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知识

2021-02-20 安全知识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梯的安全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电梯安全知识

  乘客电梯

  1、为了安全,请不要把垃圾和小东西等丢在地坎里!

  2、门关闭的时候绝对不要奔跑着用手去挡正在关闭的电梯门,有可能被夹伤或者跌倒,也有可能和别人产生冲突。

  3、宠物的绳子、围巾、跳绳等长绳状的东西必须注意,夹在电梯门上开始运行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上下电梯时,绳子要短一点,尽量携带宠物,如果电梯门夹住绳子,请从绳子脱手!

  4、电梯人员拥挤的时候请让老人和儿童优先,当电梯超载的时候,电梯不动,请主动退出电梯。

  5、电梯内抽烟不仅影响他人健康还有可能引起火灾,所以电梯内禁止抽烟!

  6、一个人乘坐电梯的时候要注意周围有没有可疑人员,另外与陌生人同乘电梯时,尽量站在操纵盘附近。

  7、电梯门在打开的时候,手不要碰电梯门,特别是小孩子!

  8、小孩子一定要有大人陪着乘坐电梯,防止电梯突然停电,小孩子一个人被关在里面!

  9、大动作容易引起电梯安全装置动作,造成电梯停止运行!

  10、粗暴的操作容易引起电梯故障,也容易给其他乘客带来麻烦!

  自动扶梯

  1、婴儿车上扶梯是非常危险的,车轮搞不好就会导致婴儿车失去平衡,这是非常危险的,千万不要这样做!

  2、请站在黄线内侧,黄线以外区域和其他部件衔接区域,鞋子、凉鞋、衣服的下摆特别要注意!

  3、乘坐扶梯一定要握紧扶手,以防止停电等原因来带的扶梯急停,防止跌倒!

  4、穿着比较长的衣物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让它接触到扶梯的梳齿板,衣服一旦被卷进去是相当危险的。

  5、穿高跟鞋等尖头鞋搭乘扶梯千万注意不要让他卡在踏板的缝隙里!

  6、雨伞等尖头物品千万不要插入踏板的缝隙,插入里面很难拔出,是非常危险的!

  7、禁止站在扶梯出入口,为了安全,请保持扶梯出入口畅通!

  8、自动扶梯上禁止抽烟,散落在扶梯上的烟头也可能造成扶梯故障及其他危险!

  9、拎着东西在扶梯上奔跑会引起意想不到的事故!

  10、在扶梯上奔跑容易摔倒引起大的事故!

  11、小孩子一个人乘坐扶梯,一点小事就会很容易造成他的情绪崩溃,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小孩子乘坐扶梯一定要有大人陪同!

  12、小孩子趴在扶手带上是相当危险的,有被夹或跌落的风险!

  13、注意塑料制作的凉鞋容易卡在扶梯和裙板之间的缝隙里!

  14、掉在扶梯上的物品小孩子不要去捡,找扶梯管理员去捡!

  15、禁止小孩子玩扶梯扶手带,超级危险!

  16、禁止依靠扶梯玻璃护栏,容易造成跌倒事故!

  17、赤脚绝对不能乘坐扶梯,梳齿板等部位

  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电梯安全知识

  1、火灾、地震发生时,要不要搭乘电梯逃生?

  火灾时,电梯不具有防高温性能,当遇到高温时,电梯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有的还会有触电的危险。电梯运作时会使电梯竖井失去防烟功能,从而产生烟囱效应,使其成为拔烟助火的垂直通道,既会威胁人员的安全,又助长了烟火的扩散与蔓延。当楼内电气线路被烧毁或断电时,电梯便会停在楼层中间,一方面,不利于电梯内的人员逃生;另一方面,也有碍于外面的抢险人员营救,极易酿成人员伤亡事故。

  地震时,如果停电,电梯会将人关在里面;地震时的振动会令一部分开关接触不良,致使电梯故障。楼体的.振动,变形,倒塌会使电梯发生变形。

  2、搭乘电梯时,发现有孩子在乘轿厢内嬉戏、跳动,该怎么做?

  搭乘电梯时,发现有孩子在乘轿厢内嬉戏、跳动,应当劝说阻止。因为电梯当中设置很多安全保护的开关,当有人在电梯里电梯里蹦跳导致电梯发生倾斜时,很有可能触发这些开关,从而导致电梯进入保护状态,而此时,电梯将会迅速停下来,导致人员被困。

  3、电梯停电

  一般的电梯,轿厢上面都有好多条安全绳,安全系数很高。所以,电梯一般是不会掉下电梯槽的。电梯都装有防坠安全装置,即使停电了,电灯熄灭了,安全装置也不会失灵。电梯会牢牢夹住电梯槽两帝的钢轨,使电梯不至于掉下去。电梯里面一般都有指示,告诉你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大多数电梯,都有应急铃,你应该首先摁下这个,告诉周围的人,有人被困电梯里面了。如果电梯里面有信号,可以拨打电话,应该首先按照电梯里面的指示,拨打电梯故障求助电话。如果求助电话没有人值班,那就打电话报警。告诉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

  4、如果电梯上的安全绳断了

  当然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一般发生在年久失修的电梯上,电梯内的人应该做一些保护性的动作,避免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同时电梯槽的底部都有缓冲器,也可以减少掉下来时的冲击速度,所以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采取保护措施的目的只要是避免电梯着地瞬间的冲力对人的大脑、脊柱、心脏造成伤害。

  具体如下:在电梯中不要紧贴电梯门,应保持一定距离。为了缓冲冲力,应该主要用脚尖着地,脚跟翘起,这样可以让较少冲力沿着脚后跟往腿上传;同时膝盖弯曲,通过膝盖弯曲来承受冲力,并改变冲击力的方向,尽量避免传递到脊柱上去,同时保护了大脑和心脏免受伤害,如果电梯里有手把,一定要紧握手把,这样就不会因重心不稳而摔倒。这个办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牺牲腿和胳臂,来换取脊柱,心脏和大脑免受伤害。当然有可能会发生骨折。

  5、电梯的轿门、层门关闭后,电梯不启用运行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本层的门锁电触头接触不良造成的,可以先按操纵盘上的开门按钮使电梯开门,然后再按关门按钮让电梯关门,看电梯是否解除故障继续运行。可以重复一、两次,也可以用手推帮助关门。如果还不行,只好按开门按钮开门放人。可通过按警铃或电话告知物业管理部门,由专业人员修理。

  6、电梯运行后停梯不开门,被困在电梯轿厢中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因为电梯是一种技术成熟、安全的运输设备,“停梯”是电梯对运行故障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此时最安全、最有效的自救办法是通过操纵盘上的报警按钮或电话告知物业管理者,由电梯专业人员救援,也可请求110救援。

  不提倡强行扒开门或从轿顶安全窗自行解救。因为爬出轿厢并不等于解救,多数乘客对电梯井道和电梯结构不熟悉,盲目自救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危险。

  7、在进入轿厢后,电梯门未关电梯就开始运行,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遇这种情况,不应惊慌,绝不能争先恐后逃离轿厢。正确的做法是让所有乘客都尽可能远离轿厢门,做屈膝动作。因为轿厢超过额定速度或达到端站后会急停,做屈膝动作可减轻人体对“急停”的不适应。

  电梯安全运行小贴士

  电梯很多看起来的“异常现象”不是故障,是电梯自身的保护功能,电梯并没有坏!满载电梯不停:电梯轿厢满员后为避免超载,不再响应下一站的外呼。

  超载电梯不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后进的乘客大多也能自觉退出。

  电梯不关门或反复开关门:门口或地坎有杂物遮挡光幕或门触板。

  梯突然降到最底层又重新恢复正常运行:电梯断电再接通后要重新确定平层基准位置。

  电梯到一楼停梯开门不动:由楼内烟敏或热敏传感器触发了电梯消防迫降功能。

  电梯突然平层后开门不走,几分钟后又自动恢复运行:电梯(扶梯)运行时间过长电机过热,为防止烧坏电机冷却后自动恢复运行。

  电梯停在某一层长时间不动或不响应外呼:可能电梯管理员启动了司机操作功能,或有人遮挡光幕恶意占梯。

  温馨提示

  还有很多情况都不是电梯坏了,但在没有弄清楚之前可以打报修电话:吉林西奥电梯公司0431-85333110,万龙丽水湾服务中心0431-89583366/88/99或通过电梯轿厢内紧急通话装置与中控室联系。切勿擅自采取手段,以免对电梯造成更大伤害,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被困电梯踢门扒门非常危险,切勿扒

  当电梯突然停止运行,它的停留位置无法确定,所以如果没有专业救援人员的指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扒门逃生。在生活中,许多人在使用电梯时常常违规操作:反复按开关门按钮、电梯超时开门等人、运送装修垃圾、扔杂物,或搬运家具、建材等重物时撞击到电梯、超载时强行挤入、按遍所有楼层按钮……其实这些都是危险的“闯红灯”行为。

  被困轿厢会缺氧?实为心理暗示

  在电梯困人事件中,不少被救出来的乘客均表示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传言说,这是由于被困时间长了,电梯里含氧量下降导致的。

  “每台电梯出厂前都设有通风孔,即使通风机不工作,轿厢和外部的空气也是连通的,氧气量肯定够,不会出现缺氧情况。”被困人员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现象,是由恐惧、高度紧张等因素引发的。

  即使在极端条件下,电梯里的氧气浓度一般都会维持在20%以上,和正常室外空气含氧量相当。

  钢索全断极速坠落,有四道“护身符”

  电梯曳引系统由多根钢索组成,一根钢索由多股组成,一股由多丝组成,安全系数以所有钢索的总破断负荷计算。每台电梯具备多条钢丝绳,相互之间为独立悬挂。

  即使所有钢丝绳断裂,电梯还有独立的超速保护装置——限速器。

  当电梯轿厢运行速度超过设定值时,限速器就会启动,限制电梯下行。

  如果限速器也坏了,速度没有得到控制,电梯还会触发第三套保护装置——安全钳,以机械形式强制将轿厢制停在导轨上。

  万一上述3种保护措施都失效,还有最后一道“护身符”——位于电梯底坑的缓冲器,它会将惯性力、冲击力进行“卸载”。

【关于电梯的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1.关于电梯的安全知识科普

2.电梯安全知识

3.关于乘坐电梯的安全知识

4.校园电梯安全知识

5.电梯安全知识科普

6.搭乘电梯安全知识

7.电梯安全知识培训

8.电梯急救安全知识

上一篇:泳客安全小知识 下一篇:铁路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