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5-06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二、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身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身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身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估计: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3.和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考虑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7)分角色朗读2-5节,考虑: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8)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9)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同学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语文教案 篇2

  1、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

  劝学”中的“劝”字理解得准确与否是能否正确理解文意的一个突破口。“劝”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解释为“劝阻”、“劝解”等意。但是在古汉语中却不是这样解释。大凡古汉语中用“力”作形旁的,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劝勉,鼓励)”、“努(勉力)”、“劭(劝勉)”、“勖(xù)勉励)”等。“劝”也不例外,也是劝勉、鼓励之意。全文以“劝学”为题,就是鼓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字在现在也还保留着“鼓励”的意思,如:“天津劝业场”中的“劝”。

  2、本文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几个比喻?它们在表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是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一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3、第3段中用了几个比喻?它们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第3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的学习。

  4、第四段中作者共用了几个比喻?请分析其意义和关系。

  本段共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善成德”,正面说明了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的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积累还需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 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1、 自读品味法

  2、 导读提升法

  3、 讨论交流法

  4、 读写结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1、 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

  2、 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外部特征

  1、 分行。

  2、 音乐性。

  (二) 内在特征

  1、 精美的语言

  2、 隽永的滋味

  3、 纯粹的情感

  4、 深刻的哲理

  5、 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复习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重点说词语易错的地方。

  3.听写词语。

  4.互相判,订正。

  (二)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三人一组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1.组词。

  战()补()秋()怜()

  站()扑()伙()岭()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读给的字。

  ③比较每组字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

  ④口头组词。板书。

  ⑤齐读一遍。

  2.选字填空。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老师讲做的方法。

  ③指名读句子,想选哪个字。

  ④指名读、说。老师板书。

  ⑤齐读。

  3.照样子填空。

  例: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讲例子,明白意思。

  ③让同学做题。

  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所以()。

  4.把下面错乱词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爱长江我黄河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里棉花有和大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利奥父子情深,体会叙利奥的心理活动;

  2、 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三、 重点和难点:

  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活动。

  四、 教学过程:

   情感导入,整体感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小主人公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深夜坚持抄写签条,虽被父亲误解、冷淡、仍坚持着。因此,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带着问题读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是从哪里体会出叙利奥体谅父母、爱家人的?画出使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加以体会。

  小组讨论,体会后出声地读读。

   汇报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积极,但能否将你们各组的体会与全班其它组同学交流一下呢?老师可是迫不及待地想听喔!

  1、 让小组代表发言,抓重点句体会,各组相互补充。(略)

  2、 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集体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所发言的句子,均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作者把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记住,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现在,让我们把这些描写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句子朗读一下吧!

  3、 有感情朗读。

  4、 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备、误解、冷落后,所受的巨大的委屈只能咽着,但他停止工作了吗?(没有)

  (再次出示小黑板):1受到父亲的责备、误解后,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半夜又起来工作?

  2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

  4事情的结果怎样?

  5、 学生思考回答小黑板的问题

   总结,体会中心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配乐表演,品味父子情

  分角色表演最后一部分内容

   布置作业

  读了本课,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结合自己实际,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5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语文周记集合5篇04-25

语文唐诗教案08-27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5篇04-17

【实用】安全教案模板集合10篇05-04

【实用】美术教案集合五篇05-01

【实用】生日教案模板集合10篇04-21

【实用】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4-28

【实用】安全教案模板集合6篇04-20

【实用】北京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4-20

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