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这些日子里,我们的教学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该总结这段时间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1
本人虽属“老二中”,但这学期初来云林,亲身感受到云林校区的紧张有序的教学气氛,亲眼目睹云林老师的敬业用心,心里甚为震撼,就怕与人家差距太大。于是乎,工作中也就战战兢兢,做事小心谨慎。
课前备课更用心了。再熟悉的课文也得认真阅读分析,用心揣摩着学生心里,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教学目标。导学好案,可不只是做答案,而是精心的筛选问题,或曾或删或调;关注学生的认知心里,用心设计教学流程,选用学习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重视课堂教学效益。二次备课做得好,还不等于课堂效果好。我尽可能着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课堂上的第一个环节都力争落到实处。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过程的科学性,重视学生学习行为的高效性。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班班通这类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毋庸置疑是有益的,不会用是不行的。对于来自西门的我来说,这可是稀罕之物,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只能学着用了。做,用投影,用着用着也就不陌生了。
精选批改课后作业。初三学生,学习的科目多,作业多,课后时间就显得更少,更珍贵了。而学生的预习、练习作业,都必须在课后完成。精心选用作业,也就更显重要了。我通常以学生半小时能完成为标准,挑选作业。但学生毕竟是有惰性的,只布置作业而不批改是不行了,所以每次作业后一定会用个反馈程序,或批改或检查,确保作业实效。
认真完成教学常规。教务处教科处下达的教学常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每月的教学常规,我尽可能是认认真真对待,以期有效。
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2
一学期结束,有成绩也有失误。现总结起来,作为来年的借鉴。
首先是继续推进“四主”健康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四主”健康高效课堂,我们不是走形式,在语文课上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自主学习到讨论质疑,从回答到点评,从口齿到仪态,我们的课堂都特别注意。力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求实的能力;端庄大方的交往能力;口齿伶俐的表达能力。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效课堂的.推行,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是注重落实,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靠的是日常学习中的点滴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就谈不上语文能力。我想,这个过程不只是小学或者初中低年级的任务,而应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贯彻落实。所以,我平时在背诵积累等方面抓得较紧,首先由小组长检查,然后全班统一过关。而且是滚动式复习,让学生反复记忆,夯实基础。
第三是作文与阅读,在训练讲评中提升。语文教学,作文和阅读是大头。一方面,我注重平时的范文阅读,同时又要求学生把范文的材料作为素材积累起来。课堂练习中的类文阅读,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磨枪的机会。阅读和写作不是孤立的分块,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每次的课堂小结,总要在写作方面进行总结,作为同学们的写作借鉴。每次作文之后,讲评课是同学们最受益的。我会把当次作文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然后结合具体的文章指出优劣。可以说,通过这样的课,同学们知道下次作文该注意什么,该怎样避免。
最后是个别辅导,尽量缩短差距。有好些学生,其它各科都不错,但语文却是短板。我仔细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有的基础差,但阅读能力不错,有的基础好,但作文的基本结构都无法组成,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尽量让他们缩短和别人的差距。
当然,进入九年级,学生各科任务很重,各科需要兼顾,因而不可能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有很多方面还不尽人意。下学期,基础也好,阅读和作文也罢,都需要强化训练以备考。我想,只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出成绩的。
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3
纵观现在的教育现状,真的觉得孩子们学业负担比较繁重。就拿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都还只是初中十三四岁的孩子,却要学习10门课程,其中需要笔试的科目高达7门。当然我并不是在质疑学科安排得太多,毕竟每一门学科的设置都有其必要性,而是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值得我们老师好好研究探讨的命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本人执教九年级二班数学,在此方面也一直在落实“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教学方式。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往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岂不是得不偿失。 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具体而言,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课堂学习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因此,如何组织课堂、设计有效活动无疑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要设计有效活动,首先要对有效作个理解,我个人认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目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2)活动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学生能参与其中。一项活动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数学,人人有数学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面尽量扩大,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3)活动的完整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结果变成了教师告诉了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了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他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他的要好。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能让他们望而兴叹、无能为力,这样便可确保活动顺利的进行,完整的结束。
3、课后复习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后作业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我觉得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1)抓住契机,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学生研究的内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活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这个大环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自我实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生活的启迪。在完成这样的课后作业时,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确实也有所收获。他们获取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
(2)展示成果,分享成功,激发动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们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盖兹如是说。基于这一认识,我善于动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做课后作业的动因,坚持鼓励为主,表扬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次完成有关写和画方面的课后作业之余,我都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小组内大声朗读一遍,作品在小组内展示;然后选择优秀之作在全班诵读、展示并张贴于“我们都来露一手——语文课后作业展示”专刊。学生之间互相评点,优势互补,使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
【秋季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