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021-12-13 科普知识

  紫外线(UV)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消毒使用的紫外线为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长为253.7nm。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紫外线的消毒方法

  1、空气消毒:使用时请关闭门窗,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自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每次消毒时间为30-40分钟;如关灯后需要再开启,应间歇3-4分钟再开;紫外线灯照射过程中严禁人员进入室内,紫外线消毒过程中会产生臭氧,照射完毕后应开窗通风;必须进入时,应先停止紫外线消毒灯照射。

  2、物品表面消毒:将物品要摊开或挂起,使其充分暴露以受到直接照射照射,紫外线不能穿透物体;物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m,在灯管紫外线辐射强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min。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有效距离内照射30min~60min。

  注意事项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黏膜有一定损害,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一定注意做好防护,眼睛更要注意不能直视紫外线光源,否则眼睛会受伤害。

  1、为什么紫外灯杀菌时不能有人?

  根据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及辐射波段的不同,可分为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315~400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80~315nm)和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00~280nm)三大类。其中紫外线消毒灯产生的紫外线就属于UVC。波长越短能量越高,相反的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好。

  如果人体受到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光化学反应,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对人的眼睛、皮肤和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长期接触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眼炎反复发作可导致结膜炎、慢性眼脸炎,甚至发生眼脸皮肤癌等病变。

  紫外线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引起一些列的炎症反应,如皮肤红斑、肿痛、上皮增生和机体抵抗外界侵袭能力下降等。

  紫外线消毒灯对人体的伤害是与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成正比,即照射剂量越大,对人的`伤害越严重。因此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时,室内不要有人。曾经见过有患者家属在病房卫生间使用紫外消毒灯消毒的同时,也在卫生间内清洗患者生活物品,这样的行为一定需要纠正,家属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护理患者。

  由于紫外线消毒灯在辐射波长253.7nm紫外线的同时,也辐射一部分波长184.9nm紫外线,此波长紫外线可以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发生电离,使其重组转化为臭氧(O3)。臭氧虽然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但是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室内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浓度2mg/m3以上时可引起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臭氧不仅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

  如果使用带有臭氧功能的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结束后,此时室内臭氧浓度会很高。假如房间面积为20m2左右,一个30W的紫外线消毒灯产臭氧量为3000mg/h,消毒时间为1小时,在不考虑其它客观因素影响病房臭氧浓度情况下,消毒结束时房间内臭氧浓度会达到50mg/m3,远远高于0.1ppm安全浓度。因此使用具有臭氧功能的紫外线消毒灯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人不在场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通风30分钟才能进入。但是有些患者在消毒结束后急于进入房间,也没有开窗开门进行通风,这样在治病的同时又在给自己增加新的伤害。

  2、为什么紫外灯尽量在夜间使用?

  紫外线能使微生物DNA分子的同一条螺旋体上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抑制DNA复制、转录及合成蛋白质,因细菌一般生命周期较短,不能生产蛋白质和繁殖,细菌就会迅速死亡。但是紫外线消毒灯的杀菌效果直接或间接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微生物的不同生物时间是影响杀菌效果之一。有资料认为,夜间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不同生物时间细菌体内的“光复活酶”获得能量,是损伤的DNA修复,即胸腺嘧啶二聚体解体,形成单体细菌重新恢复生物状态,而在夜间不能发生此生物效应。

  经紫外线照射后受损害的细胞,如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则有一部分仍可恢复正常活力,称为光复活现象。因此患者家属可以尽量选择夜间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房间。如果在白天,需关闭室内日光灯,拉上窗帘保持暗弱光,紫外消毒结束后不要立刻开门及拉开窗帘,避免降低杀菌效果。

  3、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何要求?

  紫外线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是随着照射剂量、照射时间、照射距离的不同,对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也相应的产生不同的效果。剂量高、时间长、距离短就容易杀死它们;剂量低、时间短、距离长时就会有少量的个体残存下来。

  用已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试验,在距离紫外线1米处照射30分钟,存活细菌数是7个,在2米处存活细菌数是30个,但经一定时间后,空气中微生物的产生和消毒即会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即紫外线消毒60分钟与消毒100分钟空气中的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

  1)、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照射剂量≥10000uW.s/cm2;

  2)、杀灭细菌芽孢时,照射剂量≥100000uW.s/cm2;

  3)、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之间;

  4)、真菌孢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孢更强,有时照射剂量需≥600000uW.s/cm2;

  5)、在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剂量不应低于100000uW.s/cm2;

  辐照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因此,根据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uW/cm2紫外线灯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辐照剂量100000uW.s/cm2,则需照射的时间为:100000uW.s/cm2÷70uW/cm2=24分钟。

  综上所述,血液病患者家属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可尽量靠近被消毒物品,可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扩大照射面积,有效距离不超过1米,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其他使用注意事项

  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时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6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紫外线消毒灯不能以紫蓝色光芒之强弱来判断紫外线辐照强度(即肉眼判断)。应定期监测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如果没有紫外线强度测试仪或测试卡,可使用时间记录法,凡使用1000小时后就更换紫外线灯管。

  紫外线穿透力弱,附着在灯管表面的灰尘和、油渍等都会直接影响紫外线消毒灯的辐照强度,因此可每1~2周用酒精棉球或纱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1.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2.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

3.电脑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4.贾平凹《带灯》的灯

5.消毒毛巾租赁合同

6.沁园春孤馆灯青原文及赏析

7.《沁园春·孤馆灯青》原文及赏析

8.沁园春·孤馆灯青原文及赏析

9.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说课稿

无菌室紫外灯的科普知识 改车灯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