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一、对家庭教育要有新认识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间在长期相处的家庭生活中彼此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必须回答好四个问题:
(1)为何教育?即明确家庭教育的目的。
(2)教育谁?即教育对象要明确,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
(3)教育什么?即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完成作业。
(4)怎样教育?即用什么方法来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比较大的偏颇,在开展教育时也存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或脱节,或龃龉的现象,所以,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以使家庭教育跟得上时代节奏,跟得上学校教育变革的步伐,非常重要。
1.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有学校无法替代的优势和责任。家庭在教育上有三大优势:亲情,时间,生活。亲情是他人都无法替代的,而亲情是最好的无声教育。学生在家的时间远远比在学校长,占每天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家庭教育有充裕的时间;家庭生活远比学校生活无拘束,学生的性格、习惯往往容易自然真实地表露,家长远比教师更了解孩子的状态,更有教育的针对性。也因为如此,家庭教育的责任也必然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2.父母是孩子的家长,更是陪伴孩子一路成长的朋友。家长是孩子的朋友,说的是家长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不少家长还未意识到的。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知识并不被成年人垄断,更不完全由家长来传授,孩子们与家长都可以同时在互联网上获得相同的知识,家长和孩子成了学习的伙伴。研究也早已证明,家庭的气氛越民主、平等,越把孩子当朋友,孩子对父母越亲近,关系越融洽、自然,孩子成长得越快乐、健康。
3.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教养就是经教育而养成的文化、品德修养。有了高的教养,人的精神样貌就自然显得高贵。西方有贵族传统,但我们曾经错认为那是有钱人叫贵族,以为贵族就是牵着一条穿戴华丽的名犬的派头,其实,贵族并不一定代表金钱地位,而是代表一个阶层高贵的精神和脱俗的教养,由这样一个富于教养的阶层引领社会走向高尚、文雅。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有礼貌、有规矩、有涵养、有风度的谦谦君子,就应该在“教养”上发力。
二、家庭教育的6大误区
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比较多,或缘于教育认知的偏误,或缘于缺少对孩子的全面了解,或缘于目的上的完全错位。我这里讲六方面的误区。
1.“我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其他都是学校的事”。这是责任误区。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教育的。家长不明白家庭教育的责任,只养不育,招致的结果就是孩子把家当成教育的“避风港”,在家可以任性、放肆,完全将学校里的教育抵消掉,失去家校教育的合力。家庭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
2.“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其他事不用做。”这是培养误区。在现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终会成为废物。学生生涯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但不是唯一的任务,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一个知识容器或一架两脚书橱,而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3.“成绩好才是硬道理,其他再好有什么用?”这是目的误区。成绩只能判断一个孩子学习上有限度的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学业水平,因为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是考试考不出来的。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由几个僵死的分数所能证明,而手里只有分数单的孩子,进入社会难以立足。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最终取得成就的人,品质上是坚毅、自强、阳光、积极,而不是仅有好分数的人。孩子是人,人的一生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家庭必须引导他鼓励他实现这些需要,也就是成为完整的人。
4.“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这是分工误区。普遍家庭都是母亲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好像母亲更有教育的天份,其实这不是理想的家庭教育结构。父母都共同负起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效果会更好,并且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更为重要。若要避免教育孩子上夫妻观点、手段反差,就要两口子有事先商量,先统一。
5.“父母工作忙不过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去管(或交给家教、保姆去管)。”这是错位误区。有些家长的“忙”是因为“玩”,这更不应该。隔代教育已经被证明弊大于利,因为爷爷奶奶只能看孩子,无能力教孩子。家教机构只能督促孩子做作业,也不是具有教育的能力。保姆与孩子之间没有亲情,又受制于地位,不可能有感情和责任去教育孩子。父母再忙也要亲自负责好子女的教育,不然,你的孩子将在情感、知识、社会性、体质等方面不如坚持亲子教育的父母。
6.“孩子学不会,都是老师没教好。”这是认知误区。孩子学会学习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目前,我们的作业基本是留在回家做的,学生在学校学得的知识,要在家庭作业这个环节去巩固,这也是留给家长配合的任务,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学习并向老师反馈的机会。学不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一是基础,二是理解能力,三是要爱学习,这些都不是单靠学校或家庭可以解决,应该双方合力,方能解决得好些。
三、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人是有差异性的,教育必须关注孩子的差异性,才可能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而个性鲜明的完整的人。家长们要想想,我们是不是朝这个目的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是指情感、智能、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个性鲜明”是指思想、性格、言行具有比较突出的个人特点,“完整的.人”是指人格健全、人的潜能得到完全自主的发掘,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结果。适合孩子的教育就必须是全面、个性、完整的教育,而不是片面、同质、缺损的教育。
2.人的生长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去适合孩子。人具有阶段的生长性,人的一生处在生成变化之中,大脑在人的老年阶段还会有新质生成。小学生是人的相对幼小的阶段,处于生长活跃期,生长性十分明显。每个孩子的生长性又是很独特的,差异性是存在的,因此只有让教育去适合孩子,知道每个阶段孩子需要什么,不能强求孩子去适合千篇一律、差强人意的教育。
3.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遵循孩子成长方向和教育规律所实施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方向”,一是与时代发展同向的方向,一是与自己智能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方向,两者是并行不悖的。“教育规律”,就是实施教育应该遵循的人的内在秩序,以及教育科学本身的内在秩序。与时代发展相逆,与自身智能发展趋势相逆,与人和教育的内在秩序相逆,就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
四、如何构建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
(一)认识家庭教育三原则:理解孩子;正己示范;陪伴成长。这是我的见解。家长是不是理解孩子?往往是貌似理解,实际并还不完全理解。理解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没有理解,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家长在孩子眼里是偶像,如果你能够正己示范,处处给孩子一个好的样板,你的教育肯定会成功;反之,你要求孩子做好的自己不先做好,甚至你还不让孩子做好,像拉着孩子冲红灯过马路,你的教育是失败的。陪伴成长,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部的孩子,非常重要,但这里说的陪伴,不是整天陪在身旁,不敢放手,而是保持一定距离的观察和引领,依然要保护孩子的自主性。我认为,在陪伴孩子过程,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好奇心、独立性和动手能力,这是孩子自主成长的三大力量。
(二)要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你是建立了一个物质家庭,还是建立了一个物质与精神共在的家庭。好的物质条件固然对孩子成长有利,但还不是成长可以依赖的根本,好的精神环境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根本。家训可以看成家庭精神的本质写照。我的外祖父是一个医者,他给家族的训诫是“宁可三餐无鱼,不可一日无书。”至今依然影响着我。孩子还需要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整天争吵的家庭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及其对家庭的态度。家里要有一套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最好家里有书房,最少也要有书橱,这里孩子成长必须的。
(三)要根据孩子成长的心理特点给予特别的关注。小学这六年是人生极其重要的奠基阶段。家长要学会从牵手到放手,让孩子渐渐学会独立。还要注意到6——12岁,是孩子感官的关键期,要多采用刺激感官的方式学习;也是孩子语言关键期,要多讲故事给孩子听,多与孩子谈话,多提问,学外语。6——8岁,是想象力关键期,让孩子多看动画片、科幻片,画画,编故事。6——10岁,是文化敏感期,让孩子广泛接触文化知识。8——12岁,是黄金阅读期,要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四)要观察孩子智能的优势,施以正确的引导。家长要了解一种理论,叫“多元智能理论”,它的创立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每个人起码都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自省智能,但是每个人这8种智能的优势和劣势各不相同,因此构成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我们说某孩子有音乐天赋,就因为他的音乐智能有优势;某个孩子在一处陌生的地方能够很快记住复杂的路道和方向,就因为他的空间智能有优势。那么知道多元智能理论的常识,就是要在引导孩子发展的过程更倾向于扬长,适当的补短,因为孩子的优势智能充分挖掘之后,可能成为他今后发展的强大力量和正确方向。
(五)要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运动,培养他们爱上一项运动。我们孩子现在户外活动时间太少,每天的运动量也不足,少有孩子爱上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跟发达国家的孩子比,体质差异明显。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对户外活动和运动的兴趣,让孩子在体质、心理素质上更好,还要让孩子爱上一项运动,乐此不疲。这方面,家长要示范,家长要先改变自己不爱运动的不良习惯。
(六)要带孩子聆听音乐会、看美术展览,培养一门艺术爱好。艺术素养同样也是受益终生的,必须从小培养。当孩子喜欢上艺术,将大大有利于想象力、节奏感、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这些都是一个优秀孩子的基本素养,内心的美好,离不开这些方面。
(七)要常带孩子上图书馆、书店,给孩子买喜欢的书籍,培养爱阅读的习惯。虽然我们已经进入电子阅读占据生活时间的时代,但是,手捧一本书进入痴迷的阅读状态,依然是优于电子阅读。
一是绿色环保,相比于电子阅读,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比较有利;
二是可以“圈点勾划”,读书就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自古而然;
三是更为重要的,与作者对话,让精神成长,纸质书籍的墨香可以消弭彼此的距离。
家长要把阅读放进家庭计划,其乐融融地开展亲子阅读。
(八)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孩子平等对话。上面我们谈到要和孩子交朋友,就是要站在同一的平台上,平等对话。中国传统家庭往往更注重长辈的“威权”,家长喜欢说一不二,不喜孩子有异议,这是不民主的。现代教育的一个基点,就是师生平等、家长和孩子平等,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人,人就是讲平等,世界的秩序就是讲平等。只有平等,你才能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才能有有效的沟通,才能长久地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孩子屈从的教育都不能改变孩子。有研究证明,在家里常受体罚的孩子,在人生发展上有阴影,内心不快乐,生活、成就都远不如小时候少被体罚的孩子。
各位家长,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的是家长。家长在家庭教育这辆车上,不能“无证驾驶”,要拿到合格证书,就要多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以保证家庭教育这辆车能够安全前行。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他们自己生命的起步,未来的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但今天父母为他们创设的和睦家庭、亲子教育、家训家风,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不竭的精神食粮。
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正如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一样重要,加强沟通,加强对话,如今天的家长会,是当下教育必须重视的,家校联系的渠道一定要保持畅通,对孩子的教育才能达成一致,达成一致才能成功!
【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