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并且能够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情感。在当前情况下跟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发言)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自由读课文)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实践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2)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出示课件,并谈认识两个字的方法。)
(3)出示课件,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3.巩固识字。(游戏法检测)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指名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听火车开的声音,然后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车窗外的景色。)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课件)你看了这幅流动的画,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看图,想像并回答。)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读书中对这一幅流动的画的描写。(自己在小组里练读并指名读)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自由读)
5.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节:(出示课件)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煟熝生谈感受,看图说意思。
2.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了吗?板书:爱(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3.看到他如此热爱祖国的美景,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结合实际,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3.结束语: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2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他来到—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lǚ)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g)。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国工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大拇指汤姆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注意“剖”读pōu,不读pāo;“褴”“褛”这两个字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都以“衤”为偏旁;“拇”和“姆”要区分开。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大拇指汤姆(mǔ)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句导读:从“装扮”一词可看出,魔法师默林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是有目的的。]他来到一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 lǚ)的乞丐。 [①“热情地接待”“衣衫褴褛”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魔法师默林装扮成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段导读:用“虽然……但……”的句式写出夫妇俩并不快乐。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②默林主动询问夫妇俩不愉快的原因,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③“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一句写出了农夫的妻子怎样的心情?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妻子告诉默林,他们是因为没孩子而感到不幸。
默林很同情他们。[④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 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句导读:这句话说明了魔法师和农夫夫妇一样,也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⑤写汤姆还是和农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⑥“趁她不注意”“爬上”“想看”写出了汤姆怎样的性格特点?]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 [⑦“忽然”“顿时”“塞满”等词分别说明了什么?]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⑧本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特点?意在说明什么?]
段导读:汤姆不小心掉进了母亲和面的盆子里,处境危险。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 [句导读:面糊里的汤姆“又踢又踹”,让妈妈以为面糊着了魔,把妈妈吓了一跳。作者的想象既合理又奇特。]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⑨这段描写与汤姆有什么关系?]
段导读:母亲倒了面糊,恰好被路过的补锅匠拾起。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 [⑩这两个句子在语气上有什么特点?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 “连忙”“一股脑儿”说明了什么?]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 这句话表现了汤姆的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段导读:补锅匠以为是妖精来吓唬他,倒出工具袋中的东西跑了。汤姆自己跑回了家。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句导读:由于汤姆只有拇指那么大小,母亲怕汤姆被风刮跑,所以把他拴在蓟草上。母亲想得真周到,也为下文汤姆被牛卷进牛嘴里作铺垫。]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段导读:一头奶牛把拴着汤姆的蓟草卷到嘴里,汤姆急喊妈妈来救命。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 这句话中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一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段导读:第10~12自然段,写母亲及时赶到,救了汤姆。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句导读:可怜的汤姆被乌鸦叼走了,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历险。]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段导读:汤姆被一只乌鸦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一张嘴,他掉了下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句导读:幸运的汤姆刚摆脱鸦口又进了鱼肚,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 用“连……都……”的句式说明了什么?] 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ɡ)。[句导读:汤姆历经艰难,来到了王宫,成了国王的玩偶,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段导读:写汤姆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 汤姆用“不比……也不比……”的句式意在说明什么?]
国王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句导读:从国王的举动中能看出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段导读:通过汤姆的话,国王了解到了汤姆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于是国王决定让汤姆拿些金银去看望父母。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 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句导读:“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可见汤姆一路的艰辛。]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 “哭肿了”“高兴极了”“连忙”“细心地照料”这一系列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汤姆到家后,父母十分高兴。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 汤姆的行为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段导读:写汤姆每月都回去看望父母,父母也很为儿子骄傲,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汤姆每月都回家与父母相聚,成了父母的骄傲。
重点句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农夫和他的妻子帮助了一个不认识的乞丐,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带来了幸福。告诉我们善良是一种美德,可以给人带来幸福。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新词。
2.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故事,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能给我们讲道理,给我们以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 理解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姆 褴 褛 婚 剖 宠 款
自学时,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家。
重点:剖(pōu)
读准字音。剖开 解剖
(2)记、写生字、新词。
出示:拇 汤 姆 趁 妖 倒 厨 剖 鞠 躬 宠 肿 趟 逗 款 善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你认为哪些字令你关注?你打算怎样识记?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衣”字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义,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左上部是个“士”字。
(3)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大拇指 妖精 剖开 鞠躬 受宠 款待 善良
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喜出望外)
它出现在课文的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喜出望外”的意思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本课是说母亲找不到汤姆了,认为他一定是遇到了危险,十分着急。在这样的情形下,母亲看到他平安地回来,十分出乎意料,心里特别高兴。)
你能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今天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偶像——杨利伟叔叔。)
三 整体把握,理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找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汤姆每月都回家与父母相聚,成了父母的骄傲。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句投影。
一 导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昨天,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句子: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常识,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汤姆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格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的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课文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童话要说明的内容?
出示句子: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是为了索取;做人要善良。)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自己的善良之举而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法师默林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三 总结全文,体悟情感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能给人带来幸福。
1.本文突出了一个“险”字。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这种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可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方法。
2.在拓展阶段,可让学生再通读全文,教师提问启发:“汤姆身上还可能发生什么惊险的事?与同学交流交流。”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迁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呢?
二、学习字词
蓬(péng)蒿(hāo) 咫(zhǐ)尺(chǐ) 狼(láng)藉(jí) 呐(nà)喊(hǎn) 相(xiāng)形(xíng)见(jiàn)绌(chù) 精(jīng)巧(qiǎo)绝(jué)伦(lún) 美(měi)味(wèi)佳(jiā)肴(yáo) 鲲(kūn)鹏(péng) 混(hùn)淆(xiáo)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呐喊:乱七八糟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不如。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于理解
三、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思考:1、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二)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
规范:作者的观点 P89最后一段
3、归纳本文行文的特色:
(1)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
(2)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
(3)议论性的散文,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和感情色彩。
四、问题探究
(一)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1、敬重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2、畏惧是不是意味无所不为?
3、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
4、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二)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讨论
(三)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都是拟人的手法
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的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也是用拟人的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关系,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可比性。
五、作业
搜集资料(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练习一
二、结合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浪迹斑斑的矿空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三、学习反问的修辞方法
1、什么是反问?
2、梵文的作用?
3、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表达效果的不同
(课后练习三)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向你们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吗?(指名讲
讲)(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要让给长辈)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个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
18.孔融让梨(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孔融)写他的什么事?(写他让梨的事)。
指导看图,了解课文大意。
图中哪个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正音:让(rang):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韵母。
岁(sui):读准平舌音。
拿(na):读准鼻音“n”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新词。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文共有五句话,四个带“。”(句号)的句子,1个带“?”(问号)的句子。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来写,第1、2句为第1自然段,第3-5句为第2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低两个格写。(认识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讲读第1自然段:
第1小组读第1句,学生思考回答: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从图中哪里看出故事发生在“从前”?(图中人物的衣着是古时候的衣服,他们的头发梳妆也不同于现在,说明时间距离现在很远很远。)
课文不用“从前”,可以换个什么词?(“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
谁能用“从前”说一句话?
第2组朗读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时有多大?一天他和谁干什么?
(“四岁”说明孔融那时很小,相当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现在还小两三岁。)
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讲读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9)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生么吃小梨?从他的法和说话中,
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1)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
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13)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第2自然段。
朗读全文。
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
复述课文、指导写生字。
过程:
复习:背诵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哥哥,一个淹孔融)
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自由讲、四人小组讲、指名讲、师生评议)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一、谈话导入。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二、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三、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事例,并围绕中心有条理的写清事情的经过。
2、养成写前列提纲,写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经过。
2、写己认识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口述交流,确定事件。
(1)学生回忆以前做过或者遇到过的事,在小组内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遇到过的,现在认识到当时没做好的事。
(3)汇报、评说。
2、围绕中心,选择事例。事例必须有代表性而且是真实的,重点写清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要分步把经过写具体。
3、读写结合,借鉴方法。
(1)欣赏例文,借鉴运用的方法。
(2)再次修改,练说。
(3)师生共评。
4、编写提纲,动笔写话。老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恰当的方法来表现个人认识的变化,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互相交流,认真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把语句写通顺,更重点的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培养独立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学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富翁吗?(想)
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
通过故事,学生知道了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讨论结果可能是:
1.不吃白不吃。
2.死要面子活受罪。
3.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
4.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结果可能是:
1.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2.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不劳而获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3.宁愿饿死不吃白食。
4.吃完不让干活呢?]
(三)两组开始辩论。
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
(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
1.吃完不让干呢?
2.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
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
(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五、学生进行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有关语文教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7篇05-1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05-07
有关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01-21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6篇05-12
【热门】语文教案锦集7篇05-07
有关安全教案锦集9篇05-06
有关水教案锦集10篇05-13
有关识字教案锦集五篇05-09
有关环保教案锦集九篇04-28
有关桥教案锦集八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