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育知识

2024-09-24 安全知识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食品安全教育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教育知识 1

  一、食品安全小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购买三无食品。

  2、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少吃零食、油炸、烟熏食品。

  6、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

  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

  3、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4、不随便吃野菜和野果。

  5、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未煮沸的自来水。

  6、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三、引起食物中毒常见因素及应急措施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主要有: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有的伴随呕吐、发热,甚至可致休克。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应及时拨打120,同时报告老师。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如果无法取得样本,也可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食品安全教育知识 2

  1、讲究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用手抓食物。

  2、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专心吃饭,不说笑打闹。

  3、不在街头无证小摊点购买食品。

  4、不购买来历不明的产品或过期食品。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带皮的水果和蔬菜应尽量削皮吃。

  6、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健康,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7、一日三餐要合理,饮食要有度,吃饭有规律。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8、贪吃使能量和营养摄入过量,容易造成肥胖,影响人的健康。

  9、饮食要清淡少盐,过多吃过咸的食品加大得高血压的风险。

  10、膨化食品如薯片、雪饼等,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类食品,不能经常食用。

  11、冷饮不要贪吃,多吃冷饮会使消化道内温度骤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遏制胃酸分泌。

  12、吃零食要有选择、适时、适量。不要在接近正餐时吃,临睡前和看电视时吃零食都不是好习惯。

  13、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品含较多的蛋白质、植物油、磷脂、维生素、铁锌等矿物质,有助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是较好的小零食。

  14、少吃肥肉、盐腌、烟熏和油炸的食品。

  15、巧克力不是营养品。巧克力热量高,但营养价值较低,吃巧克力太多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影响胃口,不能多吃。

  16、每天适量饮水有益健康,白开水是最好的饮用水。多喝白开水,少喝甜饮料。

  17、学生每天饮水要做到多次少量,每次

  18、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造成青少年身材矮小、骨折、龋齿、肥胖的危险,别把饮料当作白开水。

  19、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现代营养学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大营养素。

  20、蔬菜可供给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等,因此我们需要每天摄取蔬菜。

  21、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鱼虾、肉、蛋、奶、大豆及其制品。

  22、奶是人体钙的最好来源,奶中的钙极易被人体吸收,是促进青少年骨骼和牙齿发育的理想食品。

  23、长期坚持喝牛奶,能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减少疾病的目的。

  24、有的人体内乳糖酶含量少,喝牛奶后出现腹泻或腹胀的症状,医学上称“乳糖不耐受症”。

  25、牛奶如果出现胀包、结块或者分层等现象,不可以食用。

  26、乳糖不耐者享用乳制品的最好方式是酸奶或奶酪,也可以改喝豆浆。

  27、大豆(黄豆)是植物中含蛋白质最丰富的食品,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绿色牛奶。

  28、食用油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29、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肛门。

  30、腐烂、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不能吃。

  31、发芽或变绿的土豆含有有毒的龙葵素,不能吃。

  32、野生蘑菇不能随便采来吃,有毒蘑菇误食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33、不要随便在路边、树木、河沟边采摘野果吃。

  34、桃、李、杏、梅等果仁,含有植物毒素,严禁食用。

  35、经过化冻的鱼肉类,不宜再次冷冻保存。

  36、吃剩的饭菜要尽早放入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不宜太长,再吃时要彻底加热。

  37、镀锌的容器不能存放酸性食品或饮料。

  38、购买食品要仔细辨认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来历不明的产品或过期食品。

  39、保健食品一般只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人参、蜂王浆、鹿茸等不适宜少年儿童吃。

  40、认识了解相关标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食品安全质量标志(QS)。

  食品安全教育知识 3

  一、食品购买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优先选择有信誉的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正规场所购买食品。这些场所通常有较为严格的进货渠道和质量管控,能提供一定的质量保障。

  避免在路边摊、无照经营的小店购买食品,这些地方的食品来源可能不明确,质量难以保证。

  查看食品标签

  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关注配料表,了解食品中所含的成分,特别是对于有过敏史的人来说,要注意查看是否含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选择生产日期较近、保质期较长的食品,避免购买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品。

  注意食品外观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是否正常。如新鲜的肉类应色泽红润、有弹性;新鲜的蔬菜应色泽鲜艳、无黄叶;包装食品应无破损、变形、膨胀等现象。

  对于散装食品,要注意观察其卫生状况,是否有异味、霉变等情况。

  二、食品储存

  分类储存

  不同类型的食品应分类储存,避免交叉污染。例如,生肉、生鱼应与熟食分开存放;蔬菜和水果应与肉类、蛋类分开存放。

  食品储存时应按照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如冷藏、冷冻、常温储存等。

  控制储存温度和时间

  冷藏食品应储存在 0-4℃的环境中,冷冻食品应储存在 - 18℃以下的环境中。

  注意食品的储存时间,不要过长时间储存食品,以免食品变质。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如生鲜食品、奶制品等,应尽快食用。

  保持储存环境清洁

  食品储存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理冰箱、橱柜等储存食品的地方,避免细菌滋生。

  储存食品的容器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污染食品。

  三、食品加工

  保持清洁

  在加工食品前,要先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同时,要保持厨房环境的清洁,包括台面、刀具、餐具等。

  清洗食品时,要用流动的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对于蔬菜和水果,可以使用专门的果蔬清洗剂进行清洗。

  生熟分开

  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应使用不同的刀具、砧板和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完生食品后,要及时清洗刀具、砧板等工具,再进行熟食品的加工。

  烧熟煮透

  烹饪食品时,要确保食品烧熟煮透。特别是对于肉类、蛋类、豆类等食品,要加热到足够的.温度,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避免食用半生不熟的食品,如牛排、鸡蛋等,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控制加工时间和温度

  烹饪食品时,要控制好加工时间和温度。不同的食品需要不同的加工时间和温度,应按照食品的特性进行烹饪。

  避免过度烹饪食品,以免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四、食品食用

  注意个人卫生

  食用食品前,要先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特别是对于散装食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保持就餐环境的卫生。

  合理搭配饮食

  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糖、高盐等食品。

  注意饮食的多样性,避免长期食用单一的食品,以免造成营养不均衡。

  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食用食品前,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过期的食品或储存不当的食品可能会变质,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对于开封后的食品,要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

  避免食用不安全的食品

  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如野生蘑菇、野菜等。这些食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避免食用变质、霉变、异味等不安全的食品。如果发现食品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处理。

  总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教育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教育知识 4

  一、食品选购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如大型超市、正规农贸市场等,这些地方的食品来源相对可靠,质量有保障。

  查看食品标签:

  仔细阅读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了解食品的成分,避免购买含有过多添加剂、防腐剂等不健康成分的食品。

  注意食品的储存条件,确保在购买后能够按照要求储存食品,以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

  选择新鲜食品:

  对于蔬菜水果,应选择色泽鲜艳、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可以通过触摸来判断其新鲜程度,如水果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蔬菜应脆嫩。

  对于肉类,应选择有光泽、颜色均匀、肉质紧密有弹性的。避免购买颜色暗沉、有异味或表面有黏液的肉类。

  对于水产品,应选择眼睛明亮、鳞片完整、鱼鳃鲜红的。避免购买有异味、眼睛凹陷或鱼鳃发黑的水产品。

  二、食品储存

  不同食品分类储存:

  生鲜食品应与熟食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可以使用不同的容器或包装来区分。

  干货、调味品等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变质。

  冷藏食品应存放在冰箱的适当位置,遵循 “上熟下生” 的原则,即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控制储存时间:

  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应在保质期内食用。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如肉类、奶制品等,应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储存。

  开封后的食品应尽快食用完,如不能及时食用完,应密封保存,并按照食品标签上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正确使用冰箱:

  冰箱温度应设置在适当的范围内,冷藏室一般在 2-8℃,冷冻室一般在 -18℃以下。

  定期清理冰箱,去除过期食品和变质食品,保持冰箱内部清洁卫生。

  三、食品加工

  保持清洁:

  在加工食品前,应先洗手,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同时,要保持厨房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厨房用具和台面。

  清洗食品时,应使用流动的清水,彻底清洗食品表面的污垢和杂质。对于蔬菜水果,可以使用专门的果蔬清洗剂进行清洗。

  生熟分开:

  在加工食品时,应将生食品和熟食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不同的刀具、砧板和容器来处理生熟食品。

  加工完生食品后,应及时清洗刀具、砧板和容器,再进行熟食品的加工。

  煮熟煮透:

  对于肉类、蛋类、豆类等食品,应煮熟煮透,确保食品内部温度达到安全标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避免食用半生不熟的食品,如半熟的牛排、溏心蛋等,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控制加工时间和温度:

  在加工食品时,应控制好加工时间和温度,避免食品过度加热或加热不足。过度加热可能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热不足则可能无法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

  对于需要油炸的食品,应控制好油温,避免油温过高产生有害物质。

  四、外出就餐

  选择正规餐厅: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件的餐厅。可以通过查看餐厅的环境、卫生状况和顾客评价等方式来判断餐厅的质量。

  避免选择路边摊、小作坊等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就餐。

  注意食品卫生:

  在餐厅就餐时,应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如发现食品有异味、变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向餐厅工作人员反映。

  避免食用生冷食品,如生鱼片、凉拌菜等,这些食品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合理点餐:

  点餐时应根据自己的食量合理点餐,避免浪费。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品。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应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品,并向餐厅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过敏情况。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及时就医:

  如果在食用食品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医。向医生说明自己的饮食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保留证据:

  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保留好剩余的食品、呕吐物、排泄物等证据,以便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投诉举报:

  如果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可以向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食品安全教育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食品安全教育知识】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教育知识07-10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知识06-16

食品安全知识08-29

食品安全知识07-11

幼儿小班食品安全教育知识教案(通用17篇)04-08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知识点11-02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知识06-02

食品安全知识征文06-26

学校食品安全知识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