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知音》。课文讲述了古琴师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课文不长,但言辞优美,生动感人。
结合课文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制订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认识文中11个生字。
2、自主阅读,在反复阅读中体会人物间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3、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三个目标中,第一个识字目标可通过课前预习圈画,读文时特别注意,初读后,单独出示认读来完成。第三个目标需要教师引导点拨,只要求初步了解,第二个目标为本课重点,需要组织学生自主提问,反复读文,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多形式多层次读文中去体会,再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同时,本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个难点,就是知音是什么。通过读文,学生们能自己理解的知音只能是一个人弹琴,另一个人知道他的琴声是什么意思,这显然不够,这个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详细说明。
我把教学过程细分为五部分。其实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自主提问读书解答。因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应该相信三年级的学生已拥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先来说导入。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习惯于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要想在上课伊始把他们那颗刚才还在操场上尽情游戏的心,快速拉到课文中来,要想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尤其是对阅读的兴趣,真没有比讲故事更好的办法了,3分钟时间里,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伯牙学琴》的故事后,孩子们不仅丰富了知识,更对这位认真勤奋,天下第一的琴师充满了敬佩,从而专心进入第二环节:主动质疑,明确目标,在板书课题并齐读后让学生们就题目提问,学生自然提出:俞伯牙的知音是谁?知音是什么意思?……我把问题简写到黑板的一边说: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自由读文,认读生字后进入第四环节,反复读文,理解知音。先指名分自然段读文,纠正一些读音,如,"多好啊"和"多美啊"中两处"啊"发生音变,同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俞伯牙的知音是谁?学生自然轻松回答。我在板书完两个人的名字后,提问"为什么说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呢?"可能有老师要问了:你刚才说本节课设计宗旨是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读文理解,那为什么老师还要提问呢?这是因为我要引导学生找出钟子期赞美俞伯牙的话,通过读这段话理解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知音?"在默读划线、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想象,如果俞伯牙弹的是赞美森林的曲调,钟子期听了会说什么?如果伯牙表现的是盛开的野花,钟子期又会说什么呢?一方面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另一方面体会知音的第一层含义,最后,教师引导如果一位画家比如徐悲鸿画完《奔马图》一个人看了说:真好!活灵活现。另一个人看了说:真好!栩栩如生!而且这马头高高昂起,四蹄生风,可见画马的人有一颗拼搏向上的心,是个自强不息的人。你认为谁是他的知音?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不但音乐家能有自己的知音,画家也有知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知音,只要这个人怎么样?(引导学生明白知音是知心、知己的意思)同时把知心、知己两个词板书到知音旁,丰富词汇,完成对知音的全面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
随后,教师以一段充满喜悦和激情的讲述把教学引到最后一环,体会写法,感受真情:俞伯牙兴奋极了,以前自己的琴声无人能懂,只能一个人在花树下,在流水边寂寞地弹奏,今天,在这月明风清的夜晚,终于有一位知音能听懂我的琴声,能明白我的心意了!他立即把钟子期请上船来,两个人愉快的弹着琴、说着话,直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分了手。临别前还约定第二年再相见。时光过得飞快,转眼约定的日子到了。俞伯牙兴冲冲的赶往钟子期家。他多么盼望快点看到子期,和子期痛痛快快地弹弹琴、说说话啊!可是他听到的却是子期已不幸去世的噩耗!他悲痛地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把古琴摆在坟前的石阶上,盘膝坐好,一面弹,一面回忆去年和钟子期结拜的往事,弹出的曲调也越来越悲凄。一曲终了,他突然举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哐啷!"一声,琴身裂成了几段。俞伯牙抱着墓碑痛哭:"子期,你死了,我弹琴给谁听呢?现在我把琴摔碎,一辈子再也不弹它了!"请问:俞伯牙此时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我们写话时也可以这样写。再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最后去掉加点词语,边填空边齐读,既积累词语,学习写法,又表达出对这真挚友情的体会。
最后,一语总结:你有知音吗?如果有,请一定要珍惜。因为-(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千金易得,知音难求)这里不再需要语言的赘述,繁琐的分析,相信每个孩子都已理解了,更牢记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
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习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3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捞铁牛》,《捞铁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最后讲怀丙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
本课教学可用两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会认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浮力打捞铁牛的。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的写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怀丙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2、教学难点:⑴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以情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由他联系到怀丙,从而激起同学对怀丙的兴趣。
2、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中教给方法。
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法,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交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4、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并及时地教学生要爱科学、学科学。
五、说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介绍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之事,由他联系怀丙,激发学生了解怀丙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㈡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质疑课题,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完课题后能更有目的去读课文内容。
1、谁去捞铁牛?
2、究竟为什么要去捞铁牛?
3、他是怎样捞铁牛,捞到了吗?
㈢带着以上疑问让学生初读课文,整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文章的字词。
1、初读课文,不会读的字看课文后字表上的读音,或查字典。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先要认真想一想,想不好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3、回答阅读课题时质疑的前两个问题。
㈣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理解领悟作者按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1、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打捞铁牛的工作分为几步做的?
3、再看看怀丙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4、和尚把铁牛送了回来,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
5、从和尚的所作所为中,让学生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㈤练说话,促进能力转化。1、学了第3段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请同学们就做过的某一件事说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这一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2、学习全文后,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科学家的一两个事例。
㈥课后让学生思考并去实验: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给老师汇报。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捞铁牛
1、时间:宋朝
2、人物:怀丙
3、原因:被水冲走
4、准备:备船装沙,拴船搽架,拴牛连架
5、打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故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课文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就摸清底细,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邺地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热情的歌颂了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
二、说教法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表演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讲学法
入境体验法: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讲教学程序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二)入境体验,升华语言的情感性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1)、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
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
让学生自主交流文中的语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门豹轻话重说,缓话急说的巧妙所在,同时领略作者描写的传神所在。这样的训练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6)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
(观看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动画片段后)
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自由发言。
(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7)表演,综合提高。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要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要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讲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救新娘 假话真说巧妙
投巫婆 直话曲说 将计就计
惩官绅头子 重话轻说 为民除害
吓官绅 缓话急说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 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 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 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习沿“美”的主线展开。
二 整体把握,感知美
新课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播放范读课件,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随优美的音乐、画面走入营造的生动情景中,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课文,感悟美
结合图片,与学生的读思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品读欣赏精妙语句,领悟课文的美妙。
预设: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第二—四段),勾画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的词句,想像画面,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学生会谈到对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所谈到的作个小结。肯定学生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领悟到荷叶的多,荷花生长的姿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理解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的画”是什么样?当同学们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确很“美”时,顺势而导,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会想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文章的优美,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与图画的“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统观全文,深化美
以课件中优美的旋律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课文诵读一遍,再现荷花的美景,将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为一体,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 拓展与练习,不拘形式,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观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提问到:“生活中,你喜欢的花,有多美,说来听听”时。学生们自由地谈开了,受到本课的启发,学生们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基慈曾感叹:“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不断感受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生命价值!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6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团结的力量》的说课,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的发言能得到各位评委的指正。
第一方面、首先,我简单的介绍下学情。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角色意识逐渐增强,在集体做事或完成任务时往往为了表现自己而忽视他人的作用,合作意识不够。很多事例说明不团结会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方面、说教材下面我将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1、教材分析
《团结的力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版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农夫的八个儿子从小就不团结,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农夫找来了一位长老来帮助他,长老通过折一根筷子和折八根筷子的方法,让儿子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从读中悟,并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重点词句的含意,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2、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读懂长老的办法
(4)读文感悟,拓展体会“团结力量大”
(5)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结的力量”,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三方面、说教法与学法否(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文感悟,实践体验等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并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大儿子折一根筷子和折筷子的表情、动作,体会八根筷子团结起来力量就大了所以不容易折断。全文以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团结就是力量”。
第四方面、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通过七个教学环节来落实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第一环节:)
1、谈话导入,揭示新知
上课开始,我以同学们熟知的拔河比赛导题,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劲往一处使,互相配合、团结一致才有可能赢得比赛。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团结的力量》。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为明理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让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为此,我采用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读通全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流利,有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接着出示生字,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偏旁部首及组词,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理解字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熟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第三环节:师范读课文,生感知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因为没有录音所以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听后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请学生按照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A:儿子不团结,农夫日夜担忧
B:长老想办法教育儿子们要团结。
最后学生反馈:课文分成两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这一环节我采用先读、后悟、再读的方式,由点到面,抓关键词的手段,感知文段大意。
在学习第1、2自然段中,因为这部分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同时画出描写农夫心理的语句。然后指名反馈。出示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儿子的不团结、父亲的忧愁。
在学习3—9自然段中,因为这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会重点分析。先让学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后说一说: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了这些儿子?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个办法?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这个办法,我先让学生齐读4—7自然段,再自由读,分小组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感知长老的办法。接着我让学生从4—7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儿子折筷子的句子,朗读,比较,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八根筷子折不断,为了验证这个道理我拿出课前准备的十根筷子,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筷子很快就断了。接着我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折筷子,筷子同样被折断。我把剩下的八根筷子捆成一捆,再请几位同学挨个上台折筷子,最终筷子还是完好无损的。此时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悟出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八根筷子折不断。在第八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读一读农夫的话,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如果你们八个人团结起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的含义——团结力量大。
在第9自然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热热地搀扶老父亲”这句话,感悟儿子们痛改前非。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让他们发挥想象:儿子们互相道歉时会怎么说?
第五环节:拓展体会
(1)让学生谈收获
(2)说一说我们班上哪些事是通过团结合作最后取得了胜利的?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
我用P4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结束课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下面3个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成语和格言,并和同学交流
第五方面: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过程的浓缩,是教材知识重点的呈现,我根据教学过程设计了层次明确、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板书。)
这篇课文的板书主要是突出体现:八个儿子的一个变化过程,由开始的只顾自己互不相让到最后互相道歉亲亲热热。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提问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开始,我和孩子们谈话交流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然后创设情景:孩子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们。”自然引入新课。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确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我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之后,我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们又是
幸运的。请大家用心去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他们的幸运究竟是来自谁对他的关爱呢?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研读,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贝蒂这三个层面。(相机板书:政府、
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我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
当孩子们说到“纷纷”时,都能体会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顺势引导:都有哪些人呢?孩子们会想到有老人、年轻人、小孩、政府官员们、警察等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便引读:
听到消息后,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们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冒着——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
这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我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以上环节的设计,我始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呢。齐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读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对远去的燕子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获救的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将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在他们的心底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形象,以爱表现文章的重点内容,突出爱这一中心,给孩子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 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 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 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 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3.荷 花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掌声》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的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本节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质疑问难,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书写指导。第二课时内容:自主读悟,联系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学文悟理。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同学们的掌声”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由“感受掌声——研讨掌声——拓展掌声——升华掌声”构建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掌声”照亮教学全过程。
(二)说学法
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感受“掌声”
1.请同学们轻声读全文,思考:“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掌声?”
2.现在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小英开始演讲前,课文中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
独白: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重点,在学生充分读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理解全文的关键——“掌声”,为下文教学作铺垫。
(二)研讨“掌声”
1.现在小组讨论:小英演讲前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包含了什么?
2.交流重点句:(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先体会“热烈、持久”词语中所表达的同学们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领会同学们此时的掌声包含着鼓励、支持。
独白:该环节的设计是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小英感动得流泪的前后情感的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锁定独特对象,产生情感共鸣,由此而倍添亲切之感。
(三)拓展“掌声”
1.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内容,思考:在小英演讲结束时,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同学们的掌声的?
2.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课件出示)“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赞赏、肯定。
3.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独白: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由重点词拓展开去,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四)升华“掌声”
1.自由读全文,思考讨论:从那以后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体会她“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2.领悟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1)齐读句子:(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讨论交流:“掌声”的内涵(鼓励、帮助、关心、支持)。
(3)再读该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4.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优美动情的歌曲,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升华感情:对,同学们,人人不仅需要掌声,也就是需要鼓励、帮助、关心、支持.人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缺点、甚至是缺陷,不应该自卑,应该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们正常人,也不要去取笑有残疾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境,会遇到需要别人鼓励的时候. 所以对别人的关爱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关爱献给别人。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独白:该环节设计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作对比,从小英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重点”,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说板书
自卑 掌 忧郁
↓ 声 ↓
自信 活泼
说板书设计;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2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变化,中间一颗爱心升华了文章做人的道理。由于水平有限,虽然做了充分准备,还会存在许多不足,敬请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综合练习7》是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中的一个巩固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本次综合练习共安排了七项内容:选字填空、将词语按要求归类、把句子补充完整、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语言实践活动——谈学习的体会、还有名言的学习及写字的指导。学生通过此练习,可以在字、词、句、篇上得到巩固与提高,而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明白,你若想获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实践。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较简单的习题了,比如:选字填空、将词语按要求归类、把句子补充完整。这些题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再一起交流。而其它练习题则需要老师的引导来进行。相对来说,学生对阅读、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较弱。由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间依然存在着差异,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老师在练习活动中,应对阅读、语言实践活动等学生能力较弱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给学习困难者有多一点的表达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旨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字词句,增强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比较形近字,选字填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词语归类。
3、把带有“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
4、阅读短文,学习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交流“我的学习小体会”。
6、熟记名言,了解大意。
7、学习写好木字旁的字。这些教学目标中有重基础的,如:选字填空、练习在方格里写字;有重积累的,如:按词语要求归类、熟记名言;还有重能力的,如:阅读短文,理解文章意思、谈谈自己学了本单元课文后的学习体会,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
《综合练习7》作为一个单元之后的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已知,使学生在常态中轻松、愉悦、自主的学习交流。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加强引导与点拨。如:在第六环节的设计中,学生已按“学习、时间、动作”的要求把词语进行了归类,然后教师就适时的进行了点拨:想想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表示“学习、时间、动作”的,大家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积累的成语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进一步扩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练习中,教师主要采用了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教师只是起了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在熟记名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留出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铭记3句名言,并让学生对名言进行简单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了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意义。教师还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类似的名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中,教师积极营造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利用积极评价策略及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优化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互助。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先打出幻灯片1)
大家好。我是安达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范伟华,说课的题目是《松鼠》。
(打出幻灯片2)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有怎样的教学实践。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着眼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 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掌握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前者为教学重点,后者为教学难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简单说明文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树立科学求实的价值观。
二. 说学法与教法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作者思有路,缘路识斯真。”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 说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先整体感知--再阅读赏析--后迁移训练。阅读赏析环节,我采用导读引路法,重点赏析第二段,导读点拨第三段,放手自学四、五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即学习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为了分散难点,每一段文字的阅读,都辅之相应内容的幻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细致观察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所在。
2.说教法:
由讲读到导读再到自学,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帮助老师改错误,动手帮助小松鼠搭窝,编写小松鼠儿歌等教学过程和方法。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十多幅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幻灯片,放映松鼠的录像,迁移训练中放映长颈鹿的录像,这样更有助于生动,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程序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这样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
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首儿歌从兔子的外形、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语言生动、形象。你想学习这种抓住特征描述事的方法吗?
根据初一学生的活泼,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采用儿歌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编写小松鼠的儿歌作铺垫。)
2.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
教育,爱好自然科学。用40年时间著成36卷《自然史》。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3
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教学重点: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说设计思路:
《南辕北辙》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寓意。在教学过程,我把教学难点易化,浅引,疏导让学生理解寓意,学有收获。现在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生升入第四学期,我不再把识字教学视为难点,可前已布置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阅读文章解决不认识的字,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课间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当学生读音有错误时,我一般是让同学评价和发现错误,共同改正。
二、扎实教词语注重积累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动态生成问题“那个去楚国的人非常固执”。引导他们把握课文的主线,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然后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放飞想象注重拓展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对留有空白的课文,我通常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纷纷举手,有话可说。文章深奥的寓意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中逐渐明确起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4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 。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 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 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 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 掌声
忧郁—————爱—— 开朗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 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 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 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说课稿06-25
三年级语文《太阳》说课稿09-24
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01-06
三年级语文《小虾》说课稿01-07
三年级语文《开启》的说课稿06-14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6-19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