4)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水滴,然后缓缓在盖在液滴上。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
(7)观察临时装片
注意:要用0.9%的生理盐水才能使细胞维持固有形态,高于0.9%会使细胞失水而皱缩,低于0.9%(如清水)会使细胞吸水而胀破。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比较表: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二氧化碳,是细胞内的“生产车间”。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多莉羊的例子p55,多莉羊是羊C生出来的,他们却一点都不像。而与为它提供细胞核的羊B很相像,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核中含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3、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3、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相同;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九、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和细胞的。
2、细胞的分裂的过程。
(1)细胞核分裂,
(2)细胞质分裂;
(3)植物细胞: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十一、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和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他们属于上皮组织,该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肌肉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功能。而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
3、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
4、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5、植物的四大组织:
6、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植物体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篇5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典型例题:
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篇6
一、幼根的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根尖的结构
根冠: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分生组织。
伸长区:细胞能不断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内部形成导管,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二、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芽中有分生组织,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幼苗形成后,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成,花由花芽发育而成。
2、小麦、水稻、竹子等植物属居间生长。
三、木本植物茎的加粗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1)树皮:内侧部分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
(2)形成层:由几层细胞构成,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
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所以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
(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2、年轮:
同一年形成的木材,颜色是逐渐变新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叫年轮。
四、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
2、合理施肥,多用农家肥。
五、无土栽培:
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叫无土栽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11-04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课件05-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11-02
七年级上册生物模拟试卷07-17
《咏雪》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成语集锦08-05
《狼》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咏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12-06
《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