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

2023-11-21 阅读理解

  高中语文考高分有技巧,一个好的答题方式有助于高中生快速精准地完成考题。本文这套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套路和技巧,真正解决大家对于语文的解题困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 ,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

  答:不能删去,“_”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谋篇布局的好处

  情节-省去不必要交代,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简洁。形象-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有利于人物形象塑造。

  主题-有利于主题表达和突出。-丰富读者的阅读感受。

  双线索的好处

  模板:指出线索,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考虑。

  构思特色

  结构-伏笔巧妙,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情节-一波三折。-结尾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开头、结尾妙处

  主题-点明主旨,开篇点题。人物形象-(出现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环境-(出现环境描写)渲染氛围,交代事件发生环境。结构-引出下文,(铺垫、对比)伏笔,设悬念。情感-奠定情感基调。内容-暗示故事结局。

  题目

  提纲挈领,统摄全文。(双关的手法)揭示背景。引起读者兴趣。揭示主题。表明作者情感态度。强化艺术张力……

  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亲切真实,拉近与读者距离,便于抒情,产生共鸣。

  第二人称:抒情性,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拉近距离。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客观理性,深入人物内心,显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

  语言特色分析

  -化用引用,充满文学性。-修辞手法,抒情性,生动性。-形象化词语运用与新颖的词语搭配。-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节奏感,韵律感。-叠词-色彩,画面。

  方言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直白、诙谐幽默、质朴自然。

  辛辣的语言,发人深省。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

  一、修辞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3、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4、记述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5、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公式:

  ①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②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③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④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6、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7、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8、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9、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

  题目 内容 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

  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

  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

  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10、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11、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12、诗文佳句欣赏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13、说明文学家(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③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14、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

  公式:

  ①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②……描写了(或刻画了)……

  ③……意思是……

  15、前后照应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②……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16、巧设悬念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②……,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17、文章开头写景作用

  公式:

  ①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②……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18、记叙线索

  公式:

  ①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②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以上内容为答题规律,该如何具体运用呢?下面就具体题型来具体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内容理解题(选择题)

  提问方式: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下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事项

  1、提高阅读能力,短时间内把握文本信息;

  2、掌握现代文阅读各种设错陷阱:曲解文意、篡改原文、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强加因果、混淆时间、主次颠倒、过于绝对。

  答题技巧

  1、快读文章,把每段大意的句子划出。

  2、审清题目要求,如“正确/不正确”“符合文意/不符合文意”等。

  3、看选项,回归原文划出原句,排除迷惑选项。

  注意以下几类词:

  ①年代时间、数据;

  ②修饰限制程度或范围的词——大概、基本、关键、最、部分、凡、全、仅仅、几乎等;

  ③逻辑关联词——因此、由于、不仅……还、只有……才、只要……就等;

  ④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4、比对选项和原文,无法完全判断选项正误时,圈出疑惑点,比较哪个问题更明显。

  (二)布局谋篇题

  提问方式

  1、以……标题/开头/结尾/布局,有什么作用/艺术效果?

  2、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阅读主观题答题要从文中来,直接来源于文中或在文中提炼。

  答题模式

  积累答题术语,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

  1、点明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结构上”的作用:

  (1)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2)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充实内容。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强化作者情感。

  2、指出在“思想内容上”的作用:

  (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三)语言修辞题

  提问方式

  1、说明……词/句子的含义?

  2、……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

  积累各类修辞手法的作用:

  描绘类:生动、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突出强调、凝练集中,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增强语气,强调、强化,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答题模式

  1、确认词/句子的修辞手法,联系修辞本身的作用。

  2、结合具体的句子语境,联系前后句、文章主题深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断句题(选择题)

  提问方式: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事项

  1、特殊字词断句。利用句子的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断句。

  2、句子结构断句。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问题。

  答题技巧

  1、要通读全文,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二)文学常识题(选择题)

  提问方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事项:主要考察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文书的名称、朝廷的官职、礼仪及某些避讳的说法等。

  答题技巧

  1、文学常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

  2、实在选不出来,一般影视或小说中涉及最多,最常见的错误率越大,主要是迷惑考生。越是生僻的知识正确性可能越大。

  (三)翻译题

  提问方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事项

  1、保证语法的准确性。

  2、找准重点词。

  3、六不译: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古今义相同的词。

  答题技巧

  1、重点词汇直接翻译,抓住采分点。

  2、利用特殊句式得分。判断句要翻译出“是”、省略句要译出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被动句变成正常语序。

  (四)诗词鉴赏题

  提问方式:本诗的第四句广受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分析诗中的情感。

  注意事项

  1、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把握好意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2、抓住题目、作者、注释、历史时期隐含的信息,确定大的情感基调;

  3、注意诗歌中的意向和关键词,理解诗人为何有这一情感。

  答题技巧

  1、相关句子写了什么内容(景物),描绘了什么意境;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光答“表达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五)名篇名句默写

  提问方式

  1、空出两个句子,根据前后句填空。

  2、某篇诗中“___,___”两句描写了……的景象。

  注意事项

  注意平时的默写落实,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多写诗词中的生僻字,易错字,不要只背不练。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成语部分

  提问方式:以下句子中,成语表达正确的是?

  注意事项

  注意成语表达的出题陷阱:

  望文生义: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前后矛盾,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存在问题。

  褒贬失当。如: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形容名声大。

  语境不合。如: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琵琶别抱”专指旧时妇女改嫁。

  重复赘余。如:让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指内行的人笑话,不能再加“让人”。

  (二)语病部分

  提问方式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注意事项

  1、寻找句子敏感点,积累平时经常出现的病句模式。

  2、合理判断句子顺序:

  ①分析句子成分。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

  ②判断句子逻辑。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敲黑板: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主要靠日常记忆,病句总结模式,基础部分的积累不要偷懒哦。

  四、写作(60分)

  写作类型: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注意事项

  1、谨慎审题,切忌跑题。

  2、切忌题目忘写或字数不够。

  3、字迹清楚,卷面干净,切忌潦草

  4、作文注意分段,五六段为佳。

  5、确定好作文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切忌四不像。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1、审题,找准材料立意

  全面解读材料,审材料、审提示、审要求,辨明主次。

  2、题目紧贴材料,抓住老师眼球

  拟题要求: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如写道德类材料,“莫使道德向隅而泣”“看客们,醒醒吧!”等题目很能博得好感。

  3、适当运用题记

  题记要与材料关系密切;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防止题记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4、开头紧扣主题,观点鲜明

  简练开头,最好两行半字数。同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开头,如六要素开头、悬念开头、修辞开头、典故开头、诗文开头等。考生要多积累文学典故、名人名言或万能开头,考场灵活运用。

  5、正文内容多引用素材

  注重积累正反对比的素材、新颖或引起关注的热点素材,使文章充实有说服力。

  6、结尾总结、深化论证

  结尾要强有力呼应开头,将文章主体进行深化。如果无法深化,也要归纳全文,扣准主题。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全套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最后再说一下,孩子的学习就跟我们的工作一样,都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做学习规划和指导是宜早不宜晚。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2篇04-17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04-17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0-26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07-14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07-16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10-26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15篇(热)07-20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07-20

《雨巷》阅读理解和解题技巧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