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

2020-11-09 安全知识

  冬季非常寒冷,容易长冻疮,那么如何保护自己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最常见的冻伤部位

  冻伤多发生在手指、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部等处。这些部位都在身体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缓慢,且又经常暴露在外,局部温度低,极易受寒冷的伤害。

  判断冻伤的程度

  冻伤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现。

  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

  冻伤的急救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作只能加重损伤。

【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1.冬季三防安全应急预案

2.防诈骗安全知识

3.冬季三防安全的应急预案

4.煤矿冬季三防安全应急预案

5.煤矿冬季三防安全的应急预案

6.冬季防冻防凝安全的应急预案

7.防诈骗安全知识(5篇)

8.防诈骗安全知识5篇

9.防诈骗安全知识有哪些

上一篇:校园冬季安全知识 下一篇:冬季消防安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