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

2024-05-12 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1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 K=100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物理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2

  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1cm3=1mL=10-6m3,1dm3=1L=10-3m3,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3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2、分类: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3、按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为:

  一次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能源;核能

  (直接从自然界中可以获取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内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电能、汽油、电能、煤气、焦碳、激光、沼气等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

  4、按开发早晚的情况还可分为: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二、核能

  1、原子和原子核

  (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核能

  (1)定义: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包括:裂变和聚变)

  裂变:用中子轰击重核时,重核会成大小相差不大的部分,同时释放核能。

  原子弹:不可控核裂变。

  聚变:较轻的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氢弹:不可控核聚变。

  (2)核能获得的途径:

  ①原子核的核裂变:核电站。

  ②原子核的核聚变:太阳能(太阳表核聚变面)的利用。

  3、核电站

  (1)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

  (2)核电站具有的消耗的燃料少、运输量小、成本低、功率大的特点,但需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放射性污染,确保安全。

  三、太阳能

  1、太阳能

  太阳能的优缺点:

  来源优点缺点

  轻核聚变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分布广阔;无需开采、运输安全;无污染。存在分散;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使用造成困难;转换效率低;转换系统造价过高。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四个渠道:

  被直接利用;被海洋、大地吸收;被植物、微生物吸收;使大气、水升腾循环。

  2、太阳能的转化

  使空气变热形成风能;直接使大地变热,使水汽化,太阳能变为内能;被生物吸收成为生物质能等。

  四、能源革命

  1、能源革命

  人类历,能量转化技术在不断进步,这就在能源革命。

  (1)第一次能源革命:

  标识:钻木取火;主要能源:柴薪;持续时间:近一万年。

  (2)第二次能源革命:

  标识:蒸汽机的发明;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持续时间:二百多年

  (3)第三次能源革命:

  标识:核能的使用主要能源:持续时间:到现在

  2、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例如: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而使一部分动能变为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部分内能就不能再次开动汽车。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节约能源

  由于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正逐渐被消耗,所以节约能源,已成为紧迫部问题。

  出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开发利用核能和太阳能。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1)环境污染: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粉尘,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

  (2)环境影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3)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改进燃烧设备,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加装消烟装置,减少烟尘排放量。普及使用煤气和天然气,以代替家用煤炉。集中供热,以减少烟囱数目,既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又减少了污染。开发利用污染小的新能源。

  3、未来的理想能源

  理想能源满足的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大多数人用得起;

  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污染环境。

  • 相关推荐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1-28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03-26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2-12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总结07-21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06-30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2-07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优秀总结08-03

【精】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2-26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