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

2021-12-17 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1

  一、文学常识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醉能同其乐。

  5、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7、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山间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山间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

  13、 “滁人游”的场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 “太守宴”的场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 “众宾欢”的场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 “太守醉”的场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8、醉罢晚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三、简答题

  1、列出每段段意。

  ①写醉翁亭四周环境;

  ②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以及游山之乐无穷;

  ③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④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

  2、概括全文中心。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派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3、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与民同乐。

  4、 本文写法: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哪四幅图画?核心又是什么?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2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1)词类活用: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词语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4)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A: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B: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醉翁亭记》知识点

2.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

3.《醉翁亭记》知识点(6篇)

4.《醉翁亭记》知识点6篇

5.《醉翁亭记》知识点合集6篇

6.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

7.2020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

8.八年级《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9.【热门】2020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

年终总结会议讲话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辅导归纳词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