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教案

2022-09-06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园地八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园地八教案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2、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

  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积累成语。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语文园地八教案2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整个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单元《语文园地》有“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教学策略】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通过拓展练习,强化理解词语;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独立思考,交流理解,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回顾中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够准确区分“陆续、继续、连续”3个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进行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陆续、继续、连续”教学微课;“不迁怒”教学微视频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回顾导入。

  (1)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快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预设:我认识了两个人物——聪明机智的司马光和无私奉献的白求恩,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我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掌声,因为掌声里有关爱、鼓励的力量。我知道课文如果很长,我们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这样能够节约时间。

  (2)总结:是的,带着问题默读是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同学们在平时是怎样默读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2.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板块中三个小伙伴的话,看看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这三句话,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第一个小伙伴告诉我们默读时要做到“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用手指着读”,这可是默读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小伙伴告诉我们默读时遇到字词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个小伙伴则重点告诉我们默读要注意方法,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或请教别人。

  师总结:默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认清每一个字”;“心到”就是“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思考词句的意思和句与句的内在联系”;“手到”就是“边读边动笔,画出重点词句,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在默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师小结: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集中思想,提高阅读效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画出来,读完后再查字典或请教别人。有时候,为了不中断阅读过程,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跳过去。

  (4)再读“交流平台”中三个小伙伴的话,圈画每段话中的关键词句。课件显示圈画的关键词句。

  (5)阅读文本,延伸内化。

  《帽子的故事》

  ①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帽子的故事》,按照学到的方法进行默读,教师提醒学生

  注意做到两个“不要”,同时记住遇到不懂的字词问题要等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

  问题: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们必须都戴一顶新奇的帽子来上学?

  ②学生认真默读、思考,圈出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想办法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弄清楚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如“抢眼”的意思就是显眼,引人注目。

  ③学生交流: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使安娜不会因为只有自己戴着帽子来上课,被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而感到尴尬和痛苦。

  【设计意图】教学先采用读读、想想、议议、画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默读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回顾和提炼,再用“学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将掌握的默读方法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有效内化认知。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猜谜识“目”字。

  (1)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猜谜底。(眼睛)

  (2)课件出示“目”字的演变过程。

  “目”是象形字,细长的眼眶,细长的眼珠,是不是特别形象?

  小篆的“目”字跟现在的“目”字很相像了。

  2.认读“睁、眨、瞪、瞅、瞧”。

  (1)课件出示“睁、眨、瞪、瞅、瞧”5个目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读准字音:你能借助拼音读准它们的字音吗?强调“瞪”是后鼻音,读第四声。

  (3)理解字义:这5个字都是与眼睛有关的,表示动作的,你能给大家演一演吗?提醒他们注意“瞪”这个字的含义(含有睁大眼睛看的意思)。

  (4)识记字形:你能用什么办法一下记住这5个字?(提示:目字旁表义,字的另外一半表音。)

  3.认读“眨眼、眼眶、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5个词。

  (1)看图读词,圈出含有“目”的汉字。

  (2)用演一演、指一指、拆一拆的方法理解词义。

  演一演:“眨眼”“怒目圆睁”“目瞪口呆”。强调“怒目圆睁”表现了生气时的神态;“目瞪口呆”表现了惊讶时的神态。可结合语境,用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指一指:“眼眶”的位置。你还能找出哪些含有“目”的双音节词?(眼睛、眯眼)

  拆一拆:“闻”的字义是听见,“睹”的字义是看见,“耳闻目睹”的意思就是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含有“目”的汉字,同时试着根据对偏旁的理解来理解字义(睛、盯、眉、睡),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2)在语境中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目瞪口呆目不转睛耳闻目睹

  他开始表演魔术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中的茶壶,一下也不敢开小差。那神奇的茶壶里一会儿倒出了红酒,一会儿倒出了奶茶,最后还倒出了豆浆,真让我们(目瞪口呆)。如果不是(耳闻目睹)了这一切,我是绝不会相信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探究交流法,通过呈现“目”字字源知识,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字词的共同特点,了解含有“目”的汉字大多与眼睛的动作有关,借助偏旁知识的认知理解字词的意思,提升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的用法,并能从中选择一个写句子。

  2.能够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3.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词句段运用

  l.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不过很多外国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觉得世界上最难学的恐怕就是汉语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汉字难读、汉字非常难写……)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汉字的发音及字形不好掌握,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字词或句子,表达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2)课件出示三个词语“陆续、继续、连续”,引导学生齐读词语,并根据对它们的理解说说三个词语的意思。

  (3)微课讲授“陆续、继续、连续”。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连续:一个连一个。

  2.教学“词句段运用”。

  (1)质疑引入: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能相互替换吗?

  ①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说说能否将三个词语互换位置(不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预设:第一句话中并不是所有伤员一个接一个的,而是有先有后,可能中间间隔时间还会有长有短,所以用“陆续”更合适。

  第二句话中,白求恩在做手术时被卫生部部长打断了,后面又接着做手术了,所以只能用“继续”。

  第三句话中,因为白求恩在手术台上一直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没有休息,所以只能用“连续”,换成别的词语意思就不准确了。

  ②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词语练写句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三个词语所表示的意思不完全相同。

  ③指名朗读句子,师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词语,同时引导学生将句子的意思表述清楚。

  (2)教学分类整理购物清单。

  ①出示词语,指名朗读,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鲫鱼速冻饺子馒头橙子毛毯

  牙刷菜板饼干充电器枕头

  垃圾桶棉拖鞋沐浴液衣架

  ②质疑交流:在超市购物时,怎样才能做到省时高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出示: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③引导学生自主将词语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按照物品所属类别合理划分、归类。

  ④指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都属于哪一类。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食物:鲫鱼速冻饺子馒头橙子饼干

  生活用品:毛毯牙刷菜板充电器枕头垃圾桶棉拖鞋沐浴液衣架

  引导学生再次对自己的归类进行自主整理。

  ⑤展示不同的购物清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让学生不仅能准确感知近义词词义,也能对相关物品名词进行合理分类,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应用能力。

  板块二日积月累

  1.过渡:爱,就是温暖、希望和力量。给予他人爱,自己也同样会收获爱。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几则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3.指名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读准朗读停顿,重点指导读好“爱人/若爱其身”“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

  4.再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提醒学生可以联系本册的课文,说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

  5.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名言的含义。

  (1)不迁怒,不贰过。

  意思是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2)爱人若爱其身。

  意思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引导:你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一谈对这条名言的感受吗?(《掌声》中同学们给予英子很多的鼓励,不吝惜自己的掌声,他们都做到了“爱人若爱其身”。)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意思是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引导:《灰雀》中的列宁,用温暖的方式感化犯了错的小男孩,正是名言中仁者的风范。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意思是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

  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语速稍慢且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

  7.引导学生试着进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练习,不断培养良好的语感,又在教师的讲解中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名言的含义,有效进行传统古文化的积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默读睁眨瞪瞅瞧

  不发声不指读

  辨析“陆续、继续、连续”

  边读边想

  分类列清单

  没读懂做标记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在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语文园地,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搭建了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通过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等方法,让学生在对“默读”要领的感知,“目”字部字词的集中识记,以及近义词的准确区分和整理购物清单,积累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等方面,进行深度学习与交流,在趣中学,趣中练,省时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设计】

  一、选词填空。

  继续

  陆续

  连续

  1.下课了,同学们(

  )从教室里走出来。

  2.静静(

  )三年都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3.白求恩大夫(

  )给伤员做手术。

  二、从每组中找出一个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划上横线。

  1.苹果橘子香蕉青菜梨

  2.黄瓜菊花荷花梅花梨花

  3.蝴蝶蜻蜓狮子蜜蜂萤火虫

  4.东海南海上海黄海渤海

  5.时光月光阳光星光灯光

  6.茶壶茶杯茶叶茶盘茶盅

  7.白菜萝卜西瓜黄瓜西红柿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

  爱人若爱

  。

  2.

  不迁怒,

  。

  3.

  仁者爱人,

  。

  4.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

  参考答案:

  一、1.陆续

  2.连续

  3.继续

  二、1.青菜

  2.黄瓜

  3.狮子

  4.上海

  5.时光

  6.茶叶

  7.西瓜

  三、1.xxxx其身

  2.xxxxxx不贰过

  3.xxxxx有礼者敬人

  4.xxxxx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

语文园地八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八

  读读背背——格言警句

  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联系课文内容,分销足坛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清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1)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

  三、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的最清楚。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写一个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从小培养美德

语文园地八教案4

  学习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④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②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③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习作

  ①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②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③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④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⑤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语文园地八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阅读期待中激疑

  1、导语: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殿堂,仔细聆听那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2、优美的旋律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走进课文《伯牙断琴》。

  3、(过渡)伯牙为何断琴呢?带着大家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伯牙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精思,在感悟交流中怡心

  1、勾画。学生在整读段落的基础上,思考本段主要围绕哪几句话来写?勾画出本段的总起句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高山曲”

  (1)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导:伯牙用琴声表现了怎样的一座高山呀,让钟子期如此赞叹?

  (2)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出示图片,品析“巍峨”)

  (3)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4)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

  4、学习“流水曲”。

  (1)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播放音乐)

  (2)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3)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5、学习“雨中曲”。

  (1)出示“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2)播放这三段音乐。听着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

  (3)说话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4)再读句子,然后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5)理解“知音”的内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出示: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

  四、课外延伸,在抒写心声中明理

  1、讨论: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在美妙的《高山流水》中结束新课!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2、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语文园地八教案6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2、4、5、6题

  教学过程

  一.第2题 自己拼一拼、指名拼这些音节 同位说一说这些音节的声调标在哪? 抄写音节

  二.第4题 听故事《我,我,我,我知道》判断那种说法是这次赛跑的规则。 先小组内说一说,注意说明理由 全班交流 每小组由一名组员代表小组发言。

  三.第5题 观察图画写一写 自由填写 小组内讨论 将自己的答案编成一句话 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的回答没有病句,并且符合图意即可。

  四.第6题 分段朗读 思考:丁丁写字不好是因为什么? 后来他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五.自评

  六.总结

  课后札记: 学生对于这组练习,出错较少,只是在说话练习上,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说不清楚,但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表达水平,要多进行此方面的训练。

语文园地八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 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 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 集体读词语。

  4、 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唐寅。

  3、学生试说古诗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附《三只白鹤》教案参考 :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是《三只白鹤》

  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幻灯片)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思考: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么找鱼的?

  2、结合图理解埋鱼的位置。

  (1)指导看图。

  注意白鹤的头朝向什么地方。

  两只抬头看,一只看太阳,一只看白云,还有一只看河边的大柳树。

  (2)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一句话,即每只白鹤以什么做标志,板书:太阳底下,白云下面,柳树旁边。

  “底下”“下面”“旁边”都是表示什么的词?(方位词。)

  再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看,书中说的“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白鹤,你能从图上找出来是哪只吗?

  (3)三只白鹤,都记住了埋鱼的地方,记得方位是不是一样?(不一样。)

  哪只记忆办法最好,能够准确地找到鱼?

  3、图文结合,理解找鱼的过程。

  (l)指导看图2

  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它们怎么找的?

  第一、二只白鹤的翅膀和脚正在展翅飞向太阳、白云。

  第三只白鹤的翅膀收拢,脚也缩起来,落下来了,落在河边柳树旁。

  (2)读第三段。

  三只白鹤怎样找鱼的?

  第一只为什么朝太阳飞去?(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

  第二只为什么朝白云飞去?(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

  第三只为什么飞到河边柳树下?(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

  三只白鹤都是按照自己所记住的标志去找的,标志不同,找的方位也不同,结果如何呢?

  (3)读第四段。

  哪只白鹤能找到理在地里的大鱼呢?(第三只。)

  另外两只呢?(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太阳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动的,从东方升,在西边落。第一只白鹤记得是太阳底下,这不是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鱼。

  第二只白鹤向白云飞去找得到吗?为什么?

  (因为白云不停地飘动,位置在移动,所以找不到鱼。)

  小结:因为太阳、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动,所以用太阳和白云做标志是找不到鱼的。

  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河边柳树”这个位置是不动的,所以按这个标志能找到鱼。)

  4、深化总结。

  (l)三只白鹤谁最聪明,为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懂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3)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五)朗读全文。

语文园地八教案8

  课题:语文园地八

  课时安排:2授课日期:

  设计者:邬鑫炎

  学情分析: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并且大多数学生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识字方法。

  2.学生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可借此引导他们积累动物成语,阅读动物小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词语。

  2.学习拟声词,学会运用拟声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的结构,掌握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写法。

  4.积累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5.阅读《称赞》这文章,把握文章大意,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积累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2.掌握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拟声词,学会运用拟声词。

  2.读中感悟文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词语。

  2.学习拟声词,学会运用拟声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的结构,掌握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写法。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词语分类的标准。

  3.请小组派代表发言,说说有哪些分类标准。

  二、字词句运用

  1.猜测词语读音,再选词填空。

  2.让学生猜测词语的读音,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把词语读准确,引导他们发现词语的特点——拟声词。

  4.讲解拟声词适用的情况,再选词填空,指名读句子。

  5.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想一下除了这里给出的拟声词,还知道哪些拟声词,并说说这些拟声词适用于哪。

  三、书写提示

  1.出示4个生字,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

  2.师说明“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全班讨论书写的好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2.阅读《称赞》这文章,把握文章大意,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朗读。

  2.老师带读,读完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

  3.指名说说这些词语里说到了哪些动物。

  4.指导学生发现每列词语的特点,再让学生想想类似的词语。

  二、我爱阅读

  1.谈话导入课题《称赞》,引发学生猜想。

  2.自由读文,小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称赞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语文园地八教案9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

  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

  重点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并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

  难点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18)分钟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感受到单元课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引导,评议并小结: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是通过巧妙的对话来讲述故事,有的叙述的语言很风趣。

  4、【出示课件2】《杨氏之子》中句子。

  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组交流: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

  5、【出示课件3】

  ①拿笔的时候,……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小组交流:从以上句段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出示课件5】

  教师小结:《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6、【出示课件6】

  不过,……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小组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费奥多罗夫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令人忍俊不禁。

  引导学生借助学过的课文中的语句,了解巧妙的对话和风趣幽默的语言,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22?)分钟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出示课件9】

  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把体操运动员比作猴子,把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比作猴子攀援、爬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运动员动作的灵巧。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游子回到家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云朵在天上飘荡”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学生自由练说。

  (3)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二)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10】

  但在五指中,……叫他揿门铃。

  (1)小组交流:在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

  2、练一练,学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照样子写句子。

  (2)小组合作,互相评议,交流修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学习“书写提示”。

  1、谈话激趣: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颜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2、学生欣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局部)拓书。

  3、小组交流“颜体”的特点。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了解《颜勤礼碑》。【出示课件11】

  (2)简介颜真卿。【出示课件12】

  ①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②主要作品:

  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等。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出示课件13】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2、练习朗读。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3、交流理解。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处】《论语·里仁》

  ②译文: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③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①出自《论语·述而》

  ②译文: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①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②示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①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②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①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②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4、熟读成诵。

语文园地八教案10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看课件的图片,这是谁?同学们在武汉生活了这么多年,你们听说过琴台动人的传说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伯牙断琴》(琴字的写法引导)。指名课题,文章讲的是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出示课前预习提示。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4、质疑。

  二、逐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词,读正确。

  欣赏陶醉浑然泰山勤学苦练山崩地裂抒发胸中的感慨

  琴弦擅长情不自禁汹涌澎湃触景生情(意思)江水滔滔

  大雨滂沱(意思)狂风怒吼悲痛万分

  巍峨的高山雄伟的气魄蓬莱山

  2、注意“泰、勤、抒、裂”,当堂写“勤(左宽右窄)、泰(上下展开,撇捺舒展)”

  3、主要内容:伯牙琴艺高超,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子期去也,伯牙断琴不再弹。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想法呢?自由论。预设点

  A、琴艺高超;

  B、子期很会听;

  C、伯牙重情;板书:伯牙擅长弹琴;子期善于听琴。

  5、质疑:

  A、为什么伯牙要断琴?

  B、子期为什么会听?

  6、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看来,我们想要读懂这篇文章,得在这个“断”字上做文章。

  三、精读文章

  1、读最后一自然段,伯牙为什么会摔琴,直接问题回答,引出“知音已去”,板书:知音已去,什么是知音,指名说说。文章第几自然段描写了有关内容?读第四段。

  2、默读,把能表现伯牙和子期是知音的句子画下来,写感受,交流5分钟

  3、指名交流:“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无论。。。很快。。。”说明什么?“很快”表明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都能不假思索地,熟练地说出曲子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后面的内容举了几个例子来具体表现?按顺序出示第一句和第二句。

  A、“立刻兴奋”说明什么?善于听琴。

  B、“不住赞赏”又说明什么?听懂了伯牙的琴声。

  C、着力点在最后一次,“一天,伯牙和钟子期出去游玩,突然下起大雨。伯牙触景生情,便弹奏乐曲,抒发胸中的感慨。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指名体会:触景生情,重点“一一说出”,怎样叫做“一一说出”?(一个一个地说出,一个都不漏)

  出示设计

  当音乐表现大雨滂沱时,钟子期地说:“ 。”

  当音乐表现狂风怒吼时,钟子期地说:“ 。”

  当音乐表现山崩地裂时,钟子期地说:“ 。”

  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子期能“一一说出”琴声所表达的含义,说明他不仅听懂了曲子所表现的含义,连伯牙的心情都能听懂。所以说“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读这一句。

  如果我是伯牙,这时我不禁会说:子期不但能听懂我的琴声,还能听懂我的心,知我者,莫过子期也!——生读“伯牙感动地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子期,你的'欣赏,成了我前进的动力,你的欣赏,让我的音乐生涯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生读“伯牙感动地说......”

  4、伯牙通过琴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而这琴声只有子期听懂了,他们俩以琴传情,从而达到了心灵的默契。

  5、小节内容:钟子期不仅能听懂音乐表现的是什么,还能听懂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善于听琴,也说明伯牙琴艺的高超。回扣到知音的含义上,初读知音时,知道知音的含义,现在再说说知音的含义——能彼此体会思想感情的人。板书:知音难得。

  6、小结方法:作者在表现钟子期和伯牙是知音的部分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真情的交流,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的呢?(先总的说他能听懂琴声,再举了三个例子——先总后分,很有条理,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是知音的原因(渗透表达方法)具体写时,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

  小结:他们是知音,知音难求,子期去也,伯牙悲痛万分,摔琴不再弹了,对于他摔琴这件事,你们有怎样的看法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伯牙断琴

  知音已去

  伯牙钟子期

  擅长弹琴知音难得善于听琴

语文园地八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五、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六、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一、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语文园地八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

  2.掌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准确、具体、丰满。

  3.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

  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寻隐者不遇

  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质疑。

  板书:谁寻?为什么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渴望。

  二、反复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

  2.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

  3.说通顺。

  再读全诗,质疑: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好像并不难懂,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别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什么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4.说具体。

  自由说诗意。

  说话发散点——松树外形、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

  5.说生动,说饱满

  点拨:简洁——以问代答。

  三、再现情境,深化诗意,凸现情感脉络

  1.化境——想象

  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出发吧!请闭上你的眼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勃、乘兴而来、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看见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你看见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看见,什么样子?)

  ——那个小男孩你也看见了么?(看见,什么样子?)

  ——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问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

  ——童子抬起头来,有礼貌地回答:“---------”

  ——“哎呀,他到什么地方采药了呢?”“天哪,我乘兴而来,真是太不巧了。”

  ——“回先生话--------”

  ——“噢?他到底在山的什么地方呢?能说的清楚点儿么?”“---------”

  2.升华——说话

  睁开你的眼睛(关音乐)

  ——你看到了那座座大山了么?你看见了那迷蒙的云雾了么?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说话练习:云海(发散:能把眼前的美景描述出来吗?)

  3.吟哦——背诵

  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哪!在这儿生活在这儿隐居,真是自由自在,飘飘欲仙哪!望着茫茫的大山,起伏的山峰,想着正在深山中采药的友人。诗人贾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范诵——引诵——再引诵——学生情不自禁跟诵——全体高声吟诵

  4.凝情——书写

  带着一丝失望,带着一丝羡慕,带着对隐者那白云般高洁、青松般坚韧、童子般纯真的心灵世界的向往,诗人贾岛回到家中,挥笔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这首诗《寻隐者不遇》。(坐姿、写字姿势)

  四、巩固

  ——贾岛的诗刚写好,一位姓王的朋友正好来拜访他,看见贾岛坐在课桌前,快步走上去问:“贾兄啊,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啊!”

  ——“王兄啊……”(生读诗)——“松下问童子,贾兄问了什么呀?”

  ——“只在此山中,是谁说的呀?”——“那么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噢,原来把问话都省略了呀!妙哉妙哉!难怪人们都称‘推敲诗人’呢!”

  五、拓展《剑客》

  中国古代,文人其实都有当文官报国救世界的梦想。真正让他做了官,倒也未必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好诗人却不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贾岛同样如此,大家请看:

  ——也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语文园地八教案13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但不能没有逻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3、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

语文园地八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三、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四、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五、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园地八教案15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意思完全相同,表达方式迥异的三个句子组成,。标点和句式的不同,体现了汉语表达灵活多样的特点,启发学生写作与口语表达应采用灵活的正确的方式。

  过程建议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启发: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日积月累

  这部分含有“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三项内容组成。“选选认认”安排了四组同音形近字,包含九个生字的认读任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拼读。通过填写,读词认真领会它们的不同含义。“我会读”中安排了四个比喻句,通过朗读,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比喻句的好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名言警句的积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进而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过程建议

  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字卡,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识记,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和分析字形结构,巩固生字的识字。

  我会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组内交流读后的发现,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读读背背

  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组内交流: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以一个短文的形式,揭示了“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科学发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发现的热情。在本组教材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搜集身边的科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交际准备

  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

  反映身边科学现象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资料,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推选出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启发拓展: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秘在身边”的小报。同学间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兴趣。

  “写一写”

  这次练习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假期的打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好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动笔练习。

  过程建议:

  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互读展示,师生简评。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借到的科普读物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课前可安排学生进行有目的搜集和创办报纸活动。教学时,要拓宽展示内容,丰富展示的形式,增加展示的范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这一项内容也可以与前面的口语交际和后面的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

  过程建议

  1、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

【语文园地八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八教案06-29

语文园地八教案08-26

《语文园地八》教案08-01

《语文园地八》教案10-17

《语文园地八》教案11-18

《语文园地八》教案08-01

语文园地八教案09-15

《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3-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人教版《语文园地八》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