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一般安全预防知识

2022-09-25 安全知识

  实验室的安全预防比较精细,比生活中的防尘防细菌要严格得多,一般是以保护实验人员为主,对实验室中的器皿和材料做出规范性操作要求,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室一般安全预防知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室一般安全预防知识1

  一、预防中毒

  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因此,我们切忌口尝、鼻嗅及用手触摸化学药品。预防措施如下。

  ①一切化学药品瓶要贴有标签。

  剧毒药品的使用和保管都必须严格执行“五双”的制度管理(保管时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本账,双门双锁;使用时双人申请、双人审批、双人使用、双人称量、双人复核)毒性物质撒落时,应立即全部收拾起来,并尽可能地用冲洗、中和、稀释、消毒等方法把毒物消除掉。

  ②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

  若使用某些有毒的气体和蒸气,如CO、NO2、H2S、SO2、SO3、Cl2、Br2、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③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

  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④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

  这种做法反而会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⑤中毒时必须急救中毒者,应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中毒途径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救治由于经呼吸道吸入而中毒者,应立刻把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中;救治由于皮肤吸收而中毒者,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救治因误服吞咽而中毒者,常采用催吐、洗胃、清泻、药物解毒等方法,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

  ⑥参加救护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中毒现场必须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二、预防火灾和爆炸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挥发性有机药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

  ②氢气、乙炔、环氧乙烷等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会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会爆炸。

  因此,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使用易燃液体时严禁用明火、电炉直接加热,在蒸馏可燃性物质时,必须要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③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

  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形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

  ④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⑤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⑥严禁把氧化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

  不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物和强氧化剂。

  ⑦使用爆炸性药物,如苦味酸、高氯酸及其盐、过氧化氢等要避免撞击、强烈振荡和摩擦;

  当实验中有高氯酸蒸气产生时,应避免同时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气存在。

  ⑧乙醚、异丙醚、丁醚、甲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形成危险性过氧化物,受热、震撞时可产生极强烈的爆炸。因此,在进行回流或加热之前,应检查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如有,应先除去过氧化物,方可使用。

  ⑨在做高压或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戴防护面罩

  实验时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实验完毕应立即关闭煤气(液化气)和电器开关

  不得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不得撞击钢瓶表头,更不得随意调换表头。搬运钢瓶时应使用钢瓶车。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集中供气,即所有钢瓶集中放置,用管线连接到需用气地点。实行集中供气的实验室必须做到管线不漏气,各用气地点有明确标牌明示,供气前必须认真检查,确认无误方能供气。

  三、防止化学烧伤、割伤、冻伤

  化学烧伤是实验室常见的事故,是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对皮肤、黏膜刺激、腐蚀的急性损害,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

  ①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佩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熏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取用腐蚀性刺激药品,如强酸、强碱、浓氨水、氯化氧磷、浓过氧化氢、氢氟酸、冰乙酸和溴水时尽可能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②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必须用锯子将封口石膏锯开,禁止用其他物体敲打,以免瓶被打破。

  要用手推车搬运装酸或其他腐蚀性液体的坛子、大瓶,严禁将坛子背、扛搬运,并佩戴防护镜、橡皮手套和围裙操作。

  ③稀释硫酸时,必须在耐热容器内进行,并且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地将浓硫酸加入水中。绝对不能将水加注到浓硫酸中;

  在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质时,也必须在耐热容器中进行。

  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需用烧杯夹夹住,以防突然剧烈沸腾溅出溶液伤人。

  ④装配或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要小心进行,防备玻璃仪器破损、割手。如切割玻璃管(棒)及给瓶塞打孔时,易造成割伤;

  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或将玻璃管插进橡皮塞孔内时,易使玻璃管破碎而割伤手部,因此必须将玻璃管端面烧圆滑,用水或甘油湿润管壁及塞内孔;

  把玻璃管插入塞孔内时,必须握住塞子的侧面,不能把它撑在手掌上,并用布裹住手。

  ⑤在使用制冷剂时要注意避免因低温而引起皮肤冻伤,因此,必须戴上手套或用钳子、铲子、铁勺等工具进行操作。

  四、实验室安全设备

  (1)化学通风橱

  化学通风橱是保护人员防止有毒化学烟气危害的一级屏障,可减少实验者和有害气体的接触。使用通风橱时要注意:禁止在未开启通风橱时在通风橱内做实验,禁止在通风橱内做国家禁止排放的有机物质与高氯化合物质混合的实验,通风橱台面避免存放过多试验器材或化学物质,禁止长期堆放。

  (2)手套式操作箱

  操作过程中涉及剧毒物质或必须在惰性气体中或干燥的空气中处理的活性物质时,必须使用密封性好的手套式操作箱。

  (3)紧急冲淋装置和洗眼器

  冲淋设备和紧急洗眼器是在有毒有害危险作业环境下使用的应急救援设施。当发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酸、碱、有机物等液体)喷溅到工作人员身体、脸、眼或发生火灾引起工作人员衣物着火时,紧急冲淋装置和洗眼器可以对受伤害者的眼睛和身体进行紧急冲洗或者冲淋。这些设备只是进行初步的处理,不能代替医学治疗,必须尽快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治疗。

  (4)消防和急救设备

  每个实验室的天花板上要装有火灾检测器(烟火报警器),实验室内配备灭火器、灭火砂和灭火毯等消防用品;实验室应备有急救箱,箱内备有消毒剂,如碘酒、75%的卫生酒精棉球等;外伤药如紫药水、消炎粉和止血粉;烫伤药如烫伤油膏、凡士林、玉树油、甘油等化学灼伤药如5%碳酸氢钠溶液、2%乙酸、1%酸、5%硫酸铜溶液、医用双氧水等;治疗用品如药棉、纱布、创可贴、绷带等。

  五、其他方面

  ①在实验操作前,需了解实验中所有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潜在危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②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的环境,如煤气、水阀、电闸、灭火器、冲淋装置、洗眼器及实验室外消防水源等设施的位置,熟知灭火器和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③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胶手套等。

  ④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需穿全棉工作服,不得穿凉鞋、高跟鞋或拖鞋;留长发者应束扎头发;离开实验室时须换掉工作服。

  ⑤实验人员或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应检查水阀、电闸、煤气阀等,关闭门窗、水、电、气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一般安全预防知识2

  1.实验室内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并且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

  2.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氮气、氧气等)必须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

  3.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电源开关箱内不得堆放物品。

  4.电器设备和线路、插头插座应经常检查,保持完好状态,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破损、老化等情况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电加热器、电烤箱等设备应做到人走电断。

  5.使用电烙铁,要放在非燃隔热的支架上,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用后立即拨下电源插头。

  6.可燃性气体钢瓶与助燃气体钢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种钢瓶不得靠近热源、明火,要有防晒措施,禁止碰撞与敲击,保持油漆标志完好,专瓶专用。使用的可燃性气瓶,一般应放置室外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内,氢、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处,要与使用的火源保持10m以上的距离。所有钢瓶都必须有固定装置固定,以防倾倒

  7.实验室内未经批准、备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免超出用电负荷。

  8.严禁在楼内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证消防通畅通。

  实验室一般安全预防知识3

  一、预防措施

  1.实验室内物品必须分类存放。要保持通道畅通,主要通道的宽度一般不少于1.5米。

  2.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明火采暖。

  3.严格按照实验规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4.实验结束,协助教师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切断电源,关闭门窗,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6.实验室内外的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消防器材不准随意挪用。

  7.如发现不安全因素,要立即报告保卫处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采取防护措施。

  二、发生火灾怎么办

  (一)及时、准确地报警

  当发生火灾时,应视火势情况,在向周围人员积极灭火同时报告校园警务室,报警电话:2663110。若火势较大应及时向消防队报警。

  1.向周围人员报警:应尽量使周围人员明白什么地方着火和什么东西着火,是通知人们前来灭火,还是告诉人们紧急疏散。向灭火人员指明火点的位置;向需要疏散的人员指明疏散的通道和方向。

  2.向消防队报警:直接拨打119火警电话。拨通电话后,应沉着、冷静,要讲明:发生火灾的单位、地点、靠近何处,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围困,有无爆炸危险物品、放射性物质等情况。还要讲清报警人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号码,并注意倾听消防队的询问,准确、简洁地给予回答。报警后,应立即派人到单位门口或交叉路口迎接消防车,并带领消防队迅速赶到火场。如消防队未到前,火势扑灭,应及时向消防队说明火已扑灭。

  (二)扑灭初起之火

  火灾的发展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火灾初起阶段,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火势发展比较缓慢,如发现及时,方法得当,用较少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器材就能很快地把火扑灭。这个阶段是扑灭火灾的最佳时机。在报警的同时,要分秒必争,抓紧时间,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三)火灾中自救

  火灾中的人员伤亡,多发生在楼上,或因逃生困难,或因烟气窒息,或被迫跳楼,或被烈火焚烧。那么发生火灾时,应如何自救呢?

  1.如果楼梯已经着火,但火势尚不猛烈时,这时可用温棉被、毯子裹在身上,从火中冲过去。

  2.如果火势很大,则应寻找其它途径逃生,如利用阳台滑向下一层,越向邻近房间,从屋顶逃生或顺着水管等落向地面。

  3.如果没有逃生之路,而所有房间离燃烧点还有一段距离,则可退居室内,关闭通往火区的所有门窗,有条件时还可向门窗洒水,或用碎布等塞住门缝,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等待救援。

  4.要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可向外打手电,或抛出小的软的物件,避免叫喊时救援人员听不见。

  5.如果火势逼近,又无其它逃生之路时,也不要仓促跳楼,可在窗上系上绳子,也可临时撕扯床单等连接起来,顺着绳子下滑。

  (四)火灾中的疏散

  疏散是将受火灾威胁的人和物资疏散到安全地点,这是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的重要措施。疏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疏散人员要优先疏散老人、小孩和行走不便的病、残人员。

  2.疏散物资要优先疏散那些性质重要、价值大的原料、产品、设备、档案、资料等。

  3.对有爆炸危险的物品、设备也应优先疏散或采取安全措施。

  4.在燃烧区和其他建筑物之间堆放的可燃物,也必须优先疏散,因为它们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媒介。

  三、灭火方法

  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

【实验室一般安全预防知识】相关文章:

预防小偷的安全知识12-14

预防溺水安全知识11-25

预防溺水安全知识课件03-30

预防火灾的安全知识02-08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02-08

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08-03

预防雷电安全知识11-26

预防溺水安全小知识11-26

预防火灾安全知识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