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夜的天窗,我凝望黯蓝天宇下灿烂的灯海光河。
一街一街的路灯,延绵不断,意韵深邃地向我开放,引领我走向记忆之旅,让我重又记起30年前在故乡陪伴过的那盏灯。
我的故乡就在大南山。我从小在外地长大,高中毕业后,父母要我回故乡看一看。出门的时候,在商业部门工作的父亲,让我带去的礼物竟是些瓶瓶罐罐,里面装满煤油。那时山乡还未通电,山里人大都靠煤油灯照明。在那生活物资实行供给制的年头,煤油自然成为人们的宠物。父亲从小在山里长大,知道乡亲的需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提起几瓶煤油这件事似乎有点滑稽,但在那年头却是一种无奈。那时我带着煤油回乡,受到的款待绝不低于今时今日那些衣锦还乡的大华侨大富豪大善人。吃晚饭的时候,好多人家抢着拉我作客。连书记村长都围着我这位小“钦差”转, 那光景是多要一滴煤油。唉,想到这里,心里有点酸酸的。尽管那次回乡受到“贵宾”般地款待,但乡里人的温情挡不住山蚊对我的袭击,在煤油灯昏暗的灯光陪伴下,我摇着一把山里人自制的大葵扇左拦右打,拚命驱蚊。第二天,带着山蚊留下的印记,我苍惶离开故乡。自此,故乡那黑黝黝的夜色,那嗡嗡掠食的蚊群,那盏摇曵着微不足道之光的.煤油灯,永远地刻在我记忆之页。
参加工作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回故乡了。光阴荏苒,弹指一挥,三十年过去了,我的职业随时间迁移不断变换。如今,我也成为一名供电人。在这期间,我间接的了解到故乡的一些变化。十几年前就听说山上建起小水电站,乡亲大都告别了煤油灯时代。再后来,听说当地电力部门进行农网改造,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让所有的客户用上安全可靠的网电。充裕的电源不但满足山区照明,而且助推山乡的经济繁荣;不少乡亲利用自家的果园办起了茶座酒吧,有的人还开办果品加工厂、服装厂。作为一名供电人,我深深感受到在这一方辉煌中,有供电人默默奉献的深情。不是么?为了山上的光明,许多供电所长和他的伙伴一起扛着电杆、器材,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立杆架线;他们风来雨去爬山涉水,不论白昼巡线护线, 衣带渐宽不觉悔,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呵?!——山区的农网建设历来就有两大:施工难度大, 维护力度大。与其它地方相比,每户造价、维护费用均超数倍。这个数字,难以用经济价值衡量,却最能体现供电人以社会效益为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一份“责任”、那一份“价值”、那一份“情怀”。许多时候,每当我听到故乡的变化,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向大山,去吻一吻那灿灿的山花,去瞧一瞧那斑斓的灯色。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今年五月,为了搜集安全文化文艺晚会的创作素材,我和局工会詹副主席来到南山脚下的几个供电所采风。在陈店供电所,赵锦光所长向我们介绍该所长期以来,风雨无阻,坚持巡线护线,保证设备、电网安全运行的经历,当听到押款员陈少淡为保护电费现金,勇斗持枪歹徒光荣负伤的英雄事迹,我怦然心动,一声感叹:可爱可敬的电力弟兄,你的每一点付出,每一粒汗水,每一滴鲜血,都是为了万家灯火!在陈店、在仙城、在大南山下,我听着供电人一个个亲身经历,不时为这些电力好儿郎感动、欢叹。直至傍晩,我连回乡的念头都打消了,还依依不舍的听着那些动人情景,真希望他们把故事永远延续下去。回来途中,詹副主席特意让汽车绕着大南山悠悠而行,向我指点周围风景。“看,那就是你的故乡,相邻的是半天佛、翠峰岩风景区。”我打开车窗,放眼望去,呵——从山脚到山顶,灯色璀璨,如一天灿烂的星星撒落大山,闪闪烁烁;那光景更像漫山遍野开放的山花,生姿摇曵,勾人情思。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焉能相信?
从30年前那盏煤油灯到如今的满山灯花,一路走来,有无限感慨,更多的是感恩:感谢你,深情的电网,你把故乡的山水点缀得繁花似锦、光彩夺目。我更要感谢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你宽广的怀抱孕育了中华儿女一个又一个春天。
打开夜的天窗,我凝望黯蓝天宇下灯火璀璨的山色。
一街一街的路灯,延绵不断,意韵深邃地向我开放,我听到霓虹在祝福,风在轻唱:
每当万家亮起了灯火,
我就想说:平安中国。
有你的爱燃烧着心窝,
梦里世界开满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