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出山”是怎么回事

2023-05-31 科普知识

  蛟龙是民间传说中比较常见的生物,据说大蛇修炼百年可以化蛟,修炼千年可以化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蛟龙出山”是怎么回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蛟龙出山”是怎么回事

  蛟龙即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包括鱼蛇等水族)在朝龙进化时的其中一个物种,只要再渡过难劫就可以化为真龙,都有强大的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蛟龙出山”是怎么回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中国部分山区,有“蛟龙出山”的传说。例如《清史稿·灾异志》记载嘉庆“二十年(1815年)六月,黄冈柳子巷蛟起,伤一百四十余人,冲没田宅无算”。1942年,贵州省茅台镇孙家寨出巨龙,沿山沟而下,从桥上翻过。一龙出九蛟,有九条蟒蛇相伴,巨龙经过时雷鸣电闪,村民惊骇不已。

  难道真有什么蛟龙在兴风作浪?当然不可能。

  其实,“蛟龙出山”是由大暴雨等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现象,它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在石灰岩地区,山体中多溶洞。假如我们沿着溶洞向上游方向探索,就会发现上游洞口往往有一条溪流,河水不断流入洞中,成为地下暗河。洞穴上下贯通,平时水流平稳,如遇暴雨突降,大量洪水涌进洞内,水体充盈,迫使水位不断抬高。一旦巨大的水压冲破山体薄弱处发生迸裂,就会发出声震远近的巨响,激烈喷涌的水流从石崖上飞流直下。湍急的水流可能裹挟山石、木材,外形奇异,如同蛟龙,因而被惊慌的山民视为“蛟龙出山”。另外,山洪还具有突然性,有时出洞口是晴天,而进洞口却下着暴雨。

  还有另一种引起山洪暴发的可能性。在地势峻峭的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阻断了河道,在山间狭窄处形成堰塞湖,而人们却不知情。一段时间以后,当湖水上涨到一定高度,堰塞湖阻水坝承受不住湖水压力,突然崩塌,水流携带着泥石杂物冲击而下,虽不像蛟龙出山,却也如万马奔腾。

  所以说,“蛟龙出山”其实是突发性的山洪暴发,它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等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农田、道路和桥梁等损坏,甚至可能导致一连串的山塘水塘溃决。

  蛟龙出山

  龙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它的传说,自古以来关于龙是否存在,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许多人应该都知道,蛇在经过修炼之后可以化蛟,蛟再经过修炼和渡劫可以化龙。在许多地方,都有关于蛟和龙的传说,还有一些人表示自己目击过蛟。

  一些地方有走蛟的说法,坚信蛟龙是真实存在的。走蛟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就是蛟走过的地方,据说在一些大山或者是河底,有修炼成蛟的蛇,它们在隐匿修炼千百年之后,大多已经具有灵性。它们想要化龙必须经历劫数,最后成功入海才行。

  叫想要入海必须等待一个时机,让它们能够顺利入海。一般是在暴雨倾盆或者是山洪暴发的时候,是它们趁机入江和入海的好时机。蛟龙沿河沿水走过的路,有时候会拖垮很多的桥梁房屋,一些农田也会遭遇迫害。有些蛟能成功入海,而有些则是被雷打死。

  据说蛟龙走过的地方,一般人都能够看出来,它们所过之处的河流,里面的青苔和泥土都干干净净。等洪水退了之后,一眼就能看出蛟是从哪里开始走的。“走蛟”是指蛟龙走过的地方,也指蛟龙渡劫和化龙的过程。悬剑桥是一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桥,据说它们就是为了防止走蛟的时候被冲坏。

  历史渊源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小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后方可化龙。

  古代起源

  据说当年鲧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当时地面上的人们受到洪水的侵逼,四处逃窜,无法打猎耕种,几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但是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洪水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就只有围堵。眼看着这些洪水不断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坝,鲧再也不能忍受眼睁睁看着凡人受苦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了,于是他决定盗取天庭的宝物“息壤”——这是一种会不断生长的土壤,能够使得鲧的围堵不会再失效。在“息壤”的帮助下,凡人们脱离了洪水的灾难,开始离开的贫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开始生活。

  鲧看着这些凡人能够因为他的帮助而开始安居乐业,感到十分的欣慰。正准备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时候,天界的主人尧对于“息壤”被盗,感到十分的震怒。于是收回“息壤”,让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乐业的景象又成为一片汪洋。鲧束手无策,不但无法拯救这些凡人,自己也被尧用雷电殛死(“昔尧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十七年》)。

  治水失败的鲧怀着满腹的怨恨,被雷电殛死了之后,不但死不瞑目,尸身经过了三年都不腐坏。尧唯恐鲧的尸身会产生什么异变,于是派出勇士用锋利的吴刀将鲧的尸身剖开,但是没有料到鲧的怨气酝积在腹中,变成了一只黄龙,这只黄龙也就是鲧的儿子禹(“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郭仆注引《归藏·启噬》;“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路史·后纪》,注引《归藏·启噬》)。长江三峡中的“斩龙台”和“错开峡”据说是当年禹斩掉一只乱开水道,险些误了大事的孽龙的地方。接着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氏族。

  • 相关推荐

【“蛟龙出山”是怎么回事】相关文章:

诸葛亮出山作文01-29

放开金锁走蛟龙作文12-04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蛙声十里出山泉07-14

《“蛟龙”号材料阅读》高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06-14

喝酒犯困是怎么回事02-18

冰箱漏电是怎么回事04-30

孩子胆小是怎么回事04-30

眼睛痒怎么回事 04-26

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