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2-12-24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课前准备】

  1、再次品味本组四篇课文,注意写作方法。

  2、读记叙课余生活的作文,积累好词好句。

  3、准备一二年级时期的日记。

  4、作文草稿

  【教学过程】

  师:(品题导入)齐读课题,关键词是什么?

  生:课余。

  生:生活。

  师:找得真准确,谁知道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动脑思考一下,看看谁最棒!

  生:课余就是课堂以外的

  生:生活就是做的一些事情。

  师:真会思考,老师帮你们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下:“课余生活”就是上学读书以外的时间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谁的课余生活?哪位同学能把整个课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生:我们在上学读书以外的时间里做的一些事情。

  (习作初就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学生作文时无从下手,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

  师:太好了,你真会概括。上学读书以外的时间包括哪些时候?抢答!生:下课的时候。

  生:放学的时候。

  生:周末。

  生:寒假和暑假的时候。

  师:你的思维真敏捷,在这些时间里,你做了哪些事情?请用最少的文字,在草稿本上写下来。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看谁写得最正确,最迅速。生:赛车。

  生:养金鱼

  生:??

  师:你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其实,我们本单元有三篇课文也是写课余生活的,请大家完成下面连线:

  (出示课件1)

  《金色的草地》辛勤劳动

  《爬天都峰》外出郊游

  《槐乡的孩子》游戏玩耍

  (生连线。)

  师:虽然三篇课文所写课余生活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很大的相同之处,请同学打开课本,把这三篇课文仔细地默看一遍,对比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先找到先举手。

  (生默读并思考。)

  师:先说相同的地方吧。

  生:每篇课文都只写了一件事。

  生:三篇课文都是写了课余生活。

  师:那当然,三篇课文都写了什么样的课余生活,还需加一个词,谁能说得更准确、具体?

  生:三篇课文都写了快乐的课余生活。

  师:对极了,快乐这个词用得妙,三篇课文都写了快乐的课余生活。你从课文中哪个地方感受到他们的“快乐”的?找出来读一读。

  (板书:快乐)

  师:先说《金色的草地》吧。

  生:《金色的草地》的第二段“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师:草地上的玩耍体现了快乐,这里是对兄弟俩什么的描写

  生:动作和语言对话。

  师:你真棒,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你记得很牢固,《金色的草地》是通过对兄弟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现课余生活的快乐的,那么其它两课是不是这样的呢?

  生:《爬天都峰》中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师:爬山的过程体现快乐。

  生:《槐乡的孩子》中的“男孩常常爬到树上??”

  师:孩子们削槐米的过程体现快乐。好了,复习了三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课余生活的快乐、有趣,你们的课余生活又是怎样的?回忆一下,把你觉得最快乐、最有趣的一种课余生活在草稿本写下来,特别要注意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而得来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反复研读,温故而知新。)

  师:写出来的同学请读一读,没写完的同学先听别人是怎么样写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生读。)

  (和学生一起相机提出修改意见师。)

  生:写得不错,我感觉了你课余生活的快乐、有趣,除快乐、有趣,我们在课余生活中还有哪些收获呢?请大家接着完成下面的连线,这是他们在课余生活中的收获

  (板书:收获并出示课件2

  (生完成连线。)师:请大家按照连线齐读一遍。找找看,课文是怎么样写他们在课余生活中的收获的?

  生:(读)“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生:(读)“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手掌??”

  师:你在课余生活中有什么收获,先思考一下,再和同学讨论讨论,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讨论后发言)天气冷了,我怕金鱼冻着,就往鱼缸里加热水,结果金鱼都被我烫死了,最后爸爸告诉我,金鱼是变温动物,不会怕冷,由此我学到不少关天动物的知识。师:很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学到知识。生:??

  师:下课后,把刚才你们讨论的内容接着写在作文后面,好吧。

  师:课上到这儿,我们作文还没题目,我们这篇作文题目应该是什么呢?生:我们的课余生活。

  生:养金鱼。

  生:

  师:我们再一次齐读三篇课文的课题——(生齐读。)

  师:虽然三篇课都是写了课余生活,但因为内容不同,所以题目不同,所以我们的作文题目应该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老师认为像《养金鱼》这样的题目比较恰当。

  (多设台阶,降低坡度,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师:我们这节作文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这篇作文还远远没有结束,希望大家草稿完成后一定要多修改,因为作文不仅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内容,了解赵州桥的不平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小结。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教案》,来自网!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各两遍。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四、小结

  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五、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2、摘抄第三自然段生动的词句。

  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美观

  雄伟坚固

  赵州桥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认识“迅、速、遇、遥”等8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究竟、迅速”等词语。

  2、在自读的基础上圈画词句,用连贯的话介绍海上救援机。朗读海上救援机与小海鸥的对话,体会对话和拟人化手法表达形式的有趣。

  3、学着海上救援机与小海鸥的对话形式,说说运输机、森林灭火机、海上战斗机与小海鸥的对话,体会简要叙述的作用。

  4、借助句式,概要说说并体会水上飞机有海上救援、运输、森林灭火及参加战斗等作用。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学习符号提取“海上救援机”的信息,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

  2、学着海上救护机与小海鸥的对话形式,来改编课文,把简要叙述变成对话形式的具体描写,从而体会简要叙述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预习交流。

  1、同桌合作读通课文,提醒读准字音。

  2、大组检测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1-6节。

  1、自读课文1-6节,用横线划出介绍“水上飞机”外形、名称、作用的句子。

  2、同桌校对一下,划全了吗。

  3、大组交流,读通句子。

  4、用“我是水上飞机”开头,分别介绍一下“海上救援机”的外形、名称、作用。然后连起来介绍,学着同桌再说一说。这样介绍海上救护机简洁明了,但不大吸引人。

  5、课文中是通过海上救护机与小海鸥的对话来写的。老师和大家来读读课文的1-6节。

  6、师生引读1-6节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

  7、把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当做人来写,这叫“拟人化”写法。我们在童话故事里经常看到的。

  8、现在让小朋友来做做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演演你们相遇时的情境。体会用对话和拟人化手法能把事情写得很有趣。

  三、学习课文第七节。

  1、读读课文第七节,水上飞机还有哪些种类,作用是什么。

  可以 的,叫 ;可以 的,叫 ;可以 的,叫 。

  2、学着海上救援机与小海鸥的对话形式,说说海上运输机、森林灭火机、海上战斗机与小海鸥的对话。

  3、师生合作说说海上运输机与小海鸥的对话。

  4、选择其中的一个在小组里交流。

  5、大组交流。再读课文第七小节,想想课文为什么不像我们那样一个一个用对话写具体,而是让海上救护机一下子简洁地介绍呢?(不重复,详略得当)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借助填空,说说海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

  或:

  可以 ,叫 。

  2、师生合作读1-7小节,体会对话的有趣。

  二、学习课文第八节。

  1、就在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谈得正高兴的时候,警报声响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己读读第八小节。想想,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与陆上救援机比,他有什么有利条件?

  3、再读第七小节,你觉得水上飞机与陆上飞机比,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

  4、体会只有懂得科学才能发明那么多更有用本事更大的水上飞机,科学的力量真大呀。

  5、课外查查资料,然后大胆地想象,写写你想发明什么水上飞机,具有什么独特的本领呢。

  三、课堂巩固。

  1、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不是……是……”写写课文中的内容。

  2、学着课文中海上救护机和小海鸥的对话,写写其他的水上飞机和小海鸥的对话(可以是文中的,可以是课外自己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羡慕”、“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查理的变化以及得到罗伯特先生送到刀的原因,认识查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怎样去爱别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查理的变化以及得到罗伯特先生送到刀的原因,认识查理。

  三、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怎样去爱别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四、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①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②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③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设计:

  32*、好汉查理

  帮助杰西

  查理成为好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好处。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美丽与实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四、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陶罐和铁罐》,思考课文的寓意。

  ②课文朗读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铁罐很坚硬,这是铁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会氧化的缺点。陶罐容易碰碎,这是陶制品的缺点,但同时又有不会氧化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④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此文转自淘.教。案网().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三、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①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写的词句。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③课后找《伊索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28*、狮子和鹿

  鹿角:精美别致差点儿送命

  鹿腿:太细、配不上狮口逃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 品读感悟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3、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五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八

  读读背背——格言警句

  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联系课文内容,分销足坛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清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1)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

  三、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的最清楚。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写一个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从小培养美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绝招》课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绝招》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习,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习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这节课我以各式各样的绝活图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绝招”,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本课“阅读提示”自学。首先,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孩子们都比了哪些绝招。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习。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小伙伴们两次比赛的绝招,然后让他们去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绝招的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找到描写绝招的句子,如:“三胖挺着大肚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我顺势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部分小朋友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有小朋友抓住了三胖表演绝招时的动作“挺、鼓、瞪、憋”,但我没有深层次地引导,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当时告诉他们在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的话,我想孩子们的习作水平会有所提高。

  在重点理解小柱子绝招时,虽然孩子们通过奶奶的话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但我对绝招的有用性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当时我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练有用的绝招?哪些绝招没用?哪些有用?让学生明白要练最有用的绝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第三次比赛绝招的情景,到下课我才记起阅读提示语中让孩子们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如果能把想象第三次比赛的情景换成想象小柱子练绝招时的情景,就紧扣主题了。

  自己上完这堂课,没发现任何的亮点,甚至有重新上一次的念头,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我要更加周到到思考,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哪怕他只是一篇略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婉转、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用相同部首识记:胸 脯 、散敢;旧字加部首识记:郊、渣、诚;旧字换部首:惜、低。重点指导书写“步、或”。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他是谁?在课前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预设:

  (1) 课文内容

  (2) 课后资料袋

  过渡:你真会学习,不仅读了课文,还关注到了课后的资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资料袋中的内容,了解一下列宁的生平。

  (二)检查预习情况,解决识字。

  1、 自读课文,互动评价

  要求: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全文13段,请13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后作出评价。

  2、 识字学词

  出示新词:

  郊(jiāo)外 散(sàn)步(bù) 胸(xiōng)脯 (pú) 仰望 欢快

  面包渣(zhā) 或(huò)者(zhě) 严寒 自言自语 可惜(xī) 肯定

  果然 欢蹦乱跳 诚实 白桦(huà)树 婉(wǎn)转 惹人喜爱

  A、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预设:字音不准确

  B、 读准字音、形成解释

  过渡:大家读得真准确,那看看这些句子你能读流利吗?

  出示句子:

  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预设:出示白桦树图片。

  学生通过查字典和生活实际理解仰望的意思(抬着头向上看)。我们还能仰望什么?

  ②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预设:学生通过查字典和生活实际理解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婉转——动听

  惹人喜爱:可通过拆词法(我们第一课的欢畅、敬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义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出示生字:

  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诚

  这几个字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字,回忆一下我们在识字时都用过什么好方法?(熟字加减换一笔、加减换偏旁,形声字,字理识字等)用你掌握的方法说一说怎样记这些字?看谁想到得多。

  (1) 集体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总结方法。

  1、相同部首识记:胸 脯 散敢

  2、旧字加部首识记:郊、渣、诚

  3、旧字换部首:惜、低

  4、多音字:散

  (2)指导书写

  教师重点讲解的生字:步(下面不是少)或(部首是戈) 低—设置易错选项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开始,灰雀( 在枝头唱歌 ),接着,(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列宁向(小男孩)询问。在列宁的启发下,小男孩(把灰雀放了回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根据上一节课的学习,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2、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赵州桥及现代的桥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心目中的赵州桥?

  注重说话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教师随机指导。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预习要求。

  先分小组朗读,再小组之间比赛读。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品读体验

  1.介绍赵州桥的第三个特点:

  美观

  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这种静、动相结合的写作,给人印象深刻。

  2.整体感受赵州桥的后两个特点:

  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再分别介绍。

  3.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一读,演一演: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

  3.练一练:这里的说话,既是句式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同桌一人一句轮流读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三巩固延伸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

  a.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让你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记忆的。

  b.写字。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c.评字。小组长检查,互相评价。

  1.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根据老师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写字任务。

  1.学习写作方式,积累美词佳句。

  2.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谈话

  1、 说说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

  2、 揭题 学习“槐”字,理解“槐乡”

  二、 初读课文,明确:“槐乡孩子的快乐是什么?”

  1、 提出初读要求:读通文章,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槐乡孩子的快乐是什么?

  2、 交流对问题的理解。

  三、 细读课文,体会“快乐”

  1、 那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呢?找找、划划相关的句子

  2、 交流、体会、朗读

  l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l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l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3、 小结:点出——槐乡孩子的快乐其实就是——采槐米(劳动)

  4、 读出“快乐”

  在三个句子中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练读

  四、 联系上下文,体会“劳动的艰辛”

  1、 采槐米,捡槐米这种劳动,你认为是艰辛的吗?

  2、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找依据。

  3、 交流(引导要点)

  l 槐米小(第二节)

  l 八月才有,天热(第三节)

  l 采的时间长

  五、 理解“艰辛的劳动是一种快乐”的原因

  1、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觉得这不是苦,而是一种乐呢?

  2、 自读第二小节后,交流原因。

  六、 积累句式

  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他们的生活、快乐都离不开槐树,槐树就像他们的伙伴,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 引读,内化句式,体会特点

  2、 拓展训练

  l 安吉 (竹乡)

  l 黄岩 (橘乡)

  l 草原

  3、 再次朗读,强化句式

  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我在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在劳动的艰辛中感受快乐,让孩子们体会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在课堂中,我比较注重槐乡孩子“乐”与“苦”的对比,从快乐中找到艰苦,再从艰苦中找使他们快乐的原因,一次次让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渗透在文字里,渗透在课堂中。结尾部分,我用句式训练收尾,充分利用了第一节这样的句式,让孩子们在语言环境中感受槐乡与槐树的深厚感情,并拓展到竹乡、橘乡、草原,让学生能积累句式,并学会运用句式说话。

  本篇课文文字相当优美,在课堂上还有很多可以好好感悟朗读的句子,但是我没有很好地展开。语文课要注重体验感受文字的优美,学会品读美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注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匆匆来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七颗钻石会变成七颗星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 水罐 劳累 竟然 匆忙 哀求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 咽下 唾沫 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理清文章脉络。认真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想一想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16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2-2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15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2-2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15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6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2-2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7-19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