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养生科普知识

2022-11-24 科普知识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寒养生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寒养生知多少

  小寒养生知多少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是冬季6个节气中的第5个,在每年的公历1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285°,斗指子位(北方偏东方)。小寒,字虽然叫小,实则寒冷甚过大寒,月半为大,所以叫小寒,并非没有大寒冷。因为正值三九天,所以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故有“冷在三九”之说。

  小寒养生重点

  一、小寒养生:起居重“三防”

  起居重“三防”。防寒要护头、防燥要内服+外用、防外感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

  防寒要护头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防燥—内服加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用: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还能除菌、添香。

  防外感—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二、小寒养生:饮食重温补

  冬季为进补之佳令!三九进补,可食用以下三类食物。

  1.豆谷干果

  五谷是冬季食补的基础,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以抵御严寒。冬季尤其适合多食用红色及黑色的谷物,如红豆、黑豆、黑米等。

  此外,时令干果也是滋补佳品,如栗子、红枣等,可单食,也可入菜煮汤时加入,或将各类豆谷、干果混合煮粥。

  2.肉类

  肉类是冬季最适合的食物,尤其以煲汤最佳,既可以起到滋补的作用,又避免油腻肥甘增添脾胃负担。如牛、羊肉汤;鸡汤;鸭汤。

  3.温热食物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温、热的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三、小寒养生:食谱

  1.当归羊肉汤

  食材: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

  1.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

  2.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功效:此汤具有益气补血、温中祛寒的作用。

  2.山药炒鱼片

  食材:鱼肉片、山药、青萝卜。

  制作方法:

  1.鱼肉切片,用生粉拌匀。

  2.油锅,入葱、姜末煸香,倒入鱼片、山药片翻炒。

  3.加料酒、葱、姜、盐,再炒熟。

  养生功效:健脾益气

  3.素炒三丝

  食材:干冬菇、青椒、胡萝卜、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制作方法:

  1.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

  2.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

  养生功效:健脾化滞,润燥。

  4.糯米饭

  制作原料:糯米、香米、腊肉、腊肠、花生米、碎葱白

  制作方法:

  1、60%糯米40%香米混合蒸熟。

  2、将腊肉、腊肠炒熟;花生米炒熟。

  3、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即可。

  养生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精神调养要养心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专家介绍,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小寒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饭后适当小睡片刻,以缓冲工作压力。专家还说,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冬季的3个月,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现象,对养生不利。

  泡脚增强身体抵抗力

  入冬以后,有人经常会觉得腿脚冰凉。中医认为,“风寒脚下生”,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容易出现气血淤滞、寒性肌肉酸痛、神经末梢循环不良,从而导致手脚冰凉及各种不适。建议,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解表散寒,缓解手脚冰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脑部供血。尤其是小寒后,配合养生的各种要诀,每天坚持泡脚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热水泡脚并非人人适用。但如果患有脚气 的.人常用热水泡脚,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此外,糖尿病 患者和心脑血管患者也不宜热水泡脚,所用水温以温度适宜为好。

  调养不适合高强度运动

  小寒市民应早睡晚起,等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冬季天气寒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可将晨练安排在上午7时至9时。此外,冬季高血压患者如果晨练太早,气温太低会使血管骤然收缩,高血压患者晨练最好在上午9时许再开始晨练。应该注意的是,这时候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太极拳比较合适。

  小寒节气养生吃什么

  吃腊八粥

  每逢小寒节气,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小寒之后腊八节也是同样要吃腊八粥,之后便年味渐浓。食粥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道养生大餐,腊八粥确能起到驱寒补气的效果。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吃黄芽菜

  寒节气习俗饮食有很多,吃糯米饭、腊八粥、饭菜、黄芽菜等等。下边为大家介绍关于小寒节气吃黄芽菜习俗吧。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吃温补鸡汤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吃羊肉

  “小寒”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风寒侵袭,抵御严寒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养生三注意

  小寒前后的养生:预防感冒

  小寒时节很多孩子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时候温度比较高,可以用白菜心来熬煮水喝,除了饮用,还可以用白菜水来揉搓鼻孔、揉耳甲腔。白菜水可以帮助身体退热,平时也可以用白菜水来浸润鼻孔和耳道,但注意不要把水滴到耳朵里面去,这样也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另外冬季感冒会出现流黄鼻涕的情况,这说明身体内的内热过盛。白菜心水加一些绿豆水,同时饮用对于感冒、发热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小寒前后的养生:少吃咸盐

  夏季如果盐分摄入过多,人体可以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但冬季人体出汗较少,盐分如果增加就会累积在体内无法排出,这对于血压血脂过多的人来说是个“大忌”。另外咽炎的诱发因素多是炎、热、燥,秋冬人体抵抗力弱,更容易反复发病。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存活;高盐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咽炎。另外,炒货如瓜子、花生之类也要少吃,这些食物又咸又干,同样是咽喉的大敌。

  小寒前后的养生:注重搭配

  冬季除了大白菜和萝卜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雪里蕻、芹菜、土豆等。土豆看似平常,实际上含有很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每天如果能吃300克的土豆,即可以提供人体一天需要量10倍以上的维生素C和3——4倍的维生素B1。土豆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和矿物质。豆类一般不含有维生素C,但如果经过发制成豆芽后,就会产生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比如黄豆芽每100克中就含有30毫克的维生素C,且胡萝卜素可增加2倍左右,维生素B2增加2——4倍,在绿叶菜不足的冬季,都可以经常搭配食用,是既省钱又有效的做法。

【小寒养生科普知识】相关文章:

小寒习俗与养生12-17

小寒养生禁忌01-05

夏季养生科普知识10-11

立春养生科普知识02-09

雨水养生科普知识02-20

秋季养生科普知识08-19

小寒养生要点指导12-15

小寒节气如何养生12-30

小寒如何防病养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