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备课制度

2022-08-31 制度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备课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备课制度1

  备课是上课的前奏,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教学进行预设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努力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有效地落实到备课中去,充分发挥备课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前期准备

  书写教案前,教师首先必须熟读教学参考书,弄清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以及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还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地阅读和查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二、教案的书写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的有效方式,教案的书写格式通常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七部分组成的。

  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重、难点分析:

  3、教学具准备:注出使用的投影仪、多媒体、小黑板或其他教学具。

  4、教学课时数: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内容。

  ①教学程序: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设计要求渗透新课程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②教师引导: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指导、问题情景的创设等。

  ③学生活动:学法要求,学习活动形式。

  ④结语:概念、方法、研究结果、结论,注重情境的深化与内容的拓展。

  ⑤练习设计:要紧扣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6、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知识概要和它们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7、教学反思:抓住成功与失败,结合新课程理论寻找原因,对教与学的精妙之处给予记录。

  此外,鼓励教师在课本上圈圈划划,并在课本的留白处作些标注。

  三、备课要求

  1、备课要求超前一周。

  2、语、数、英学科必须备详案,兼任的主要学科备简案(要有备课本);专职教师的教案必须详写,任教多个年级的选其中任教班级较多的一个科目备详案,其它科目备简案。每个教师所有任教的科目都必须备课。

  3、教研组长、有课题的教师要注重在教案中体现研究的课题。学困生、弱智生所在班级语、数教师尽可能在教案中体现对他们的特殊教育。

  4、电子备课的教案右边要有修改的意见,上课后适时写出教学反思。

  5、教师必须持教案上课。

  四、集体备课

  备课小组成员根据本学期的教材,以座谈的形式,相互交流备课心得、难点剖析等,真正实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特别是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

  语、数、英各教研组要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语文组:每周四下午4:00——4:40;数学组:每周二下午4:00——4:40;英语组:每周二下午4:00——4:40。同组其他教师在教案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本班学生的特点,课前或课后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总的设计思路是否符合我的学生?2、我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中出现哪些问题?我将如何解决?3、本教案的哪几个环节使我得到启示,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结合新课程理念写出自己的个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一人一课

  对于一人一课的操作流程按以下七个环节:教研组长确定任务——组员独立备课——组员说课——教研组集体讨论修改教案——上课教师再修改后执教——撰写课后反思——集中交流反思。

  小学备课制度2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根据我校规模较小的特点,我们在有条件的年级、学科开展集体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一、集体备课组织

  1、学校成立备课组建设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为成员。负责备课组召集人的聘任工作,以及备课组工作监控、工作评价等管理工作。

  2、学校分年级组设立学科备课组。同年级有平行班,且同学科任课教师2人以上(含2人),建立备课组。

  3、每个备课组设召集人1名。学科组长、级部主任可以兼任相关学科的集体备课召集人。

  4、集体备课实行级部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本学科(或本级部)相关工作。

  二、集体备课时间

  两周一次,周一业务学习时间段。(下午两节课后15:30—16:30)。

  三、集体备课内容

  集体备课内容以教材课例研讨为主,一学期为8次,每个备课组从每个单元选1节课为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以后每年每单元选取课例原则上做到不重复,顺延原则,直到循环)。每位教师的一人一课内容,从集体备课课例中选取。

  四、集体备课流程

  1、学期初,备课组召集人组织组员明确全学期的集体备课内容、进度和主备人,制定简明可行的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及时交学科组长审定后由教导处存档。

  2、集体备课活动前,教师分工完成主备任务,主备人将相关材料提前发给相关教师,以便相关老师早作准备。

  3、集体备课活动时,由主备人进行中心发言,其他教师进行讨论。

  4、集体备课活动后,各位成员根据班级实际再次修改,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如:二次备课等。教师积极进行课堂实践,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加强相互之间的听课研讨,教师个体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5、每次活动结束,要及时做好教学资源的积累与研究过程的记录。备课组召集人应对会议出勤、中心研究内容、中心发言人、集体讨论做好记录,并及时上交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6、学期结束阶段,备课组要做好总结工作。由备课组召集人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交学科组长审定后由教导处存档,为下一学年教学提供优质资源。

  本修订稿从全体教师通过之日起开始试行。

【小学备课制度】相关文章: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04-25

小学教师备课制度08-10

小学备课制度(通用26篇)08-18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10篇08-11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精选8篇)08-11

教师备课制度08-12

集体备课制度08-07

集体备课制度08-31

学校备课制度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