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

2023-06-15 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 1

  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

  一、辨析词义

  辨析词义的方法: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二、用词造句

  用词造句要做到:

  1、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习惯,特别要留心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常跟哪些词语搭配。

  2、把意思表达完整。

  三、词语的归类或排列

  常见的可以从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 2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 3

  复习要点

  1、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

  2、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和多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知道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

  4、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5、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知识平台

  1、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每个汉字都应做到读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准确地书写、运用。

  2、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3、注意把字写正确。

  汉字笔顺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

  先横后竖十一十

  先后捺人丿人

  从上到下主亠

  从左到右川丿

  先外后里再封口田

  先中间后两边山

  从外到里向

  此外,还要注意下列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

  1、关于写点的顺序,应注意:

  点在左上先写,如:斗、为、头

  点在右上后写,如:戈、发、我

  点在里面后写,如:瓦、丹、叉

  2、竖在上面(左横的左面,在上包下或全包围结构里,一般光写,如:战、冈、圈。

  3、“之”“廴”作偏旁的字,和一些下包上的半包围结构,一般先内后外,如:过、延、画。

  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

  左右结构:说、你

  上下结构:忠、秀

  左中右结构:谢、做

  上中下结构:意、喜

  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

  品安结构:森、晶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 4

  (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 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

  2、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3、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

  4、写人记事作文训练

  (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

  5、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

  (三)第三单元

  1、古诗积累与翻译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古诗理解

  《夜书所见》

  (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

  ①梧叶、江、篱落

  ②秋叶

  (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静寂、凄冷

  ②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

  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据第二段的描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1)阅读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 写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7、修辞方法——比拟

  (1)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举例

  ①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

  ②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

  (四)第四单元

  1、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例:《花钟》一文中描写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花的字句

  2、写作

  (1)以生活里自己的感想、启发、收获为素材写作,做到情理明了通达

  (2)观察生活里的事物,用日记形式或作文记录下来,做到细致、全面,文笔通畅

  3、积累谚语——农谚

  (五)第五单元

  1、文学常识

  (1)老子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2)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3)神话

  ①概念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③ 中国传统神话举例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4)春联

  ①概念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②概念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③名联举例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5)名句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3、四字词语积累

  (1)“AB”式(A与B为反义词)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2)“XAXB”式(A与B为反义词)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3) “AXBX”式(A与B为反义词)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4、写作

  收集资料,用文字介绍某一件物件,或某一处风景

  (六)第六单元

  1、词语积累

  (1)“AABB”式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2)“又A又B”式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3)“不A不B”式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2、句子积累

  (1)谚语——祖国风光

  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②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⑤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诗句——自然风景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⑥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3、修辞——夸张

  (1)概念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2)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4、理清文中结构层次,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中心段

  5、体会某些字词句使用的好处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抽出”一词使用的好处

  6、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7、 作文:写家乡的或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七)第七单元

  1、用不同的例子说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科利亚的木匣》里,理解“果然”的意思

  (2)《陶罐和铁罐》里,理解“奚落”的意思

  3、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4、积累童话故事和成语故事;试着编童话

  5、反义词

  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6、名句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八)第八单元

  1、词句积累

  (1)三字句“ABB式”

  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2)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3)《三字经》三字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猜字谜

  3、作文:写人、记事、写景,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 5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提纲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总结02-10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提纲04-30

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提纲04-30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04-29

语文第三课知识提纲04-30

五上语文《礼物》知识点提纲04-30

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提纲08-27

语文五下易错知识点提纲04-30

小学生英语重点知识总结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