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

2022-06-13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5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骆驼吗?出示骆驼的图片。骆驼有什么特点?(高大)那你们见过羊么?羊有什么特点?(矮小)高大的骆驼和矮小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5、分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到底谁对呢?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它们互相服输吗?不服输怎么办呢?

  三、作业:

  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骆驼和羊都能通过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它们互不服输,最后想出什么办法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思考:骆驼和羊去找老牛评理,老牛怎么评的呢?老牛的话对不对?

  2、“长处”指什么?“短处”指什么?骆驼和羊错在什么地方?

  3、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呢?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2、同学们互相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对同学们认为有困难的字进行重点指导。比如:

  茂:注意下边不要多一点。

  腿:要先写两边,后写中间。

  4、读读生字新词。

  5、书写指导。

  三、练习:

  课后2题、3题。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准备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骆驼和羊》。针对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学的策略,大部分内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然而仅仅有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学便会无往不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便给了锻炼我们的机会,只有面对学生和课堂,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会。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备课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充分的分析与准备。备课教案内容的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要考虑详尽,想清楚,看明白。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小组采取谜语导入课程的方法。谜语导入简单易行,并且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怎样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

  课文的讲解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重点在在于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训练他们生词的掌握。同时,应注意对学生书写规范的要求,而此次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此外,课文知识拓展是讲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续写《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原有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建构。

  同时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及时强化。回顾原有知识,联系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为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这是目前我们还欠缺的。上课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讲解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要顺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更愉快,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能力训练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牛的话。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图,观察想象来理解课文。

  2.以自己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3.以讨论、总结的方式来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课题。

  ⑴出示关于两条关于骆驼、羊的谜语。

  ⑵板书课题《骆驼和羊》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你一边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生:骆驼和羊都认为自己长得最好,所以争论起来。

  2、指导朗读。

  ⑴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⑵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

  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⑷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如:

  “长得高好”读出了肯定的语气,还特别骄傲。

  “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读出了不服气地语气。

  “我可以……证明……”这句应读出自信肯定、又有些瞧不起羊的语气。

  “我也可以……证明……”这一句应读出不服气,不认输的语气。

  ⑸男女生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图文结合理解第二句。

  ⑴小声读读第二句。然后从图中找到“围墙”,想想“围墙”是什么意思?(如:围墙是围绕园子建起来的墙。)

  ⑵边指图边提示第二句的内容。

  师:园子里种了——

  生:许多树。(一起回答,以下同)

  师:茂盛的枝叶____

  生: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的枝叶——

  生:长得特别好的枝叶。

  (教师相机板书)

  ⑶指导朗读。(谁能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一句?)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3、图文结合理解三、四句。

  ⑴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⑵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想边画出羊吃树叶的动作。(如:抬、扒、伸)

  ⑶看图说说“扒在墙上”的样子?

  (如:羊用前脚使劲抠着墙,生怕脚滑下来。它上半身的力气都用在墙上了……可怎么也够不到树叶,真急人。能简单说出所看到的就可以)

  ⑷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⑸骆驼用这个办法证明____

  生:高比矮好。

  (教师相机板书)

  4、指导朗读第五句。

  ⑴想想骆驼现在是什么心情?(很得意)

  ⑵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骆驼的心情吗?

  “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5.“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不肯认输”是什么意思?

  如:不想承认自己失败了。

  6、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总结学法引导学生自学。

  2、羊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根据学法小组自学。

  思考提示

  ⑴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

  ⑵羊怎样走进园子吃青草?

  ⑶骆驼在门前有什么表现呢,请你画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

  3、小组自由学习讨论,教师随机指导。

  4、学生汇报。

  (1)生:骆驼和羊来到又窄又矮的园门前。

  骆驼和羊,

  师:看图把又窄又矮的门和骆驼的身子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门还没有骆驼的身子宽,骆驼前后腿之间形成的半圆都比门宽。)

  (这个又窄又矮的门还没有骆驼腿高呢!)

  (2)生:羊大模大样走进园子。

  师: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怎么理解“大模大样”这个词?

  (羊走进园子时一点也不费劲,它很得意,因为它知道骆驼进不去。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大模大样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

  师:有语气地读一读第二句。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

  (3)生: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

  表示骆驼动作的词有“跪、低、钻”。

  师:有语气地读读第三句话。

  (4)小组比赛朗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生讨论:

  1、自由讨论到底高好还是矮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2、可能有以下4种观点:

  ⑴高好。因为长得高才能吃到从围墙里伸出来的树叶。

  ⑵矮好。因为个子矮才能走进又窄又矮的园门。

  ⑶都好。理由同⑴、⑵。

  ⑷都不好。长得太高钻不进园门,太矮也吃不到树叶。

  3、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第4自然段中老牛把你们的看法做了总结。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老牛是怎样评理的呢?(生读课文有关句子)

  2、老牛的话是什么意思?理解:“长处”、“短处”

  3 你能用不同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句型:……只看到……而看不到……(学生能谈出1、2点就可以)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缺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优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看到不到自己的短处(缺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缺点)。

  4、你认为怎样做才对?(出示:___,这才是对的)补充完整,注意不要与别人说的一样。

  5、如果你就是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谈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6、如果骆驼和羊再次相遇会怎样?

  生:它们会互相帮助,用我的长处弥补你的短处,用你的优势弥补我的劣势。

  7、你能续编一段故事吗?

  学生自由发言

  [六]拓展思维

  1、大家想一想,在你所认识的动物中,它们行为往往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能用两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来说明只要互相帮助,就能把事情办好吗?

  如:鸡和鸭可以互相帮助。

  2、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有哪些事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自由发言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

  续写故事: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

  板书设计

  高(长处) (短处)矮

  骆驼和羊

  高(短处) (长处)矮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3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阶段是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就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个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本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是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学生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只要让学生多读,有感情的朗读,就会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大胆的说,敞开去说,通过说来理解老牛的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课文的重点;能说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这是关键。怎么说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茂盛”、“大模大样”、“评理”、“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

  (2)、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课文,通过课文,教育学生能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养成以别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良好习惯。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能力训练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并表演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并写下来。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老牛的话。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能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3、通过看图和学文,教育学生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短处和同学的有哪些长处。

  2、《骆驼和羊》的幻灯片、本课重点段落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指着投影出现的骆驼和羊的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就因为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两人都认为自己的高好,自己的矮好。于是就发生了比一比的故事来了,大家想不想知道?(齐读课题:第十五课《骆驼和羊》指导读好“骆驼”一词。)

  二、读文、看图、初知内容。

  1、请听故事。――(听课文录音,起范读效果。)

  2、自由读,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全文有几段?有几幅图?每一段和哪一幅图对应?

  3、检查并认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4、分组、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感悟词句。

  1、看各张投影片,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预设学生心理:他们为高好还是矮好而争论,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他们俩的傲慢、肯定的语气。

  4、指名感情读第一段的两句话: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5、听了同学那么有感情地朗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读这两句话,提出问题。)预设学生问题:骆驼怎么证明高好?羊又是怎么证明矮好?他们各自怎么证明自己的长处的?

  6、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骆驼和羊怎么证明自己的好的。划出骆驼和羊证明的地点和动作。

  7、四人小组表演骆驼和羊证明的方法。其它组评议,体会、感悟“围墙、茂盛、扒在、脖子、摇头、不肯、认输、又窄又矮、大模大样、跪下、钻进”词语的含义。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b、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c、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不断改进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2、同位互说,全班汇报说,说说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3、总结谈话。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做事更出色了。

  4、他们俩争过不停,后来要找谁评理呢?好,我们下节课来看看老牛是不是也这样说的?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骆驼和羊教案08-13

骆驼和羊语文教案08-12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说课稿12-09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学设计09-02

中班语言骆驼和羊教案04-04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教案08-03

《骆驼和羊》说课稿03-11

骆驼和羊说课稿11-04

语文课文《骆驼和羊》的教学设计12-13

《骆驼和羊》教学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