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练习题及答案

2022-09-15 语文习题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记录阅读时间,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1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15)分钟。

  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多少内容?

  (我一眼看到了“和氏璧”,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在阅读过程中圈画一些关键词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快阅读速度。

  2、主要内容: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3、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见秦王绝口不提以璧换城,便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地要回和氏璧,接着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然后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从蔺相如故意说和氏璧有点儿缺陷从而成功从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取回璧后让手下人化了装将璧先送回赵国,可见他十分机智;从蔺相如宁可与和氏璧一起撞在柱子上也不肯把璧交给秦王,可见他十分勇敢;从廉颇放话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为了不使将相不和导致国家力量被削弱而避免与廉颇相见,可看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从廉颇负荆请罪时蔺相如不仅没有责怪廉颇,反而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可见他宽宏大量。

  廉颇虽居功自傲、性格直率,但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从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可以从侧面看出廉颇勇武过人;从廉颇说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可见他生性耿直;从廉颇知道蔺相如避让自己的理由后,为了与蔺相如共同保卫赵国而主动负荆请罪,可见他知错能改、忠君爱国。

  《将相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一、比一比,再组词。

  璧( ) 秦( ) 廉( )

  壁( ) 泰( ) 镰( )

  避( ) 奏( ) 谦( )

  渑( ) 侮( ) 换( )

  蝇( ) 诲( ) 唤( )

  二、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三、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 ) 同甘共( ) 转败为( )

  异口( )声 里应( )合 口是心( )

  四、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 )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三件事总起因是( )。

  五、任选一题。

  1.复述“负刑请罪”这个故事并表演。

  2.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参考答案:

  一、完璧归赵、墙壁、回避;秦朝、泰然、奏乐;廉洁、镰刀、谦虚;渑池、苍蝇;侮辱、教诲;交换、呼唤

  二、1.火车通过大桥。2.飞机飞行。3.小吃店有小吃。4.台灯是礼物。

  三、积少成多、同甘共苦、转败为胜、异口同声、里应外合、口是心非

  四、三;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和好如初;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五、略。

【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将相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参考06-2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练习题12-04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题及答案07-09

将相和课件答案04-26

将相和阅读答案04-27

《将相和》阅读答案04-26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白鹭》练习题及答案08-27

将相和课内阅读答案01-19

将相和课内阅读答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