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2.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在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物的身份。
3.在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这也就是说听听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刘备的心意。
二、悟语言,感受拜访前初印象
1.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2.朗读指导张飞的话
读书应该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理解“嚷”:大声叫)那应该怎么读?(指读)
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
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指读)
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齐读)
3.指导朗读刘备的话
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指读)(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
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读2小节)
二、品动作,感受等候时的深印象
1.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来。
2.交流
▲下马步行
“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补充介绍:古代人看到特别有地位或自己特别敬仰的人,文官就会落轿,武官就会下马,以表示极大的尊敬。这么远的路,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现在,刘备远远地就下马步行,说明什么?(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骑在马上有高高在上之感。)
这一切,诸葛亮看得见吗?万一诸葛亮不肯出山,这段路不是白走了吗?(越是看不见,越能体现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让我们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两个“轻轻地”
轻轻敲门: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对贤者的礼貌、尊重。
轻轻地走进去: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恭敬等候(这段话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是什么词)
(出示“恭恭敬敬”)一起读这四个字。“敬”就是(尊敬)“恭”字下面是什么?(“心”)发自内心的尊敬,读好这个词。
想想刘备是怎样站的?谁来表演一下(身体直立、微微低头,双手抱拳,很有礼貌)这就是恭恭敬敬
让我们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对人才的尊重。(练读、指读、齐读)
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了多久? “半晌”就是好长一会,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又等了一个时辰”如果让你站这么长时间,你会觉得怎样?《三国演义》原著中用了四个字“浑身倦困”。
这是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啊!
一个在草堂上躺着,一个在台阶下——
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个是赫赫有名的——
一个是27岁的毛头小伙,一个是——
从这些鲜明的对比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诚心诚意、求贤若渴。有没有同学能从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刘备十分尊重诸葛亮。
3.师小结: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专用成语了。刘备下马步行走出了诚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诚意,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片段,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和尊重人才。(板书)
三、想形象,感受相见后的欢愉
1. 过渡:见面后,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
2.引读第4自然段,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值得刘备这样去请?(板书)
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三顾茅庐前,刘备对天下形势看得清吗?就像浓浓云雾遮住了青天,层层茅草堵塞了心口,而现在,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话,刘备一下子就明白了,就像——堵在心口的茅草立刻(消失了)这就叫——茅塞顿开。难怪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
4.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如鱼得水)
鱼和水是什么关系?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想说明什么?
这两句话,既是写刘备,又是写谁?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了诸葛亮。
5.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引读)那里的山冈——,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水——、茂密的竹林——,景色——。
明明写的是隆中的美景,哪里写了诸葛亮?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恰好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
诸葛亮为人刚毅如山,正直如松,心明如水,谦逊如竹,与山冈、松柏、溪水、翠竹是何等相似;尤其是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齐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过对环境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看来,要把握人物形象,大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可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五、背诵环境描写片段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 )。冈前几片松林( ),( )的溪流( ),( )竹林( ),景色( )。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重温《三国演义》
板书: 8三顾茅庐
(语言、动作) 刘备 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环境、比喻) 诸葛亮 雄才大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
教学难点:
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音乐《冰糖葫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冰糖葫芦》。
2、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新凤霞的父亲。(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理解“牢”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分别是什么?
2、“万年牢”是什么意思?(永远坚固、永远结实)
3、万年牢与糖葫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22页。昨天我们预习了这一课,生字词会认了吗?我们来试着认一认。(出示课件:生字词)
2、这篇阅读课文比较长,那里面有很多长句子,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能大胆读给同学们听听吗?
句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句2: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这里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把它们读准。)
句3: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逐句指名读或齐读。)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画出相应的语句。3、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并拿出笔来,做相关批注。
师:再次读文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找句子,交流后并读读。(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句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句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句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3、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
4、深入品析这三个句子。
(一)理解第一个“万年牢”。
a、指名读这个句子,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b、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看来糖葫芦的质量是很不错的。
c、这样好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请你小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拿起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重点研读句子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读着父亲选料的过程,你的脑海中会跳出一个什么词?
(预设:精挑细选、精细、认真、细致)
再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些词儿体会到父亲的认真,父亲的细致?
(去了把儿和尾一点儿都要上好)说明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要经过严格的挑选,谁能把父亲的认真,细致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句子。)这真是一位做生意非常实在、认真的人啊。不仅如此,父亲对待这项工作也是精益求精的。看蘸糖葫芦必须用——(生说:冰糖)煮糖必须用——(生说:铜锅),这些都反映映了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
选好料之后,父亲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读文章第3、4段)给这两段中表示做工的部分,排一排顺序。
(生:闷火、擦石板、削竹签、煮糖、蘸糖葫芦……)
d、这么复杂的工序,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做工细)
是呀,父亲不仅选材讲究,而且制作糖葫芦的每一环节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父亲甩糖风更是一绝活,看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说的?
重点研读句子2: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透过这个“甩”字,你能看到什么?(生说)
作者用“聚宝盆上的光圈”比喻父亲甩出“糖风”的漂亮程度,一个“甩”反映出了父亲高超的技艺。我们一起带着赞美和钦佩之情读读这句话。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第一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带着自身的理解谈一谈。(生说)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工艺高,品质好。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认真,正是严格的选料,考究的工具,精湛的手艺造就了优质的糖葫芦,更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所以父亲的糖葫芦才如此的经久不衰,因此称它为“万年牢”是当之无愧的。(板书:产品)
e、接下来带着自身感受再读父亲的话。
(二)理解第二个“万年牢”。
a、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我们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生读第二句话)
b、读了父亲的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生谈看法)
c、什么是“正道”?(预设:不骗人,不掺假,不干坏事,做生意不会缺斤少两……)
正道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什么?在文中找找。(生说——就是凭良心做买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生意经是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
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做买卖讲究公平实在?请默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辞去工作)
d、为了让老百姓吃到上好的冰糖葫芦,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同学们,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与店里做相比,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共3页,当前第2页12
e、谁再来谈谈你对第二句话中的“万年牢”的理解?(生说)指父亲做生意讲究实在,这样做生意必然会受到顾客的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当然是“万年牢”啊!(板书:生意)
(三)理解第三个“万年牢”。
a、它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齐读第三句
b、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板书:做人)
c、你认为怎样的人就是万年牢的人?(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d、(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的含义。(生齐读句子)
e、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随文延伸,升华情感。
1、孩子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联系你知道的相关的故事、生活中的事情以及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结: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做人实在、可靠,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需要。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④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②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而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自主研读:
a.再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②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①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②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内蒙古包头市吴秀玲)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教学过程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一一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一一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一爱迪生
1、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渎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一一—茨威格
3、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I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翅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淡感受,加深对“全冲贯注”一词的理解。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会运用鲸、猪、腭、哺、滤、肚、肺、矮、判、胎“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导入新课
你们见过鲸吗?想了解鲸有哪些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鲸的课文。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听写10个生字。
积累“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3.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比一比,再组词。
捕( ) 叛( ) 矮( ) 滤( )
哺( ) 判( ) 短( ) 虑( )
肺( ) 隔( ) 状( ) 行( )
市( ) 融( ) 壮( ) 形( )
( 二)、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必须 必需
1.鲸隔一定的时间( )呼吸一次。
2.杏仁、榛子、橡栗是松鼠日常( )的食物。
判断 判别
1.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 )鲸的种类和大小。
2.你能( )这头幼鲸是须鲸还是齿鲸吗?
(三)、我会查字典。
“判”,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判”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 分辨,断定;⑵分开 ;⑶ 判决,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定。在“判别是非”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案”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若两人”中选第( )种解释。
(四)、读一读。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默读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第一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二、三句:“…十六万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四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默读4—6自然段,填表
习性
特点
说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4.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二、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成果。
1.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读4—6自然段,填表。
4.展示自己的习作《鲸的自述》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试
1、听写词语
——————————————————————————
2、读下面的句子,看是用哪种方法说明的。
(1)最大的鲸约有三十二万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斤重。( )
(2)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
(4).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3、填空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鲸非常__,是__,有__类以及它的__,使用了__、__、__和__四种说明方法。
3、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
———————————————————————————————————————
板书设计:
26.鲸
形体特点--- -- 大
进化过程------ 海洋
须鲸 没有牙齿
种类{
齿鲸 有牙齿 生物进化 优胜劣汰
进食方式
呼吸用肺
生活习性 睡觉特殊
生长迅速
教学反思:
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顺应了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基本规律,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在学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一些不明白的词语或专用术语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构想:
本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紧扣重点语句,挖掘课文内涵。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5、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或开火车读课文。读完一节,评一节;正音、指导停顿;个别句子领读、齐读。
6、交流初读收获与疑问。
三、理清课文条理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概括:自然界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板书)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3、4、5、6自然段。
在学生朗读每节后,做总结,并板书:
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
3、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作者通过这些具体例子说明后,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与文章的开头联系起来,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
4、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四、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1、课文第二部分举了“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等六方面的例子。比较一下,这六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解两种写法:具体介绍、简单列举)
2、课文中还有属于简单列举的例子吗?(出示课文第一句)
3、把课文的三、四、五段浓缩成一句话(即简单列举)
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两种句式:
(1)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2)人们模仿……(制造)出了……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自由记忆生字字形。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3、指导书写难写字、易错字: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_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出示: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_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出示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_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出示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一、复习。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 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教师订正。
二、深入品读、感悟母爱。
(一)这到底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会让作者一开始讨厌它,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它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原因,在文中用“____”划出讨厌母鸡的主要词句,用“ “划出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关键词句。
(二)体会作者讨厌的理由。(1—3小节)
文中母鸡最让你觉得讨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特别是”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聋子是听不到声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从这句话里感受到母鸡真的很爱夸耀自己,吵得让人心烦。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
从中感受到,当我们在工作,写作业时,母鸡不停地叫着,影响我们。
3.”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由此可以想象,两只母鸡为了抢吃的厮打起来,两败俱伤。
4.”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鸡欺软怕硬。
小结:作者举了这些例子来说明”讨厌“母鸡的理由,作者能写得如此真实,离不开他对母鸡的仔细观察。如此让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讨厌了呢?
(三)体会作者”不敢再讨厌“的理由。(4-10小节)
1.文中有一段总的写了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理由,你能找出来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文中母鸡具体做了什么,使作者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
(1)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1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①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指名回答(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②课件提示“歪着、挺着、看看”。引导理解: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像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像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③师问: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板书
④小互动:老师读,学生做母鸡的动作。
⑤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它不仅是一只负责的母鸡,还是一只慈爱的母鸡,哪些句子又具体写了母鸡的慈爱?(指名汇报)
出示句子2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①课件提示“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②课件提示“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引导理解:它为什么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③师: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的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板书
④所有的女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⑤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它负责、慈爱还很勇敢,哪些句子能体现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①课件提示“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指名回答(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②课件提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引导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指名回答(“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③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板书
④带着这种感受,男同学读上一句,女同学读下一句。
⑤师: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敢)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它不但负责、慈爱、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体现它辛苦?(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4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①课件提示“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
指名汇报(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②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板书
③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④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⑤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指名汇报(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⑥师: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指名回答(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带着崇敬之意分男、女角色朗读这一句。
⑦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的品质的最好浓缩。
⑧返回到课件: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问: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
学生一起回答(赞美母亲)
三、比较课文,对比写法
虽然都是写动物,《猫》一课作者从头到尾都是写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而《母鸡》却使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自己写动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课件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图片2张,边看边讲。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板书
4.师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课件出示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分组读,再齐读。
5.最后我提议大家说一句赞美妈妈的话。(让学生自由说)
课件出示:
①说说赞美妈妈的话。
②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板书设计
母鸡
讨厌:没完没了
喜欢: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对母鸡的喜爱
教学反思
文章有多处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过设疑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节中说到母鸡总在院里挺着脖儿,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样子,但下文又将母鸡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警戒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母鸡到底怕吗?矛盾2:文中第二节明确了母鸡对公鸡的态度——永远不反抗,可第6小节中又说假如遇上大公鸡抢食,母鸡是一定出击的,这劲头儿连大公鸡也怕三分。母鸡和公鸡,到底谁怕谁?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这些疑问时,可始终以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为抓手逐步展开。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初读知大意
①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②自学反馈;
a.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③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理脉络
①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品读感悟美
①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图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②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美读入情境
①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②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阅读选读课文《生命的药方》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点:
1、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凌、崭
3、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鸽、盈
一、质疑导入
1、出示恐龙图片,这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2、当你看到“飞向蓝天”几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3、一个那么笨重,一个那么轻盈,你觉得他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吗?(我也觉得没有)但是,它们的确又有很大的联系。那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4、齐读课题。
二、生字词。
1、开火车读——全班读
2、强调读音:凌、崭
3、哪个字容易写错:鸽、盈、捷
4、互相检查
二、整体感悟
1、听课文录音,要求:
①听准读音
②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反馈
①茹毛饮血(xue)
②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很多同学都觉得,其实恐龙和鸟,二者毫不相干,其实不仅是你们,很多人都也是如此。现在让我们迅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鸟和恐龙有什么不同之处,用“ ”划起来。
2、反馈。出示表格
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化石,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请问,那是什么?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5、好词:这里有一个好词——凌空翱翔,大家用圈起来。
6、谈感受,指导朗读。
(过渡)
四、小结所以,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鸟儿和恐龙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但这究竟是怎么发现的呀?这个问题就等到下节课来解决。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文剩下部分的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
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
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 鸡冠花 装饰 和谐 捣衣。 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门前开( );
屋后( )成阴, 院里( )成群,
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
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三、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2、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3、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东郭先生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吃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你还知道哪些告戒人们不能怜悯恶人的寓言?(《农夫和蛇》《聪明的猴子》……)
板书设计:
15、东郭先生和狼
老农(机智、果断)
教育打死
吃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狼(凶残、狡猾)
救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是阅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本文的三个角色形象鲜明,要抓住表现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的词语、句子进行讲读、分析,同时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领悟寓意。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教学目标: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06
语文下册《望月》教案02-16
语文下册优质教案12-13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3-16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