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2020-11-23 总结

  辛苦的实习生活在不经意间已告一段落了,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实习总结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

  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报社《阳光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光荣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

  其实阳光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简单的例行报道,新闻没有深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谓。当时就自大的认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这份报纸,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当时的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真的来到了这里。

  初次来到报社,就给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已近10点了,竟只还有寥寥数人。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致,办公室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虽然报社的工作时间写的是早晨几时至几时,下午几时至几时,但除了个别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记者会在办公室里,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不会在报社里的,有的记者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他们一面。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新闻不是可以做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我经常会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间和晚上已经7、8点的时间里看到仍然还有很多记者在工作,他们甚至会把饭菜拿到报社里来吃。这些都深深的触痛了我,后来随着记者师傅前去很远的地方去采访,我在车里受不住路程的颠簸吐了,身为女子的师傅也是很难受,但采访还是要必须进行,此时我真的体会到了记者的敬业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记者给我的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记者向来被称之为无冕,但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担负的是更多的责任。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做过很多次的采访,每一次的经历我都是很珍惜,但对王先生邻里纠纷一事的采访印象极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邻居堵死一事,从协调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间他4次借助媒体,可起到的只是简单的推动而不是根本解决的作用,但他还是依然相信媒体并且找到了我们,看到王先生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光荣。期间我们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还受到了一点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对我们的信任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了,王先生开心,我们也为此喜悦。

  此时是真的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存在的意义。在其他的采访过程中,还有几个类似的经历,其中村民修路一事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近十位村民围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后因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间最凉爽的房间给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对待我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是记者的身份让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还知道我必须在今后的采访中对得起记者这个身份也才可以对得起这里的村民。

  所有的采访过程中,一次关于盗版问题的采访使我感触最深。因为那一次的采访我受到了表扬,也因为那一次的采访使我感到深深的内疚。受到表扬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细心”,点抓的好;内疚的原因是因为我太卤莽,事实判断可能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就贸然发稿。事实证明表扬我是错的,我是太卤莽的。关键在于那一个条形码的问题,因为我坚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条形码,否则的话便是盗版。因为“自以为已经查过了很多的`资料”,可事实证明可能出现错误。其实我在做这个报道之前是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让部门出来说话的,而不单单只是自己查了资料,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现在把它写出来,引以为戒!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便要过去,现在的我拿起一份《阳光晨刊》,似乎能感觉到每一篇的报道中记者们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发现晨刊上的新闻是那样的可贵。也许晨刊还不成熟,但它毕竟还不到两岁。晨刊有一个传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的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晨刊的一个编辑曾说道:“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习的终结语。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2

  20xx年的9月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心情很忐忑但也很开心。我明白自己要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还要与报社的老师沟通好,与其他的实习生协调好人际关系,去面对种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我被安排到了采访中心部门。负责带我的陈老师告诉我,法治快报就是作一些贴近百姓民生的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百姓心声。他负责的是民生维权那一板块。本以为老师会慢慢教我,谁知一来就得自己上手,一切自己做。实习第一天就被分配了一个新任务——售水机街头摆放存卫生隐患,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搜集售水机在南宁的分布及其工作程序,我的计划是熟悉这种供水方式的管理要求,其日常维护管理和水质卫生安全。我花了半小时,在网站上搜寻了许多活净水站信息。我开始了解无人服务自营业的售水机的一系列知识,了解它的构成,了解它的国内与国外市场行情等。第二阶段,我需要做一份市场调查和分析。我在不同地点售水机附近采访了各年龄层和职业的市民以及他们的态度。接下来是生产厂家负责人和卫生部门调查了解,我寻找了自治区卫生食品监督所有关人员,请他们谈谈如何加强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等,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是以往学校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相当宝贵。在发给老师看后,还得到了他的赞赏。

  近年来,一些小区居民的维权行为由于缺乏组织化的渠道,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组织性力量的有效支持和保护,越来越多地演变成群体性的冲突事件。在我实习的两个月间,老师和我相继报道了“凶吉号码”、“治理狗患还应以人为本”、“我区全面贯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住宅小区广告收益”“民办高校为抢生源乱发录取通知书”“售水机卫生隐患”“巨大保姆市场处于监管“真空”等等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变化或问题: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食品等。有新闻性,也有一定深度,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稿件的制作流程,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这样优秀的栏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在实习中与老师相处得很融洽,老师给了我许多锻炼的机会和经验指导,对此十分感激。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就看放在那里的旧报纸,那也是一种学习。

  在报社实习的2个月里,我总共发表了20多篇新闻作品,这段实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虽然一开始不适应,因为大家的工作进度都很快,效率都很高,凡事都要尽快做完,紧接着又是另一个任务。在两个星期后,我才慢慢适应,也慢慢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相信这对我将来的发展一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我感到所学的知识相当不足,以我现在的水平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加工作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想象和现实确实有差距,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的我真的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工作的忙碌、心态的调整、与人交往、沟通技巧等等。再者,我认识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达到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平衡和良性互动,不但需要一个民主、法治的政府;也需要广泛的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这将有利于有效地组织起公民社会的分散性管理力量,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以及化解无可避免的社会矛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摆在记者面前的维权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最后,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我深深的体会到记者这个职业的光荣与使命,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去面对竞争。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3

  今年暑假蛮长的,为了不浪费光阴,我从7月4号起在报社实习了两周的时间。我曾在实习之前幻想过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起得很早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达报社,或是在办公室电话采访或是跟着美女记者姐姐们奔赴一线采访,然后下班的时候再挤着公交车回到住处。两周的时间过得很快,它们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一个作为一个记者首先需要知道的原则:身体力行方出真知。

  问题不是等来的

  实习期间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其实很简单,第一天下午,张主任看我只知道坐在那里看报纸,就把一个整合稿件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稿件内容比较平淡,就是一个关于东北打击乐比赛的简单消息,老实说这对于已经在记者团历练了一个学期的人来说并不难,所以我在整理完那篇稿件之后就得到了主任的同意离开了报社,结束了第一天的实习。

  我想每一个和我们一样拥有新闻理想的人都知道,机会和问题都不是等来的。正如同张主任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定要自己去找题。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坐在桌子前看报纸,可能写出的永远都只会是一篇400字的小消息,锻炼不出什么能力。所以在第二天的定版会上,我也算是主动接了一个任务。

  按照惯例文教部应该是每周五开例会,讨论下周选题、总结问题等,但那天是周二,因为报社给文教部来了好几个版面的任务,主任算是临时组织大家到场开会。我还有另外一个非记者团成员的实习生也参加了。第一次参加新闻一线记者们的例会,虽然报题环节和在记者团的时候一样,他们的专业却让我们佩服。感触最深的是每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比方说三伏天来了很多市民喜欢去浴场游泳,那么下海需要注意什么?身上涂抹的护肤品或者是饮食方面?下海的时间等等。这类话题是我们这些新闻菜鸟所想不出的。所以那天定版时我们也只是接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去采访XX的特色书吧。当例会上讨论到“夜文化”这个专题时,主任说起了回声书吧,我听到了熟悉的名字,说大学生们对这些书吧都很熟悉,于是这个采访几家书吧的任务就交到了我们三个实习生的头上。

  总共采访的六家书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叫做“XX街60号”的特色书吧。当时店主比较忙,我们在里面耗了很久,只能等着客人没有需要的间歇和店主聊聊。可能因为太忙,店主本身透露的并不多。看着笔记本上尴尬的字样,我还是决定在他给顾客调制饮品的时候再去多问问。这一问便问出了书吧每个月会举行书友会以及书吧会定期向的贫困学校捐衣捐物的信息。回去之后和小伙伴们总结、成稿,最终见报于我结束实习后的一周。这算是这次暑期实习给我上好的第一堂课:永远不要坐以待毙。

  想法新一些角度刁一些

  张主任绝对是让人点赞的好老师,不仅不会让我们干太多的杂活、不拒绝每一个实习的学生,还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新闻。除了在例会上我们可以体会到新闻一线的运作方式,其他的就是从这些前辈的口中得知做好新闻人之一二了。记得那是周五的例会,结束之后主任坐下来专门给我们几个实习生讲经验。“只有写得和别人不一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主任说。她说道自己曾经采写过的一篇新闻,大致是关于商家为修筑大连某道路投标的。其余记者可能只会机械式地写这样一个事件,但是张主任却以拍卖会的方式写出了这一事实,再加上她老师当年为她修改了题目,当年那篇新闻获了奖(请原谅我没有记住那个奖具体是什么)。

  从她这里学到的这一课也被我直接运用到了后来实习期间我自己发过的一篇稿子上。那是小芳姐安排的任务,去海事大学和理工大学采访科学营。由于两个学校当天都有活动,所以我需要跟完一边立马去跟另一边。科学营汇聚了来自全国很多省份的优秀高中生,当时我想起了张主任的话,就去分别采访了来自香港以及来自本地的高中生,以凸显此次海事和理工分营的性和精彩程度。

  写新闻要“对症下药”

  非常感谢的一个人是秦姐姐,带我出去采访的路上就已经给我讲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她所负责的文化线其实和记者团平时所接触到的新闻不一样,所以写法自然会“软”一些。那天秦XX姐带我去参加了爱一夏音乐节的新闻发布会,后来由我组织成稿。然后去听了笑掌室的相声,有幸见到了陈和王老师,也算是我在实习期间见过牌的“婉儿”。相声的稿子虽然不是我来写,但是我有幸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拍照,这期间秦姐姐也指导了我很多:这种照片一定要露出演员的脸,哪怕被话筒挡了一点也不行;要拍出故事,不要仅仅拍他们站在那里表演,而是要抓精彩瞬间……

  秦姐教给我的,可以说是我出了记者团,走在新闻一线的收获之一。两周时间,从刚开始只能呆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到后来也可以单独接任务出去采访、写稿直到最后发稿,时间很短,收获很大。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需要奔波的行业,所以其实平时在办公室除了开例会很难看到大家都在的时候,多数时间是我们实习生、主任以及于老师在办公室。想感谢XX日报文教新闻部的每一位老师,把多年所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传授给我们。因为我是记者团的成员,所以在这期间尤其承蒙照顾,小芳姐、丽霞姐和秦姐给我们安排了很多任务,反而倒是我们自己报的题因为自己错过了时效性而没有最终见报。未来,当我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在XX日报学习过。

  也祝愿依旧在报社实习的同胞们可以抓住机会,努力进步。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4

  按照学院里的安排部署,我们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要在这学期进行实习锻炼。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

  说实话,相比于院里在其他报社实习的同学,我们的实习道路更为艰辛,除了需要更多财力支持外,还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顾"——长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来,这段等待要比高价实习费对我的刺激来的更猛烈些。的确如此,报社长久的杳无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之前曾经在一家党报社短暂临职,不过想起都市报记者的那种独行侠形象,我还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动。

  在中青大厦一楼入口处有条商报标语:我们还只是第二。从这些言语标识中,我知道这是一家自信的报社,外加一拨儿自信的记者。

  报社总编助理关老师,体型高大,是我们的大师哥,经典动作是习惯性地晃动着与自己身体不太对称的小脑袋,在埋头读报一段时间后,会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以作深思状,他在说每句话前,必会先积攒足够多说话所需的气息。刚进报社,他就把我们6个实习生纠集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我知道报社在大家实习这条路上设了不少门槛儿,不过这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事多磨。我现在可以向你们保证,商报会是众多报社中让你们收获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试

  毫无征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经济新闻部。关老师的随手一挥,着实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我想来,经济新闻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诸如地产、财经等门类,对于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一点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当我怀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说着带有推脱意味的话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却安慰我说,慢慢来。

  报到的第一天,总是那么地让人刻骨铭心。

  徐主任原是给我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姓陈,另一位也姓陈。两位老师很有特点,陈清利老师体型肥胖,笑起来颇给人一种弥勒佛的感觉;陈薇老师虽然本是女儿身,可是你看她走起来路来的派头,两只胳膊甩得老高,颇有一股男儿气概,别人笑称她为"企鹅"。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实习生需要轮流接创富热线。商报每周二至周五会有一个创富版,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创意的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为创业者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一个平台。负责创富版面的是郑雪老师和纪宇老师。

  郑雪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给人一种亲切感,初到报社,我甚至以为她也是实习生,想来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骗"了;纪宇老师外看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内含丰富的采访写作经验,是位老江湖的资深新闻从业者。

  临近下班的时候,负责创富版的郑雪老师来到我们两个实习生身边,问我们哪个周六下午没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访,于是自告奋勇满口应允。

  后来了解到,每周六下午,商报会有一个互助公社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创业的中小企业者,每周会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然后邀请一些营销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老板,与到场的中小企业者一同交流,或传授生意经,或分享经验。而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正是郑雪老师,我周六要参加的也正是这个活动。

  那天是3月13号,针对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那期的主题定为"商家维权"。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邀请来的律师在听取了现场商户遭遇的种种侵权案例后,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当天,我按照郑雪老师的嘱咐,针对商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律师的解答,在采访本上写了密密麻麻几大页,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脑里装了不少商家维权方面的知识。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我回去自己尝试着写下。晚上回到寝室,我先在网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动的稿子,比着葫芦画瓢,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然后传给了老师。

  周一下午,老师在指出几点不足外,告诉我说稿子基本还可以,就是数有些少,因为互助公社每周的版面几乎是一整版,每周二刊发。

  就这样,我后来便长久的跟着郑雪老师,共同负责每周的互助公社活动以及创富稿。

  周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学校,走访学校设置的一个投诉点。转悠了一上午,问东问西,生怕丢掉每一个细小处。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让我脚上先磨了个鸡眼。无奈之下,只好买来鸡眼膏,只是走起路来还是一颠一颠的。为了怕老师知道自己腿脚不便而影响采访,我只有忍着脚的疼痛,没有告诉老师。

  等到花儿快谢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在周二见报了。看到自己通过键盘敲打成的汉变成铅印刷体的时候,便是自己最为幸福的时刻。

  二、展露锋芒

  过后几天,生活略有沉寂,我进入到了实习生必经的读报时代。每天早上拿来四家都市报,挨个儿看个究竟,进行分析比较。无可否认,这段静下心来读报的经历对自己确有帮助,对于刚进门的我们,完全可以倡导"拿来主义",只不过在"拿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创造。

  不久,实习的脚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来到报社,接听创富热线。在别人眼中,接热线可能是个单调乏味、纯属机械运动的活儿,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商报的创富热线主要是接听一些创富口信,或者是对于我们之前推广项目的反馈,寻求项目人联系方式的一种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热线的繁多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质量高低。

  其他时间,我主要跟着郑雪老师出去采访,发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写成稿子进行推广,由于创富版是免费帮创业者进行项目推广的,加上推广的都是一些特色、创意项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很多时候,创富热线会响个不停,最频繁的时候甚至达到每3秒一个热线,经常会听到商家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电话的一端说道:"你们的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是真正为我们商家着想,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便为自己作为一个商报人而自豪不已。

  实习生活开始进入正轨后,我便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工作日外,为了让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我每周六也继续工作。上午跟着陈薇老师参加商报的藏金鉴宝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玉器、瓷器以及画收藏等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郑雪老师组织每周的互助公社。两个月下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我几乎跟了个遍儿,学到了不同经济新闻题材的写法,收获颇丰。

  三、自我反思

  这段实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包括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记得有一次,郑雪老师让我走访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当时市场上奶粉的价格情况,以及涨价原因。因为之前大多是跑创富这条线儿,对于市场调查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终于,当我大摇大摆走进超市,来到货架前向销售员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后,销售员的态度立马由晴转阴,他们像见了瘟神一样开始躲避我的问答,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只是冷淡的记住了那条单一的回答: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不了解。这几句空洞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只好拿起采访本对价格进行记录,没想到销售员看到后,竟然赶忙上前阻止,并且告诫我:再不走的话,便叫保安把你轰走。

  这时候,我的走投无路让自己感到有些恼怒,可是此时的自己就像被关进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孙猴子,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最后,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无功而返。

  回到报社,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终老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况。

  晚上回到寝室,看到郑雪老师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了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了解到记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进行市场调查有学会运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骗"。而对于我这个毛头小子,仅仅两个月的实习确实还显得不够。

  结语

  如今,两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但自己亲身采访的情景还犹然在目。

  离开报社后的最初几天,还真有些不习惯。本来已经融入报社的我突然意识到,今后,在向别人做介绍时,那句开头语"您好,我是商报记者"已经不能再挂在嘴边。

  最后,感谢这段时间给我帮助的商报老师,感谢学院,感谢国家。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今后的自己也可以像你们那样,做个理想中的独行侠。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5

  刚进去的时候,机动组刚刚成立。我们组的的三个记者都还没有从原来的工作中转型过来,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老师打开电脑,看当天的新闻,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也很郁闷,但是始终牢记着从学校出来时老师叮咛的话:一定要做个勤快的人。尽管无聊我依然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为以后三个记者乐意带我出去打下了基础。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实习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那就只能看你的表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勤劳,几乎可以说是让带你的老师认可的第一任法宝。

  相对于整个报社来说,机动组是最灵活的一块,它不像别的部门记者那样专跑一个口,它几乎可以涉及报纸的各个版面。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事件和稿件的能力。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机遇,这样以来,我所接触的行业领域就宽阔了很多,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稿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视野放的更宽阔一些。

  来报社之前,听实习过的同学讲报社关系很难处,弄不好就身陷囹圄。对于我这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痛了不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记得刚开始时,我写稿特别慢,而且主题总是选不好,亮点也突现不出,稿子交上之后又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这着实让我痛苦了好长时间。后来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没想到老师很快帮我分析了原因,然后又给我细细讲解了对于不同稿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提炼主题。还教会我怎样读报纸。对我以后的实习特别适用。其实,记者同样也是人,只要你诚恳的对待别人,别人一定可以和你真诚的交往。

  在某某报实习期间,经历和收获一样多。不仅在专业上,对我以后在社会的生存都是很适用的。在纵多的事情当中,我想通过三件事来说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对以后即将踏入报社实习的朋友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一件事情是: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刚去不久,老师忙不过来时就会交给我独立的采访任务。采访大多是事先约好,我拿着她的名片,打着老师的“旗号”去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我和她一起去采访,我像往常一样带了老师的名片,出于礼貌问题我发信息给她说了一声。没想到她给我的回复却是:“不可以,你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就试着去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了。我主动的和采访对象、采访同伴交流,互留联系方式、向别人索求名片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本陌生城市不再陌生,记者的工作也不再是艰涩难做。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写稿子,而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做记者实在是寸步难行。我非常感谢我老师发给我的那条短信。

  “十一”期间,我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替她参加报社的一个会议。去到后才知道,是报社一年一度的首席记者、统筹、主管竞聘大会。各个部门,各驻地记者都一到场。看着他们,我就在想,每天成千上万人手里拿的报纸就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不免为见到他们而窃喜。想要竞选的依次上去演讲,下面很多人都在聊天、翻报纸杂志。而我不同,我觉得台上每一个人的演讲都很精彩。他们都有和新闻同生共死的经历,以及对新闻执着追求和梦想。这次以外的会议让让我的心灵很震撼,对新闻的喜欢也与日俱增。期间我尤为注意的是竞聘娱乐版首席记者的一个女孩,年轻有活力,语言魅力特强。后来从以为老师口中得知她特擅长写娱乐新闻,经常飞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去采访,敬佩自然流露。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我:社会上有360行,会一行就可以,报社也一样,懂一行就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精良之处。想来真是终生受益。这是第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邻近11月份,随着报社内部的调动,带我的老师去了教育工作室,我也随同前往。时间虽断,却也收获颇丰。这期间,我遇到了在报社期间让我最郁闷,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件事情。一天中午,老师突然安排我下午去采访。采访对象是某某书画学校校长,曾因某某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的“大人物”。此次又是去捐书,而且是今报采访。我深切的感觉到任务的艰巨性,赶紧搜集了很多资料,并详细的列出了两个关于他“下跪”和“不下跪”的采访提纲。早早的来到了采访地点,心中依然忐忑不安,终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次采访,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感觉持续采访过程的始末。到后来采访很不顺利,采访对象对我这个“记者”流露出不满,采访勉强进行下去。后来仔细想想,主要是我没有把自己和采访对象放在“同等交流”的地位上。以至于采访过于被动化,导致事先设想的问题都没有完整的提问。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育很深刻,其实,采访当中,不管你面对的是高管还是平民,不管是老妪还是幼童,都要把自己的肩膀和他们放的一样高,才能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采访交流如此,平常与人沟通同样如此。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精选5篇)】相关文章:

1.大学生报社记者实习报告范文

2.报社实习证明范文

3.报社暑期实践总结

4.报社实习英文版证明

5.报社的主管会计财务总结

6.报社大学毕业实习自我鉴定

7.报社实习报告模板锦集10篇

8.应届毕业生报社实习证明

9.大学生报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上一篇:超声科年终工作总结 下一篇: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