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01-12 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1

  1、2Mg+O2点燃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白色信号弹

  2、2Hg+O2点燃2HgO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拉瓦锡实验

  3、2Cu+O2Δ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4Al+3O2点燃2Al2O3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5、3Fe+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4Fe+3O2高温2Fe2O3

  6、C+O2点燃CO2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7、S+O2点燃SO2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8、2H2+O2点燃2H2O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高能燃料

  9、4P+5O2点燃2P2O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10、CH4+2O2点燃2H2O+CO2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1、2C2H2+5O2点燃2H2O+4CO2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12、2KClO3MnO22KCl+3O2↑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O2

  13、2KMnO4ΔK2MnO4+MnO2+O2↑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14、2HgOΔ2Hg+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

  15、2H2O通电2H2↑+O2↑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电解水

  16、Cu2(OH)2CO3Δ2CuO+H2O+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17、NH4HCO3ΔNH3↑+H2O+CO2↑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8、Zn+H2SO4=Zn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实验室制备氢气

  19、Fe+H2SO4=Fe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0、Mg+H2SO4=Mg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1、2Al+3H2SO4=Al2(SO4)3+3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2、Fe2O3+3H2Δ2Fe+3H2O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3、Fe3O4+4H2Δ3Fe+4H2O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4、WO3+3H2ΔW+3H2O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5、MoO3+3H2ΔMo+3H2O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6、2Na+Cl2Δ或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7、H2+Cl2点燃或光照2HCl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28、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9、2C+O2点燃2CO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30、2CO+O2点燃2CO2蓝色火焰煤气燃烧

  31、C+CuO高温2Cu+CO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32、2Fe2O3+3C高温4Fe+3CO2↑冶炼金属

  33、Fe3O4+2C高温3Fe+2CO2↑冶炼金属

  34、C+CO2高温2CO

  35、CO2+H2O=H2CO3碳酸使石蕊变红证明碳酸的酸性

  36、H2CO3ΔCO2↑+H2O石蕊红色褪去

  37、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38、CaCO3+H2O+CO2=Ca(HCO3)2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39、Ca(HCO3)2ΔCaCO3↓+H2O+CO2↑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40、2NaHCO3ΔNa2CO3+H2O+CO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小苏打蒸馒头

  41、CaCO3高温CaO+H2O↑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42、CaCO3+2HCl=Ca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43、Na2CO3+H2SO4=Na2SO4+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泡沫灭火器原理

  44、Na2CO3+2HCl=2NaCl+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泡沫灭火器原理

  45、MgCO3+2HCl=Mg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6、CuO+COΔCu+CO2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47、Fe2O3+3CO高温2Fe+3CO2冶炼金属原理

  48、Fe3O4+4CO高温3Fe+4CO2冶炼金属原理

  49、WO3+3CO高温W+3CO2冶炼金属原理

  50、CH3COOH+NaOH=CH3COONa+H2O

  51、2NaOH+H2SO4=Na2SO4+2H2O

  52、2CH3OH+3O2点燃2CO2+4H2O

  53、C2H5OH+3O2点燃2CO2+3H2O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酒精的燃烧

  54、Fe+CuSO4=Cu+FeSO4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湿法炼铜、镀铜

  55、Mg+FeSO4=Fe+MgSO4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Cu+Hg(NO3)2=Hg+Cu(NO3)2

  56、Cu+2AgNO3=2Ag+Cu(NO3)2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镀银

  57、Zn+CuSO4=Cu+ZnSO4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镀铜

  58、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59、Al2O3+6HCl=2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

  60、Na2O+2HCl=2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

  61、CuO+2HCl=CuCl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62、ZnO+2HCl=Zn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63、MgO+2HCl=Mg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64、CaO+2HCl=Ca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65、NaOH+HCl=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

  67、Cu(OH)2+2HCl=CuCl2+2H2O蓝色固体溶解

  68、Mg(OH)2+2HCl=MgCl2+2H2O白色固体溶解

  69、Al(OH)3+3HCl=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70、Fe(OH)3+3HCl=FeCl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71、Ca(OH)2+2HCl=CaCl2+2H2O

  72、Fe2O3+3H2SO4=Fe2(SO4)3+3H2O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73、Al2O3+3H2SO4=Al2(SO4)3+3H2O白色固体溶解

  74、CuO+H2SO4=CuSO4+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75、ZnO+H2SO4=ZnSO4+H2O白色固体溶解

  76、MgO+H2SO4=MgSO4+H2O白色固体溶解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2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化学的有效方法是哪些

  1、认真听课

  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

  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

  3、认真复习

  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4、集中精力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化学复习的13个好习惯是什么

  1、准备红、黑双色笔,黑笔独立完成练习;红笔纠错、记录老师的点评与拓展。

  2、准备一个小夹子,夹化学试卷、讲义材料,并按时间顺序排列。

  3、笔记本记录知识归类、规律等内容时要适当“留白”,以便补充内容。

  4、每次考试前浏览笔记本、错题集、试卷等。

  5、识、记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

  6、实验大题历来高考得分低,复习中要特别注重化学用语规范、精炼、准确,学会分析图表、数据,并运用于解题。

  7、不同章节的复习方法会有所不同,但不论复习什么内容都要求课前做好预习。

  8、回归课本,重温重难点;拓展归纳,知识前后衔接;课后精练,培养解题能力。

  9、高三化学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10、老师讲完每一节课,要及时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并及时纠错。

  11、切忌做一题校对一次答案或对着答案来完成练习。

  12、不会做的题弄懂后建议你再教会1-2位同学,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说明你真正弄懂了。

  13、重视每次练习、考试所犯的错误,这就是你的知识“盲点”或薄弱环节。

  如何让化学实验课更有效果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3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 伴随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4

  一:氧化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燃烧:

  11. 甲烷燃烧

  12. 酒精燃烧:

  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

  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

  19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

  21. 镁还原氧化铜

  23. 碳充分燃烧:

  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 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 锌和稀盐酸

  35. 铁和稀盐酸

  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4.硫:淡黄色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 :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 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5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6

  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刚石(C)是天然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酸、碱、盐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一、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二、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学习好化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己对初三化学的兴趣。

  二、听讲

  在学习初三化学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在听讲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

  2、应勤于思考:仅仅把初三化学的学习重点放倒听上是不对的。在学习时不仅要听,还要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这样学习效果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3、注意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在初三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只记住每个问题的结果,还要注意老师解题时的办法、思路。在通过总结,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解题办法。

  4、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有些同学在进行初三化学的学习时,边听边记,扫质的结果就是内容没记住,知识没听到。应该是先听讲,然后在课后再进行整理。讲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四、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做作业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自己把做错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记录下来,在第二天询问老师,得到答案。

  化学“五步学习法”简介

  1.“观”

  即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认真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记”

  化学在同学们脑中;“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

  (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4.“思”

  化学在同学们的思辨中;“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

  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

  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初三从感性的认识走向了理性思维,初二初三正是这样的转变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够,我们应该在这时,还没到来的初三时,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成熟了,学习是终生的,带有思考和分析怎么学习?每天都问自己27个为什么,很多东西都会有新的智慧,从无知的状态走出来,变成一个有知的人。

  5.“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

  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不要拿题海战术给自己找借口,练习是必须的一定的题量是必须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越,如果不练习,那么化学绝对学不好。

  提高化学成绩的“三要素”是什么

  一、上课要记笔记

  1、化学虽然是理科偏向的学科,但是也是需要初中生动手记笔记的。想要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就需要初中生在上化学课之前进行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的知识都看一遍之外,还要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初中化学虽然在学习上难点不是特别多,但是对于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知识还是有些杂的,所以希望初中生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可以准备个笔记本,着重的记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同时记笔记也可以防止上课的时候溜号走神。

  二、学生要经常复习化学知识

  1、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学好化学,那么在课后就要认真的进行复习,并且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化学作业,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成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在复习化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课下复习或者是类似于单元小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

  2、初中化学的课本中有很多个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并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很多,如果初中生们不能把这些化学知识点都记忆深刻,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痛苦了。实在记不下来,那么就多看,“见面”的次数多了,初中生在脑海中就有对这种知识的印象了。

  三、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1、化学是需要学生们去主动发现的一门学科,并且初中化学中的很多实验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想要学好初中化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去学习。

  2、在学习初中化学的时候,希望初中生们能够多重视化学的实验部分,因为化学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实验的操作总结出来的,学生们对于实验操作要用到的仪器和步骤等都要熟悉,谨记。

  • 相关推荐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的化学知识点总结11-14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12-13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归纳02-11

人教版化学初三的知识点总结12-01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7-07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8-23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3-07

初三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11-22

初三的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2-05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