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020-12-27 古诗绝句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释】

  ①选自《柳河东集》。“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是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人。

  ②剑铓:剑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有“割愁还有剑铓山”。自注云:“柳子厚云:‘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皆岭南诗也”。

  ③若为:怎能。

  【译文】

  海边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

  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万份的话,分散在峰头上定能看到故乡。

  【赏析】

  此诗写登临怀乡。首句“海畔尖山似剑铓”写登临所见,作者看到柳州一带的山峰突兀峭拔,好似一把把“剑铓”。“剑铓”即剑顶部尖锐的部分,如此设喻,形象地刻画出海畔山峰的奇特突兀特点。邝露《赤雅》卷中:“阳朔诸峰,如笋出地,各不相倚。三峰九嶷,折城天柱者数十里,如楼通天,如阙刺霄,如修竿,如高旗,如人怒……退之‘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子厚‘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皆实录也。”说明,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这句属于写实,是对柳州一带山峰的十分贴切的形容。这一形容,直接引起下句的“割愁肠”。这剑芒似的尖山,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割人愁肠的感觉。

  三四句,进一步想象,诗人欲化身千亿,站在山头共望故乡。前两句已谈到,广西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联属。登高远望时,无数山峰就像无数伫立凝望的石人。诗人思乡心切,奈何一人之身难以表达强烈的乡情,他便把这千万座山峰想象成自己的化身,如此望乡,大概可以满足诗人的`心愿了。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真实感人。

  【拓展】

  柳宗元的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相关文章:

1.《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2.《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3.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歌赏析

5.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6.《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阅读答案

7.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8.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鉴赏

上一篇:七言绝句《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译文及赏析 下一篇:七言绝句《叹白发》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