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的交流教学工作总结

2021-02-07 总结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一定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吧,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做一份教学总结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总结才是好的教学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组的交流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组的交流教学工作总结1

  数学组教研组建设:

  1、如何将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教研组的每位教师,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体现在数学教研组的建设中,就应该继承复旦中学百年来在数学教学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其中包括踏实的教风,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等,将这些传统精神,融于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在此基础上,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以形成复旦数学教学的特色。

  2、对教研组长的定位:

  1)本学科工作研究实施的组织者,必须贯彻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教师举行教学研究。

  2)本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的责任人,即数学教研组长必须对复旦中学数学的这一门学科负责。

  3)是执行教学常规细则和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教研组长必须要以身作则,应该成为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模范,同时必须成为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因此作为现代教研组长,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等都应该有所体现。

  3、数学教研组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大组,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师资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等,但可以保证,在职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在尽心尽力,努力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进校分数的差异基本上是理科的差异,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将为我们迎来新的契机,这一届新高一,我们将认真研究教学对策,夯实基础,迎战高考,力争使会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教科研工作: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近年来有了突破,主要归功于学校校长的重视和全校广大教师的努力,主报告中对教科研工作提出了“三个结合、三级管理、三个提升”的工作策略,我个人的体会是:

  一、教科研工作要与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构建相结合,即将教师、部门的教研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考评等一系列工作之中,教科研工作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同时,只有结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完整。

  二、与教育改革的实践结合:校教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它不是脱离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另外的东西,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能,因此加强这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教学。

  三、与教师自身教科研能力与自我发展结合,教科研能力是衡量一名教师的重要指标,一名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两个要求:1、课要上得漂亮;2、教科研能力要强,两者缺一不可,这两者往往都是自己的自觉行为,为了教师的发展,学校将制定一系列的教科研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向这个方向发展,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创造环境。

  四、三级管理:学校既有区级以上课题7个,校级课题近50个,全部靠教科室管理,现有条件是不可行的,因此将校级课题纳入教研组的管理,这很有必要,三级管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三个提升这是必然结果。

  六、EPD项目的开展,将为我校申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打好基础,本学期,“上海市EPD项目培训班”将在我校举行,这是将我校作为开展EPD项目的样板,现场开班,这也是复旦中学值得感到荣幸的。

  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有新的突破。同时衷心祝愿在新的学期,我们在新的校园,在新的校长的带领下,以新的精神面貌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数学组的交流教学工作总结2

  发展是现代学校的根本特点,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显然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学校对教师的发展设计的方向、创设环境引领下,为学校的发展数学组走了出去,和嘉兴一中――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进行了交流,学习,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通过我们教师开阔眼界,以互动交流、实践研讨等形式促进教育、教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从中获取最直接的、最鲜活的工作经验,从而找到、找准自己教学工作的结合点,促进教学的持续发展,达到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在落实校教师的教学思路方面更有章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精细的准备工作是考察、学习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的前提

  1、制定交流学习实施方案为培训提供理论保障。

  为了更好的开展此次交流式培训,我们精心制定《舟山二中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实施计划》

  2、精心选取交流学习的学校。

  经过全体数学教师的认真筛选、研究,最后选出嘉兴一中作为交流式培训学习的目标学校,嘉兴一中是全省第一批18所重点中学之一,是嘉兴市数学学科基地,数学组现有特级教师2名,在省内有很大的影响,学校经历了摸索、完善阶段,现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3、设计了“舟山二中数学组交流学习准备表”并进行细致的汇总。

  1)交流学习之前,我们精心设计了“舟山二中数学组交流学习准备表”,其中包括教师们想去学习的学校类型,在该校希望获取的经验等。教师在填写之后,进行了认真的汇总后得出的结果作出了去嘉兴一中的选择。

  2)对各位教师希望获取的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怎样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校本教研是如何开展的

  (3)常规教学有哪些特点

  (4)新课程的如何开展

  (5)校本教研

  (6)特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7)名师引领的做法及经验

  (8)科研工作

  (9)学生、教师评价的做法及经验

  (10)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11)教师从业心态的调整、如何在乐于敬业的基点上形成教研合力,创建优秀团队

  (12)新形势下如何安排业务学习?怎样使学习内容切实发挥实效

  我们将这些内容整理后反馈给提供交流学习的所有教师和嘉兴一中的教研组长,以便使交流活动更具目的性和实效性。

  3)和嘉兴一中进行最后确认活动的程序和内容

  (1)最后确定活动程序和活动内容

  (2)把活动程序和活动内容通知到每位教师,以确活动前有充分的准备

  二、严格的管理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

  1、提交学习心得和实践报告。

  我们要求每位参加教师参与嘉兴一中安排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每位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提交一份学习心得材料;做到虚心倾听,耐心观察,深层感悟,认真探究,积极反思。

  2、严格考勤管理确保学习人数。

  在这次外出交流过程中,我们在交流过程中有详实的记录,更有严格的考勤管理,实行每个活动的签到制,签到必须由本人亲自完成。

  三、提供特色学习内容是实现培训目的的有利保障

  我们进行此次交流式学习的最大目的就是通过走出去,以互动交流、实践研讨等形式促进两所学校教师间的思维碰撞,从中获取最直接的、最鲜活的教学经验,从而找到、找准与自己教学工作的结合点,达到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在落实教学的思路方面更有章法,从而提高办学质量。

  本次交流活动通过精心设计、在为期一天的交流学习时间内,嘉兴一中可以说是将学校和自己的多年工作做积累下来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大家进行了交流。

  1、听二节数学课。(高一、高三各一节)

  2、分组讨论评价。(舟山二中数学组各个备课组内进行)

  3、分组交流(两所学校的三个备课组之间进行)

  4、教研组长交流。(交流不同的思想、理念及工作思路。)

  5、与嘉兴一中校长进行交流(了解嘉兴一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现状以及发展目标)

  6、集体交流。(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探讨与处理、以及校本教材的运用、学生工作等方面)

  这次交流的特点是:教师身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学习,从中发现问题,自己反思自己教学中问题,改进教学。

  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的相互合作,不单纯是参与者个人智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群体间的思想碰撞,这种碰撞带来个体原有认识上的超越,产生质的变化。

  两所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主题明确,都说出了自己特色,把“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教学现象行动研究”作为此次交流的主要内容。对于嘉兴一中两位教师开设的两节公开课我校教师从教师基本功、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讨论,评价,总结。并对比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与升华。

  四、提交学习感受是深化交流效果将之提升为理念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交流学习,各位教师都深有感触;嘉兴一中的资源真是既丰富又最有借鉴意义。在返程的路上,我校各位教师交流的言谈中,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自身都有了深深的思考。

  思考一:教师观念更新很重要

  当新课程在全国展开的今天,教育界资深专家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改革,新课程的成败也在于教师的观念更新。所以,国家教委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确确实实也坚持了“先培训在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但实际的情况是:我们有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课本换了,观念没换,即所谓的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这样,对课程改革是一种抹杀。

  思考二:不断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看到了教师间的真诚有效的合作。由此我不禁反思:需要是最直接的动力,而切合实际的交流是需要的源泉。

  思考三: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模式。

  交流活动中我们发现,嘉兴一中之所以能成为众人瞩目的名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想这与有一批名师群体,有梯队型的帮带组织,有充满睿智的领导集体是分不开的。通过在嘉兴一中的交流学习之后我又在思考:一个学校拥有一个本校的教学风格,并配以每位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

  思考四:课堂——最具研究价值的主阵地

  教育的基地是学校,教育的接受主体是学生、是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课堂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主阵地,从师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案,然后灵活的执行这个方案,“细节决定质量”,我们的确应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功夫,向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要质量。

  思考五:读书应该是一种习惯。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大多数教师的感慨。我也深有体会。于是读书成了我的一种需要。有时如饥似渴书不离手地埋头苦读,有时又因事务太多将书束之高阁,如此,无计划,无规律的读书,收效甚微。静下沉思,读书其实应该是一种习惯,应该是每日必备的一种需要,就如我们呼吸、吃饭一样。读书也要注重量与质的积累,囫囵吞枣,一味求多,只重专业,涉猎面窄,都是不对的。

【数学组的交流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数学组的交流教学工作总结

2.数学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3.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4.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5.初中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6.数学组的工作总结

7.初中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8.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上学期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