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品德社会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品德社会教师工作总结1
在新学期伊始,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我做了许多尝试,现对半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习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让王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欢迎到我家乡来》,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性学习,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三年级品德社会教师工作总结2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德育成绩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本期教育,学生整体有所提高。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对学生的评价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年级品德社会教师工作总结3
转眼间,紧张的一学期已经结束,现针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贯彻课标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在老师和家长的引领下学会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钻研课标,努力贯彻课标精神,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会做人。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品德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归生活,通过身边具体的人或事来影响孩子的品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来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社区应该更美好》一课中,为了让孩子能懂得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助社区中的孤寡老人、为社区打扫环境等,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为社区的美好出一份力。
三、亲近学生,树立良好师生关系
这学期我继续接手三年(1)班的品社教学工作,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迅速认识学生姓名。其次,经常和班级里的个别学生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我还会经常在课前做些小游戏,作热身活动。
此外,在上课时,我也会用心去观察这个班级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品行表现较为突出的孩子。这些学生通常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了解他们,有利于我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
当然,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诸如课堂的实践性还不够等。在下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改正教学中的不足,让孩子更加喜欢上品社课。
三年级品德社会教师工作总结4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2、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3、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年级品德社会教师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1)班《品德与社会》教学,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一个学期已快结束了。现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成长中的我和你》这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家人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以及同学眼中的“我”,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了解别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初步明白为什么自己眼中的“我”和别我眼中的“我”是不一样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新学期的新计划新目标,将自己想象中的新形象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可用图画,可以有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懂得从别人处获得建议和帮助,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教材第13页,“考考你”意在让学生换位体验生让自己帮助别人或得到别人帮助时的心情。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夸爸爸赞妈妈》、《老师,亲爱的老师》《感激与欣赏》时,采用中队主题会的形式开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三年级品德社会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