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

2024-06-08 总结

  导语:了解高考小说知识点,让自己考试更加得心应手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

  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

  一、考纲和命题解读

  1.《考试说明》对小说结构(情节)有何要求?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分析作品结构: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作品结构”,就小说而言,主要指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它要求考生能概括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2.高考小说情节题命题有何特点?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也是小说阅读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是高考小说命题的重要内容,其命题特点主要有:

  (1)命题角度有二:一是立足于情节本身,如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内在关联及情节构筑特点和技巧;二是着眼于情节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如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等。

  (2)切口小:不大选择全篇情节考查,大都选择关键处的一句(或一段)文字,要求联系上下文,对情节作综合或单独分析。

  (3)也可以把情节安排的作用和合理性作为探究题的探究点。

  二、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三种:

  ①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②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61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三、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

  1.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三、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

  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

  ①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②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从以下三点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暗示或突出了主题(某种社会现象)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关系——变现了人物精神、性格等。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小说中的环境作用

  一考纲和命题解读

  1.高考对小说环境考点有何要求?

  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高考小说环境描写题命题特点是什么?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哪些?

  高考小说环境描写命题特点有:

  (1)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的环境中,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2)命题特点选材的切入口有两种方式:一是切入口较小,一般为一小段景物描写文字;二是对散见于文中的景物描写文字作综合性考查。

  (3)环境描写题型具有综合性,即把景物特点、描写手法和描写作用放在一起考查(俗称“一景三考”),重点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此类题目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①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②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要在文中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考生要明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不同的:

  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或增添、烘托某种气氛;

  中间,起着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作用,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结尾,一般起着揭示主旨的作用。

  二自然环境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它的主要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做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提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四如何分析环境描写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多是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三考”中,景物描写技巧虽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样,但在小说里一般不是考查重点,而景物特点、作用是考查重点,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1.如何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

  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2.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3.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场景转换);

  ⑥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

  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简言之

  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作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2)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头,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在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衬托情感,表现心理。在结尾,升华主题,照应开头。

  4、答题提示与模式

  1.审题

  (1)审清所给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的写景文字找足找全。

  (2)审清问法:问的是景物特点还是景物作用。尤其区别好“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答题方向。

  2.答题

  (1)既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更要依据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不同位置回答不同的作用。

  ①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主要是:

  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成章。另外有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

  ②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

  ④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小说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所给的景物描写文字一般是集中的、具体的,对于那些散见的景物描写在答题前一定要找足找全,不得遗漏。

  (3)掌握答题模式。

  ①环境(景物)的特点

  常见的答题模式:a.描写了……景象,b.渲染了……气氛,c.呈现出……格调。

  ②环境描写的手法

  常见的答题模式: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③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的答题模式:

  a.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b.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c.引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备考知识清单

  一、命题预测

  今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一个明显的改动,即将原来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排列顺序的改变,极可能引发命题材料的文体变化,换句话说,很可能会考小说阅读。

  二、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命题特点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要对其内容梗概、主题思想、主要的人物形象,乃至总体的艺术特色有一些了解。

  四、方法点拨:

  (一)分点解说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 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二)分类解说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 相关推荐

【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诗歌知识点总结10-20

高考小说阅读理解05-25

高考2022语文知识点总结11-14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1-02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05-25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06-28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05-25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01-23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5-25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