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深秋的一个早晨,我打开教室,学生与往常一样一拥而进。一个声音尖叫起来“小鸟、小鸟……”许多个声音高叫着“小鸟”“小鸟”……
在紧闭的窗棂下一张课桌上,一只小鸟肚皮朝天,蜷缩着双爪,一动不动。有人说,那是一只死鸟,扔了吧。
我轻叹着、怜惜着,轻轻地把小鸟放在左掌心上,它居然抓住我的食指踉踉地站立起来,睁开一双绿豆大小的睡眼惺忪、无助胆怯的眼睛,打量着我周围挤得满满当当的孩子们。这些个孩子——我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立在我食指上的——小家伙,谁也不认识谁。
“老师,让我摸一摸。”
“别,你手上的热气,会伤着小鸟。”
“我的手冷。”
“那也不行。”
“老师,它叫什么名字?”
我被问住了,确实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很多年了,深居闹市,伎身于钢筋水泥牢固的围城中,很少涉足于自然,山峦田野、江河湖泊,对外面的世界,对野生动物、植物知之甚少。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这只小鸟,它的头生满黑色的羽毛,象刚锔过油的丽发,黑黝黝的;一对绿色的小眼睛(其实比绿豆还小),似泪,是让人怜悯的微光;淡黄色的喙尖尖的,紧闭着;满身灰黑的羽翼未丰;一双灰色的小爪子,象对小钩子,抓得我的食指生生作疼。是啊,就叫它小家伙吧。
“同学们,我们就叫他小家伙,好不好呀?”
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出:“小家伙,小家伙”
小家伙似乎被吵醒了,身子动了动。我感到手中一热,一滴流动的白色物质在我手指间滑动。
“小家伙拉屎啦!”
“小家伙把屎拉到了朱老师的手中了。”学生的起哄了,欢乐充溢满教室。
小家伙来了精神,来回转遛着黑色的小脑袋,比绿豆还小的睡眼不再惺忪、胆却,晶莹透着好斗的生气,那神气仿佛在说,你们才是小家伙,你们才是。又像在问,你们是谁,干吗围观我?
教室里再安静后,我指着鸟嘴对同学们解说:“鸟的嘴叫喙,长得尖尖的……”这时张开了嘴巴似乎配合我的讲解。
“朱老师,小家伙饿了。”
“小家伙要吃东西了。”
“小家伙,你以为你是谁?教室里哪来吃的!”同学们又欢闹开了。
小家伙不耐烦了。振振翅膀,歪歪斜斜的飞过头顶,面壁立于电视机上。小鸟累了,让它歇会儿吧。
“朱老师,小家伙又拉屎了,它把屎拉在蓝猫的头上。”不知谁突然叫道。
我抬头一看,小家伙一动不动。电视机框上添了一个白点。我慎斥道:“小不点,连动画片也不让人看,你还不快下来。”
小家伙在我伸给它的手上拱了拱,猛一伸头,在教室里盘旋了几圈,然后,落在了日光灯管上。小家伙,你再饿也不能停在那上面。我拿起了教鞭。
有个同学哭丧着脸求道:“老师,别打它。”我爬上桌子,把教鞭的末梢轻轻地塞到小鸟的脚下,它缓缓地挪动着双脚,避开教鞭。我耐心地说:“小家伙,你稚嫩的翅膀怎能载着你自由自在地在蓝天飞翔,到我这儿来吧,我们会好好地照顾你。”小鸟听懂了我的话,站到了教鞭上,又站到了我的手中。小家伙在我的手中拱着小脑袋,扭动着身体,似乎要挣脱我,又似乎希望我就这样把它捧着。我对它说:“小家伙,想回家吗?咱们试一试。”我推开窗扇,分开合着的双掌。小家伙抖了抖羽毛,笔直地冲向窗户,飞向了对面的大树。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
教室里又开始欢腾起来,目送小鸟远去的孩子们或高声或低语。小家伙飞走了。小鸟回家了。或手舞或足蹈。孩子们在欢呼用他们最真诚的童心,用他们最纯洁的爱心。我在心底为孩子们欢呼,为了他们的童心,为了他们的爱心。
直到今天,我查遍了我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也未搞清楚小鸟的科目,但是我知道它喜欢我叫它小家伙,这就足够了。同时我还知道小家伙是一只刚刚学飞的雏鸟,就像我身边的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一片茁壮成长的希望。终于有一天他们也会腾身而去,哪怕跌跌撞撞,但是最终能够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翱翔。
我想,人只要些许有点知识,亦能通灵万事万物。小家伙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2、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2、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
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
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梅州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冷”“淡”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初步具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句子中的反义词。
【学习准备】
课文中5对反义词的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是一首对子歌。以前我们学过哪首“对子歌”?谁能背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走进识字七,了解识字7的对子歌。(点击出示课题)现在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识字7)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反馈。
(1)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注意纠正平翘舌音。
(4)指名读课文,重点正音:赢、赞、诚。
(5)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先读准画线的生字?画好朗读节奏线读好这个句子。
3.再读课文:自由读?推荐读?挑战读?齐读?去掉拼音读。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4.画找反义词。
(1)读着读着你能发现这些词在意思上的特点吗?(反义词)老师在书中也画了一对,请你也照样子画,画好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教师出示几对反义词(是—非、长—短、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请学生齐读。
(3)(出示画出反义词的课文)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理解词义
1.结合情境,理解“是—非”。
(1)指名读。
(2)理解词义。
(播放动画:几个孩子扔垃圾,有的扔在垃圾桶内,有的扔在垃圾桶外)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教师小结:“对”就是“是”;“不对”就是“非”。今天上课,我们小朋友专心听讲,发言积极,这种做法──是(教师点词卡“是”)。把“是非”合起来也是一个词语,小朋友能分清是非,也就是能分清对错。(再读词语)
2.展示榜样,理解“长—短”。
(1)请学生找出两样长短不同的东西。教师出示物品,学生说长短。
(2)出示班级学生学习生活图片(理解“长短”的另一层意思),教师介绍他们的长处。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长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也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出示并请学生齐读)有个词也是说这个意思,“取长补短”。(出示词语请学生再读)
(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觉得可以取谁之长,补谁之短)
四、记字积累,指导书写
课文学得这么就好,生字肯定也难不倒大家,看书第115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观察发现(预设:结构、关键笔画)。
(2)教师板书(上下结构“热”;左右结构的字由学生挑选一个老师板书)。“冷”的最后一点别忘记。
(3)学生练习,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
(4)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五、课外积累
课后我们也去收集、发现各种有趣的对子吧。
板书设计
识字7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词语
教师导语:我把课文中的生字搬到这里了,你还认识吗?
1.(出示)三字韵文。
学做人,要诚实。待他人,不冷淡。明是非,知长短。有进步,不骄傲。虚心学,赢人赞。好孩子,招人爱。
2.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
3.展示诵读课后搜集到的对子。
随机把搜集比较好的对子歌,领着全班齐读。
二、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读,个别学生比赛读,齐读等等。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评价人物,理解“虚心—骄傲”。
(1)小朋友最爱听故事了,我想讲一个关于小红和小明的故事。(出示他们的图片)(录音)小红和小明是同桌,小红成绩很好,小明学习不认真。有一天中午,小红正在看书,小明拿着球,说:“小红,快,我们打球去吧。”小红说:“不行,我要看书。”小明说:“你成绩已经很好了,就别看书了。你看我,上次老师不也表扬我成绩进步了吗?”小红说:“可是后来你不是学习退步了吗?”
(2)你能用这里的词评评他们吗?
多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按课文中的回答,可以逐步引导。
(3)你想对小明说什么? (指名说)
听了大家的话,小明想了很多,你听──(录音: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说得太好了,我一定马上改掉骄傲的毛病,虚心学习,争取进步,相信我吧。)
(4)(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学生读一读。
5.联系生活,理解“热情—冷淡”、“诚实—虚伪”。
(1) 了解了小红、小明的故事,老师也想知道小朋友的故事。平时,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么做的?随机理解“热情”与“冷淡”。
(2)同学们都不错,那如果做错事,你会怎么做?请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做过错事之后是怎么总结的?小组交流──指名说(老师要送一个词给大家:“诚实”)“诚实”的反义词是什么呀?(虚伪)(读词)
5.教师小结,回读全文:多好的对子歌呀,让我们再来读读吧。(学生齐读课文)
三、记字积累,指导书写
又到了写字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淡、热、情”
(1)观察发现(预设:结构、关键笔画)。
(2)教师板书(上下结构“热”;左右结构的字由学生挑选一个老师板书)。“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
(3)学生练习,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
(4)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四、拓展积累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对子。(出示)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课后我们继续去收集、发现各种有趣的对子,并试着写一写对子歌吧。
板书设计: 识字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丁香”意象,理解《雨巷》的情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丁香”意象,引导学生对本诗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见过“丁香”吗?丁香有什么特点?(放幻灯片)
二、学生自由联想、想象,结合课文作业四中的诗句,概括“丁香”特点(香、雅、幽、愁等)。学生就作业四中的诗句提问,教师解答。
三、学生自由作答后,教师概括: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却不轻佻。丁香是美丽的、高洁的、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娇好,但易凋谢。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让我们来读《雨巷》。
四、朗读《雨巷》
五、姑娘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学生在阅读中归纳
愁怨、哀婉、美丽、高洁、迷茫……
六、讨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姑娘的?
1、借助“丁香”这个意象来刻画这个姑娘。
何为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手法:动作、外貌、神态、心情、(正面)
2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绵绵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侧面)
学生就诗中不懂的词句提问。比如:太息,飘,油纸伞,雨的哀曲等。然后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自己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是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命运而发出叹息。(个性化解读)
(2)“飘”不能换成“走”。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想像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与后面的“梦”构成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有三次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3)雨的哀曲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悲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美丽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一样一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这个“雨的哀曲”烘托气氛,渲染诗人的心情。
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探讨主旨
1、姑娘是谁?(个性化解读)
我?理想?姑娘?
2、知人论世:作者,背景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3、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姑娘为什么很快消失?(邂逅、虚幻、朦胧又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A、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应。
B、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类似《蝶恋花花褪残红》苏词中所表达的情结,“多情却被无情恼”。
C、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解读: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出现后又象梦中的飘过一样消了,连用她的颜色,芬芳,叹息,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八、朗读课文,从中学到了什么?
1、象征手法
2、三美
3、词语的运用
九、背诵全诗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
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
(相机教学第一自然段。)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
(相机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4、过渡:
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⑴ 这段写了什么?
(大海和月光的变化。)
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⑵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⑶ 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⑷ 教师小结:
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
在前面写上:
柔和徐缓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⑸ 系统练说:
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⑹ 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
(音乐欣赏。)
⑺ 想象练习:
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⑴ 有感于知音:
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板书:
一分触动
十分感动
万分激动
⑵ 寄情于月光:
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
(出示朗读第8自然段。)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
(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练说。
五、课外延伸
1、教师: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介绍:
他的乐曲热情激昂,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教具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
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
1.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
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
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
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
头发有一次扫地干净回家倒水懂事但是全家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
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
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马莎想了哪些方法?(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
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
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妈妈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妈妈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妈妈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
四、拓展活动:
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词,理解“藕断丝连”等词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 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
设计理念:
1. 探究阅读,自主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 读中感悟,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力求以读为本,每遍都有每遍的目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乐意读书,让课堂气氛宽松活跃起来。
3. 迁移扩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讨论语言是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语言,到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吸收、积累。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 情境故事;
2、 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3、 全班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初读感知
1、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2、 检查读书情况,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探究合作
1、 师: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2、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设情境,延伸扩展
1、 情境设置,指导学生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 师:如果你是发明家,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相信大家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一定能发明更多更好更能为人类服务的新型玻璃。
实践活动
把这几种新型玻璃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燕子语文的教案01-26
语文《春笋》教案10-16
语文《秋游》教案10-20
《语文乐园》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