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见过蚕吗?有谁愿意来讲一讲你见过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呢?
2.对!蚕,又叫蚕宝宝。它是一种昆虫,吃桑叶长大,长大以后能吐丝结茧。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作者给蚕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蚕姑娘。
二.自学。
1.师范读课文,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3.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导学。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生认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正音。
(2)指生领读。
(3)分组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4)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继续自读课文
要求:一边快速地读一边思考下列问题:
(1)蚕姑娘是从哪里来的?(从蚕卵里钻出来)
(2)蚕姑娘睡了几次?(四次)
(3)睡在什么地方?(蚕床上)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做了什么事情?(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脱下黄衣裳,变成白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4)茧子里的蚕姑娘最后变成了什么?(茧子开了窗,变成蛾姑娘)
3.理解词语:
蚕卵(luǎn):领读“蚕卵”,就是蚕蛾产的子。
蚕床:是养蚕的工具。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睡眠,因为人们把蚕生活的地方叫“蚕床”。
四.练习。
1.指导正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蚕”、“桑”是平舌音,“娘”是鼻音。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口头组词。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蚕姑娘到底是怎么样一点点长大变成蛾姑娘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一.导入。
1.抽读生词。
2.提问:文章的哪四个自然段具体写蚕睡了四回的情况?
二.自学。
自由朗读1-5自然段,思考蚕姑娘的变化过程。
三.导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提问: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是在什么时候?(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蚕从蚕卵里钻出来)
⑶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①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又黑又小)
②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又黑又小吃睡(不吃也不动)脱(黑)醒黄
解释:蚕从睡到醒的一段时间里,不吃也不动,叫“眠”。
⑵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①几个自然段的语句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有几个词语发生变化。
②哪些词语发生了变化?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又黄又瘦脱(黄)醒变白
又白又嫩脱(旧)换(新)发胖
又白又胖脱(旧)换(新)发亮
(ABAC的词,适当举例)
③反复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蚕的生长变化的情况。
⑶总结:这四个自然段写了蚕头眠、二眠、三眠、四眠等阶段的情况。
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又怎么样了呢?
3.学习第
六、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爬吐盖成”说的就是蚕上山吐丝结茧)
②“要盖新的房”是什么意思?(结茧)
(2)齐读第七自然段
①茧子里的蚕姑娘为什么是“一声也不响”而不是“一动也不动”?
②“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
③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4.总结讨论:
(1)齐读课文
(2)读完全文,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可以同桌讨论:
①第二自然段说“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后来的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说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这里的“就”和“又”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两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
②第二至五自然段都说“醒了,醒了”,为什么到了第六自然段却说“成了,成了”呢?(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后来是蚕结茧,茧子结好了,就好比是新房建成了,所以叫“成了”。)
③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呢?(“蚕”是一般称呼。本文是把蚕当作人来写的,蚕能吐丝,蚕丝可以织成美丽的绸缎,人们都喜欢蚕,所以把它称作“蚕姑娘”)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识记8个一类生字,16个二类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用部件组合法、猜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春天下小雨时的美妙感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多种方法识记8个一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生字卡片、磁带
四、教学时数: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4个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歌曲《小雨沙沙》
2、刚才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小雨?你是怎么知道的?春雨滋润了万物,它多可爱啊!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春天的小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要求读准字音。
3、叮咚:
(1)指读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
(2)读词语:叮咚拼读字词ding dong
(3)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都是口字旁)
(4)组词:叮咬、叮嘱、叮咛
4、哗:
(1)指读4——6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
(2)读词:哗啦
(3)hua形声字
5、指读第7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
6、指读8——11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应该读得快还是读得慢一些,为什么?再来读一读。
7、指读12——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应该读得快还是读得慢一些,为什么?再来读一读。
8、带有感情地自由读课文,指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学习象声词
1、读一读课文中的象声词。
2、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象声词。(当当当、喵喵喵、叽叽、轰隆隆)
3、你还能说出几个象声词吗?
四、学习生字“伞”
1、下雨天出门,你一般会带上雨伞。出示实物,字理识字。
2、san平舌音
3、组词:雨伞、降落伞
4、书空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4个一类生字,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反复读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
2、顺
(1)shun
(2)讲一讲川+页(部首)=顺
(3)组词:顺利、一帆风顺、一路顺风、顺便、顺风耳、顺口溜、顺口、顺心、顺从
3、经
(1)jing
(2)组词:经常、经过、经理
(3)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书空
4、音
(1)yin整体认读音节
(2)在哪见过这个字?(音乐、音符)
(3)“音”字下面是“日”
5、森
(1)sen平舌音
(2)森林、森严、阴森
(3)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书空
三、复习巩固:复习生字、词语。
四、认读二类生字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 P14——读一读
1、自由读、齐读。
2、领读。开火车读。
3、写一写。
三、 P14——写一写
1、自由读、齐读。
2、领读。开火车读。
3、写一写。
四、 P15——找一找,说一说。
1、说几个象声词。
2、下雨时,仔细听一听,说说你的感受。
P15——唱一唱。
1、教师领读歌词。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试着唱一唱。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七、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
ding dong hua yin san shun jing sen
叮咚哗音伞顺经森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小马过河》是语文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记得“回归人文关怀”。低年段的课文都是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诗歌或故事,通俗好懂,孩子们一般读了几遍甚至一遍就能领悟要义。我们无须过多地深入讲解下去,他以后还会接触很多这样的文章,会有更深、更广、更独特的体会。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真有趣,越读越有味,让他们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自己试试才行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习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
1、让同学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同学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同学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
引导同学进入情景当中来学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同学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让同学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同学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同学说说自身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竞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同学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让同学自身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请大家找自身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儿子们jngqionettngtnglixingbB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找朋友
诗句诗句意思连线。
5.填写诗的内容
晓出______送______,
______。
毕竟______,
风光______。
______无穷碧,
______别样红。
6.指名填空。
7.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欣赏荷叶荷花的图片,播放音乐
2.交流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3.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寄情于景(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六、背诵古诗
1.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 ,读一读。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寄情于景
别样红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会写字、4个会认字,能够用生字来组词。
2.学习课文,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3.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
教学准备:
红黄蓝彩色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会写会认字,会写“彩、游、戏、相、绿、新、玩”7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用具: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述:老师来变个魔术你们看,好吗?(好)
师演示:红黄两色相加看看成了什么颜色?
师导入:在色彩的王国里,红黄蓝三种颜色可有趣了,他们彼此相加可以变出很多的颜色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们,让我们去看看书中写了什么,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想办法记住他们。反馈交流(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够在课文里准确地认读出生字宝宝吗?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反馈交流(把你读得的、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反馈交流(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内容,并且质疑)
4.小结学生字的情况,告诉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再来弄懂。
三、学习课文中的一节(根据学生的意愿学习)
1.指名读所选的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一节里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懂的内容,启发学生明白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
3.指导感情朗读。
4.尝试背诵。
5.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所选小节中的两种颜色变出的色彩。
6.尝试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彩、游、戏、相、绿、新、玩”
2.游戏给字宝宝找家(生字和读音合成一个房型)
3.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4.交流方法。
范写“游、绿”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写字。
7.小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课下尝试用红黄蓝颜料调出更多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元素的用途,激发学生课下尝试积累认识经验以及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巩固会读会认的字,会写“穿、牵、界”这3个上下结构的字和独体字“世”。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词。
教学准备:
红黄蓝三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一节内容,说说学习方法是什么。
2.交流学习方法,师板书: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引导学生了解红与黄变橙色,就有了橙色木瓜、橙色的橘子……;蓝和黄变成绿色,就有了绿叶……;红与蓝变紫色,就有了紫色牵牛花、紫色的茄子……
4.指导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6.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变出的色彩。
7.尝试再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三、课外延伸
师叙:红黄蓝三色如果是水彩或水粉颜料,那么,当我们所添加的各种颜料的分量不相同,调出的色彩的颜色深浅就会有变化。
学生;尝试调色,然后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是这种色,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穿、牵、界、世”
游戏:将部件拼成生字。
2.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3.交流方法。
4.范写“界、世”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色彩的游戏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经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同学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同学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同学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局部,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同学向同学介绍自身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纳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同学。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同学。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常识性,在教学时要让同学弄清雷雷雨前后的一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抓住蜘蛛不同动作的对比让同学充沛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8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 “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 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二、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三、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9
课前思考: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将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通过反复阅读,通过精细讨论,体验和感受出萨沙三次说话的不同心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我们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内化情感、精神。如何实现这两者间的共鸣?这就要通过引导学生与鲜活的文本对话,使学生与文本既有声的交流,又有自己心灵的无声倾诉。
教学建议:
一、生字词教学:
1.识字:萨、衬、聊、瓣、纤
2.写字:末(与“未”对比)、亚、森、雷。
3.理解:弱小、聚精会神、映衬、娇艳、纤弱等。
二、 朗读教学:
1.萨沙的三次问话,语气并不相同。第一次真的是不明白,他在问为什么同样需要却把雨衣给了自己;第二次则有几分不服气;第三次,萨沙认为自己保护了花朵,已肯定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充满骄傲。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朗读文中两次描写蔷薇花的语句,自己揣摩。允许有不同的读法,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
三、感悟体验:
(一) 读读议议——与文本对话
1.读三至八自然段,感知萨沙与妈妈的`对话。
2.读读画画,画出我(萨沙)说的话:
“妈妈,托利亚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萨沙的不解,妈妈对我的关心与爱。)
“那我是最弱小的吗?”(萨沙的不服气,希望与妈妈一样拥有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萨沙的自豪,拥有与妈妈一般的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3.研读妈妈与萨沙的对话,能从这些话语里读出什么?
4.组织讨论,议议萨沙和妈妈各自的想法。
(二)谈谈说说——与心灵对话
1.萨沙的精神世界:不解──不满──自豪(说说萨沙心理变化的轨迹)
2.创设情境(说一说):
① 说说当时萨沙的心里的想法。
② 萨沙会对风雨飘摇中的蔷薇说些什么。
3.学生的精神世界(回读全篇课文):
① 你想对萨沙说些什么?
② 你打算对萨沙的妈妈或者其他人说什么?
四、语言文字训练:
1.能为人物的对话部分加上逗号、感叹号、问号。
2. 初步体会提示语在前、后、中时冒号和引号的不同用法。
五、课后阅读:《带地图的名片》《小蜗牛参加文艺晚会》
六、课后实践: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充实自己的“采集本”。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0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同学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同学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安排同学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和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假如同学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同学,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
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畅所欲言)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
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同学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同学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出现在同学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平台〗
一、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志。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同学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二、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沛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读议
1、默读课文,考虑:
自身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同学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身提出的问题让同学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同学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同学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
1、日月潭的位置: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和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同学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⑴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⑵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同学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同学自身填空:
湖的北边像xx,叫xx;湖的南边像xx,叫xx。
⑶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①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②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同学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⑷引导同学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同学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效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同学会不时修正自身的认识与理解,使同学充沛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五、背诵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六、练习
结合插图让同学用自身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七、书写
1、学习书写:
岛展环绕建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同学练习书写,师生一起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身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身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同学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藏,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同学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同学读最后一句话:
⑴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⑵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⑶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同学带着自身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同学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局部。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同学探究的兴趣,使同学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同学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
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同学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同学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同学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沛发挥了同学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同学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相关链接〗
1、阿里山:
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著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设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
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和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扮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和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拼音、插图、卡片等工具会认16个生字,会读多音字“炸”,会写9个生字
练习写好偏旁捺变点的变化和穿插避让。
归类识字,理解偏旁部首和字义的关系,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重点难点】
重难点:归类识字,理解偏旁部首和字义的关系,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链接生活
师:周末回家,妈妈给你们做什么好吃的了?你最喜欢妈妈做的那一道菜?
生:(答)
师:大家刚才说得老师都馋了,这些都是“美食”(师:板书)说到美食,我们课文里就有十几道美食呢,请大家打开课文,拿好书,看着这些图片,认真拼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好生字
1、大声朗读35页,对照拼音和图片读准确。
2、创设情境,出示课文词语:
师:看了课文啊,老师准备今天中午就按课本上的美食做一桌,出示PPT:
第一次:带图带拼音,学生指名认读
(随机指导:“炸”(zha炸带鱼,油炸zha炸弹,爆炸))
第二次:只带拼音,出示词语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要求:不拖腔,读准确响亮,教师随机纠正)
第三次: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第四次:字卡呈现,学生互相读,边读可以给字组词。
三、归类识字
(一)食物(菠菜,茄子,蘑菇,鸡、鸭、鱼、羊肉、饺子,小米粥,鸡蛋,米饭)
1、师:老师在这些菜里面,最喜欢吃的是菠菜,不管怎么做,老师都喜欢吃。你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啊?生答
2、从课文的菜肴中圈出食材的名字
3、出示:菠菜,茄子,蘑菇
(1)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和什么有关?
(2)波、磨、姑起什么作用?随机指导组词
4、出示:鸡、鸭
(1)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和什么有关?
(2)指导书写:“又”的捺变点,“鸟”的横穿插,学生练习,随机展示评价,再写两个
5、猜一猜“蛋”的下面为什么有个“虫”字。
6、“肉”出示图片理解记忆
8、 “粥”米发出了香气。字形理解。
7、“饭”字的左边是“食”字的变形,出示演变过程图(找一个)
8、整体齐读(菠菜,茄子,蘑菇,鸡、鸭、鱼、羊、饺子,小米粥,鸡蛋,米饭)
(二)做法(烧,烤,炒,爆,炖,炸,煎,煮,蒸)
1、师:在我们学校,这些食物中,最常见的是“蛋”,老师喜欢吃煮鸡蛋,你们呢?
生(蒸鸡蛋、炒鸡蛋……)
2、师:这是食物的做法,请从课文的菜肴中圈出做法。
(烧,烤,炒,爆,炖,炸,煎,煮,蒸)
3、找规律:烧,烤,炒,爆,炖,炸,火字旁;火字旁的字和做饭有关。
4、指导写字“烧烤”,你觉得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火字的变化,左右的穿插避让)
师:示范,学生练习
师:展示评价
生再练两个
5、煎,煮,蒸是四点底;四点底的字也和做饭有关;
6、出示图片字理识字,(一堆火上有一个锅)
同样是做饭,方法不同,字的样子也不同
7、你还能用上这些词语,说出不同的菜名吗?(烧,烤,炒,爆,炖,炸,煎,煮,蒸)生(说菜名)师,随机问答,这是你家乡的特色美食么?
四、复习结课
1、老师的家乡也有很多美食,你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吃的食谱吗:
炒菠菜炖豆腐蒸茄子爆炒虾尾
烧烤水煎包辣鸭脖干炸带鱼
大盘鸡水蒸蛋黑米粥蘑菇油菜盖饭
生读
2、其实,最好吃的饭是妈妈做的饭、家里的饭和家乡的美食,但这些都是——中国美食
下课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2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课前准备)
要夸家乡,不只要对家乡有感性的认识,还要对家乡有更多深层的了解。我在上这一节前,安排了同学在家人的协助下,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名胜、风景、特产等方面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可以查阅资料、可以观赏游览、可以调查访问。我还在课前组织同学观赏学校和近家乡紫菜加工厂、四季柚果园,使同学积累对家乡更多的感性知识。
1、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2、了解家乡的特色产品。
3、了解家乡的变化变化。
评议:搜集、处置信息能力,是新课标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而着重提出的。教育的自身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信息的传输、接受、处置等过程。教师这样处置,有利于同学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搜集到的资料,也为口语交际提供素材,使之有话可说。
二、感知家乡
1、播放《谁不说咱家乡好》的磁带音乐,并出示歌词,同学欣赏: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岗
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
丰收的歌声响四方
幸福的歌声千年万年长
2、教师提问:
谁愿意来说一说,这首歌是怎样夸家乡的?
3、教师讲述:
是啊!谁不爱自身的家乡呀!热爱家乡的心情是一样的,可大家热爱的家乡却是各不相同的。课前,我们已经走进了美丽的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光、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物产。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吧!
评议:音乐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出现方式之一,这样导入,容易激发同学兴趣。同时在内容上也切入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介绍家乡
1、交流资料,介绍家乡:
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师:说说你找到的是家乡的哪一方面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找到了爸爸小时候站在房屋前照的照片,一张是黑白的,一张是彩色的……
师:你找到了以前和现在的照片,进行比较,真了不起。还有没有小朋友,和他一样也带了一些家乡的照片?
生:(纷纷举起了自身带来的照片。)
师:嗯,不错。从你们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家乡的变化。你们说是吗?
……
生:我到家乡的海边,觉得家乡很美。
生:家乡的山上长满了果树,我觉得很漂亮。
师:你们介绍了家乡美丽的风光。还有让你觉得美丽的地方吗?
(同学踊跃的发言)
生:家乡的码头上每天会有许多的鱼。
师:这是家乡的物产。
(很多生举手)
生:家乡的山上种满了四季柚,吃起来很甜。
生:家乡的海边有许多池塘,是养鱼、养虾的。
……
基本分出了几类不同的资料之后,我布置了同类资料的同学,离开座位,组合成了一个小组,有的是介绍家乡的海,有的介绍家乡的山,有的介绍家乡的四季柚,有的介绍家乡的变化……同一小组,互相交流,深化同一主题资料的认识。
评议:让同学交流搜集到的信息,体现了现代社会信息共享的原则。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会听、能听。交流信息的查找途径、方法,体现了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和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生:因为,家乡有美丽的风景,有大海,有高山,有稻田……
生:我喜欢家乡,因为她在大海边,有各种各样的鱼。
生:因为,家乡田里有西瓜。
师:我们还可以说家乡的变化。
生:家乡的房子都是新盖的……
教师板书:风光物产变化
评议:在一手资料的交流后,提出这一话题的讨论,可谓顺水推舟。之后,对讲的内容系统化,使低年的口语教学零而不乱,细而不散。也体现说话训练的层次性。
2、设制情境,介绍家乡:
在前面交流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下情景,让同学在情境中练习交际,对话:
⑴第一个交际情境:(出示小叮当的头饰)
瞧,来了外地的小朋友小叮当,请你为他当导游吧!(介绍风光)
生:欢迎你来到我们的家乡。
小叮当:是的,我也很高兴。你给我介绍一下你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
(同桌练习──指名扮演)
⑵第二个交际情境:(出示小记者的头饰)
瞧,来了位广播站的小记者,他要做一期“家乡物产”的节目,采访对象是在座的同学们。请大家帮助筹划、准备接受采访。(介绍物产)
记者(师扮):你们家乡物产多吗?都有什么?
生:(积极接受采访)
⑶第三个交际情境:(出示老爷爷的头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来一位台湾归来的老爷爷。大家该给他介绍介绍家乡的变化?(介绍变化)
老爷爷(师扮):小朋友们,走了50年了,家乡都变了。
生:(为老爷爷介绍家乡的变化。)
⑷选择一个情境,小组扮演。
(小组扮演──班级反馈)
评议:情境就像生活一样,在这里,同学的表达自然、开放。
四、赞美家乡
1、憧憬家乡的未来:
师:家乡风光美无比,家乡的物产多有多,家乡的变化真是大!小朋友们,谁不爱家乡呢?小朋友们,再过10年、20年、30年,家乡又会变得怎样呢?
生: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生:家乡的人们会与来越有钱!(生笑)
生:家乡的房子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
2、把家乡最美的画下来,并写上夸家乡的一段话。(或由之前收集的绘画,图片整理成以“夸家乡”为主题的画报)。
评议:在小朋友的视野中,画是最美的。用最美的画画出家乡,用最美的语言赞美家乡。同学趣味十足,而且耐心十足,细心万分。并且又实现了从说到写的跨越。
【教学反思】
一、开放课堂,培养搜集信息能力
新教材中大局部口语交际设计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前作充沛的准备工作,才会防止课堂上无话可说的现象,也才干使口语交际中有大量的信息提供交流。由于每个口语交际的设计都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因此在每个单元主题教学的一开始,我有意识的结合阅读教学安排各项准备活动。让同学关注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家乡的变化。让同学在课堂外饶有兴趣的走近家乡,了解家乡。
新课标强调教学应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这就要求拓宽了语文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口语交际内容,多来自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搜集到大量有关主题的资料,课内才干谈的活,谈的开。我在上这一课之前,便让同学们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主题的不同出现方式的信息。如:图片、文字、照片等等。这样做,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培养了同学初步的搜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二、多层情境,多向互动
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资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所谓情动而辞发,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新课标中也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我在设计该课时,积极创设情境,创设多层情境,让同学在情境中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第一层情境:交流有关家乡风光、物产、变化等方面的信息。第二层情境:向不同的对象,夸家乡的风光、物产、变化。第三层情境:为家乡作画,做宣传。每层情境设计的难度不同,层层递进,层层铺垫,体现了从句到段,循序渐进的原则。
情境的设计,还体现了交际的多向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搜集的资料。师生互动:在第二情境中教师演,同学说。群体互动:同学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式的集体讨论。多向互动,使语言信息的出现方式多样化,思想交流更活跃,思维碰撞更激烈。
三、激发兴趣,乐于交际,提早作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标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同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在口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课堂上创设的多层情境,课堂上组织的多向互动,都让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到交际中去。表达自我,赞美家乡。课堂中有参与了扮演、画画、音乐,全方位的快乐学习。
低年级的作文,要提早训练。而最关键的还要体现从说到写的原则。这节课,在同学充沛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同学写,难度降低,同学乐意。并且还是把这些放入画画、剪贴画之中。同学的兴趣显而易见。
总之,走进生活,情境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两大法宝。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走进生活对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相信会有更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走进口语交际课堂。同学也能像是在生活中享受生活似的,享受口语交际的快乐。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学会“桌、印”等9个字,会认“拧、耀”等4个字。学习“结、着”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小作者想当作家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付出的努力,感受实现梦想的自豪,激发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并愿意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行动。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特别是对第二部分的朗读指导。
学习难点:
对文章结尾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生疑激趣。
1板书“作家”,指名读词。
2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作家”?
3在“作家”前面板书“小”,在指名读课题。
4有一个小朋友被称为“小作家”,关于他,你想知道什么呢?(自由提问)
5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关于他的故事。
二 自主识字,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田字格的生字画上圈,找出双横线线中的字,画上波浪线。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组长带领组员认读生字。
组内成员互读互查。
4指名读生字,正音。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四、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后全班读。
2、同桌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生交流,重点指导:
“忙”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印”左右大小差不多,左上右下。
“桌、”下面要能托住上面部分,写平稳。
4、学生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几个,写好后同桌交换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上讲台摘取并大声而准确地读一读。
2、认读词语。
二、读文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很想成为“作家”?
3、全班交流,重点指导朗读。
1 )我( )爬起来,( )衣服,( )鞋子,( )走到书桌前,( )台灯,( )我构思的童话。
抓住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体会孩子为实现愿望而付出的努力。
2)填写标点后朗读:盼哪( )盼哪( )终于在一天夜里见着了。
3)那名字印得格外清楚……我依旧睡在床上。
体会“我急忙用手捂着”,那是怕名字跳着跳着不见了呀!
4)我兴奋地把这个梦……耐心地等一等。
“我”现在是什么心情?试着读一读。
4、读第5、6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会为自己的梦骄傲?(学生议论,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
5、小组合作朗读。
(小组成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出孩子盼望→兴奋→难过→自豪的情感。
三、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字形。
2、重点指导:“旧、诉、但”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学生描红并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几个,教师个别辅导。)
3、师生讲评。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彩、游、戏、相”等8个生字.会认“淘、橙、嘻、橘、喇、叭”6个字,理解“相亲相爱”“笑嘻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组合后发生的变化,感受色彩小淘气们的活泼、可爱,感受色彩变化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景.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色彩的神奇变化。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激趣导入
1.同学们,有个神奇的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淘气,它们会玩一种特别的游戏。想去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色彩的王国中,各种颜色的色彩宝宝在快乐地玩耍。)
2.在这些色彩宝宝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说一说)
同学们,知道吗?你们喜欢的其他色彩宝宝,大部分也是由这三个小淘气做游戏变出来的。
(课件:红、黄、蓝三个色彩宝宝从众多的色彩宝宝中跳出来)
你们想去了解吗?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正音,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认读。
2.检查字音。
3.再读读课文,看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 交流反馈。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彩、游、戏、相”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游”。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组合后发生的变化,感受色彩小淘气们的活泼、可爱,感受色彩变化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彩色、游戏、相亲相爱、新衣、欢欢喜喜、满地
二、入情入境,读中感受
1.三个小淘气天天在一起做着有趣的游戏,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两个小淘气的游戏,就把那一小节多读读.待会儿介绍给大家。
2.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两个小淘气做的游戏?
学生反馈:最喜欢x色和x色做的游戏,变成了x色,指导朗读第1小节(假设学生说喜欢红、黄小淘气的游戏)。
A.这两个小淘气怎么会变成“橙色的小淘气”呢?指名读第一句。认读“紧紧地”。
B.师述:瞧.红、黄两个小淘气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橙色的小淘气呀!
(课件演示红、黄宝宝抱在一起,渐渐合二为一,变成橙色淘气。)
指名读第1句、齐读。
C.这个橙色小家伙可淘气了,到处乱跑,快去读读看,它又赶什么去了?
(学生自读,而后反馈。)认读“笑嘻嘻”。笑嘻嘻地读读这个词。
D.谁愿意做这个淘气的橙色宝宝,为我们读读这句话。
(指导学生笑嘻嘻地读这句话,感受橙色小淘气的活泼、可爱)
E.想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小淘气吗?
(课件出示:橙色的木瓜、橘子在枝头晃动,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指名多名学生读第1句、分组读、齐读。
F.红色小淘气、黄色小淘气的这个“大变身”的游戏有趣吗?
我们来和它们一起玩游戏吧!齐读第1小节。
(2)指导朗读第2小节(假设学生说喜欢黄、蓝小淘气的游戏)。
抓住“相亲相爱”感受黄、蓝两色宝宝在一起的亲热,引导学生做动作,加深感受后朗读。(课件演示:它们一起给大树、小草穿上绿装。无色的大树、小草穿上绿装后变得十分漂亮。)
感受色彩宝宝给它们换装后的欢乐,指名朗读,练习表演朗读c
(3)指导朗读第3小节。
抓住“欢欢喜喜”感受红、蓝小淘气的活泼、欢乐和可爱,以及它们变成紫色牵牛花的喜悦,并指导朗读。
(课件展示:红、蓝两色小淘气到了无色的牵牛花身上花变成紫色。)
(课件演示:紫色牵牛花在绿色的大地上渐渐开放。通过视觉感受,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色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继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4.红、黄、蓝三个小淘气,天天一块儿玩游戏。瞧,它们又来了。
(课件演示:一个无色的世界,在三色宝宝的拍打、拥抱中变成了多彩的世界。)
这可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课文第4节。
三、拓展想象,鼓励表达
1.同学们,色彩王国里还有许多色彩小宝宝,他们也玩着不同的游戏。(课件出示:色彩王国中众多的色彩宝宝)
你还喜欢哪些“色彩的游戏”呢?
学生动手在调色板上调色.在教师事先为他们准备的图画上上色。
2.能否为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色彩的游戏”?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相关色彩,使其变色。
学生仿照课文,说说自己的“色彩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在课件上点击,展示出不同的图片。
3.同学们,我们也和色彩宝宝们一起做了这个有趣的游戏,开心吗?想对色彩宝宝们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学写的生字)瞧,这些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指名认读生字。
2.你会记哪个字?
3.教师范写“喜”字。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动脑筋想一想,猜猜它是谁?
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板书:风)
2.有时我们能听到它,有时我们能感受到它,那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板书: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小朋友,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这个故事,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巡视)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相机指导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引出画风)
3.好,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他们三个分别都画了什么?(教师巡视)
4.找完了吗,都找对了吗,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是非常自信的,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呀?
(课件:连线,整体感知课文)
三、在读中领悟文本。
1.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我们大家一起到书中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在书中画出来,然后再轻声读一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老师呀,也把这三位小朋友的画请到了大屏幕上,看看你能不能配上课文里的话,读出风的感觉呢?
(1)课件随机出示赵小艺的画
生读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她的风藏在了旗子里,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让我们感觉到有风在飘动呢?(点读)板书
谁还能让旗子飘到你的句子里。(再读)
(2)课件随机出示赵小艺的第二幅画
生读
过渡语:哦,我听到了,她又把风装在了风车里,风车被她读得已经呼呼转了,奖励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生再读)板书
(3)课件随机出示陈丹的画。
生读
提问:谁来告诉老师,小丹把风又送给了谁?(相机知道朗读语气)
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来读一读。(再读)板书
(4)课件出示随机赵小艺的画。
生读。
过渡语: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吗,风又钻进了雨丝里,雨丝被风吹斜了。老师也想读,你们想听吗?(师范读)板书
四、回归整体,再次感知课文,提升情感。
1.过渡语:同学们可读得真认真呀,老师把你们的发现藏在了一首小诗里,自由得朗读一遍吧。(生自读自悟,回归整体)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2.老师读课文里的句子,同学们找诗里的句子读,再次感受。
3.这个故事读完了,同学们还想不想换一种方式再读一读呀?(引导学生,在人物很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分角色的方法朗读课文)
生读,其他学生做简单评价。
4.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三个小伙伴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都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优秀品质,提升全文主题。)
五、在悟中激发创造。
1.过渡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们的作品在“阳光杯”创意儿童画的评选中获得了提名,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去参加比赛吧。
2.那么如果让你去画风,你会怎样画呢?(练习说话)
3.过渡语:好,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说的画下来,并配上一段文字。( 激发创造,练习写话)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五分钟左右时间)
4.张贴作品,适时鼓励。
六、练习生字。
1.板书“艺”、“丝”。
2.让学生观察两个字在写法上的异同。
3.找一找书中还有没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法上应注意的。(生观察)
4.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小作家:用一段文字写出你想画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小探索家:搜集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板书设计:
画风
旗子 飘
风车 转
小树 弯
雨丝 斜
【附】教案的作用
1、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3、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员学习的状况,如: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
4、是教学督导的重要依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可发挥积极作用,它具有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信息反馈、参谋咨询等功能,以督教、督学、督管为主,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案则可作为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业务水平的高低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的依据。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06-2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案08-26
二年级语文下瀑布教案07-28
二年级下语文《瀑布》教案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案08-26
二年级语文下《看浪花》教案12-27
初二语文下的教案07-30
苏教二年级下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案(6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