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09-27 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

  角:

  (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符号:∠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乘法: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平行: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垂直:

  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平行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

  一、认识数

  (一)、有趣的“0”“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较数列

  比一比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

  (一)、摆一摆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五、找规律

  (一)、图形变化的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二)、填符号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七、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4)2个不同的数减去同一个数,哪个被减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说道理做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说出来。

  八、总结

  应用题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3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符号/是什么意思数学

  /在数学中是“除”的意思。例如:4/5我们可以说4除以5或者四分之五。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代数学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实数知识点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4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

  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

  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

  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

  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5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角的'意义;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5.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6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7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8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除法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c

  (a-b)÷c=a÷c-b÷c

  商不变性质m≠0 a÷b=(a×m)÷(b×m) =(a÷m)÷(b÷m)

  ■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

  一个因数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缩小AB倍。

  ■商不变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倍。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

  如:8500÷200=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5÷2= ,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9

  1.奇偶性

  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末尾是0或5

  9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

  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an+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小学奥数几何知识点整理

  鸟头定理即共角定理。

  燕尾定理即共边定理的一种。

  共角定理:

  若两三角形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互补,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两边乘积的比。

  共边定理:

  有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叫做共边三角形。

  共边定理:设直线AB与PQ交与M则S△PAB/S△QAB=PM/QM

  这几个定理大都利用了相似图形的方法,但小学阶段没有学过相似图形,而小学奥数中,常常要引入这些,实在有点难为孩子。

  为了避开相似,我们用相应的底,高的比来推出三角形面积的比。

  例如燕尾定理,一个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三等分点,靠近B点。连接AD,E是AD上一点,连接EB和EC,就能得到四个三角形。

  很显然,三角形ABD和ACD面积之比是1:2

  因为共边,所以两个对应高之比是1:2

  而四个小三角形也会存在类似关系

  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是1:2

  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也是1:2

  所以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等于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这就是传说中的燕尾定理。

  以上是根据共边后,高之比等于三角形面积之比证明所得。

  必须要强记,只要理解,到时候如何变形,你都能会做。至于鸟头定理,也不要死记硬背,掌握原理,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0

  购物

  【知识框架】

  购物

  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

  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2、体会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从实际问题中理解“付出的钱、应付的钱、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购物情景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能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辨认。

  2、会计算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3、在购物活动中体会大面额人民币的作用,运用人民币的兑换知识,初步掌握付钱的`方法。

  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1.在购物情景中会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2.通过购物中的活动,了解付费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3.通过购物的活动,巩固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购物中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1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2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3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4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

  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

  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

  ■等式与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

  ■解方程的方法

  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

  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

  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

  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5

  一、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6、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6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或r=d÷2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即:圆周率π=周长÷直径≈3.14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周长公式:c=πd,c=2πr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πr+d

  三、圆的面积s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如图把一个圆沿直径等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长方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圆的半径(r)

  S圆=πr×r=πr2

  2、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周长相同时,圆面积,利用这一特点,篮子、盘子做成圆形。

  3、圆面积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周长也同时扩大多少倍,圆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的平方倍。

  4、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扇形面积=πr2×n÷360(n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7

  1.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用量角器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直尺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并标上名称。

  3.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建立方向标,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哪儿。

  4.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参照点)外,其余每一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参照点。

  (4)以谁为参照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8

  ■比和比例应用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题策略

  按比例分配的`有关习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9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x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加减法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3、左、右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0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

  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

  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单项式书写格式

  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3、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8、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1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对应的量,或者“占”“是”“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3、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2)单位“1”的量×[1+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2

  【数学公式】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8、减数=被减数—差

  9、被减数=减数+差

  10、因数×因数=积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14、被除数=商×除数

  15、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珠算读写数】

  小小珠算真神奇,读数写数最容易。

  四位一级是关键,读写都从高位起。

  级前中0读一个,级末有0不读起。

  亿级万级仿个级,读完后面加单位。

  一级一级往下写,珠不靠梁0占位。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多位数大小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看高位,高位数大数就大。

  【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数大小的比较,分子、分母要记好。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抓住关键去分析。

  已知条件换成数,未知条件换字母。

  找齐相关代数式,连接起来读一读。

  【计量单位对口歌】

  小朋友,快排队,手拉手对单位。看谁说得快又对。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进率是10要牢记。

  1元得10角,1角得10分,1元等于100分。

  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单位是千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米和千米也相临,进率1000是特例。

  吨与千克还有克,进率1000要牢记。

  形体单位更容易,相临100是面积,相临1000是体积。

  大单位,小单位,大小换算有规律。

  从大到小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从小到大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进率是10移一位,进率100移两位,进率1000移三位。以此类推。

  【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方法是短除。

  除数是质数,商也是质数。

  表示的形式很简单:合数=质数×质数

  公约数、公倍数与互质数

  公约数,公倍数,关键要把“公”记住。

  公有的约数叫做公约数,公约数中的,就叫公约数。

  如果公约数只有1,它们就叫互质数。

  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就叫最小公倍数。

  求法有区别,千万别失误。

  短除只把除数乘,是求公约数。

  除数和商要连乘,是求最小公倍数。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基本函数有哪些

  正弦:sine余弦:cosine(简写cos)

  正切:tangent(简写tan)

  余切:cotangent(简写cot)

  正割:secant(简写sec)

  余割:cosecant(简写csc)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3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往往设其中一个为x,分别在两种方案中用x来表示另一个量,然后以另一个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4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 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5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十四)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十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十六)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十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十八)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十九)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二十)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十一)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二十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二十三)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十四)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二十五)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十六)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二十七)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角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8、(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三角形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

  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10)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

  在等腰三角形中,与其它两边不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1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两个相等的角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2)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0、四边形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13、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加数

  1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18、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19、除法

  (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

  (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2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1、(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2、什么是名数?

  通常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23、什么是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25、什么是小数?

  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6、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基本性质。

  27、什么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

  28、什么是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29、什么是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循环节。

  30、什么是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31、什么是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2、什么是四则运算?

  我们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3、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4、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5、什么是倍数?什么叫约数?

  如果a能被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或a的因数)。

  36、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37、什么是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38、什么是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39、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40、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1、什么是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42、什么是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43、什么是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4、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45、什么是公约数?什么叫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公约数。其中的一个叫公约数。

  46、什么是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4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8、分数

  (1)什么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2)什么是分数线?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3)什么是分母?

  分数线下面的部分叫分母。

  (4)什么是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部分叫分子。

  (5)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49、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50、比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51、长方体和正方体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x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2、圆

  (1)什么是圆心?

  圆中心的点叫圆心。

  (2)什么是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什么是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叫圆的周长。

  (5)什么是圆周率?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6)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7)什么是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8)什么是弧?

  在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

  (9)什么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

  (10)什么是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02-10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02-07

小升初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6-07

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归纳12-29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0-27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8-13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1-24

初三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03-21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12-23

小升初数学命题趋势及知识点归纳总结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