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司马光》教案1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 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学完了课文,这个填空一定难不倒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练习说话
语文《司马光》教案2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司它是平舌音,是哪个字少了一笔?同
3、齐读课题两遍。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姓(复姓)光是他的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遇事善于动脑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听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看动画、听朗读)
2、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的字、词多,课件出示(2)下列词,给生字着色,放大。学生说出读音、结构、读出词。(指名开火车认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
假山水缸别人慌忙吓哭
叫喊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假(假山、假话)(放假、请假、假期)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5、扩词训练(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
使使用、使劲、大使;
慌慌忙、慌张、心慌、慌乱;
司司机、公司、司法、官司;
假假山、假话、假货、放假、请假、假期
6、大幕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找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大水缸、几个小朋友、一块石头。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读后回答: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2、真是虚惊了一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课件图示3(文字:有个掉进。)
①、指名读第3小节:有个小朋友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要读出害怕的语气来。怎么读?谁会读?指名读。
②、在这紧急的时刻,别的小伙伴都怎么了?课件图4(文字:别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喊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指名学生边喊边做动作,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语气来。
③、司马光的表现怎样呢?他在做什么?看图,课件图5(文字:司马光没有慌、举、砸)。在课文里画出描写司马光表现的词,用-------画出写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动作的词(举、砸)试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
④、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砸破了?几下子,使劲说明了什么?
⑤、想一想,议一议: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沉稳、镇定的语气读)
⑥、用高兴的语气读第6小节。(课件6)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4、在这个故事里,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课件7)
四:拓展、讨论:(课件8)
1、司马光是用砸缸的办法救了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2、如果是一件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掉进缸里了,用不用砸缸?
3、总结:同学们平时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危险的游戏不要玩,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课文
六、创新故事会:(可以加上动作、语言、表情和想象)(课件9)
1、指名讲故事。
2、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语文《司马光》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司马光》教案4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搬石砸缸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积极动脑 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司马光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范读课文。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教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读音。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去拼音读。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检查字形。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作业
抄写生字。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讲读课文
讲读第一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讲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讲读第三段。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指名读课文。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比较句子。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杂那口缸。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总结课文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练词说话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用词练习说话。
不小心
有的……有的……有的……
课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语文《司马光》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发明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推荐,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考虑问题(1)(2)
4、小组讨论推荐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安排。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司马光》教案6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语文《司马光》教案7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学生质疑。
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语文《司马光》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4、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司马光》教案9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
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
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
1.读课文,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
2.学生相互交流。
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
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
庭:___________________
瓮:_______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_______
迸:___________________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用时:5分钟)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检查背诵课文。
3.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朗读课文。
2.学生背诵课文。
3.讲故事。 4.看拼音,写词语。
dēnɡshāndiēdǎo
()()
tínɡyuànfànɡqì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文言文,但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文字也比较简单,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读通、读懂句子,再把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勇敢的特点。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司马光》教学片段
◆情境渲染,引导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师: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一个孩子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课件出示句子)“瓮”是指什么?“足跌没水中”又怎么理解?
生:“瓮”是指大缸。
生:“足跌没水中”意思是孩子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师:理解得很好,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这样危急的情况,该怎么读。
(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生:众皆弃去。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其他孩子全都跑了。
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出示课件)请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生: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朝大水缸击去,大水缸被打破了。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然后讲给大家听听,并表演出来……
赏析:老师借助课件和文中的注释,引导学生弄明白发生的事情,以及司马光和其他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孩子们想象司马光的想法和做法,表演给大家看时,同学们更是活跃,而且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语言都很有个性。说明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语文《司马光》教案10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庭)
三人叠罗汉。(众)
形近字示例:
司(司机)——同(相同)
持(坚持)——诗(古诗)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司:内部的“口”要扁而方正。
登:“豆”的上横短,下横长。
跌:左窄右宽,右部撇捺伸展。
众:上边“人”居中,下边“从”左小右大。
持:左窄右宽,右上“土”的第二横长。
易错提示:
司:里面有一横,不要少写。
庭:里面是“廴”,不要多写一点。
登:上面右边是两个短撇,不要多写。
跌:右边是“失”,不要写成“夫”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持(主持)——池(水池)——迟(迟到)
部首归类示例:
广:庭(家庭)——应(应该)——座(座位)——床(木床)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示范朗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的朗读节奏。
明确: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其他组评价读得是否标准。
4、全班齐读,要求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对这篇文言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但是这篇文章具体讲的是什么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结合课下的注释,与你的同桌、好朋友或者父母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意思。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司马光家庭登山跌倒众多放弃坚持
2、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随机指名学生大致翻译一下课文的意思,并请其他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起来翻译和发言,将理解有不同的地方板书出来。
(2)对学生预习的行为进行肯定,然后对不同的地方进行总结,导入:究竟哪一位同学的理解更好呢?在今天的学习中,也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几个地方,进行判断。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全班齐读课文,从节奏、停顿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指导。
2、通译全文,采用逐字逐句理解的方法来翻译并理解句子意思。
(1)学习并理解“群儿戏于庭”的意思。
明确:群,一群。儿,儿童。戏,嬉戏、玩耍。于,在。庭,庭院。
句意: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2)学习并理解“一儿登瓮”的意思。
明确:一,一个。儿,小孩。登,爬。瓮,大缸。
句意: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
教师点拨:
文言文在翻译的时候,一般是把每个词语的意思翻译出来,然后将这些词语的意思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句话按照一般方法进行翻译,句意应该为“一个小孩爬大缸”,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来说,这个意思并不完整,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联想对这个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地补充,即想一想小孩爬到大缸上是干什么,结合前一句和我们生活中的积累,可以知道是玩耍。
(3)学习并理解“足跌没水中”的意思。
明确:足:失足。跌:身体失去重心而摔下去。没,读mò,淹没。
句意:一失足就掉到缸里了。
(4)学习并理解“众皆弃去”的意思。
明确:众,众人,指其他小。;皆,都。弃,放弃、抛弃。去,离开。
句意:其他小孩都抛弃(他)离开了。
(5)引导学生回忆在平时学习中“去”的意思,与这里的“去”的意思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存在不同,这种词叫做“古今异义词”,这是文言文学习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对这些词语进行积累。
(6)学习并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
明确:光,指司马光。持,拿。击,敲打。破,使……破碎。之,代词,指大缸。
句意:司马光拿着石头敲打,使大缸破碎。
(7)抓住“破”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并点明这是与古今异义词一样比较常见的文言现象,提醒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抓住“之”字的意思,说明在文言文中“之”的意思会有多种,提醒学生可以将“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抄写下来,有时间可以多读一读,从而培养语感。
(8)学习并理解“水迸,儿得活”的意思。
明确:迸,流出来。得活,得以活下来。
句意: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就得救了。
(9)在对句子意思的疏通上,理解全文的意思。
3、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说一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聪明、勇敢,临危不乱。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我们现代词语的意思不同,这个叫“古今异义词”,如“去”字。文言文中还有一种词语是使动用法,翻译时一般为“使……”,如本文中的“破”。这些都是文言文的常见现象,我们可以抄写下来进行积累。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司马光》教案11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教学反思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语文《司马光》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⑴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四、指导朗读
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五、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语文《司马光》教案13
教学内容
20、《司马光》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司马光》教案14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⑴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⑤ 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⑵ 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语文《司马光》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二、听读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四、了解内容
五、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3.再读课文,说一说小组讨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预设:文言文精炼简短、概括力强。体会文言文的语序有所不同。例如:
“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我们的翻译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并不像课文中的语序一样直接翻译为“一群儿童玩耍在庭院里”。
六、走近人物
1.危急时刻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这句话,说一说:大家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了解作者用众人来衬托司马光的衬托手法。
2.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临危不乱,机智勇敢。
七、能说会道
1.如果你在现场,可能会怎么做?
2.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么样?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八、学写汉字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弃、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登”的上部的笔顺要注意。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5.背诵课文,用生字填空。
群儿戏于____,一儿____瓮,足____没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九、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预设:曹冲称象的故事、王戎识李的故事等。
十、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司马光》”,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语文《司马光》教案】相关文章:
司马光的语文教案09-26
司马光语文教案04-30
《司马光》语文教案设计09-28
小学语文《司马光》教案设计01-19
《司马光》教案04-07
《司马光》教案08-18
司马光的教案11-30
精选《司马光》教案11-28
司马光教案11-27
《司马光》经典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