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语录

2022-09-10 语录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指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语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俾斯麦语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俾斯麦语录

  1、世间堂皇之物每每与堕落天使相仿:华丽但欠和平,计划及努力卓越然不得成功,骄傲却又忧郁。

  2、我们德国人,除了上帝谁也不怕,但正是因为对上帝的敬畏,是我们珍爱并维护和平。

  3、笨蛋只会从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聪明的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

  4、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6、比起不靠谱的重点防护,还是全面防护值得信任。

  7、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8、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9、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

  10、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11、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12、人类的整个生命离不开三个论点:斗争产生一切,美德寓于流血之中,领袖是首要的、决定性的。

  13、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结所在,不在施行小惠,而在恢复民众的权利。

  14、尖头的子弹胜过尖刻的演说。

  15、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上,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进,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军备。

  俾斯麦事迹

  早年时代

  1815年4月1日午后1时,奥托·冯·俾斯麦诞生在普鲁士的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区申豪森庄园。他的母亲威廉明妮25岁,这是她的第四胎,前两胎早夭。父亲费迪南德43岁,看到儿子呱呱坠地,他心花怒放。这时费迪南德差遣一名仆人骑快马到柏林去了。次日正好是星期天,当柏林各教堂早祷钟声鸣响过后,人们可以在好几家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短讯:“我以万分兴奋的心情报告各位至爱亲朋,我的妻子昨日产一男孩,母子平安,谢绝贺喜。勃兰登堡申豪森费迪南德·冯·俾斯麦。”小俾斯麦的父亲费迪南德小时入军校,以前曾在腓特烈大王侄子的麾下与法国人打过仗,3年后退伍。1813年再次穿上军装入军事辅助队。费迪南德有个兄弟一直留在行伍里,他参加了1813—1814年对拿破仑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次战争中他当上了将军。

  俾斯麦的外祖父路德维希·门肯在腓特烈大王和腓特烈·威廉二世的朝中任过高等文官,当过普鲁士驻瑞典大使,任过内务大臣。门肯家族是书香门第,一百多年来,他们在大学当法律和历史教授或当律师。他们的祖籍是萨克森的莱比锡。俾斯麦出生后的第二年,他们家迁至波美拉尼亚的克尼普霍夫庄园,这是俾斯麦父亲在此地继承的3个小庄园中的1个。1822年,8岁的小俾斯麦在柏林威廉街139号普拉曼学校注册上学。这所学校是由基督新教中历史较为悠久的福音派牧师于1805年创建的。俾斯麦在学校里很快就学会了游泳和击剑,体操训练使他的身体更加结实强健。学校还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设计,让每个孩子在校园里耕种一小块土地。开始他和哥哥对突然离开家庭过独立生活不适应。但毕竟是孩子,整日有一群年龄相差无几的玩伴肯定开心。第一学年结束,俾斯麦的评语单上说:“该生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受老师同学们喜爱。”

  19世纪初,德意志还是个农业国,有3/4的居民生活在乡村。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1815年对拿破仑的战争取得胜利,德意志的近代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柏林因工商而致富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名牌学校接受教育,柏林贵族们讲究门第,大多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平民子弟为伍,他们不是另择贵族学校就是在家延聘教师。威廉明妮将俾斯麦送到普拉曼学校,无疑使她的孩子如鹤立鸡群。又一个学年后,俾斯麦显得与同学们格格不入。这也有些像拿破仑小时候上学的处境。小俾斯麦越来越厌烦柏林的都市生活,渴望在克尼普霍夫骑上他的小马到处漫游。他在学校常常用纸笔推算施特丁邮车到来的钟点和眼下离放假还有多少时日。这时与他为伴的常常是格林兄弟编的两本《儿童与家庭童话》和《德国民间传说》。

  俾斯麦11岁时,第四个学年后,学校评语说:“该生今后必须克制好发怒的习气,在学校的娱乐活动中应注意适度,不能放纵自己,更不能对作业敷衍塞责。”最后一学年时,普鲁士宫廷画师弗朗茨·克雷格尔曾给他画了一张肖像。它是一张半身的3/4侧面像,头微微向前倾,下巴微微收缩,一个结实的胖乎乎的小男孩,一头乱蓬蓬的硬扎头发,鼻子微翘,嘴宽,双下巴,招风耳,挺括的校服上翻出白衬衫领子,眼睛从右向左正视前方,一脸玩世不恭的微笑。

  教育历程

  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腓特烈·威廉文科中学,但仍然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学会了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掌握多国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俾斯麦爱好语文和历史,他的语言天才这时正初露端倪。古典拉丁语和希腊语是必修课。他先学了英语,两年后他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他还能说俄语;懂荷兰语和波兰语;还懂一种小语种。在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时古希腊史和古罗马史文献就是他们的范文、教材;学习德意志史时他觉得轻松愉快,他觉得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就是儿时在克尼普霍夫庄园听老牛倌布朗德讲过的有趣故事;英国历史是一些和德国历史不同的有趣故事。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格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了很多恶习,曾与同学进行过27次决斗。后来,虽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他却并不满意。虽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

  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再订婚约,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走了。结果俾斯麦只有带着欠债,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后,他与其哥哥分家,当上了庄园主人,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进入政坛。

  议员生涯

  这一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他首先是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2月中旬,易北河的凌汛到了。排山倒海的浮冰从上游堆移下来,若不及时疏导,就有可能在有河坝桥梁的地段壅塞堆集,大块的冰凌和不断累积的水压有可能冲决河坝堤防而吞没易北河两岸的田庄牧场。每年凌汛都有一个月左右。俾斯麦倒是很愿意接受这个挑战,他心中还有一个榜样,就是歌德在魏玛当大臣时在易北河上流耶那也身体力行斗过凌汛浮冰。因此他很称职,很快树立了正面的形象。他借此机会参加了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2月联合邦议会一位马格德堡市议员生病,格拉赫兄弟要俾斯麦代表他作为萨克森议员,去参加在柏林举行的联合邦议会会议。俾斯麦的田产在申豪森和克尼普霍夫,它们属于阿尔特马克和和波美拉尼亚,按理他不能代表萨克森贵族。朝中有人好做官,小格拉赫给他扯了一门萨克森贵族亲戚就上算了。1847年4月14日普鲁士联合邦议会会议开幕,俾斯麦于5月11日才赶到柏林。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时是1847年5月,俾斯麦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但就在次年,欧洲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鲁士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次革命。

  政坛发迹

  1851年,俾斯麦出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185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立即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称威廉一世。刚登基不久,威廉一世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当内相,因此并不履行。

  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普鲁士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取得了绝对胜利,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2]

  1862年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这个结局。他们会在我歌剧广场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不死得体面一些?是死在绞架上,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了一种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俾斯麦就任首相后,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他开始筹划三场王朝战争。

  铁血宰相

  1864年2月1日,普、奥联军6万多人,火炮158门,在普鲁士元帅弗兰格尔指挥下,向丹麦开战。7月初,日德兰半岛被占领,丹麦无力抵抗,被迫于8月1日向普、奥求和,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接下来的《加施泰因公约》是俾斯麦的得意之作,这个“猜不透的迷魂阵”规定,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管辖,与普鲁士接壤的荷尔施泰因反而归奥地利管辖,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应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俾斯麦以此为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1866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帝国枢臣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着德国统一。随着俾斯麦加紧统一德国,普法矛盾越来越尖锐。1870年,普法因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纠纷。普鲁士做了些让步,但拿破仑三世得寸进尺。当时在埃姆斯温泉疗养的威廉一世以温和的口吻予以拒绝,然后将其与法国大使会见的经过用电报通知俾斯麦,让俾斯麦对电报内容作必要的改动后发表。俾斯麦认为这是一桩对普鲁士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提供了一个刺激法国宣战的机会。在与军方人士商议后,他当即篡改电报内容,使其带上侮辱法国的口吻,并相信这“将对‘高卢牛’起到一块红布的效果”。7月13日电文一发表,便引起法国政府的狂怒。7月14日晚,法皇决定宣战,翌晨,法军接到动员命令。同日晚,普鲁士政府亦向北德意志邦联发出动员令。7月16日,南德诸邦也动员起来。7月19日,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就此爆发。

  而普鲁士则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发起进攻。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反攻法国。在色当战役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10月5日,威廉一世的大本营迁到距巴黎22公里的凡尔赛,百余年来这里都是法国国王的主要居住地和政府所在地。俾斯麦住在圣克卢大街普罗旺斯路一幢楼里。10月19日,威廉一世在陆军广场举行了阅兵式,以纪念莱比锡大败拿破仑一世57周年。1870年11月以来,俾斯麦在考虑,或许统一德国的时候到了。南德四个大邦,包括最好分庭抗礼的巴伐利亚,都有了统一的要求,他们派了代表团来凡尔赛。然而,对法战事正处在相持阶段。欧洲大国有插手干涉的迹象,尤以英国为甚。俾斯麦抓住契机,建议召开伦敦会议。会议使英国获得面子,俄国得到实惠,从而排除了列强对普鲁士割让法兰西的干扰。柏林帝国议会压倒多数通过,并宣布德国统一,以便获得大量赔款。[2]

  他们派出了30名议员组成的代表团于12月16日抵达凡尔赛宫。两天后的下午,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行政长官署大厅接见代表团。帝国议会主席,70岁的爱德华·西蒙致词:“愿陛下愉快地接过德意志的皇冠,以为我们的统一大业做出奉献。”同时递呈的函牍中,禀告议会通过了与南德各邦所签署的条约,以及对宪法的两处修改。议会还批给了政府1亿塔勒。去年,因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反对此项拨款,反对兼并法国领土而被捕入狱。这位主席正是1849年那位国民议会主席,当年他曾代表国民议会推戴威廉四世就德意志皇帝位,而为威廉四世坚拒。俾斯麦给威廉一世起草的答词,满是空洞搪塞的官腔。但也可算得上一次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登基前的公开声明。新的一年在炮轰巴黎外围要塞声中,在筹备德皇登基的紧锣密鼓中到来。威廉一世告诉太子,在第一位普鲁士国王加冕的170周年纪念日那天,即是1月18日宣告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

  俾斯麦刚当普鲁士首相时,并无多大名气,而且铁血政策的出笼,还给他带来了小恶名。普奥战后他任北德联邦首相,“铁血宰相”有大名声了;普法战后,帝国宰相、中将、侯爵加身,“铁血宰相”有了赫赫名声,成了欧洲家喻户晓的大伟人。但是这时在国内他的地位已有了隐患。

  退出政坛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即位99日后,腓特烈三世即病故。其孙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执政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于是,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2]1890年3月20日夜,世界各地都知道了这一头号新闻——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辞职。

  俾斯麦辞职或曰罢官后还在柏林待了9天。他到威廉一世墓献了3朵玫瑰;拜会了腓特烈三世的遗孀;新首相卡普里维将军就职的那天,他在皇宫做了示威性的亮相。威廉二世特地封俾斯麦为劳恩堡公爵,还将他晋升为陆军元帅衔海军上将。俾斯麦讥讽地说:“奇怪得很,皇上把出类拔萃的将军任为首相,却把轻车熟路的首相捧出来当个空头元帅、将军。老皇封我侯爵即是王侯殿下,还要公爵锦上添花?外出匿名?”9天中,慰问电报、信件、名贴、鲜花铺天盖地地向相府涌来。俾斯麦自嘲说,这是一级国葬。客人们也使他应接不暇,小邦君主、政党头头、各国大使川流不息。此中也杂有不少幸灾乐祸看风险者。3月29日,俾斯麦一家在民众的欢呼簇拥下来到达勒尔特车站。仪仗队和军乐队早恭候在此。列车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启动,俾斯麦眼前晃动的礼帽、头巾、手帕、飞吻,渐渐远去,它们全都像他的政治生活一样,留在了柏林。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身后之事

  1898年7月30日,铁血宰相俾斯麦悄然离世,享年83岁。身后之事,俾斯麦预先都有安排。报纸公布了1890年俾斯麦辞呈的全文。辞呈指斥威廉二世妄改外交政策破坏对俄友谊。俾斯麦去世时,威廉正泛舟夏天的大海上。得知消息他立即从挪威海滨返航基尔,并电告赫伯特移灵柏林举行国葬。8月2日,威廉抵达弗里德里希斯鲁,假模假样地向鲜花和花环丛中的俾斯麦遗体志哀。至于国葬,只好免了。老头早已选好此庄园一片针叶林中的一块空地。威廉碰了一鼻子灰返回柏林。

  7月31日,《帝国新闻》报道:皇帝陛下亲临弗里德里希斯鲁,对上帝为实现德国统一和这一不朽的伟大思想而养育的义工——俾斯麦深表哀悼。对威廉二世,俾斯麦是至死不买账的,他的墓碑上刻的字是:“冯·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实的德国仆人。”

  俾斯麦离世后不久,俾斯麦的政敌便迅速清除了他在政界中的势力,改革从此终止,德国迅速走向他生前一直努力控制及防止的军国主义,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俾斯麦语录】相关文章:

俾斯麦语录集锦11-10

俾斯麦名言06-16

俾斯麦名言09-29

俾斯麦名言9篇12-08

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10-25

情感语录经典友情语录10-19

午安语录经典语录10-20

气质语录经典语录10-20

立冬语录经典语录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