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泳基本安全知识

2022-07-26 安全知识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游泳基本安全知识,欢迎大家分享。

  游泳基本常识

  1、不要用鼻子吸气

  游泳时用鼻子吸气,最容易引起呛水。孩子下水前,家长要向孩子讲清楚这一问题,以引起孩子的警觉。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而不能用鼻子喘气。孩子往往对喝水有恐惧感。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宁可多喝几口水,也不能呛一口水,世界游泳冠军有时难免在池中也喝口水。初学游泳很容易闭着嘴游泳,尽管教练三番五次地强调要张着嘴游,孩子们还是不习惯。

  2、不要在游泳池四周打闹

  游泳池的四周大多是马赛克地面,游泳的人在上面来回走动,留下了许多水,因此地面很滑。孩子们好动,常在上面跑着追逐打闹,一旦摔倒,就会出现危险。

  3、切勿倒着身子跳水

  有的孩子喜欢在池边倒着身子跳水,认为很刺激,但殊不知这里面却隐藏着险情。据付教练讲,孩子倒着身子跳水,身体稍微一斜,下嘴巴很容易碰到池边磕破下巴。还有的孩子转着身子跳水,若不注意,也会出现险情。有的孩子则头朝下扎猛子,认为很好玩;可有的泳池水不深,有的孩子用力又猛,为此头触池底碰破头者也时有发生,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4、防止腿抽筋

  孩子初学游泳,心存恐慌,加上水凉,泡在水里时间一长,就有可能腿抽筋。这个时候家长与孩子都不要太过紧张,要立即让孩子停止游泳,仰面浮在水面上。据付教练讲,有效地防止抽筋的方法之一是在游泳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活动包括头、颈、双肩、双臂、腰腿、手、脚的关节都要活动开。有时家长还可以先在孩子的四肢泼点水,让孩子逐渐适应水温,然后再下水游泳。还可以预先喝点淡盐水。

  5、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

  孩子年龄过小,对安全少有概念。尽管家长讲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是因水而玩,忘记了家长的忠告。所以孩子游泳时,家长必须随时留意,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即使孩子学会了游泳,或者所在的区域看起来比较安全,家长还是最好时时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在察觉到情况不妙时立即采取行动。

  6、防孩子耳痛耳鸣

  孩子游泳时如果耳朵灌进水去,则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单脚跳;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右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右边,然后迅速将手挪开,水就会被吸出来。此后再用消毒棉签送入耳道内将水吸出即可。

  7、防孩子恶心呕吐

  孩子游泳时由于鼻子呛水、喝进水、疲乏劳累、情绪紧张,有的会造成一时性的反胃,应及时上岸,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或服几粒人丹。

  8、不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游泳

  尽量不让孩子到江、河、湖、海及水库里游泳,每年都有因孩子单独在这些地方游泳而被淹死的悲剧发生。这些地方的水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如果要去这些地方,也务必要有家长相伴,并带上浮漂等安全装备。在海中游泳,最好沿着海岸线平行游,游泳技术不佳和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地方游泳更要小心,如果水下有障碍物的话,撞上硬的东西或被水下之物缠住就会出现危险。

  游泳前做哪些准备活动

  游泳前的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内容设置合理,准备活动充分,以确保游泳运动的健身效果和安全。主要应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作好专项准备活动,防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水中抽筋。

  防止半月板损伤的准备活动的方法有跪地后仰和深蹲转膝等,跪地后仰的要领是两手扶地,两踝关节外翻着地,膝关节反复向地面下压;深蹲转膝的要领是体前屈两手扶膝深蹲后绕环。利用这两种方法来充分伸展膝关节内外侧韧带,为蹬夹腿技术提供良好的柔韧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止在蹬夹腿时损伤膝关节半月板。

  防止水中抽筋的最有效的准备活动方法是脚趾运动。其要领是直腿坐于地面,一腿直腿抬起并用手分别反复扳脚趾。以提高脚趾和大小腿后侧肌肉群的柔韧性,防止抽筋现象的发生。

  2、认真作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量的大小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

  不要急于下水,树立下水前要作好准备活动的意识。一般情况下准备活动的时间掌握在5-10分钟左右,气温和水温低时,例如阴天、风天,准备活动的时间要长而且量稍大一点。再有准备活动时要积极投入,动作准确,协调有力,舒展流畅。准备活动充分的表现是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发热、出汗,关节灵活,动作轻松有力。

  拓展:

  夏季幼儿游泳的安全知识

  1、孩子游泳需有家长的陪同,并根据孩子的水性、年龄、身高等因素,尽量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水位区域游泳。

  2 、在下水游泳前,一定要教育孩子养成先做准备活动的习惯,运动四肢,还可用冷水擦身,以适应水温。

  3 、孩子的体力有限,所以在水中的时间不宜过长,当感觉疲劳或不舒服时,应马上带孩子上岸,以免发生意外。

  4 、孩子在下水前不宜吃过多食物。一旦食物压到气管,容易造成窒息。父母为了给孩子补充体力,可以选择在游泳前半小时,给孩子适量吃点食物,做到不饿、不饱胀。

  5 、泳衣、泳帽等要合适,而且不要选择需将绳子系到颈部的泳帽或泳衣,以免发生意外。还可为孩子置备一副耳塞,可以预防因进水而引发中耳炎。

  6 、结束游泳后,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或使用专门的眼药水,从而保护眼睛的健康。

  7 、游泳后还要务必做到清洁身体,避免游泳池水中的化学药剂留在皮肤上,造成皮肤过敏。同时,为避免游泳池水中的漂白剂对牙齿的侵蚀,可在游泳后立即刷牙或漱口。

  8 、孩子感冒痊愈后1至2周内不宜游泳

  如何让婴幼儿安全游泳

  一、婴幼儿游泳的准备工作

  (1)脐带防水对于脐带残端尚未脱落的新生儿,在婴儿游泳前要常规进行脐带防水处理。处理方法可用简单而经济的方法,即用普通3L医用胶贴盖脐带残端即可。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观察了100多例脐带残端未处理,在泰美石活化水中游泳的宝宝,游泳后用铬合碘消毒、脱水,未有一例发现脐炎。但原则上对于刚出生5天内的新生儿,游泳前要进行脐带防水。

  (2)不要过饱或过饿哺乳前肠胃空虚,体能不足,婴儿游泳体能消耗高,易造成虚脱,所以不要在宝宝很饿的情况下训练婴儿游泳;哺乳后马上游泳,会造成肠胃及内脏供血量不足,不利于食物的消化,甚至引起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因此宝宝吃饱后亦不适合婴儿游泳。

  (3)寒冷天气注意保温婴儿游泳无论在家中还是在游泳馆,水温都要尽量保持恒温,游泳馆选择去恒温泳池,而在家中就要注意给渐渐冷却的水中不断注入热水以达到恒温效果,或者将室内暖气打开。

  哪些婴儿不适合游泳

  1、Apgar<8分的新生儿(啥地方可以知道自己宝宝的得分)

  2、有新生儿并发症,或需要特殊治疗的婴儿。

  3、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新生儿,在足月(37-40周,视婴儿身体健康发育状况而定)后或体重5000g以上游泳较为适宜。

  4、皮肤破损或有感染的。

  5、感冒、发烧、感染、拉肚子、脚易抽筋、身体异常者、免疫系统有问题、呼吸道感染(具传染性)。

  6、注射防疫针至少24小时后方可洗澡或游泳。

  7、湿疹局部有感染或非常严重的不适宜游泳。

  二、婴幼儿游泳泳池标准

  适合的游泳池根据英国游泳协会STA的规定,国际专业婴幼儿游泳池的标准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1.水温:应严格遵从英国游泳协会STA对婴幼儿水温设置的高端标准:水温常年保持在31-34℃,并为0~2岁婴儿另设独立婴儿泳池,保证34℃最佳水温(一般成人泳池水温26℃,加热到30℃以上时会滋生大量细菌,整个系统无法支持);

  2.消毒:成人泳池主要用氯消毒,会诱发婴幼儿皮肤病,加剧患有哮喘病儿童的病情,甚至可能诱发心脏病及癌症。为避免损害健康,专业的婴幼儿游泳池则应采用最安全的无氯全臭氧水处理方式;

  3.循环:为保证最佳水质,专业的婴幼儿游泳池应保证每1小时就对水进行一次循环更新(一般成人泳池每6小时循环一次);

  4.泳池设计:泳池设计应顾及孩子的安全,尤其是泳池的边角处,一定要设置成圆弧形,这样才不会成为安全隐患,而不是成人泳池四四方方的棱角形;

  5.环保标准:所有建筑材料应采用环保材料,所有防水、粘胶等附材,均应符合欧盟环保标准;

  6.游泳教具:摒弃不利于宝宝发育的游泳项圈,完全采用英国进口特制适合婴幼儿的游泳专业道具,以确保宝宝是在一个四肢完全舒展、自由的状态下进行游泳锻炼。

  另外,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适合游泳,患有心脏、麻疹、腹泻、耳朵感染、哮喘、感冒等疾病的宝宝,不建议下水游泳。应等这些症状消除至少48小时以后,再带宝宝去专业的婴幼儿游泳池。

  三、婴幼儿游泳的好处

  婴儿游泳是一项新型的护理服务,其原理是让婴儿在类似母体的羊水中做自主运动,利用水波轻柔的爱抚,促进新生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婴儿游泳在西方国家已非常普及。准备游泳的“小健将们”经过局部按摩、诱导认识、出水舒身等程序后,就可以在28℃左右的室温和38℃左右(正好是母亲子宫羊水的温度)的水温里畅游了。水可以温柔自然地刺激宝宝的视觉、温觉、嗅觉、触觉,配合水中按摩,宝宝的皮肤、肢体、关节、骨骼都会得到活动与刺激,有利于增强婴儿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提高其身体免疫能力。整个过程不但有专业护士的全程陪护,家人也能陪同,看着“水箱”中的宝宝施展四肢,其乐融融。新生婴儿儿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及对外界反应能力重要时期,新生儿游泳锻炼可以为智力发育及智商、情商的提高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科学研究发现,新生婴儿游泳能够有以下作用:

  1、刺激新生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促进宝宝视觉、听觉、触觉和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使其尽快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2、促进宝宝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强其食欲和消化功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3、增强宝宝的循环和呼吸功能,调节血循环速度,增强心肌收缩力;通过水对胸廓的压力,促进新生儿胸部的良好发育,增加肺活量。

  4、婴儿在水中自主的全身运动,可增强其骨骼、肌肉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5、水的轻柔爱抚,还能使宝宝感到身心舒适,有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

  6、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婴儿游泳的时候由于受到水温、浮力等多种外在因素的作用,因此对宝宝的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发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游泳可以加强宝宝各感官系统的刺激,促进听觉、味觉、触觉、平衡感的提高,提升反应能力。

  7、游泳可以让婴儿对新环境建立起安全感和信赖能力。环境的改变会让宝宝产生不安全感,婴儿智力开发消除宝宝这些顾虑。游泳在这个方面上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泳池环境就好像子宫的羊水环境。宝宝漂浮在水中的时候,会逐步感觉到新的环境,但也能自由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8、促进脑神经发育,提升智力。宝宝游泳能促进大脑的发育,让大脑对动作的反应更加敏捷。当婴儿在水中自由运动的时候,神经系统支配各种动作,当肌肉和关节运动起来后会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最后会让大脑快速发育。

  婴儿游泳益处确实很多,婴儿游泳的益处及科学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婴儿游泳确实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显著的效果,有了这些好处,就不会有更多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和今后的发展花更多的钱。实践证明,只要孩子走对了这一步,将会对孩子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

  四、婴幼儿游泳的3大误区

  游得越早越好

  有人误认为只要孩子一出生,越早下水越好。其实不然。要依据孩子的健康状况而定。一般在24小时或48小时以后,婴儿脐部长好时再下水比较合适,以防止脐部感染,必要时要贴上护脐贴。

  游得越久越好

  成人要控制婴儿在水中的游泳时间和运动量,并非游得越久越好。毕竟婴儿的活动量有限,游得时间过长,或在水中运动过多,会造成婴儿一定程度的疲劳,严重的还会出现虚脱现象,一般婴儿游泳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比较合适。游泳的频率大约每周1次即可。

  在家“克隆”

  有的父母认为只要买来一套婴儿游泳的设备(便携泳池、婴儿泳圈等)就可以在家中“克隆”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医疗保健或专业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需具备一定的护理技术和医学常识。另外,游泳的室温(约28℃)和水温(约38℃)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提醒父母千万不要在成人浴缸中让宝宝游泳,缸壁过滑,型号过大,容易出现溺水的险情。

  • 相关推荐

【幼儿游泳基本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幼儿游泳安全知识方案11-08

幼儿园学习游泳安全知识教案08-29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02-22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08-09

幼儿消防安全基本知识教案(通用7篇)03-28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教案10-18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6篇02-23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6篇)02-23

防诈骗安全基本知识有哪些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