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2-06-02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讥讽”等词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忌嫉妒、憎恨:猜忌。怕,畏惧:顾忌。禁戒:忌酒。

  败战争或竞赛中失败(与“胜”相对):胜败乃兵家常事。

  讽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讥讽、讽刺、嘲讽

  蔑小;轻:蔑视。无;没有:蔑以复加。

  赢胜:输赢。获利:赢余。

  2.要求会写的词语:

  猜忌轻蔑赢利讥笑讥讽反唇相讥

  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转败为胜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文章语言简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次赛马过程中,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比赛结果,这其中的奥秘值得分析。同时,文章对齐威王、田忌、孙膑都有一定描写,恰当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孙膑能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所在。

  2.教学重点:

  了解孙膑究竟是如何使田忌转败为胜的。

  3.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感悟孙膑的足智多谋。

  4.教学突破点:

  从两次比赛截然不同的结果入手,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同样的马匹调换了出场顺序后,就改变了比赛结果。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膑、蔑”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事件。

  (四)小组研究学习赛马过程。

  自由读文:

  1.找出文中具体写赛马过程的段落。

  2.赛马过程可以概括为几部分?

  (初赛失败、孙膑授计、再赛胜利)

  小组成员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收集智慧小故事,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产生什么问题?

  (二)学习第一次赛马:

  1.指名读描写第一次赛马的段落。一边听,一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可以用序号在书上标记,使思维更具条理。

  2.小结:你能试着像体育节目播音员那样把这次比赛介绍给大家吗?

  3.指名口述这次比赛,学生互评。

  (三)学习第二次赛马:

  1.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描写中又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补充板书,并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

  3.分析“强”与“调整顺序”的关系。

  “明明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可只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你有什么疑问吗?

  4.自读第二部分,再找找更关键的原因。(找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一句)

  5.分析理解这句话

  (1)请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做好的六匹马的学具,试着摆一摆,想想假如六匹马一块儿跑,将是怎样的结果?

  (请学生通过动手,尝试理解“快不了多少”。)

  (2)请一学生摆放马与马之间快不了多少的位置关系。

  6.理解三句话的联系

  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二段(孙膑献计)

  过渡: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描写了两次赛马的过程,又用精彩的对话再现了孙膑献计时每个人不同的神态,不同心理,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既适于表演,又适于朗读,你们想怎么学?

  1.朗读和表演都应把握人物的心态,看看初次比赛后,三个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垂头丧气齐:得意洋洋

  孙:胸有成竹(相机理解这几个词)

  2.在把握人物的心态基础上,练习朗读或表演。

  3.台下学习依据课文中的描写评价演出。(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4.找一找齐威王失败的原因。

  (五)总结:从两千年前的这次比赛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如果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有所警觉,是否还会出现其它的比赛结果呢?请同学们回去试着摆一摆,画一画。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下—→上

  第二场:中—→中上—→中

  第三场:下—→下中—→下

  场场失败转败为胜

  善于观察,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人物简介——孙膑田忌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的战役。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同学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同学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安排同学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和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假如同学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同学,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

  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畅所欲言)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

  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同学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同学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出现在同学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二、课堂预习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预习提示单,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预习提示单一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薄雾、茂盛、朦胧”等字的读音。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2、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开始预习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三、检测。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志。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同学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3、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4、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沛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四、交流问题,导学难点

  1、默读课文,考虑:

  自身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同学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身提出的问题让同学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同学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同学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解决预估问题:

  1、日月潭的位置: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和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同学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⑴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⑵ 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同学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同学自身填空:

  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⑶ 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①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②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同学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⑷ 引导同学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同学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效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同学会不时修正自身的认识与理解,使同学充沛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六、练习

  1、背诵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2、结合插图让同学用自身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七、书写

  1、学习书写:

  岛 展 环 绕 建 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同学练习书写,师生一起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身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身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同学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藏,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同学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同学读最后一句话:

  ⑴ 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⑵ 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⑶ 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同学带着自身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同学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局部。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同学探究的兴趣,使同学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同学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

  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同学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同学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同学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沛发挥了同学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同学的写字能力。

  板书设计

  9 日月潭

  日潭 像太阳 清晨 隐隐约约 倒影

  名字的来历 : 月潭 像月亮 美景:中午 清晰

  雨天 一片朦胧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

  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

  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

  1、生字识记:

  雾霭(ǎì)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2、词语识记:

  目空一切

  弥漫

  滑翔

  迁徙

  筹码

  3、预习效果反馈: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四、合作探究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临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语言生动形象。

  2、阅读课文第

  6──10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⑴选文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选文对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会秩序以及集会中的激烈辩论等作了生动的描写。

  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这句反映了怎样的事实?

  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及春雁的觅食习性。

  ⑶作者笔下的大雁有思想,有家庭,有欢乐也有不幸,他是怎样表现这一切的?

  作者往往用诸如低语问好邀请旅行喧闹咕哝激烈辩论发言等颇具有人性化的语言,使得大雁了思想,有了家庭,有了欢乐也有了不幸,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

  五、达标反馈

  1、字词见课前热身。

  2、课文结构见整体感知及板书设计。

  3、仿照例句的格式续写两句话。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环保意识,让我们跟着一起去领略了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

  2、方法归纳:

  ⑴抒情散文,形象性,知识性,事情性的完美结合。

  ⑵观察细微,笔触细,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形象生动

  3、延伸拓展:

  利奥波德以充满喜爱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群归来的大雁,你能否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再现一种可爱的小鸟呢?请就此写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归来(喜爱)

  (抒情散文)

  雁队和孤雁(感伤)

  珍视动物

  鸣叫(辩论—误论—喜爱)

  保护自然

  联合的观念(赞美)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三、突破措施:

  1.小组成员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互相复述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解(jiǎn xiè)狐 召(zhāo zhào)开 落(lào lu là)下毛病

  压(yà yā)根儿 兴(xīng xìng)亡 上当(dàng dāng)

  (2)看拼音,写汉字。

  jìn shì jiàn bì

  ( )级 合( ) 推( ) 躲( )

  ( )步 表( ) 看( ) 关( )

  ( )力 解( ) 宝( ) 隐( )

  ( )止 教( ) 修( ) 墙(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慎重( )( ) 准许( )( )

  强大( )( ) 郑重( )( )

  2.导学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节新课《祁黄羊》,这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出示课题:9 祁黄羊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品行。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祁黄羊为什么举荐仇人和亲人?

  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来接替他呢?

  ③师生交流

  从第四段中“想了想”、“郑重”可以看出什么?从第九段中“只有”、“想了想”、“又郑重”这些词语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

  悼公为什么对祁黄羊举荐解狐深感意外?这表现了祁黄羊怎样的品德?

  第十段中两处对悼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有什么含义?这句评价表达了人们对祁黄羊怎样的感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必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五、课堂检测:

  1.将括号里能跟前后词搭配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工作(负责 责任) 职责(重大 严重)

  (感到 感动)意外 (举荐 举动)能人

  军事(才能 本能 ) (练习 训练)军队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照样子分别写两组这样的词

  (1) 举荐——荐举(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鸡蛋——蛋鸡(意思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拓展:

  1.填一填

  祁黄羊举荐解狐,晋悼公深感意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祁黄羊举荐祁午,晋悼公十分惊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祁黄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写句子。

  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A“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B“看来只有祁午才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C“……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1)祁黄羊外举的是__________,内举的是__________。晋悼公对他的评价是_________ 。

  (2)从上面三句话中的几个“想”字,你体会到什么?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中华英才录”中的《魏征直言敢谏》、《司马光荐才》。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以大局为重的人物。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画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国(jin jing )落下了毛病(lao luo )

  统帅(shuai suai )兴亡(xing xing )

  解狐(xie jie )慎重(sheng shen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 慎重( )

  才能( ) 重任(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 )解狐和( )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 ),为( )着想。

  四、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荐贤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2、照样子,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

  (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

  (3)朗读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练习读

  (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教学过程:

  一、第七题

  1、谈话,揭示课题

  2、自由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5、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6、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7、根据发言,进行指导:

  (1)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8、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9、请几组学生表演每幅图遇到的情况。

  10、小结,启发学生出题,根据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也可以进行表演。

  11、总结谈话:我们平时遇到难事应该多商量,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6

  复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复习中可采用填空、接力赛,分角色和表演背诵等方法来进行检查。

  2.复习本单元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进一步巩固对偏旁部首的认识。

  3.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能根据它们的字形,字义的不同分别组词。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1、《雨后》

  (1)背诵诗歌《雨后》

  (2)《雨后》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要是你也在孩子中你会做什么?

  (5)从诗歌中你体会到什么?

  (6)默写《雨后》.

  2、《谁的本领大》

  (1)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2)当太阳赢了时,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3)当太阳又提出比赛时,他又会怎样想,怎样说?风会怎样想怎样说?

  (4)阳光强烈船夫会又什么感觉他会怎样说?

  (5)当风赢了时,太阳会怎样说?

  (6)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7)用“觉得”造句

  3、《蜗牛的奖杯》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要是你得了冠军你会怎样做?蜗牛的心情怎样?它会怎样说?

  (3)唯恐与生怕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4)你想对没有翅膀的蜗牛说些什么?

  (5)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4《狐假虎威》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老虎一愣它在想什么?

  (3)老虎松开了爪子,它会怎样想?狐狸又会怎样想呢?

  (4)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在想什么?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在想什么?

  (5)当老虎看到小动物的表现它会怎样想?

  (6)当老虎知道了真相它会怎样想怎样做?

  (7)续编故事《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

  (8)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5、习作训练

  (1)学会劝阻

  (2)《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

  (3)写出你在雨后玩耍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提示每课中易错的生字。

  第5课雨后(射、短、劲)背诵课文

  第6课谁的本领大(碰、脱)风和太阳进行了几次比赛?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7课蜗牛的奖杯(奖、蜜、蜂、蜻、蜓)

  第8课狐假虎威(威、假、寻)“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二、课堂作业

  1.比一比,组词。受()桂()推()些()担()借()爪()爱()挂()堆()此()胆()错()瓜()

  2.多音字组词。强长背

  3.选字填空1)()人()种()样()不相同(个各)

  2)()表()领年()带()(带代)

  3)排()热()一()火车强()(列烈)

  4)勇()()忙()忙()问(赶敢)

  4.把成语补充完整。狐()虎()神()活()大()大()

  ()长()久()头()尾东()西()

  三、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5、7两课。

  2.抄写本单元易错的生字,并组词。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天然动物园神奇几作者对人与动物和谐的赞叹。

  4、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

  板书设计:16. 游天然动物园

  长颈鹿 亭亭玉立

  基马猴 挤眉弄眼

  河马 庞然大物有恃无恐

  大象 横行霸道

  狮子 自由快乐

  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板书:16、游动物园 师读课题,学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师:“游天然动物园”和“游动物园”没啥区别呀!如果是缩句不是很好。

  (“天然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放养的,而“动物园”的动物是圈养的。)

  2、游动物园的感觉是比较愉快的,那游天然动物园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书本上有这么一句话。

  3、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学生齐读。理解“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这一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

  4、为什么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那么多呢?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原来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是无穷的)板书:乐趣无穷

  5、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到底有哪些乐趣呢?读课文3~6自然段,把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充满乐趣?

  (可点击红色字体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及网站上的相关介绍。)

  2、学生交流(读出充满乐趣的地方,说明原因)

  3、这里的动物那么多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呢?为什么?

  4、你觉得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明长颈鹿“亭亭玉立”的静态美,基马猴“顽皮可爱”的动态美,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比。)

  5、点击“回音壁”完成作业(一)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动物。

  (长颈鹿:亭亭玉立基马猴:顽皮河马:庞然大物大象:力大无穷母狮:满不在乎雄狮:漂亮威武幼狮:可爱)

  6、学生交流

  三、游戏

  做一回小导游,选一种自己的喜欢的动物根据它的特点多读几遍,背一背,然后介绍给大家。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配乐)

  1、长颈鹿:师,汽车缓缓前进,大家快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二三十只长颈鹿,它们高仰着细长的脖子,在树阴下亭亭玉立,简直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风景画。)

  2、基马猴:过渡,咦?在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的是什么呀?(基马猴)(快看这边,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

  3、河马:看到河马的游客们,你们能说说你们的见闻吗?

  4、大象:看来,这河马算是动物界了吧!让学生反驳

  5、狮子:这大象可真悠闲!看狮子的游客,你们有什么收获?

  6、师生评议(有没有读出各种动物的特点)

  四、写作指导

  刚才这几种动物,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接下来的这几种动物,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我们书上是这样写的,引读——

  (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数不清的黄牛。)

  作者为什么不对每种动物详写呢?(写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不然像流水帐)

  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想想我们平时在写哪些文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写景等) 同学们真是一些写作高手。

  五、小结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8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学习问答式能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想象、猜测、讲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长大后的心愿,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故事里的朋友长大以后做什么.

  (二)结合白板教学,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关注点:教师以听、看、猜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讲述主要角色长大后的梦想。

  1、倾听、猜测,理解故事第一情节。

  (1)他们看见了谁?如果你是蒲公英,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2)那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学习词语:“威武、善良”),学说问答式对话。

  (3)蒲公英的梦想会实现吗?我们一起听听男孩女孩是怎么说的?

  2、猜测、讲述,理解故事第二个情节。

  (1)男孩女孩会对小鱼说什么?谁来学一学?

  (2)猜一猜小鱼的梦想是什么?幼儿学说问答式对话

  (3)如果你是男孩女孩,听到小鱼的梦想,你会说些什么?

  师:原野和小河都太小了,蒲公英和小鱼的梦想都没能实现,但最终它们的梦想能不能实现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想象、讲述,理解故事第三情节。

  (1)他们又看见了谁?会怎么问?蜡笔又会怎样回答呢?(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动讲述。)

  (2)蜡笔为什么想长成一棵蜡笔树?

  (3)绿蜡笔可以涂出什么?为什么要涂出一片绿色的草原,它想送给谁?

  (4)蓝蜡笔可以涂出什么?为什么?

  教师:蜡笔想长成一棵蜡笔树,原来是想帮助好朋友实现长大后的梦想.

  4、游戏互动,回忆故事。

  连线游戏,引导幼儿巩固故事中的问答式对话。

  5、完整倾听故事,感受故事奇特的构思。

  (三)迁移内容,结束活动。

  关注点:幼儿能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梦想。

  1、引导幼儿根据对故事的理解,说出男孩、女孩的梦想。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长大后的愿望。

  师:小朋友们,你是不是也有许多奇妙的梦想呀?那就大声的、勇敢的告诉大家吧!(幼儿教育)

  在春天的原野上,绿草油油,男孩和女孩正在草地上快乐的嬉戏、玩耍。女孩发现了一朵美丽的蒲公英,她突发奇想的问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蒲公英说:“我,我要做一只大狮子!有着又浓又密的金色的鬃毛,那种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女孩兴奋的说:“你要做一只大狮子啊,大狮子,太好了。”可是,这片原野对大狮子来说太小了呀。可不是嘛,那我还是做一朵蒲公英吧。男孩和女孩来到了小河边,他们惊喜的大叫着:“小鱼,小鱼,”男孩弯下腰问小鱼:“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小鱼说:“我呀,我要做一头大鲸鱼!畅游四大洋,一头游得飞快的大鲸鱼。”男孩说:“是嘛,你要做一头大鲸鱼啊,太棒了。”

  可是,这条小河,对大鲸鱼来说太小了呀。可不是嘛,那我还是做一条小鱼吧。男孩和女孩坐在地上,他们拿出蜡笔,把美丽的蒲公英和欢乐的小鱼画在了图画本上,他们一起问蜡笔:“蜡笔,蜡笔,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蜡笔说:“我们呀,我们要做一片大森林!长满了蜡笔树,一片彩虹颜色的大森林。”然后,用绿色涂原野,涂一片跑啊跑,永远跑不到头的原野,接着,用蓝色涂大海,涂一片游啊游啊永远游不到头的大海,哎呀,老师真羡慕文中的蒲公英,小鱼和蜡笔呀,他们有那么多的梦想,那么美好,那么奇异,那孩子们呢,男孩和女孩又有什么样的梦想呢,女孩说,那我长大以后,要和狮子一齐赛跑,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原野的尽头,男孩说,那我长大以后,要和鲸鱼一起游泳,游啊游啊,一直游到大海的尽头,其实他们的梦想不止这些,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许多奇妙的梦想呢呀,那就大声的勇敢的告诉大家吧!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9

  我经常看见有人会在餐厅里吃青蛙,这让我很痛心。

  青蛙,也叫田鸡。这是因为好多人都经常吃它们的缘故吧。可是你们知道吗,一只青蛙一天少则能吃五六十只害虫,多则能吃两百只害虫。七个月能吃一万五千只害虫!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如果养一只青蛙,就能减少用农药0.5毫克,给大自然增添一片绿地,给人类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可能有同学会问:“少喷农药和人的健康有什么关系?”我会告诉你:“农药残留在庄稼上,虽然能杀死害虫,但是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虽然0.5毫克这个剂量微不足道,但是因为积少成多,所以如果青蛙有很多很多,这个节约的剂量就很多了。

  保护青蛙,大家快行动起来吧!虽然青蛙营养丰富,但是人吃多了,容易得寄生虫病,吃青蛙不仅不能健康,而且,还是害庄稼害自己的坏事。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1)游人:紧张(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1

  教学理念:

  1)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今天学生周围的环境中信息量丰富,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任务。

  主要内容

  坦桑尼亚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是个迷人的地方,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世界游客。那里有亭亭玉立的长颈鹿、顽皮的基马猴、庞然大物河马、慢腾腾踱步的大象等有趣的动物,课文《游天然动物园》就是作者游览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后的一篇游记。文章按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游览的过程。

  全文按游览过程的先后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们来到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开始参观;

  第二部分是第3~6自然段,写我们在天然动物园一天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我们结束了愉快的野游,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其中第二部分按参观时间的不同,又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是第3、4自然段,主要讲上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第二层是第5自然段,写中午在天然动物园见到了象群;第三层是第6自然段,写下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文章重点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对去动物园和结束野游的情况则进行略写。而在写一天的参观过程中,又着重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象群、狮群等野生动物,而对犀牛、鬣狗和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关于动物的趣闻则一笔带过。这样使得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板书:16、游动物园师读课题,学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师:“游天然动物园”和“游动物园”没啥区别呀!如果是缩句不是很好。

  (“天然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放养的,而“动物园”的动物是圈养的。)

  2、游动物园的感觉是比较愉快的,那游天然动物园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书本上有这么一句话。

  3、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学生齐读。理解“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这一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

  4、为什么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那么多呢?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原来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是无穷的)板书:乐趣无穷

  5、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到底有哪些乐趣呢?读课文3~6自然段,把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充满乐趣?

  2、学生交流(读出充满乐趣的地方,说明原因)

  3、这里的动物那么多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呢?为什么?

  4、你觉得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明长颈鹿“亭亭玉立”的静态美,基马猴“顽皮可爱”的动态美,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比。)

  5、点击“回音壁”完成作业(一)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动物。

  (长颈鹿:亭亭玉立基马猴:顽皮河马:庞然大物大象:力大无穷母狮:满不在乎雄狮:漂亮威武幼狮:可爱)

  6、学生交流

  三、游戏

  做一回小导游,选一种自己的喜欢的动物根据它的特点多读几遍,背一背,然后介绍给大家。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配乐)

  1、长颈鹿:师,汽车缓缓前进,大家快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二三十只长颈鹿,它们高仰着细长的脖子,在树阴下亭亭玉立,简直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风景画。)

  2、基马猴:过渡,咦?在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的是什么呀?(基马猴)(快看这边,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

  3、河马:看到河马的游客们,你们能说说你们的见闻吗?

  4、大象:看来,这河马算是动物界了吧!让学生反驳

  5、狮子:这大象可真悠闲!看狮子的游客,你们有什么收获?

  6、师生评议(有没有读出各种动物的特点)

  四、写作指导

  刚才这几种动物,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接下来的这几种动物,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我们书上是这样写的,引读--

  (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数不清的黄牛。)

  作者为什么不对每种动物详写呢?(写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不然像流水帐)

  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想想我们平时在写哪些文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写景等)同学们真是一些写作高手。

  五、小结

  这么有趣的天然动物园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啊,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给动物编一张身份证,这样有利于普查和保护动物。

  六、课堂练习

  1、你见过爸妈的身份证吗?身份证上有些什么?动物的身份证上应该有些什么呢?(名字、图片、所属科目、特点等)

  2、请同学们为你喜欢的动物制作一张身份证(点击“耕耘田”所需资料可以在老师提供的网站上找,找到图片右击另存,文字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把制作好的身份证上传到班级网站中。)

  六、点击回音壁完成作业(二)

  1、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可以侧重实地观察,也可以侧重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我的自述》,要求把这种动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写具体。

  2、四人小组为单位,编辑一期动物小报,主题自定,可以是:动物趣闻、动物与人、珍稀动物等。布置本班墙报。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识字,重点理解“嘹亮、悠扬、激越”、“啼啭、喧噪、啁啾”、“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音乐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音乐情愫,一份莫逆之交。(提高:对于聂耳从小善于从民间学习音乐的这段经历与他将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内在联系,引发了解与思考的兴趣。)

  一、乐曲导入 ,简介聂耳

  1。赏乐曲,知道笛子是中国的民乐,板书课题。

  2。过的词语来表达这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3。聂耳简介,默读了解,简要说说感受。

  教学说明:启发学生用以前积累的词语描绘笛声,挖掘学前的语言基础,进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指向,通过学习课文,积累文中精彩而丰富的描写笛声的语句,了解生平,知道其“人民音乐家”的称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自学新词,思考:围绕“笛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概括。

  2。引出文章首尾,比较阅读,理清脉络

  ●读着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内容一样吗?

  3。交流、概括板书 [教学说明]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三、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1。再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笛声的句子,欣赏朗读。

  2。品读句1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1)在读中体会“嘹亮”、“悠扬”、“激越”这3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2)个别读、齐读。

  (3)引读: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的笛声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听着听着,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板书:出神听 [教学说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3。品读句2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支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1)聆听笛声,理解“啼啭”、“喧噪”、“啁啾”的不同含义。

  (2)指导朗读。

  (3)引读积累。 在聂耳听来,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 [教学说明]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四、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1。填空提示,理解“渴慕”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在那满脸渴慕的神情中,在那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里,我们似乎感受到聂耳

  2。联系上下文,将描写笛声的语句串读品味。 [教学说明]通过填空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语言,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向往,对学习吹笛的渴望,自然地理解“渴慕”一词,通过串读,再度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理解“茫然若有所失”,积累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教学说明]先理解“若有所失”,再加上“茫然”一词进一步体会,强调听到笛声,聂守信就不由得出神了,听不到笛声,他就好像失去了重要的东西,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这位民间的老木匠吹奏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他。]

  4。引导概括,梳理文脉,板书归纳。 板书:渴望学 学会吹

  5。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想象补白 (什么时候) ,静静的甬通街荡漾着 的笛声,那笛声 在小小的木工间里, 老木匠和小聂耳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于是。

  6。理解 “莫逆之交”,板书归纳。

  7。读中悟情。 小结: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成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成为了知音,这就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成长的故事。 [教学说明]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五、总结课文、作业布置

  1。摘录、积累描写“傍晚时分”的语句。

  2。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到聂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设计:

  人民音乐家 聂守信出神听 渴望学 笛声 莫逆之交 学会吹 老木匠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3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4篇有叙事性的记叙文,也有说明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了受到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对于这样一些常识味很浓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呢?如何开展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呢?采用何种方式指导阅读比较合适呢?

  (一)加强课前指导,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需要动机,需要情境。因此,教师的“导”延伸到课前,对指导和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说明文《蝙蝠和雷达》之前,有必要先指导学生查找关于蝙蝠与雷达的资料,同时要教给学生分析、整理资料为己所用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书面材料或图片展示到班级墙报上,供同学们互相阅读……学生查找资料的预习无疑能为课堂更好地学习创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气氛,而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更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中的其它课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级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二)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功能。

  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把自己查找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深度和广度。例如《蝙蝠和雷达》中,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理解本文的难点。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回声》去理解,再结合课前学生查找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画示意图理解等方法,这个难点便可较好地解决。有学生提出疑问时,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蝙蝠与雷达的了解作解答或补充。这样,问题于学生,解答也回归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这也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抓住主要内容。在本单元的导语中,明确地要求我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的主要内容”。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自然之道》时就要给于落实。并结合课文,让学生了解一般的归纳方法: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主要讲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

  二、自然之道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探究

  1.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二) 合作交流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3、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

  1.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2.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 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 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1)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2)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3)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四)拓展延伸

  1. 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 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 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 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的主要内容。

  (一)预习探究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3、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 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2. 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3. 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三)品读感悟

  1.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 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教学设计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3. 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 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 小结: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

  1. 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 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1) 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4)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拓展延伸

  1. 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 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语文园地三》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①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②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③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④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①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②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个性展示台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教师做小结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①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②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③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④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②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③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④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4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ün)、州(zhōu)、争(zhy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同学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件04-08

小学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02-2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12-06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03-17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试题08-04

高中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制作01-12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提升试题08-04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走进社区02-04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社区服务01-22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我的社区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