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探索精神,学习宇航员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
2、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3、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及特点。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失事事件导入(展示图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哀悼(dào) 锲(qiè)而不舍 勋(xūn) 章 锤(chuí)炼
阴霾(mái) 孜孜(zī)不倦 企(q?) 求 凝(níng )聚
战栗(lì ) 拓(tuó)荒 弥补( mí ) 不朽(xi? )
(二)朗读课文,把握情感。
1、朗读指导,朗读时应把握感情基调。里根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悲痛和力量 两个方面,从感情脉络看,前半部分主要抒发 悲痛的心情 ,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 ,两种感情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ru交融。美国宇航史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带给人们的无疑是悲痛,但演讲者的言辞更意在于给后继者奋然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2、默读,感知内容。
①这篇演讲词的主旨是什么?
(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
②全文是按怎样的形式安排结构?( 总—分—总 )
③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4)表达深深的哀悼和对英雄的赞叹。
第二部分:(5—13)分别追忆献身的航天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英雄”。
第三部分:(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④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格特征。
(迪克·司各比机长:探索太空不畏危险;罗纳德·麦克耐尔:坚毅 ;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奥尼佐卡:充满梦想,建立了难忘业绩; 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誉。)
⑤七位“挑战者”有哪些共同特点?(共同点:勇敢、坚强、勇于献身、有开拓精神)
三、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如何理解“她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学生们对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关爱,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而这些学生正是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说在麦考莉芙身上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
(麦考莉芙是一名教师代表,她原计划在太空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麦考莉芙在这次太空飞行中体现出来的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无形当中鼓舞和激励所有的人。她是全国人民的楷模,所以说她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2、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3、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美国精神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4、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里根总统的演讲为何如此感人?
(①代表人民,与大家一起共同仰视英雄们,讲出大家的心声。②抓住英雄们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的追忆,让人潸然泪下!③字句间浸透着悲痛、哀悼之情,句句发自内心,激起听众的强烈共鸣。④另外,排比的运用、人称的变化等。)
四、延伸阅读:
1、类探索太空经历的牺牲
①明代的万户,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借助火箭飞行的实验,不幸被火药(箭)炸得粉身碎骨。
②1967年月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号飞船在发射台发生爆炸,3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③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当3名宇航员完成任务,驾驶“联盟”号飞船返回时,因密封仓漏气而丧生。
④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后突然爆炸,6位宇航员和一位来自民间准备为学生讲授 “太空课”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全部罹难 。
⑤20xx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上七名宇航员的生命又消失在没有痕迹的飞翔 中。
2、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飞行任务返航途中解体爆炸。朗诵诗歌,升华情感:
“哥伦比亚”陨落?天祭
东方人古老的春节里,转眼之间 /七朵雪莲在大洋彼岸的天空 /呼啸着开放/花瓣如雪片鸟羽般随风飘零/茫茫宇宙 /回荡起一个声音——— 太空太美了 /我不想返回地球 。
父亲的祈祷穿破云层 /温暖着游子失重的心 /妻子的目光直上九天 /在爱情的高处无语凝噎 然而七个背影如七只风帆
/向着燃烧的太阳毅然驶去———太空太美了 /我不想返回地球 。
五、作业:
结合你现在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段来写,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 练一练,连一连:
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
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学生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进行研读。(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允许学生用各种方法汇报:诵读、合作表演读等)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放背景音乐。
3、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指导),(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本环节和刚才的小组汇报可有机的结合,教师酌情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自由准备,全班背诵。(轮流起立把一篇文章背完)
三、拓展作业
*说说画画:
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并能给图画取个名字。(放背景音乐,用背景音乐来调控画画的时间)
**挑战题:(教师酌情决定做否)
读读下面的儿歌,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春雷唤醒了桃花。
夏雨洗绿了树叶。
秋风染红了枫叶。
冬雪铺满了大地。
四、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春、夏、秋、冬方面的小诗,读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老师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的诗句?(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①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②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盼春盼望来近)
③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草、花、风、雨、人)
④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赞美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
听读之后,学生朗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全班交流。
3检查预习:(.课件)
注音捉迷藏散在草丛酝酿应和黄晕披蓑戴笠抖擞精神繁花嫩叶朗润
释词呼朋引伴宛转朗润花枝招展
二研读与赏析
1第1节写什么?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
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完成。
明确:
1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没有近
2“朗润”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
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5背诵这三段。
三联想运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另外四幅图,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字词(略)
2背诵课文(略)
二研读与赏析
(一) 春花图默读课文,完成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纯花的哪些情况。
讨论、交流
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二)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1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春风图: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春雨图: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有近写到远。
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迎春图: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2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3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三) 比较五幅图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香、甜 从高到底 虚实结合 排比、拟人比喻
春风图 温暖、轻柔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调动多感官描写 比喻、拟人、引用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静到动、从物到人、由近及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四) 最后三节的学习:
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五) 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3“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5(野花)散在草丛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三体验与反思:
《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拓展与延伸:
交流有关春的诗句。
五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点,抓住特征,以“春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讲授本文时,以读贯穿全文。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字生,会写“守”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或教训,“遇”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2、按“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3、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细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互教互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5、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
(2)a、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b、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有长高时,他心情怎样?画出种田人的心情有关的词,理解:巴望、焦急,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及禾苗死后,十分失望的心理。
(3)寓言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结合实际读读。
(4)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课堂小结:
你学了这篇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明确教学目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言《守株待兔》说明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揭示课题。
3、录音范读,边所边标出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言。
1、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窜——乱跑;撞——碰
(3)他捡到兔子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这个人原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守坐,庄稼全完了)
(2)齐读了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
(2)写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4、齐读课文。
教师总结: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本,我们不应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课后小结:
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育。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
1、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大至国门,小至房门,林林总总,也有神奇的门,如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 。一扇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同学们,当你踏入中学大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交流,学生评价)
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想把我们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这片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朗读大比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方法如下: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组织学生评委,确立评分标准,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 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从文中找答案)
四、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探究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探究2: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五、 拓展延伸:
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门外与门内的风景大相径庭,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为徘徊在门外的和进入文学大门的人设计一段对话。(分组讨论,每组自己确定角色,推荐代表上台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为你熟悉的某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某一文学形象写一段简介,字数80到100字之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30
语文《石榴》教案10-11
燕子语文的教案01-26
语文《莺》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