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2022-07-20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

  教材分析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课程标准: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我校学生特点

  1、学习标准低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学生关注学习,关心成绩

  3、学生渴望被重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从我校具体学情出发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二、 (1)知识目标:首先,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其次,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激情导入,全力以赴,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美好河山的情怀。

  学习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学习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依据预习案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同时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熟记基础知识。

  2. 感受济南冬天之美,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并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本文语言优美,写景生动,对老舍清新,质朴,隽永的语言要细细体味。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9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因此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二、了解背景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那是作者刚从英国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济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篇,本文为节选,可独立成篇。

  三、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解析指导:这一题主要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 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2 .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感悟?

  预习自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 )南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 )蓄

  发髻( ) 着( )落 看( )护 宽敞( ) 地毯( )

  2.常识填空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著名的( )家,( )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 》 话剧《 》《 》等。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沐浴着 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躺着),只等春风 来把它们---------(唤醒 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4.联系句意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 4)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 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开头段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探究点二:第三段是本文写景优美段落,此段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 山景 的?

  探究点三: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其景色特点的?

  探究点四:为什么文章题目是“济南的冬天”,而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指导:回答这一类问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前后呼应, 内容上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探究点五:本文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训练案----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句子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作者写山,主要写了几种情况下的山?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作者写水,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3.文章以“ ----------”做标题,表明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同于 其他地方的冬天,而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下的济南的总的感觉。这样的结尾既与开头“-----------”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检测案:

  一.基础巩固题:

  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情 水纹 水墨画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2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3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b.作者对济南大体用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突出表现了济南的秀美睡态。

  c.文章对济南冬天的山着墨较多,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

  d.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能力提升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 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5.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6.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是( ),喻体是( )

  7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8对文中画( )处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山穿着好看的衣服。

  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本拓展积累

  济南的春天

  舒德峰

  济南的冬天比较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热,春天和秋天该是黄金季节了。但春天和秋天相比,我更喜欢春天。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她步履轻轻地走来,又行色匆匆地归去,逗留的时间竟那么的短,让人稍不留神就错了过去。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五彩斑斓的西洋画,那济南的春天该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了。她点缀着淡淡的桃红、浅浅的柳绿,总让人难以领略她的神韵。正是因了那分短暂的、清雅的而又透着生机的靓丽,济南的春天才格外让人怜惜,令人销魂。

  过了阴历的二月二,气温便升上来了。忽然有一天,清晨走在路上,你会觉得那醉人的春风竟扑面而来,来得是那么快,快得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不及脱去厚厚的冬衣,更换春天的衣衫。那熬了一冬而有点儿僵硬的行人的面容,霎时舒展开来,被温柔的春风抚弄得有了几分喜色。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的嫩绿,使人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漏泄春光有柳条”的名句。那挺拔的白杨,枝上先是鼓起了一个个小花苞,慢慢 地又变成了“毛毛虫”,多像调皮的少女扎了满头的小穗子啊。等那小穗子落了,杨花就伴着柳絮飞起来,飞到你的发上、脸上、身上,软软的,痒痒的,你会觉得是那般的惬意。迎春花儿总是开得很早,黄黄的小花儿点缀在瘦瘦的枝条上,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耀眼,真是一幅天作的“早春图”啊。那沉睡了一冬的小草开始返青了,远远看去有点儿淡绿,近看却寻不到踪影,真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济南以泉水著称,早在金代就有人立了《名泉碑》,列了济南的七十二名泉。到了春天,那泉眼一个个竞相涌动,喷珠吐玉,波光粼粼,清澈透底,连那在荡漾的水草中游动的小鱼儿也是那样悠闲自在。走过泉城广场,你会看到放风筝的人多了起来,那风筝潇洒地在空中飘舞,引得行人停下脚步,仰起头,看那风筝,看那晴空丽日,也看那远山的黛绿和无垠的春色。

  该是踏青时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被春色吸引着,怎能按捺住萌动的春情啊!三五好友,结伴而行,山坡、泉边、湖上、郊野,随处可以看到满脸春色的踏青的人们。

  仁者乐山。喜欢登山的人们去了千佛山、英雄山、大佛头、蟠龙山、红叶谷、五峰山,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名字的山,因为济南这座城市就在群山的怀抱里,唯独北面有个缺口。其实,真正喜欢爬山的人,会去济南的东部和南部,那里有许多小山,海拔也就三四百米高,风景秀丽,游客稀少,有的山还没有路。那样的山爬起来,你会觉得风景独秀,别有滋味。

  智者乐水。名甲天下的趵突泉当然是很好的去处,但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百脉泉,还有那叫不出名的泉眼儿,都各有风情,美不胜收。泛舟大明湖上,看那碧波荡漾,绿柳垂丝,一湖烟云,十里柳屏,真的令人心旌神摇。每年春天,我都喜欢去济南北边的黄河岸上走一走,那杨柳轻摇的长堤,那芳草萋萋的原野,那辉煌灿烂的落日,那大气磅礴的河流,总让我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说到喜欢赏花的人,当然会去植物园了。许多花儿都会在春天里绽放,冰清玉洁的梨花、艳丽芳菲的桃花、亭亭玉立的白玉兰,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诗意啊。如果你真正喜欢看大自然中的花儿,还是应该到郊区去。“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这首诗写的就是济南东郊的景色,闭眼想象诗中的意境,真的是勾人魂魄,还没到心就醉了。

  济南的春天就是这样的风姿绰约,这样的婀娜多姿,这样的生气蓬勃。我常常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寥寥几笔,就把济南的春天打扮得这般动人。她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感到生机盎然,感到这世界的一切都孕育着无尽的希望。

  10.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11.为了表现济南的春天的特点,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把这些方面分别概括出来。

  12.作者说,“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那么,应该把济南的夏天或冬天比作什么呢?请续写一句话,表现出济南的夏天和冬天的特点。(要求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济南的夏天便是,济南的冬天便是。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 的嫩绿……

  14.请把本文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你更喜欢什么季节的济南?为什么?

  文本拓展积累素材设计意图:

  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对写景文章从多角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一定基础,丰富学生的阅读情趣。

  总结

  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设计课程。体现学生思维特点,训练学生的能力,真正突出本课时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

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

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

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配乐、配画)

  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五、精揣细摩,品味学习

  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提示: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六、拓展练习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隆冬季节,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提示:让学生当堂宣读,老师给以适当点评。

  七、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配套教材──《济南的秋天》。

  提示:《济南的秋天》是《济南的冬天》的姐妹篇,描绘了济南的秋天诗意的山水,语言优美。与本文进行比较,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并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情

  济南冬天山的特点:温暖可爱 美丽多彩 是张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不结冰 清亮 空灵

  【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 ) 着落( ) 澄清( ) 镶上( )

  2、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 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 、 ,话剧 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

  ⑵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

  ⑶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 )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

  ⑸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4、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作用。(要仔细品味,细细体悟)

  ⑴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4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5

  一.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应获取的知识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②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①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②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③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④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2课时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一)导人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三)范读感知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并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

  二.研读探究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三、布置作业。(小作文)

  写一篇“初冬的早晨”的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二、学习新课

  1.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2.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5.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6.朗读第5自然段,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7.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三、教给学生描绘景物的方法,让学生笔下生辉

  (一)、细致的观察

   1、眼看(形、色)

   2、耳听(声)

   3、鼻闻(味)

   4、身体触摸(感觉)

   5、观察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特点。

  (二)、怎样描写

  1、抓住特征重点描写景物本身特征、时令特征、动态静态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4、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变化,使之活起来)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拓展延伸

  1.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

  3.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 “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水 ——绿暖清亮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6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 、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能用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学习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设想:

  好的诗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欣赏优美的散文,贵在多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学生要能说出景物的特点,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语言表现,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运用、用词的讲究、虚实结合等方面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参考: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学生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② 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①从济南的地理环境来写。“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交代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②从济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来写。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就是这点幻想;心情“ 并不着急”。这些描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吧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山上写矮松,山尖写山和蓝天的色彩,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山腰着重写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绿,水的温暖,水的清亮。

  老师板书:水:温暖、清亮

  小结: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先总写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

  五、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欣赏的语言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1、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针对相同的表现技巧,学生展示2到3句)

  参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准确)

  第2自然段“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把济南拟人化,写得很有温情,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和“安静不动”、“低声”的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济南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温情、暖和的。(用词准确)

  第3自然段“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顶”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用词准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比喻的修辞)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间斑驳的色彩,说成是“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用词准确)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娇美。(拟人修辞的运用)

  3、加以总结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用词的准确;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4、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方面。

  六、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运用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各一个。

  2、修改课堂小习作,誊写在练笔本上。

  3、读课文2遍,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附:板书设计

  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济南的冬天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比喻、拟人 冬天的济南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 温暖、清亮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7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十一、课后小结: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8

  一:《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继朱自清的《春》之后的第二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老舍细致观察济南的冬景,把心中对济南冬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山河的赞赏之情通过笔墨描绘出来,创作出这么一篇优美的散文。本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大自然。通过反复朗读本课文,在学习《春》之后继续加强朗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加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认识,阅读更多的文章来加深体会文中细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写景抒情的文学创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在上一节课了解了文学作品中自然的描写,赏析了优美的语言,发挥想象,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学习了比喻对文学语言的润色功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理解文学语言的思维能力。对于朗读方面仍需加强学习,体会文中感情。

  四:教学目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发挥想象,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

  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想象文中描绘出的景观,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对空间的塑造以及传达情感的魅力。

  七:教学时间

  40min

  八:教学设计

  立足点:“看”(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导入:5min

  冬天的电影场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一起认识冬天里的济南,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检查预习:5min

  借助注释,了解作者背景。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词,读三遍。(基础巩固)

  朗读技巧学习:10min

  跟着录音,低声跟读,注意感情起伏,重音及停连。(初步感知作者细腻文笔及对济南,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一:5min+12min

  顺着老舍先生的眼光,你看到了什么自然美景?各自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把你在文中看到的地名、自然景观在文中用笔画出来,五分钟之后请同学来分享所得,用自己的话简单描叙出来。(鼓励积极发言,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理清文章层次: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济南的小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山以及冬日里的水)

  课堂总结:3min

  了解作者背景生平等、字词巩固、朗读初步学习以及对文章层次的梳理。

  九: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一遍,朗读第三段三遍。

  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试着思考一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9

  【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掌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味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具体体现。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二、作者简介(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教读过程中回答)

  二、作者简介(略)

  三、解读课文

  1、诵读全文,注意读出重音和勾连。(完成积累拓展四)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4、“理想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5、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完成积累拓展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阅读辅助资料

  3、预习新课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0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温暖明媚的春天,也走过了梁衡那紧张热烈的夏天,更感受了三峡那凄婉寂静的秋天,今天我们相约在冬季,一起来品味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预习反馈

  1.朗读课文,并用笔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看护( ) 响晴( )

  响晴:______设若: ________________贮蓄: _______________

  空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通常会怎样来形容你的这些感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刺骨、数九寒天天寒地冻,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的孤寂。)

  一、以温晴识温情,感受济南的与众不同(温暖如春)

  1、通过预习,你感受到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济南的特点?温晴。

  2、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济南“温晴”的特点的。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对于冬天的感受,老舍和我们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明确:这是“济南的冬天”,济南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另外,这是老舍自己的感受,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我想在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不仅是温暖晴朗令人舒适,更带着脉脉的温情让人留恋。我们看看文章是否处处围绕着“温晴”,也处处体现着“温情”。

  补充资料: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二、以温晴看温情,欣赏济南的和暖秀美(秀美如画)

  师: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请你找出这些画面,为它起个贴切的名字,并且解说它的温晴/温情。

  示例:山村卧雪图

  你看,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不仅能让我感受到温暖晴朗,更感受到了阳光对村庄对小雪的温柔深情。

  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济南又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即使是在冬天,济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绿,如此的清,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在加上温晴的天气,这是一派天明水浄。真的可说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蓝汪汪了。

  师:我们知道,一幅风景画,画什么景,是欣赏者关注的。从刚刚同学们的概括和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老舍对济南的山水是情有独钟。画面的色彩也是顶顶重要的,同学们有没有去关注呢?冬天的济南的确是一幅画,我们领略了画中景,也欣赏了景中画。它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也是一幅宁静和谐的水墨画。美呀,太美了。

  三、以温晴品温情,体会济南的柔暖情韵(温情如女子)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山水,用饱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言,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饱含的温情。(小组交流)

  示例: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带水纹的花衣”使得这秀美的女子活泼了起来。

  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一圈小山围成的小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而且还是日本的护士,更显温柔。(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顶”着一髻儿白花写出了小雪的特点,写出了青松越发的秀美。

  3 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由此,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饱含的是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温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秀美,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作业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请大家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修辞运用之美 俯瞰仰视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景物映衬之美

  板书济南的冬天

  温晴之美阳光下的小城

  雪后的小山

  蕴含绿藻的水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1

  师:上节课我们划分了文章层次,明确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个词来赞誉济南,是哪个词呢?

  生:宝地

  师:既然说是宝地,都体现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师:济南真可算是处处是宝地,是美景。今天我们重点分析描写山的这几段。来看看这些美景是如何通过语言展现的。我们可以分析具体语言,来把握景物特点,体悟作者情感。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一段文字写了济南的老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老城带有生命的意味,写出了济南城安适、秀美的睡态,有着温暖、恬静、适宜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这段中,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某个词语、某句话,看看济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学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词语的一个方面)

  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师:摇篮的形态是怎样的?(边缘起伏舒缓,四面高一些,中间平坦舒适)摇篮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安全感、躺在里面很舒适、柔软、温暖。

  师:常常说,母亲把婴儿抱入摇篮里呵护照料,文章中说一圈小山把济南城放在摇篮里,那济南城能够感受到小山给予的什么呢?(若答不出来可再引导,小山像母亲一样,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爱、慈爱、慈善可亲。(板书)

  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小山形态秀美,不得不说是出奇的,是块难得的宝地。谁能够再找一句?

  生:“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书:修辞,拟人)

  师:哪个词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声地说,小山好像在和济南城低声细语。

  师:为什么要低声呢?大声说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还在“安适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扰,只是像哼唱摇篮曲一样“低声地说”。

  师:对,济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宁沉静、温暖舒适。同学们再想想,“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除了是对躺在摇篮里的济南城说的,还是对谁说的?

  生: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

  师:是这样的,那大家说,生活在这样的冬天里,人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热乎乎的、不着急、好像马上能到春天了。

  师:没错,在小山的摇篮里,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安适的,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潜藏着朦胧的春意,所以人们才会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作者这样写,也使得写景画面灵动起来了。

  师:如果只是阳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说明济南是个宝地?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写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

  生:最妙的。

  师:找的很准。雪,在冬天是最寻常可见的,作者却说最妙。文章中的哪处描写让你感觉到小雪的妙处呢?试分析(3分钟讨论)

  生:“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师:树间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的形态比成盘在头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贴切生动。

  师:小雪连树尖儿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树头发上戴着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树有意挑选这样一朵花似的,显出雪的什么特点呢?

  生:小雪、精巧、可爱、灵动。

  师:对,从色彩上来讲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苍翠了。

  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喜爱、惊叹。

  师: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还注意到了景物之间,色彩的相互映衬(板书:色彩映衬),济南的雪一点也没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衬托,矮松反而显得越发青黑了。

  师:来看看,接下来雪又呈现出哪些姿态和颜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写出了山脉上雪的白色、银色。

  师:雪霁晴峦,与什么交相辉映呢?

  生:与蓝天交相辉映。

  师:还有哪句?

  生:“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带水纹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拟人。

  师:为什么“穿”字可以判断出拟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动作,山和雪都不会真正地穿。

  师:说得对,把人的特征、动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这是一处拟人。那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又是什么呢?

  生:本体是一道儿白、一道儿黄,喻体是带水纹的花衣。

  师:本体中,白色无疑是雪的颜色,那暗黄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颜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盖着的白雪比成了带水纹的花衣。

  师:大家看过水纹的形状吗?为什么“看着看着”水纹会动呢?给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雪不厚,被风吹散了。

  生:因为雪会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显露出来了。

  师:没错,这些都是“动”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势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联想一下水的波纹形状。(可简单画图)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带水纹的花衣。

  师:是这样的,作者由一处山雪看到另一处山雪,看着看着,随着视线的跳跃,整体上就成了带水纹的花衣,而且好像会掀动一样,看见山的肌肤。这样写,静态的写就好像动起来一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化静为动。(板书)

  师:静中有动,白雪覆盖下的山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这样写雪,就显得气韵生动。

  生:“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的色彩变化,像害羞一样。

  师:既然是拟人,拟作一个什么人更合适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容易害羞,脸红的颜色微微发粉。因为雪纯净无暇,小孩子的内心也单纯。

  师:少女脸颊绯红,好像害羞一样,面对雪这样一种姿态,作者会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喜爱,山雪非常可爱,情态可掬。

  师:咱们再一起看看,这一段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是什么呢?

  生:喜爱。

  师:作者的语气似乎有点祈求老天爷,就是下小雪吧。那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气,下大雪承受不住。

  师: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层雪,为山着想,为山考虑,这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担忧、怜惜。

  师:对,作者有幸在济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阳,细品山间小雪,作者对这块宝地是心存珍惜喜爱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

  生:欣喜、感激。

  师:带着欣喜感激之情,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一段,感受美丽的雪景。

  师:文章的第四段很简短,写到了济南城外村庄的景象,看一看哪个词语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画。这是一处比喻。

  师:水墨画里画了什么?

  生:山坡、村庄、雪。

  师:这几处景物有什么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黄色。

  师:请大家想象,一张水墨画,暗黄色的宣纸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黑色与白色泼墨点染在上面,这样的水墨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古朴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书)

  师:对,还不是一般的古朴淡雅,作者带着推测、商量的语气和读者亲切交谈,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视如珍宝,爱不释手。

  师:这一段里还有那个字眼吸引你?

  生:卧。

  师:卧这个动作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放松、安适、宁静、亲近自然。(不是横,不是重重的压,村庄和房顶没有抗拒雪)

  师:精准地用词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卧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的轻盈、村庄的安宁祥和。(板书:精准用词)

  师: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在欣赏完济南的山、雪、村庄之后,作者又把我们领到了水边。说一说这一段展现了哪些景物。

  生:绿萍、水藻、垂柳。

  师:作者写这几处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绿。

  师:作者极力描写绿萍、水藻的绿,为什么呢?

  生:好像在生长一样,绿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阳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对,这就是积蓄在水中的绿的精神,接下来又写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个影,说明水怎么样?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书)。

  师:和水藻的绿相比对呢?

  生:是色彩的映衬。

  师:映衬之后,大概是为了突出什么吧?

  生:写水藻和绿萍的绿,是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师:这是映衬的作用,写水中植物的绿,就是为了写水的清澈透亮。这里面还写出了水的一种特点,是什么?

  生:不忍得冻上。

  师:为什么不忍的冻呢?

  生:因为被那股绿的精神所感染了。

  师:有道理,还可以想想,为什么不忍得冻,这一句从修辞上来讲是什么?

  生:拟人。

  师:拟人的修辞,事物就会具备人的动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对水边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

  生:怜爱,水好像能和岸边的垂柳对话,让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变得活泼欢快,有生命力。

  师:蓝水晶怎么理解?追随作者的视线,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蓝水晶呢?

  生:天空。

  师:天空蓝汪汪的,蓝的发亮,像蓝水晶一样的天空有怎样的特点?

  生:空灵的、明净、纯净的。(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喜爱。

  师:蓝水晶也是很贵重的,视如珍宝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样,包着红屋顶、黄草色,包着济南城,那作者拥有这样一块蓝水晶,心晴是怎样的?

  生:珍爱、惊奇、赞赏。

  师:让我们怀着这些美好的情感朗读文章第五段。

  师:本文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里的气候,济南的山、雪、水,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精准的用词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衬来加以展现。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谁能够总结一下,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创设了这样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爱、热爱、赞赏、怜惜。(结合某处语句)

  板书:

  气候——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慈善

  宝地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动人

  城外远山——古朴淡雅

  水——澄清空灵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写作手法:色彩映衬、化静为动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2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友情链接

  作业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课后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本文,更要在诵读中体会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语言美。

  2.学习比喻、拟人的写法,借鉴吸收表现美的方法。

  3.通过景物美来揣摩、体悟作者的深情。

  教学重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

  2.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景物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感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兴趣学习法,双边活动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布置三分钟演讲,预习课文。

  (2)准备录音机、朗读带、计算机、彩色粉笔。

  2.学生准备

  (1)写三分钟演讲稿。

  (2)查字典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水彩笔。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演讲,引入新课

  根据布置的三分钟演讲题目:家乡的冬天,找一学生演讲。演讲完毕学生点评,归纳总结由此引入新课;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读,走入课文

  1、听朗读带,划出课文优美语句。

  2、找四位学生分别划出的优美语句。并阐释美在何处,其中对涉及到的有难度字词注音、解释及时提问,以检查预习情况。

  3、师生配音乐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点评谁读得好。教师做总结并指导朗读。

  三、整体感知,深入文本

  1、分四人一小组讨论: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方面?

  明确:天气、山景、水色。(板书)

  2、再讨论:在这些方面中又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雪、城、水等。(板书)

  3、思考:这些景物能够组成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笔按课本内容画出来,并给画起个别致的名字。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草图,然后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并命名。

  明确:以上图画总括为三幅:济南全景图、雪后山景图、冬天水景图。(板书)

  4、看着以上图画说出分别表达课文的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后,具体指出每幅画的每一笔表达什么内容。

  (解说:在此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内容转化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具体的内容抽象化,以开发思维,提高能力。)

  5、出示老师画得课件,让学生点评。

  6、总结归纳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温晴——无风、响晴、温暖

  7、讨论:从以上景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传达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四、课堂小结

  文章从天气、山景、水色三个方面介绍了济南冬天的可爱之处。突出了它的特点:温晴,我们也从作者的描绘中,勾画了一幅幅画面,欣赏这些画面我们仿佛也进入了那片美的天地。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有关老舍的信息。

  2、组织一次绘画作品展览,评选最好的一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过渡新课

  以抢答的形式提问: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为我们

  描绘了哪些图画?

  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然后引入新课。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绘这些景物的,用了什么方法,什么写作技巧。

  二、深层挖掘,研讨课文

  1、首先让学生看第一幅图:济南全景图。

  (1)诵读1~2自然段。

  (2)思考:作者用了哪几组对比来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的?

  明确:三组对比;

  与北平对比:无风

  与伦敦对比;响晴

  与热带对比:温晴

  (3)思考:响晴与温晴有什么区别呢?注意收集字词。

  明确:重点在“响”与“温”上。“响”有响亮天空的意味;“温”有温度不冷不热让人感以舒适的意味。

  (4)讨论第二自然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用什么修辞物法写老城的?

  明确:用了一个过渡句使篇章结构严谨。由对天气的描写转入对冬天山水的刻画。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出示第二幅课件图;雪后山暗图。

  (1)朗读第3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一字可概括雪后山景图的特点,哪一字?

  明确:“妙”

  (3)“妙”在何处呢?

  明确:颜色妙:表黑的矮松,雪白的树尖、纯白的山突、白黄的山群微黄的斜阳、粉色的薄雪。

  神态妙:树尖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花叶风儿吹动。

  (4)这里又有了另外一种修辞手法,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3、提供第三幅画:冬天水景图。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济南冬天的水与我们这里的冬天的水有什么区别?

  明确:不结冰;绿;清亮。

  本地冬天的水则没此特点。

  (3)本段以上出现的两种修辞手法都有,分别找出在哪地方?

  明确:比喻:“整个的是块人灵的蓝水晶”。

  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出,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三、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济南的山山水水活画在我们眼前,让人直接感受到那里的风景,令人神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已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写一篇观察日记,写出自已的感受。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4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三、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四、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六、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分写济南的山和水。

  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城外远山如诗如画(4)。

  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

  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

  济南(温晴)

  七、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九.问题研讨: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态:

  6.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明确: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7.试分析本文如何运衬托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

  明确: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8.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反复诵读后,不免让人产生遐想: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呀!总该要亲眼看看才心满意足。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是分不开的。你感受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简笔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霎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9.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10.品味字词: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作者想到的,为什么恰是“摇篮”?只因为“形”似吗?如果是,那作者为什么不说“竹筐”?)明确;“小山”挡住了“寒”风,让山圈里的济南人感到温暖;“摇篮”能挡住“寒”风,让摇篮里的孩儿感到温暖。温暖,是“摇篮”与“山”的“神”似点。“竹筐”则不具备这些。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对?)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气。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呢!(景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们当“人”来写。试说说加点的部分应如何理解,有什么好处。)“不忍得冻上”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在水里照个影”表明垂柳也爱美。这样,不仅描写了藻绿、水清、柳美,而且通过它们的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使人感到这些景物好像有了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老舍)

  内容 结构 写法

  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

  总的特征 晌 晴——与伦敦比(怪事) 总写 异地之冬 各有特色 对比

  温 晴——与热带比(日光毒)

  全城在晒着阳

  宝 地 像摇篮 城内 济南之冬 温情 对比

  慈善的冬天

  分 写

  ①山松上的雪——像看护妇

  山 色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水纹的花衣 城外 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丽 情景交融

  ④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①冒着点热

  水 ②水藻更绿

  ③像块蓝水晶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5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学生的感受。找准机会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顺势介绍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感知“美”

  1.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学们读读看你从哪里发现了美?(学生会从文章各个地方找出“美”,拿来和同学交流)

  2.你能用美丽的声音,向我们传达美吗?

  (教师启发、引导,并积极表扬)

  三、再读聚焦“美”

  3.同学们,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4.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让学生熟悉这一段)

  5.教师范读这一段,配乐读出美感。(教师引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四、三读朗诵“美”

  6.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做标记,具体指导。(要做到细致而有效,如用﹏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等)

  7.学生自由练读。(根据标记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气感情)

  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从读出了,因为。”(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具体指导一两句)

  9.学生再次练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朗读擂台赛

  10.教师公布擂台赛具体规则。(找裁判,以学生掌声高低为准,最后能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获胜)

  11.参赛学生朗读,教师配乐,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七、沉思画出美

  课下再读这段,将你心中的美画出来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了一个“美”字,让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走了一遭。这节课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语言的能力,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03-24

济南的冬天语文教案08-17

小学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08-30

济南的冬天语文精品教案03-25

济南的冬天语文优质教案11-27

济南的冬天的语文教案11-04

《济南的冬天》优秀语文教案11-24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05-28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