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施工员技术主管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天眷顾,机场路没出现较大的失误。没干过下部结构,对这些东西是一脸懵逼,毫无头绪,迷迷糊糊的就当了技术主管,也就迷迷糊糊的过来了。我承认我很不称职。
就先说放桩位吧。说真的我觉得真的不要太容易,又不需要全站仪那么笨重,讲句不该讲的话,大部分的桩顶标高是低于护筒低标高的,护筒又是1.2m的护筒,挖出来可以全部归咎于钢筋笼偏位。但是话说回来,按照我给小伙子列的几条要求,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就算是真的偏了那也是没办法了。校点:机场路的rtk全线校点13个,平日校点使用基站平移,(我试过,CPII-036校点到CPII-040复测偏差1cm以内,两点间距3.3公里,精确度无需置疑的。)校一个CPII点,复核一个加密点(通常情况下不要选择有高压线及接收机上方有遮蔽物的点进行校点,容易出现假固定),确保校点没有错误。校点时带上杆高,备用。下面就是放桩位了:通常我要求一次性放3个桩位,一个准备下护筒,两个用来复核。桩与桩的中心间距是已知的,放出桩位后尺量桩间距也可复核桩位放样是否存在异样(放桩位时需注意RMS值,可确保避免假固定现象)。
然后就是护筒埋设。(其实有些东西是需要灵活掌握的,有时候监理提出的要求也是过分小心了。但是我们做到了也能避免很多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对监理有太大的敌意,要合理利用监理。)规范要求护筒高度高于地面50cm,护筒中偏差5cm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了,没什么好说的,现场总结一下,护筒埋设也不要太高,基于我们现场场地现况,护筒埋设20cm-30cm即可,太高了打灰有困难,而且钢筋笼焊接及下导管时都是坐在护筒上,放的枕木不起作用。保持这个高度,护筒周围夯实密实,监理或者其他单位检查,也不会拿这个说事情。护桩是个必须存在的东西,作用单一但真的很重要,往往现场还没到成孔,护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钻头、钢筋笼对中都能用上,往往现场不能引起重视。
护筒埋好了测个标高吧。之前校点rtk带的杆高这个时候用上了,用过很多次,rtk校点后标高是绝对有偏差的,但是可以作为对比标高使用,对于小伙子的水准仪使用我一直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以至于一开始侧标高我都亲自去,有时候后半夜我也要去一趟,真的不放心。水准仪使用小伙子总是不听我的,不留测量记录,不闭合,想想看,无论一站还是转站,只要闭合都能查出问题,无奈我只能让他们用rtk侧标高来跟他们的水准仪的结果做对比,避免出现错误。
开钻吧,也没什么好说的,钻进过程中也没那么忙,多研究研究渣样,钻进快结束时测测护筒顶高程看看是否有变动,及时调整孔深,多测测,避免超钻或者孔深不够。
成孔了检查孔深孔径垂直度,我至今都无法理解1m的孔下1m的探孔器为什么还要成为规范,以至于成为某些心术不正的监理吃拿卡要的第一炮。一系列的报检以后(钢筋笼焊接还要说?),现场在干726承台的桩基时我就发现,施工队伍在钢筋笼焊接及混凝土浇筑时就是把导管及钢筋笼全部架在护筒上,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钢筋笼顶高度会有差异。
最后就是打混凝土了,我真的担心我这的基坑开挖完桩基有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打灰是我最担心的步骤之一(另外一个就是放样及标高)。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好坏,导管接的是否紧密,有没有漏水,小伙子拔导管不会算会不会拔脱了,不能准确判别混凝土是否到达设计位置导致超打甚至桩头不够,一大堆担惊受怕的。无论是我也好,部长也好,对这个打灰都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多次了,我相信就是没接触过的也应该会了。无非也就是加减法。
写着写着就觉得真的没办法再说下去了,一直强调的问题,也就这个样子了,我觉得现场用点心,都是可控的,没什么难得。真的没什么难得。其余得下钢筋笼之前再次检查钢筋笼长度啊,都懒得说了。但是有一点我想在最后强调得是,旋挖钻进场一定要校一下钻杆得垂直度。
- 相关推荐
【施工员技术主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施工员技术工作总结10-10
技术主管工作总结01-25
技术主管工作总结02-24
施工员技术总结01-15
技术主管个人工作总结-技术工作总结12-31
施工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05-24
施工员技术工作总结13篇03-25
施工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05-24
技术主管个人工作总结08-10
技术主管工作总结5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