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7-02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巧借图画,认识生词。

  师:(出示挂图)同学们,这幅图中的小男孩叫小强,这是小强的家。你们看,小强家有什么?

  生:有漂亮的房子,种植着果树,还养殖着动物。

  师:小强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为了能认识更多的字,把家里的各种事物都贴上了卡片。你们想一想,在这(指着图中的房子)小强会贴什么卡片?

  生:房子。

  师:有一天,突然刮起了大风,把小强的四个卡片刮跑了。瞧,就是这四个卡片。(电脑课件出示四个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谁认识卡片上的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词语)这四个卡片让我捡到了,谁想把卡片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学生在挂图上贴词语)

  二、联系实际,积累量词。

  师:小强看到自己心爱的卡片又回来了,高兴极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我家树下有一条牛,牛旁边还睡着一头可爱的小花猫。在这边的屋檐上落着一匹小鸟,我得赶着一只鸭子去河边。”

  生:不对,小强说错了,应该是一头牛、一只花猫、一群鸭子、一只小鸟。

  出示课件,学生认读词语。

  师:小强不会运用量词,想请你们当他的小老师,看我的手里有什么?(一本书)老师上身穿的是什么?(一件衣服)我们脚上穿的是什么?(一双鞋)大家打开自己的文具盒,看看文具盒里有什么?(一支笔、一把小刀、一块橡皮)

  三、比较事物,学习韵文。

  师:这幅图中有四种动物,小强看出了他们的不同点,就把他们进行了比较,(板书课题“比一比”)想一想,小强会从哪方面进行比较?

  生:比谁大谁小,比谁多谁少。

  师:我们共同看图比一比,到底谁大谁小,谁多谁少。

  生:黄牛大,花猫小;鸭子多,小鸟少。

  出示课件,课件中有“大、一头黄牛、小、一只花猫、多、一群鸭子、少、一只小鸟”八个词语。

  师:发挥你们的创造想象力,用这八个词语中的几个说话,比一比谁说的有趣。

  师:小强把这八个词语编在了一首韵文里。(课件出示韵文)你们试着读一读,看是否能把字音读准。

  找同学读文,集体纠正读音。

  老师领读,让学生注意读出节奏。

  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读文。

  四、发布信息,积累知识。

  师:动物王国中的动物还有许多,谁愿意把自己积累的动物图片或词语读给大家听?

  师:小强也积累了动物的名称,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课件中有词语“狼、狗、猪、狐狸、猴子、猩猩;鸡、鸭、鹅、喜鹊、黄鹂;牛、羊、兔、虎、大象。”

  师:认真观察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许多字是反犬旁和鸟字旁。

  师:反犬旁和鸟字旁的字多半是表示动物的,课后大家查字典,看是不是这样。

  五、课间休息,。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物名称,可真了不起!想一想,小动物会怎样表扬大家?

  生:鸭子会说:“嘎——嘎——嘎——,你们可真爱学习,是认字的小能手!”

  生:小猫会说:“喵——喵——喵——,我的小主人真能干,学习顶呱呱!”

  师:小动物们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鸭妈妈是个做事粗心的人,你听,鸭妈妈在找蛋呢!

  播放录音故事《鸭妈妈找蛋》。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做事可不能向鸭妈妈那样粗心。

  (七)书写生字。

  师:牛和羊想看看哪个小朋友做事细心,就让大家写他们的名字,你们有信心把“牛”和“羊”两个字写好吗?(有)打开书看91页中的这两个字,认真观察,说说怎样能把他们写好?

  生:“牛”字的第一横写得短些。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写长些。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羊”字的三横长短不一样,竖写在竖中线上。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怎样写。(学生边观察边说应怎样写)知道了如何写你们就动笔快速写吧,比一比谁写得既快又好。

  学生动笔仿写每个字三遍。

  师:认为自己写得好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自己。可以画一朵花,可以写一个“优”字,可以画一个红五星,可以把自己写的字给同学看。

  (八)游戏识字扩词。

  师: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山)山坡上有一些字,山上有一个红旗,现在我们男女生进行一场“登山”比赛。你们想比什么?

  生:比谁认字又对又快。

  师:请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老师记时,你们判断对错。

  学生快速认字,评选优胜组。

  师:第一场比赛男(女)同学获胜。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认字组词。一会比赛的选手男队由女同学定,女队由男同学定,所以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准备,要为自己的对争光。

  师:现在宣布比赛结果:女(男)同学获胜。我看出男(女)同学有些不服气,今后我们还要进行这样的比赛,希望同学们不断地攀登知识的高峰,看到更高更美的风景。同学们,加油呀!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2.继续培养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全文,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二)培养学生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三)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年轮”为例,“年轮”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干,由于种种原因,生长的快慢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环形纹理,这种环形纹理叫年轮。年轮数与树龄相当。

  2.在了解了年轮的意思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讲什么叫年轮的一段课文画下来。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

  “长一岁,就画一个圆圈,再长一岁,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人们把我画的圈叫年轮。”

  5.指名读句子,说句意。

  让学生通过这两句话,了解两个意思。

  (1)什么是年轮?

  (2)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纪。同时学生阅读这个自然段。

  (3)要从中了解用年轮判断树龄的科学性、可靠性。

  6.教师出示年轮图片,让学生判断树龄。

  7.联系实际,理解“树冠”一词。在字典中“冠”是指帽子,“树冠”即是指树木主干上端长满枝叶的部分。教师可采用出示树木的图片,让学生判定树冠的方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8.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可以转动的磁针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讲课中,教师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针,让学生借助实物理解词语。

  (五)读题,设疑,了解课文内容。

  1.读题设疑。

  (1)文中写的是谁和谁在说悄悄话?

  (2)什么是悄悄话?

  (3)它们说的是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运用童话形式,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介绍科学知识。说明年轮、树冠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教师可借助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①人物:老槐树和小槐树。

  ②悄悄话:原意是用很小的声音和人讲话,只让对方听见,而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把槐树树冠被风吹而发出的沙沙声当作悄悄话。这是把树人格化了。作者采用这种拟人的写法,可以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③说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写的是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内容包括如何计算年龄和枝叶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记录气候的变化。

  (六)读题、解疑、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练习第1题第2小题:

  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2.讨论: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的?

  (1)让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

  “因为年轮也是个准确的指南针,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北。”

  3.引申思考:年轮为什么会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密集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速读下文,找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4.指名读句子。

  “温暖多雨的年份,年轮就长得宽,干旱的低温的年份年轮就长得窄。”

  5.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重点句,要让学生弄清,年轮不仅可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而且还可以记录气候。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的冷暖有直接的关系。

  6.树冠是怎样帮助人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读这一段,要让学生从中理解人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大树树冠枝叶的多少来辨别方向。因为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枝叶就长得茂盛;北面接触阴面多,接触的阳光少,所以枝叶就比南面的`少。

  7.引导学生联系推断枝叶的多少与年轮疏密的关系。

  (1)提问:枝叶的多少与年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从中学会推理和判断。树木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年份,接受阳光多、雨水多,所以枝叶茂盛年轮也就随树木生长快,长得宽。而在少雨低温的年份枝叶自然稀疏,树木生长慢,因而年轮也就长得密集。

  (2)让学生用因果句式,练习说话。

  因为气候温暖多雨,树木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因为气候低温少雨,树木_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由于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________。由于北面接触________________少,所以枝叶就________,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树叶枝叶的和________________来辨别方向。

  (七)学生速读课文: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树木靠年轮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这些事情讲清楚的?

  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本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向读者讲授年轮与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的。其中小槐树的话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槐树问话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小槐树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提问的?应该怎样读?

  3,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小槐树的问话,并请同学评议。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掌握课后复习内容。

  2.通过读,弄懂课文的意思,练习用幽默的语言来读人物的对话。

  3.懂得即便是大科学家也有弄错的时候。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幽默语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人物情景对话的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不用谢,爸爸。

  学生齐读课题。这一课的课题是以人物的语言为题,中间加了逗号,结尾没加标点符号。

  二、学习基础知识: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3.教师补充。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巩固字词。

  四、读写下列词,写一写。

  平坦 眼镜 弄掉 递给 告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带着感情色彩来读人物对话。

  1.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一天公共汽车上爱因斯坦小姑娘

  2.对话的内容,事情经过。

  (1)爱因斯坦怎样把眼睛弄掉了?(可任意联想)

  (2)他为什么没有找到?(可任意联想,可举例说明眼镜的重要,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3)小姑娘把眼镜递给爱因斯坦的时候,他为什么说谢谢?如果他知道递给他眼镜的人是自己的女儿,他会怎样表示?他究竟知不知道递给他眼镜的人是谁?为什么?

  (4)小姑娘为什么说不用谢?

  3.幽默语句的含义是什么?

  二、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三、用较丰富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扩写文章。

  可加进环境描写;可加进人物的神态描写;可加进一些情节;可对人物语言进行较细致的描写;可再设计一些幽默情节。

  四、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你一定看过许多漫画,大多含有一定的讽刺或幽默,试画一幅含有幽默感的漫画。

  五、板书设计:

  时间:一天

  地点:公共汽车上

  人物:爱因斯坦小姑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气。

  感叹号:同学们,我是感叹号。(手指头饰)这就是我的形状,小棒槌下加个点儿。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问号:(一副沉思状)我的形状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问号。当你写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句号:我是小圆圈--句号。当你写完一句话,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了我,话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财、栏、抖、喉、咙、拌、搅、榜、馒、租",除"咙、搅"外,都和已学过的汉字有相同的声旁,其中六组字音完全相同。它们作为形声字。形旁有表义作用,声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对于已有一定独立识字能力、会用换偏旁识字法识字的二年级学生来讲,认识这些生字不算困难。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可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自己是怎么认记这些生字的。这样可以使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提高识字效果。最后可设计游戏巩固认字,增加趣味性,检查认字效果。比如,"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给部件加偏旁成新字)。2、"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的练习。

  所列词语学生都学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连一连。再指名读,纠正错误。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安排以下练习。

  1)。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运用。

  2)。扩展练习。打开( ) 茂密的( ) ( )的乌云辨别( ) 满天的( ) ( )的空气寻找( ) 清新的( ) ( )的枝叶

  3、"读读背背"中给出一首《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节气对于学生来讲很生疏,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了解节气等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读使学生对节气的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不要强求记住具体有哪些节气、各在什么时间等。可先熟读《节气歌》,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再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让学生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一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还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根据本单元"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专题而安排的。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交际的过程当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师生交际。

  1、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组内交际。

  1、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

  2、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补充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和补充。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小朋友都想来讲讲,可是时间有限,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大家互相传阅。既可以写动物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你与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如果这几方面你都想写,更好。

  五、写后再说,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六、展示台

  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在本组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准备展示的内容。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还可以把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分类贴于"展示台"专栏上,供小朋友在课上、课下互相学习、交流、这个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展示过程当中锻炼交际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

  3.学会12个生字,能认读6个生字。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

  重点难点:

  1.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语言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体会。

  2.在学文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懂得生活的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过春节你们一定能收到压岁钱。

  2、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二、初读文章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朗读互查字词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并把个别不认识的字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能够正确认读。

  三、细读文本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检查。

  交流

  (1)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当时对爷爷的话似懂非懂,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我”懂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

  (2)爷爷为什么要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菜园里,“我”的身上?他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3)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

  (4)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希望的对象了。爷爷的希望究竟是什么?

  随机板书:良苦用心想说而未说出

  四、精读文本

  1.每次爷爷给我压岁钱时都说了什么话,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爷爷说的话,并联系第7自然段“咀嚼”一番,看看我们能“咀嚼”出什么来,写在句子的旁边。

  2.学生自读,批注。

  3.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板块一:7岁那年

  (1)随着学生交流出示:爷爷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2)引导学生:联系第7自然段中“靠养几只鸡换零花钱,在20世纪70年代里,实在是农家生活的写照”,抓住“攒”感受零用钱的来之不易。

  从课文的描写中,你感受到那个年代是个怎样的年代?教师相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3)小结:爷爷叫我给鸡喂米其实是想告诉我——农家零用钱来之不易。是鸡使我们的生活好了一点点,鸡是我们的希望。

  (4)有感情地朗读爷爷说的话。(借助感叹号猜测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爷爷说的话。)

  板块二:10岁那年

  (1)从爷爷“慢慢蹲下身”让你想到了什么?

  (2爷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压岁钱在什么地方,而要叫我去量,去扒呢?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是土地让我们有了菜,有了五谷杂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靠土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生存。

  板块三:12岁那年

  (1)随着学生交流出示: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2)爷爷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爷爷的希望是什么呢?“自己的钱在自己的身上”,这里的钱单单指钱吗?(能力、前途、命运等)

  (3)小结:这就是爷爷的话,他是想告诉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本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爷爷说的话。(结合“意味深长”理解读)

  五、回读文本。

  1.爷爷用他最朴实的方法,寄托着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都久久难忘。(学生再读爷爷说的话。)

  2.这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无不倾注着爷爷对我的爱。那么,爷爷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这就是爷爷的良苦用心。)

  3.小结: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爷爷借助压岁钱寄托的良苦用心。他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向自己的孙子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来启迪他的孙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扣“情”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了解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上的良苦用心。

  2.以读促情:生读7自然段。

  体会爷爷与我——前辈与晚辈之间的浓浓亲情。

  二、悟“情”

  1.爷爷的良苦用心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而不断明晰起来。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爷爷三次分压岁钱,使我悄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自读,反馈交流

  三、识字

  1.检查对要求读、写生字的掌握情况。

  2.出示3组词语。

  (1)激动兴奋渴盼

  (2)奔向直奔咀嚼回味

  (3)恍然大悟猛然醒悟似懂非懂

  第(1)组词语写出了小时侯爷爷分压岁钱时我的激动心情。

  第(2)组词语,给“奔”正音,了解“咀嚼与回味”之间的词义关系。

  第(3)组词语,与课文内容联系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四、抒“情”

  交流,教师小结。

  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抒情,使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启迪学生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

  五、小结

  1、快速浏览课文,去发现课文在材料安排上有哪些特色?(总——分—一总)

  2、小结:课文采用总—分一总的结构来安排材料。第1自然段用“回味”爷爷的良苦用心引出下文,第7自然段用“咀嚼”来总结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层次清晰。

  六、课后作业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爷爷的压岁钱

  7岁 鸡窝

  良苦用心 10岁 菜园

  想说未说出的话

  12岁 口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读背名人名句,养成搜集、运用名人名句的习惯。

  3.能自己或合作制作习作集,并能有所创造地进行设计、美化。增强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写作的自信心。

  4.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分段表述;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5.自主阅读,旁批读中的感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感悟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彼鸭名联。

  2彼鸭、整理自己喜欢或同学认为精彩的习作。

  3彼鸭、阅读描写运动会的习作。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成语,不懂的借助工具书了解其意思。

  2.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

  3.试着运用这些成语。

  二、语海拾贝

  1.读名联,重在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名言名句,不必逐个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生交流释疑。

  2.熟读成诵,积累名言。

  3.交流自己积累的名联。

  三、互动平台

  1.师:本单元的4篇课文充满着智慧,给我们的人生很多启迪,你学了之后都受到什么启发?四人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读后受到的启发,同一篇课文让学生补充说一说受到的不同的启发。

  4.师总结:是啊!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与时间赛跑,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希望同学们把受到的启发落实到行动上,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果!

  四、综合性学习

  1.设计习作集封面。

  (1)根据搜集的习作,给习作集确定一个主题,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小组交流如何设计一个美观、大方、有创意的习作集封面,组长记录设计方案。

  (3)全班交流设计方案,根据小组交流的方案自选喜欢的动手制作习作集封面。

  (4)小组合作,讨论互助。

  2.展示习作集封面。

  3.评选最佳习作集。

  4.全班展示最佳习作集,观摩学习。

  五、习作百花园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播放近期学校举行的运动会的画面,教师配上热情洋溢的旁白,用活动的气氛感染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

  (2)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引导学生选择习作素材:选择运动会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场景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班上讲一讲,以启发思路。

  4.教师提供描写运动会比赛场面的精彩片段大家欣赏,集体评议,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

  5.自主习作,鼓励创新。

  6.同学之间相互修改习作。

  7.自我修改完善。

  8.赏析写得好的文章,激励表扬。习作批阅完后,选出在选材、语言等方面较好的习作,供大家评议,再点评、总结、表扬。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抽学生说一说阅读要求,教师总结强化、明确要求。

  3.自读文章,旁批读中的感悟,特别关注文章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哪些特点。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6.说说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7.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可以背诵、摘抄等。

  8.拓展: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习作3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 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 发 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智慧瞬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春笋》教案10-16

语文《望月》教案01-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6-19

《语文天地》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