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2-02-23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可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出示一根铅笔售价为2角7分,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铅笔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四、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10个扣子,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扣子,再把扣子分成两部分摆一摆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10的组成的不同摆法。

  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一、明确目标,为自主学习提供方向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犹如航船在浩瀚的大海里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目标,然后通过努力用成果证明自己可以学,可以进步。

  1.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与远期的学习目标相比,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学生较快地体验成功。随着一个个近期的可操作性目标的完成,学生会越来越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整个任务,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学习的热情会逐渐高涨,自己的学习动机不断增强。

  2.指导学生设置跳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高水平且又现实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使得学习看到自己具有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种目标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那些高水平不能实现的目标,一般对学生没有什么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挫折,使学生遭受打击。因此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为他们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3.把复杂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学生不愿意主动完成某些任务,尤其是复杂的学习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任务太难,觉得自己不可能解决,如果把复杂任务进行分解成具体的、便于完成的简单目标,可以使得学生感到任务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一步步完成任务,从中体验到自己的进行,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培养兴趣,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从内心引发出“我想学”想法,从而激活这种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1.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的趣味性题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抽象知识背后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学习不再感受到枯燥乏味,就会产生喜爱的愉悦情感,从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2.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点燃学生炽热情感。教学过程的和谐顺畅,学生的主动投入,主要取决于师生间思想、情感的共鸣,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室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兴趣倍增。

  3.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中要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局外人,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课堂提问、练习、课外作业都能适应不同学生的承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养成习惯,使自主学习得以持续进行

  学习习惯是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好的习惯是决定学生能否“坚持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养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可以说好的习惯难以养成,但容易保持;坏的习惯容易养成,但难以放弃,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习程序进行自学,课前预习要有预习笔记,课后要做小结,课上精读教材,要认真勾划重点,标出不懂之处,在有体会、有来源之处要加旁注。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克服片面追求进度,好高骛远,坐不下来,学不进去的坏毛病。对重要的概念,提倡逐字逐句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反对不懂装懂,含糊其辞,死记硬背,对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解答,要弄清每一步推导的理论根据。

  2.专心致志的习惯。提倡要进入持久专注的境界,做到心无杂念,不走神儿。时刻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不能随意乱翻,心不在焉。不管周围环境如何,自己都要专心致志地思考,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3.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自主学习中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和结果,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因此,基本道理要讲清,习题要做得精,即每做一题,都要独立地分析清楚已知与结论,独立地运用有关概念、规律解决问题。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科学的态度和习惯。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不论口答、笔答,都要求严格按照数学语言表达。做题要步骤清楚,推理有据,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要认真改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注意保存,装订成册,以便复习时查阅。

  5.勤于复习的习惯。可以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如果没有记忆的习惯,那么所学到的知识终将会被忘掉,而记忆的最好手段就是及时复习。复习的第一步要首先回忆,既不看书,也不看笔记,也不写字,全凭脑子想,让知识在头脑里重现,仔细想一想:有哪些知识?有哪些非常清晰、真正懂了?哪些不懂,哪些不完全懂?通过回忆,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通常,能回忆出来的内容,基本上是自己已经懂了的部分,回忆不起来的内容,也是自己没有弄懂或没有理解透彻的部分。回忆以后再通过教科书或笔记有的放矢地去重点复习自己掌握不扎实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7个方法:

  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

  父母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辅导孩子利用多种方式去探究,利用工具书、在网上搜索、去图书馆查询知识等,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后的喜悦。

  2、设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考前十名”。这样的目标叫做成绩目标,即用取得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另一种目标叫做掌握目标,即把自己是否获得新的技能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

  大量的研究都发现,掌握目标的孩子比成绩目标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休息的时候也更愿意选择一些课程去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下。所以父母应当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掌握目标,应当多问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而要少问“考试考了第几”。

  3、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方法指导

  通常,孩子的学习计划本由他本人亲自制定,交与父母参谋。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对此,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任务,而是通过解决难题来锻炼思维的一种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要一开始就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而是对孩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他学会审题、筛选题中的有用信息,旁敲侧击,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4、适当评价孩子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活动。但是,千万不要过度夸赞哦!过度夸奖会使孩子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果你天天夸自己的孩子为天才,那么孩子多半也会这么认为,这样当别人告诉他不是天才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都是在诋毁他,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而且一个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无法接受别人提供的合理建议,这往往造成停滞不前。

  适当地评价孩子,要求父母必须真实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夸奖;如果不是那么好,就应该告诉孩子还需要努力。

  5、引导孩子对成败的归因

  引导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成败非常重要。当孩子失败的时候,不要打击孩子,而是静下心来一起跟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给予孩子鼓励,让他继续加油。当孩子成功的时候,也不要让孩子太过得意,分析一下这次成功的原因,让孩子正确认识成功。

  6、加强孩子的责任感教育

  要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学习责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诉他: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不应要求父母去承担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孩子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时,他便会主动地去学习,并尽自己所能去搞好学习。

  7、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

  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这个问题上,父母要还应多配合老师,多与老师保持联系。因为一旦遇到问题,父母可以跟老师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来引导孩子走出学习上的困境,达到进步提高的目的。当然,父母也应鼓励孩子多跟老师接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老师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2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以前所接触的平面图形都能用直尺准确量出它的周长,而对测量闭合曲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教学活动。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同学们可用直尺和布条去测量,具体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是人人参与,你搞那个实验,我搞这个实验,气氛十分活跃,之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动办法测出这几个圆的周长”,有的说:“我认为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方法比较好”。教师先肯定他们的思维方法,然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一个实验:用细绳的一端系着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电脑演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圆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至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教师拿着这个圆,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学生有的说:“我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圆,如车轮、碗口、钟表等。”有的说:“圆有大小。”教师进一步引导:“圆中还有哪些知识?你能不能用手上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独立探究,生动地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三、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例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四、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解决问题有顽强的意志力。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10cm、8cm、7cm长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三角形,学生非常轻松自如地摆出了三角形,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拿出10cm、4cm、5cm长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学生怎么摆也摆不出来。然后教师提出疑问:“同样都是三条边,为什么后三根小棒摆不出三角形呢?”请同学们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总结的。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3

  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要依据科学的方式与方法,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从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开始(如省身的行动日志就是一个科学的指导依据)。通过实施学习计划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来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解决过程中的困难来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通过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孩子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孩子为中心,强调孩子“学”的主动性,教师与家长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孩子的学习,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孩子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孩子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家长也要根据孩子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使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积极的实践活动。

  三、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孩子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家长要注重孩子的自我评价,指导孩子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这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积极寻求开放、生动、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认真实施诱导、鼓励、尝识的教育策略,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4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有效阵地。教师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才算与时俱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呢?

  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景,轻松学习

  中华路小学的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生动、直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常常被生动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而且通过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从而轻松地将画面的内容转化为文字,无须教师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即可。

  例如:应用多媒体的诗词教学,教师先将每一句诗词分别配上与诗词意义相匹配的画面供学生尽情欣赏,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的发言舞台,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地进行自由讨论,组织语言来描绘这些精彩的画面,再适时地出示诗词,诗词、诗意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再合理地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挑战游戏来赞扬、鼓励一些学生的独特看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再如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出陶罐和铁罐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过自己的认识分角色进行表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华。这时,一个同学突发奇想说:“老师,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的内容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附和,因此一节语文了马上转化为一节生动形象的美术了,同学的兴趣高涨,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把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独到见解。通过绘画,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2、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我校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下,我将梯形桌并排放在一起,每六人为一组,每学一课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学习。并且一月为一个时段,获胜组均能得到一个小礼物。于是,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再者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例如:在上<<五彩池>>一课,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出五彩池那神话般的美丽景色,当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时,我会说“听到你描述的五彩池,为什么我的脑海里没有那些五彩的画面呀?”当一个同学说的有进步时,我会说“在我眼前不仅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水池而且我还知道五彩池变化的原因了”。当一个同学说得很完整时,我会说:“哇!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解决了新课标中的不是教师如何来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达到了自主教学的完美组合。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5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课前预习,教给自主学习方法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扫清学习的障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利用课前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后思考题认真读书思考,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第三,将自己喜欢的片段多读几遍,读好,读美,读出感情;第四,将文章中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准备在上课时交流。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既能满足学生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学生成就感得到满足。当然,低年级学生预习要求应适当降低,只要求孩子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下来就行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三、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对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情感的投入,落实主体性大有促进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理解词句、启发想象、引发思考、指导复述背诵等环节中运用教学媒体课件、操作演示、模拟表演、语言描述、简单的板画、设置问题等多种方法来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如在学习《草原》时,首先可为学生展示大草原的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学生一下就会被照片中的美丽风景吸引住,此时教师顺势引导说:“大家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教师可再播放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的录象,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来到草原的感受……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尽情地说。尤其是在深入学习课文后,教师如果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大草原的美景,学生们的积极性会更高,那肯定是个个抢着读、比着读,读得如痴如醉……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五、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做到敢问、善问、乐问,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敢于质疑还是第一步,关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按价值的高低或内在的先后次序梳理出来。

  学生从敢问,善问,到养成提问的习惯(乐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的心理逐渐形成,就改变了以往“要我问”为“我要问”。只有在学生养成了质疑问难的习惯后,自主探究学习才会成为学生真正的心理需要,学生才会随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自觉去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就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语文能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里明确指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现结合平时教学经验,谈谈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课时,预习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第六册语文教材〈〈积累运用六〉〉,里面有一篇短文〈〈盲人与画〉〉,旁边还配了一幅没有彩色的画,学完短文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彩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很快就把画涂得五颜六色。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涂的画,有个同学说:我的图上有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块碧绿的草地。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有一幢童话般的屋子,屋里住着一只小白兔呢!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再如在教《奴隶英雄》这课时,我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奴隶主、贵夫人、斯巴达克等,然后让他们表演。类似的例子教材中还很多,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三、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2)、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3)、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谈谈你的感想。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较适合中下生,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适合于优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问同学、问老师;(2)、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或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这样,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鼓励合作学习,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自如地发表意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五、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很难能可贵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不允许学生有异常的想法。长期以往,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我在教《景阳冈》一课时,学校刚好为每个同学发了一张保护珍稀动物华南虎的宣传明信片。学完这一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多数同学都认为武松是个英雄,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同学说: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师不是说,老虎是珍稀动物,叫大家保护老虎吗?武松却把它打死了。你们说,还要佩服他吗?这一异常见解立刻在全班引起哗然,我引导大家继续讨论,并适时地结合学校的活动,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六、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教《赵州桥》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上互联网等方法主动去查找有关桥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7

  21世纪,对于学校的教育,人们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知识本领?如何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让孩子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思考,应该是当今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以更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自主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顺应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所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如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等,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其中,教师鼓励性的评价,激励性的语言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上一篇新的课文时,只要是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的发言,我都予以一定的肯定,因为我始终以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同,感悟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细细推敲,总有他们的理由,都是对的,而当我这样做之后,学生总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在课堂上要走近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是真正的朋友。上《灰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鸟儿归林之后相倾诉什么,学生同桌互相说得很好,可当我让他们举手说时,却没人举手了(学生胆小,因为有不少老师听课)。我灵机一动,苦着脸说:“坏了,坏了,别忘了,我也是你们的同伴啊,没人跟我说吗?我太孤单了,真是可怜!唉,这么大的树林里真的没有我的同伴吗?”几个学生笑了,大家轻松了,下面的交流就轻松多了。总之,要让学生在你身上感觉到信心,感觉到爱心,自然就会爱上你这位老师,也自然会爱上你的课,上好你的课,和谐的课堂氛围产生了,学生自然会有表现的欲望,会主动去探索新知。

  二、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悟能力,但因为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所以语文教学过程无模式可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但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参与语言实践,还有赖于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能选择恰当的学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增。学法的指导要因文而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同时学法也因人而异,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采用不同的学法。如对于重点段落的学习,可以“读一读,议一议,再读一读”,也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可以“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而对于词语的更是方法多样,可以查学典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还可以做做动作演一演来理解,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总结出学法,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自然段时,我问学生:“你感觉到游春的儿童?”学生回答“多”,我跟着问:“你从哪知道游春的儿童多的呢?”这样,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对自己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正视差异,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

  遗传基因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别,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无法消除。作为教师,我们只能正视差异,努力缩小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而皇之上都能“跳一跳摘桃子”,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对学习充满信心。特别是后进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要关注他们课堂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班里陈科是一名后进生,在上《大海中永生》时,课后练习有一题这样问:文中“鲜花伴着骨灰”可不可以换成“鲜花拌着骨灰”?其他人在思考,他在底下很快冒了一句:“用后面一个“拌”字说明对邓爷爷不敬!”我一听,多好的回答啊,我立即请他站起来大声说一遍,并及时给予评价:“你是一个很会用词的孩子,你一定很有礼貌。”那一课,他听得十分认真。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让他们受益一生的能力!

【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用7篇)】相关文章: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论文01-2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01-26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02-22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06-30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报告01-01

关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专题讲座02-22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反思01-26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02-22

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02-22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的六种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