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街节节日常识

2022-09-27 节日常识

  节日常识,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识。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节日的常识您都了解清楚了吗?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会街节节日常识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节日来源

  会街,阿昌话叫“熬露”,每年农历八九月间举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佛祖“个打马”(释迦牟会街节尼)为母亲上天念经三日(相当于地上三月)返回人间时,佛光普照,青龙白象呈祥。阿昌会街必耍青龙白象,即源于此。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会街节”是阿昌族人民的一种传统节日,主要是人们进行物资交流,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表达感情的机会。在会街节上,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阿昌族民间艺人制作的白象、青龙。一般用竹木编扎,彩纸裱装,活灵活显,表现出阿昌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主要活动

  阿昌族视青龙、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会街前,要扎好青龙、白象。会街这天,当天空霞光初露,小伙子们便身背户撒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们身着娇艳的民族服装,在鼓乐和鞭炮声中簇拥着披红挂绿的青龙、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当主持节日的'长者宣布节日开始,顿时,鼓声、(钅芒)锣声、(钅发)声交织成一片。青龙、白象也活跃起来,青龙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时而张嘴欢笑;白象时而甩动长长的鼻子,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接着滑步、下跪、后仰、前倾,笨拙的憨态引起人们一阵阵哄笑。此时,姑娘小伙子们便围着青龙白象翩翩起舞。他们双脚跳跃挪动,身体象波浪般地起伏,边跳边蹲。此时的会场,鼓乐齐鸣,龙舞、象跃 、一片欢腾。

  阿昌族人民崇拜白象。“耍白象”是阿昌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这种舞蹈,动作变化多端,朴实自然;情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形象地再现了阿昌人的现实生活,给人们以生活美的享受。

  在会街节上,最吸引人们的是阿昌男子围绕白象欢跳的象脚鼓舞。他们边敲边舞,鼓声时缓时急,节奏明快,声音粗犷而洪亮,还不时伴有晃鼓、甩鼓、摆鼓的花样动作,刚劲洒脱,形象优美。围观的一群群阿昌族姑娘身穿节日盛装,头插鲜艳的并红花,打扮得婀娜多姿,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笑声。在欢声笑语中,白象的鼻子甩得更欢了,青龙张嘴频频点头,尾巴翘得更高了……

  节日舞蹈

  会街节期间,当白象摆动长鼻,青龙昂首摇尾时,阿昌族青年敲着象脚鼓,围绕着青龙白象,跳起了欢快的象脚鼓舞。鼓声中,姑娘们头戴鲜花,手持绿叶或鲜花、手帕,合着象脚鼓的节拍,跳起了青龙白象舞。跳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喊起“约怀怀、依喂”来,意即幸福、幸福、永远幸福。舞蹈纯朴自然,出脚不高,摆手幅度不大,节奏缓慢,气氛热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舞蹈简介

  青龙、白象制作

  扎制青龙、白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艺人先用木头做架子、纸糊身,布做象鼻和龙头、龙尾。要结实、轻巧、形象。耍青龙、白象时,人藏在龙身象肚子里,有的人负责抬龙、搬象,有的专门负责扯动龙头、龙尾和象鼻,所以青龙就能抬头、张嘴、闭嘴、摆尾,白象就会上下左右甩鼻子了。

  相关传说

  “青龙白象舞”是阿昌族“会街节”期间表演的舞蹈之一。“会街”原是小乘佛教迎接“过达玛”菩萨的仪式,现已完全演变为庆祝丰收的节日,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的阿昌族居住区。每年的农历九月由几个或几十个村寨联合筹备举办,到时各村寨举着彩旗,敲着象脚鼓齐集于共同的会场,一连欢庆三天。阿昌族人民常视青龙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传说:召卫散达纳王国曾灾难不断,后因王宫里的一头大象生了小白象,从此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事传到了同样灾难不断的邻国,即派人向召卫散达纳国的王子求讨白象。王子很快同意了。小白象到邻国后不久,邻国也日益富强起来。

  对邻国的富强,宰相和个别大臣很害伯,三番五次在国王面前搬弄是非。国王听信谗言,将王子赶进深山老林。百姓知道后,纷纷向国王求情;邻国知道后,也送回了小白象。就在国王接回王子那天,小白象的好友小青龙为大地洒下了一场“腊条雨”,并很快变成了金银。王子见到金银不动半点心,全都献给了佛祖和百姓,深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并为此举行了三天的大摆,跳了青龙白象舞,以此表达对王子的感激之情,以后每年都举行一次类似的庆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阿昌族的传统节日——会街节;形成了阿昌族的传统舞蹈——青龙白象舞。

【会街节节日常识】相关文章:

古尔邦节节日常识06-24

抹黑节节日常识06-24

人日节节日常识06-24

铜鼓节节日常识06-24

禾苗节节日常识06-25

哈节节日常识06-25

澡塘节节日常识06-25

姓氏节节日常识06-24

开门节节日常识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