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水,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经过这段时间努力,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做一份教学总结吧。那么如何避免教学总结最后成为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除的尽吗》教学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除的尽吗》教学总结1
《除的尽吗》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对循环小数的认识。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对此知识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我准备以复习的形式上,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循环小数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再次引发学生的认识,加强巩固。
在本节课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复习旧知,引发概念。
课始,我出示了这样几个小数0.666…1.251.4343…2.3636,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会发现在两个小数的后面有省略号,经过回忆,他们会说出“循环小数”这个数学名词,这时师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呢?引发大家思考,经过再次观察,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二.多种角度,强化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循环小数,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对子互相举例子;
2.指生在黑板上举例子;
3.说一说哪些是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在写时我主观认为,加省略号的写法简单,所以没有重视,只强调了简写的方法。
三.选择取值,学会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需要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这时就要用到“四舍五入”法,我首先让生说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再结合例子看看该怎样取舍,然后解决问题。本环节学生轻松完成任务。
通过教学,我发现:
1.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有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不会处理,致使乱了阵脚;
2.对学生深入不够,致使许多错误存在,而我却没有发现;
3.练习形式单一,致使学生兴趣低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钻教材,多学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情,备出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课,提高课堂效率。
《除的尽吗》教学总结2
《除得尽吗》主要是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商数和余数的特点,从而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且会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循环小数。在教学的设计上,我把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能计算商是循环小数的小数除法作为难点。充分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教学之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整合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与孩子们一起玩打节奏、接着画游戏的“循环”现象活动,让孩子初步感知不断重复的特点,将音乐及美术整合到数学学习中,不仅让学生在美的艺术享受中体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学生理解“循环小数”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凭借孩子对游戏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循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循环现象,可以使学生直观、简捷、有趣地了解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在生动直观的现象中既突破难点,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2、联系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倡导: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动手、动脑从生活中感知体会理解,更有利于学习的学习。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比赛引人,结合书中的情境,创设了两只小昆虫在网上晒自己的爬行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以比赛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课前以“你喜欢看比赛吗?”设疑引入。动物王国要举行各种比赛,想看看吗?首先是一场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自主交流。
3、自主参与 亲历探索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73÷3、9.4÷11,发现除不尽。接着再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除不尽,学生通过计算来发现“余数的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导致商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规律,然后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中,探究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从而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并认识循环小数。
4、关注习惯 提高计算准确率
我们都知道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本节课是小数除法,很容易因抄错数字点错小数点等小问题造成大错误,因此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认真抄题、审题及书写规范、检验等多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避免无谓的失误。
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时间关系,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的还不够,导致作业反馈情况还不是很理想,还需进一步加强。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除的尽吗》教学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