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神奇的纸条_教师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桌子上铺着上周的期中模拟测试卷,为了给学生做个榜样(对工作积极认真,做事不拖拉),也为了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及时反馈,撸起袖子,先从改试卷开始。
看着课程表,本周每天下午都要参加书法培训,计划着明天怎么找老师调课。接着开始备课。翻开数学书,打开教学用书,找出教案,思考着明天《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一课怎么设计。
课本上有两个情境图:
一个小明从家到学校,三条路可选择;
一个是实验材料图,4组纸条的数据。教案上这么定义本节课的重难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如果仅仅是为了掌握这么一个结论,大可以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怎么保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结论?不敢大意。
教学用书的建议是:借助学生生活情境,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备好学具,充分操作,在探究中感受、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学生有大把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与总结。抬手看看时间,已经晚上八点半了,也不好发校信通让学生准备规定长度的小纸条。没有学具,仅依靠PPT的展示,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掌握与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怎么办?目前也只好自己动手了。搜寻较硬的纸板,量好长度,尽量裁剪的窄一些,减少误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不能拼成三角形,我又多裁剪出两组“5-5-10”、“4-6-11”的纸条。
上课时,把纸条发给各个组,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在小组活动时,学生总是很活跃,但往往流于形式,不够深入。所以在活动前我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给足活动时间,让学生借用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摆三角形。合作拼摆后,根据各组的汇报和展示,板书在表格内。观察表格,谈谈自己的发现。
“老师,边长是4cm、5cm、9cm的纸条不可以拼成三角形,刚刚演示中,移动4cm、5cm的纸条,发现正好和9cm的纸条重合。”A同学兴奋地说着。
“老师,长度是5cm、5cm、10cm的纸条也是这种情况。”B同学接上来。
“哦,好像是这么回事。”我微笑着看着他们。
“那也就是说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时,不等拼成三角形。”C同学迫不及待的回答道。
“那两边之和比第三边小时,也不能平成三角形。”D同学不服输地谈着自己的发现。
“对啊!你看3cm、6cm、9cm的纸条,移动3cm、6cm的纸条时,发现他们即便重合在9cm的'纸条上,也依然没碰到头。”E同学激动地站起来拿着自己的纸条给大家演示着。
“老师,4cm、6cm、11cm的纸条上也存在这种情况。”另一组的F同学说着。
“大家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你们能谈一谈什么样的纸条可以拼成三角形吗?”看来孩子们对于“完全重合”和“碰不到头”这种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情况已经深有体会,我就转移到另一块。
“那这样的话就必须要求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才能拼成三角形了,像‘6、7、8’和‘8、11、11’一样。”G同学深沉着像模像样地说道。其他同学跟着附和着。
“真的是这样吗?”把他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着其他学生一副完全赞同的状态,我紧接着反问道。“那‘5、5、10’里,后边两条边5+10比这条边的5cm大,按照你们的结论,应该也可以拼成三角形的呀。”
“额... ...”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
“不对,老师。你看‘6-7-8’的纸条,它们随便两个数相加都比第三个数大。”听了Q同学的发言,孩子们急忙观察表格来验证他的结论。
“是这样的,老师。必须随意的两条边的和都比第三条边大,才能拼成三角形。”学生们都恍然大悟了。
“看来我要在这句话里加上一个词了。”说着在两条边的前面加上了“任意”两个字。
“老师,你的纸条太神奇了,这节课算不算是我们自己在学习。”A同学开心的问道。
呼,此时我才长呼一口气,孩子们果然不负我熬夜裁剪纸条的苦心,看着他们此时洋溢着得意与自信的笑脸,一切都值了。
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可能要花费教师课下一两个小时,也许更多的时间来备课。但能看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充分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发现、尝试总结中理解、获得知识,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神奇的纸条_教师总结】相关文章:
4.爱的纸条日记
5.编纸条的教案
6.纸条的启示作文
7.背后的纸条作文
8.纸条游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