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满井游记》

2022-06-23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满井游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 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

  ⑴ 读音是否正确;

  ⑵ 停顿是否分明;

  ⑶ 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别;

  ⑷ 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 廿二月 花朝节 靧面 曝沙 呷浪 浃

  罍而歌者 浅鬣 倩女 蹇者 髻髻 堕事

  飞沙走砾 恶能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明确:

  yān niàn zhāo huì pù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

  lì 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⑴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⑵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⑶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① 掌握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 作:起。

  土膏微润 膏: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 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 一词多义:

  冻风时作(经常)

  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娼然如拭(……的样子)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

  冰皮始解(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刚)

  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倩女之峟面 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③ 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2

  设计思路:

  文言文的教学不必每课都弄得特别细,尤其是自读课文,要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多读读,多议议,甚至可以找来同题材或同体裁或同时期同一作家的作品,开展比较阅读,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

  课时安排:

  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检查预习。读后,教师正音。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三、学生自助解决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师释疑,师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记录北方初春的录像带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分组鉴赏。可以从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写景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意图、读后感等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师总结。

  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以“春”为题材的不少,但从时节看,大多是写仲春、暮春之景;从地域来看,又多钟情“南国之春”;从情愫来看,且多“伤春”之作。本文写北国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为写春佳构。作者先放着线儿,并不急着写满井,也不急着写春风解春情,而是将笔锋一转,点染出春寒料峭,余寒犹厉,紧要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这一笔,可谓据实招来,北国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国:风最轻柔雨最时,根芽长就六朝枝。“春”自是不急,可人却憋得慌,“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只如笼中鸟的北国客人,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来回地踱着方步了。人是关不住的,他终于不想忍下去了,“冒风驰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辄返”。盼春之情切,犹如那胀鼓鼓的弓箭,一触即发。

  北国的春了无痕,可不,从春朝节到二十二日,这才几天的工夫,春就驻到北国了。且看这满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这一切是那么秀气传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初春,这一处景致准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一个“将”字,一个“未”字,写尽春意处处,令人遐想联翩,比起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里去,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更有意境。“柔梢披风”,岂不正是那个刚梳妆的美女子吗?“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国的风中,一定更具丰姿了。“绿浅黄深二月时,傍檐临水一枝枝。迎风无力纤纤挂,待月多情细细垂。”我们不禁要问:是哪个诗人曾经这般钟爱呢?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寻春客,他们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红装而蹇”;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曝沙之鸟,呷浪之鳞”。这便是北国的春天,难怪作者“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八、小组汇报鉴赏成果。

  九、作业。就鉴赏成果,写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学评论。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诵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1──课题)

  二、正课

  1、让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幻灯片2──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生按小组每人一词轮答,出错者由生自由纠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花朝节(zhāo)鲜妍(yán)明媚堕事(huī)飞沙走砾(lì)恶能无纪(wū)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浅鬣寸许(liè)髻鬟(jì huán)脱笼之鹄(hú)靧面(huì)汗出浃(jiā)背罍而歌者(léi)红装而蹇(jiǎn)者

  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读完之后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然后我们再来领略作者笔下的满井春色吧!(课件出示幻灯片3──积累下列文言词语。)

  ⑴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经常)作

  于时(这时)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开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

  髻鬟之始(刚刚)掠

  乍:波色乍(开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

  然: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

  ⑵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

  ⑶重点虚词:

  之:若脱笼之(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鹄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髻鬟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始掠也

  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事

  ⑷其它:

  土膏(肥沃)微润

  恶能(怎能)无纪(同“记”)

  3、就疑难语句交流释疑。

  4、在理解课文之后,老师想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美文。但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想请同学们作评委,最终来给老师的朗读进行点评。会听的是好听众,既会听又会评的就是好评委了。你们愿意作评委吗?师配乐范读。(课件出示幻灯片4──全文,点击音乐按钮。)

  5、生点评。穿插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将喜欢的语句用喜欢的方式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

  6、生放声朗读全文。

  7、老师有感于作者笔下的满井美景,于是尝试着画了几幅满井春色图。你能根据画面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看看谁是我的知音、谁找得快!(点击超链接按钮,连接到──满井游记图。)

  8、这一幅幅画面都是静止的、单个的,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满井的全景?(生描述略)

  9、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

  明确: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极写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闷,为下文写天暖出游作了铺垫,两相比较之下,更突出出游时的快乐、舒畅。

  10、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

  明确: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

  1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辅助理解。(课件出示幻灯片5──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文学史上“公安派”的创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写作背景: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1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作者笔下动人的满井之春吧!希望这能对我们今后写作游记散文多少有些帮助。(课件出示幻灯片6──板书。)

  三、总结迁移

  1、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试用一两句话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7──四季)

  2、生口述展示,点评。

  四、布置作业

  将刚才你展示给大家的或没来得及展示的你眼中、心中的四季描绘出来形成一篇小短文或几幅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满井游记》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茗míng罍léi髻鬟jì huán汗出浃背jiá B、偕jiē膏gāo娟然juān飞砂走砾shòo C、蹇jiǎn靧huì倩女qiàn脱笼之鹄hú D、呷xiā廿niàn明媚mèi羽鳞鬣liè

  2、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3、画线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

  B、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冻风时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E、风力虽尚劲游人虽未盛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译文不正确的是()

  A、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有点湿润,一眼望去天地显得很开阔,(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只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河水)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柳条有舒展开的,没舒展开的,柔嫩的梢头像一件披风披在柳树上,麦苗出土了,刚一寸左右。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译文:(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3、文中表现“闲适满意”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4、“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B

  2、D

  3、C

  二、课文语段阅读题

  1、⑴若脱宠之鹄;

  ⑵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⑶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C、注意原文中语言点:“将舒未舒”意为“将要舒展开还尚未完全舒展开”;“披风”意为“在风中散开”。

  3、悠然自得

  4、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满井游记》教学反思

  优点:

  1、为了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了解,我课前多方面收集有关作者简介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封建时代,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本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作为一篇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要特别重视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给他们着重强调“之”字和一些词类活用字的用法

  3、训练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和学生共同分析写景作文的妙处,学习之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不足:

  1、由于自己对学生的估计不是很到位,导致课堂容量有点大,学生不能很充分的消化吸收。

  2、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齐读这一环节时拖沓散漫,影响了课堂氛围。

  3、我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对作者到底是想当官还是不想当官与部分老师的见解不一致,以后在这方面应多和老师们讨论、交流,务求更好。

  经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我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吸取经验教训的,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4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掌握文中丰富的实词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2.体会文中记叙描写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理解作者抓住特点表现初春景象的写法及其渗透的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介绍作者直接导入。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其为领导人物。他一生写了很多山水游记,明张岱曾说写山水名家柳宗元之后就当数他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最具代表的山水游记《满井游记》

  (二)、朗读课文,读准子音,停顿

  1.教师范度,正音正字,学生听读,作好标记

  燕

  廿二日

  土膏

  鹄

  髻鬟

  浅鬣

  蹇

  呷浪

  堕事

  恶能无纪

  2.重点句子的朗读停顿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夫不能以游堕事

  3.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一到两遍,力争读熟

  4.生齐读,老师再次纠正错误

  (三)、默读课文,正确掌握文中丰富的实词的词义,疏通文意

  1.实词

  冻风时作

  土膏微润

  娟然如拭

  呷浪之鳞

  冰皮始解

  浅鬣寸许

  髻鬟之始掠也

  泉而茗

  堕事

  恶能无纪

  2.虚词

  “之”

  结合课后练习三学习

  “而”

  表转折

  而城居者未知也

  表修饰

  红装而蹇者

  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勾画出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学习),文章虽有不少难解词语,但课下注释很详细,再结合合作式学习,疏通文意,也并不和困难。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选几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

  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水、山、柳、麦、人、鸟、鱼,人与自然相映成趣。

  3.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谈)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一致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师予以肯定,并稍做点拨: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关键语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及“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内涵。(此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结合作者本人的性情,经历来思考)

  明确:前句是写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后句则表明自己与庸俗之人的区别,表达了他对官场、大自然、及人生的态度。

  (五)、赏析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妙处。

  学生阅读课文,谈谈你认为本文写景有那些精彩之处?

  (学生可做小组学习,将心得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组内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小结:

  1.白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初春景物生动的形象,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笔法极为简练,却又鲜明如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欣喜、舒朗的心情;以新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以新装倩女比喻被雪洗过的山峦,生动又传神。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3.文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生自由散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可背诵

  (七)、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课文第二段

  2.整理记忆本课重要的实词

  附板书设计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

  分:水

  山

  柳

  麦

  人

  鸟

  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5

  同课研读 异构呈彩──我的《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比较谈。

  我的老同事要参加县优质课评比,定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一文。前天来电说此文一课时设计难度较大,叫我出出主意。设计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败。的确,对于一节课来说,文本的驾驭能力即教学设计乃是决定一节课的质量如何。为此,我在认真研读了本文后给出了AB两种教学思路,仅供我的老同事参考。现写出希望批评斧正。

  A种思路

  一、设计思路

  扣准“读”字,按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赏美景、读出自己四步骤设计思路来组织教学。这样由浅入深,从音到字到文意把握到重点美句欣赏最后用自己的习得体验来谈谈本写景文的情感内蕴。

  二、学习步骤

  1、情境引入:

  “她轻步走上草地,玉指玩摸树木,她把气息吹给细柳枝、嫩桃树。虽然我没见到她的到来,我已感到了她的存在。”这个她是谁呢?

  (万事开头难。老师用这样一句话富有诗意的语言让学生猜猜文中的“她”是谁?以此来亲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和学习冲动,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走进课堂,并这一情景与本文的刻画的早春景象吻合,形成很好的文本内容铺垫。)

  2、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词:朝辄廿乍妍靧髻鬟鬣茗罍曝蹇浃堕恶,请学生根据工具书和注视下已经提供的拼音快速从文中找到并结合所在语句读准。

  (这个环节的设计在本文是不可忽略的,本古文生字词较多,如果没有这一铺垫,学生是无法顺利进入文本正确朗读的。至于要用什么方式更快速有效的把握还需考虑。)

  3、读懂文意:

  播放录音或范读文本,学生自由朗读并完成两步骤要求:

  ⑴ 独立看注释翻译,

  ⑵ 不懂处小组内合作解疑。

  (这是文言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步骤,疏通文本文意是基础,是为文本的内容赏析搭好脚手架。)

  4、读赏美景: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景最美的`句子。

  ⑴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⑵ 谈谈作者的写景手法。

  (这是学习的关键点,也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落点。以一个开放性问题入手,让学生找美句,描美句,赏美句。)

  5、读出自己:

  你认为本写景文想表露一种怎样的情感爱好?老师再用一问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深入体验品赏后谈谈作者在描写北国满井的美丽景象时是本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爱好的。

  (其实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由文本的内容解读拔高到作者的情感倾向。这也很好的凸显本文的主旨,让本节课推向高潮,学生的喜好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很好的熏陶和强化。)

  补充作者材料,增强认识:袁宏道,不愿意做官,却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在文学创作上反对复古,并努力实践。他写文章强调“性灵”,强调自然、天真、趣味,主张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流利净洁。这篇游记,就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范例。

  B种思路

  一、设计思路

  由于A种思路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也比较好,各方面落实也扎实,不过这样的教学思路比较传统,在优质课评比中很难以巧妙驾驭文本的特色取胜,为此,我在考虑是不是有一种更新的文本解读方法来重新设计。我又回归文本继续探究。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作者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其中“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作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北国早春景致。由此,我想到何不用本学期我倡导并尝试的“专题教学法”来设计呢?

  本文新的设计思路由此而生:整堂课围绕“满井春韵”这一专题来进行设计,由回忆写春诗句导入到“找春”“读春”“品春”“写春”为线索把整篇文本解读下来,既集中又挖深一点学有所得。

  二、学习步骤

  1、诗歌导入:

  让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诗句。老师出示早春诗典范之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请学生领会诗中描绘早春的词句“初”“早”“新”“渐欲”“才能”等。

  (这一导入让学生背熟知的诗歌,一下子就能达成师生互动,学生有了发挥才华的时机,他们喜欢,积极性也来了。)

  2、找春:

  在听读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时,请学生拿笔划出描写满井春天的词语句子。

  (这是初识文本的行为。)

  3、读春:

  让学生把划出的描春句子读出来。这一步骤着重解决生字读音,疏通写春句子的意思和正确朗读个别难度句子的节奏停顿。如:山峦为晴雨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这些句子的确不易读顺。

  (这一环节是下环节“品春”的基础,只有会读并懂其意了,才好品出其中美之所在。)

  4、品春:

  请学生根据找到读出的写春美句从作者蕴含的情感和采用的写法角度进行品赏。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关键。这是语言品读赏析和作者情感的解读的着力点环节。我重锤敲击,从中也探究作者之所以能把早春美景写得如此之美是因为在写景时运用了很多写作手法。如白描的笔法: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还有比喻的妙用: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在这一环节还可以通过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进一步谈及袁宏道其人形象:追求自由的天性。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也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5、写春:

  要求学生运用文中修辞:比喻和拟人来抒写自己心中的春天。范例:“她轻步走上草地,玉指玩摸树木,她把气息吹给细柳枝、嫩桃树。虽然我没见到她的到来,我已感到了她的存在。”

  (这一环节我的设置出发点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了本文写景手法后能学而致用。因为现在的课堂过于注重口头上的“头头是道”,反而让学生在动笔时往往词不达意的现象而有意安排的。)

  以上两种教学思路殊途同归,共同达成文本的内容解读和作者心灵世界的领悟。一是,整节课扣准一个“读”字,按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赏美景、读出自己等四步骤从字词句到思想内蕴层层深入、由表及里进行研读;一是,整堂课围绕“满井春韵”这一专题进行设计,以“找春”“读春”“品春”“写春”为线索构架本文的教学思路。可见,一篇看似无从下手的文言文,只要紧扣新课标的有关精神,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那也一定能上出精彩的课!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6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掌握文中丰富的实词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2.体会文中记叙描写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理解作者抓住特点表现初春景象的写法及其渗透的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介绍作者直接导入。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其为领导人物。他一生写了很多山水游记,明张岱曾说写山水名家柳宗元之后就当数他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最具代表的山水游记《满井游记》

  (二)、朗读课文,读准子音,停顿

  1.教师范度,正音正字,学生听读,作好标记

  燕廿二日土膏鹄髻鬟

  浅鬣蹇呷浪堕事恶能无纪

  2.重点句子的朗读停顿

  l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l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l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l夫不能以游堕事

  3.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一到两遍,力争读熟

  4.生齐读,老师再次纠正错误

  (三)、默读课文,正确掌握文中丰富的实词的词义,疏通文意

  1.实词冻风时作土膏微润娟然如拭

  呷浪之鳞冰皮始解浅鬣寸许

  髻鬟之始掠也泉而茗堕事

  恶能无纪

  2.虚词“之”结合课后练习三学习

  “而”表转折而城居者未知也

  表修饰红装而蹇者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勾画出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学习)文章虽有不少难解词语,但课下注释很详细,再结合合作式学习,疏通文意,也并不和困难。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选几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

  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水、山、柳、麦、人、鸟、鱼,人与自然相映成趣。

  3.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谈)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l学生可能一致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师予以肯定,并稍做点拨: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关键语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及“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内涵。(此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结合作者本人的性情,经历来思考)

  l明确:前句是写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后句则表明自己与庸俗之人的区别,表达了他对官场、大自然、及人生的态度。

  (五)、赏析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妙处。

  学生阅读课文,谈谈你认为本文写景有那些精彩之处?

  (学生可做小组学习,将心得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组内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小结:

  1.白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初春景物生动的形象,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笔法极为简练,却又鲜明如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欣喜、舒朗的心情;以新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以新装倩女比喻被雪洗过的山峦,生动又传神。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3.文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生自由散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可背诵

  (七)、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课文第二段

  2.整理记忆本课重要的实词

  附板书设计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7

  一、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

  3、柔梢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4、恶所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厌恶

  二、一词多义

  1、于:①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

  ②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却)

  3、鳞:①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②呷浪之鳞(指代鱼)

  4、之:①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词类活用

  1、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

  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

  四、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翻译: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翻译:这时的河冰面刚刚开始融化,水波才闪烁发光,像鱼鳞似的波浪一层层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澈的光辉突然从镜匣子中射出来一样。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翻译: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翻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5、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翻译: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鬣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五、文章分析

  1、段意: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第二段写满井春色,

  2、第二段顺序: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若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

  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

  a写河的小峦;b写柳条麦苗;c写游人;d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3、文章主题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体现了作者疏放不羁的精神,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A“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C“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作者的感情:描写中无不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是找出一句进行赏析,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以物比人)

  C“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以物比物)

  D“若脱笼之鹄”,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笼子中飞出来的天鹅一般。比喻形象贴切,具有强烈感染力。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8

  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最,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的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以上两点,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写简练形象,再现当时游览情事。文笔清新秀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共体味洋溢在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对疑难字词质疑、讨论。

  2.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

  (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问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光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5.提问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

  6.提问试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风光→游人→动物)

  远景→近影

  (山水风光→柳梢、麦田)

  7.提问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鸽→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扬)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业

  书面一:分散朗读,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练习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订正。)(每个2分。)(括号内是答案,下同。)

  1.燕(yàn)2.花朝(zhāo)3.辄(zhé)4.妍(yán)5.倩(qiàn)

  6.靧(huì)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浃(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确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常用似、像、若、如之类的喻词。本文并有哪几个比喻句?(共有3个:①若脱笼之鹄。②如镜之新开……③如倩女之()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刚刚揩拭过的那样”,只是描绘而已,虽有“如”字,前后并没有具体的本体和喻体。)

  书面二:本文写景细致入微,你读了有哪些体会?请选例并简要说明。(自读课文,用这类题目来检测,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表意见的余地,不会扼杀有才能学生的天机及积极性。如果在水平属中下的教学班,可以改用课文后的一、二题。)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2.小组合作品析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作者袁宏道的有关资料。

  3.查找一些以描写各季节景色为题材的古诗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即使我们坐在教室内,仍能感受到春天的那种勃勃生机和无处不在的明媚阳光。现在就让跟随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袁宏道一起去领略北国之春的魅力。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课前,老师让大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相信同学们都会完成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把你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资源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并互相补充。在这里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查找资料的能力,而且要对查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教师小结: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自主合作,解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放录音,学生自己正音。

  教师检查(屏幕投影)

  廿(niàn)偕(xié)燕(yān)砾(lì)鹄(hú)鬣(liè)

  茗(míng)蹇(jiǎn)浃(jiā)曝(pù)呷(xiā)恶(wū)

  2.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存疑。

  3.列出疑难,寻求其他同学及老师的帮助,师生合作解决。

  冻风时作:作,起。

  土膏微润:膏,肥沃。

  于时:在这时。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浅鬣寸许:鬣,兽颈上的毛。

  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可为“品茶”。

  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

  整体感知,细腻品味

  (过渡)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以“春”为题材的有很多,文章洋溢着盎然春意,而本文却不急着写春意春情,而是点染出料峭的春寒,甚至冻风时作。这让为官清闲,想畅游一番的作者憋闷得很,我们甚至可以想像,这位如笼中之鸟的客人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内焦急地踱着方步了。当“天稍和”便即出城游玩,北国的春寒非但没有阻止作者的游兴,反而给他带来许多新鲜感,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从不同角度切入,如写景写人、状物抒情、写景说理、品评佳句、动态静态的关系、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从各个角度欣赏文章的美。

  1.小组讨论(给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发给学习小结,请本组的记录员将大家讨论的结果做好记录。老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与他们共同探讨,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有创意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

  2.小组汇报鉴赏结果

  教师明确:

  满井游记 写景写人──物我一致的境界

  状物抒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写景说理──哲理深邃的境界

  静态动态──栩栩如生的画面

  品评佳句──美好喜悦的意境

  修辞手法──生动活泼的形象

  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诵读,说说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你是从怎样的角度进行赏析的?

  2.教师出示三首,先读,后填表。

  甲: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丙:春歌

  南朝乐府

  春风动春心,

  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

  阳鸟吐清音。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丙

  (点悟:甲段中“黄梅时节”为“初夏”,乙段中的景物有花、叶、蜂、蝶,丙段中季节为春天,景物有山林、鸟)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从以上的诗句中不难看出,这些诗歌都是抓住景物的季节特征进行描绘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满井游记》亦是如此。作者袁宏道细腻地描绘了满井初春的景色,不多几句便勾勒出一片盎然春意、勃勃生机。文笔清新流畅,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全文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作业

  1.拓展阅读中的三首诗都为读者提供了想像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2.翻译句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请模拟文中的比喻句,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之物,造句。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相关文章:

满井游记语文优质教案11-09

《满井游记》语文教案11-09

满井游记的教案11-09

满井游记的经典教案11-09

《满井游记》的教案11-09

《满井游记》教案11-10

满井游记教案11-10

《满井游记》教案07-18

满井游记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