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春寒》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3-06-15 阅读答案

  【原文】:

  陈与义《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a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

  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风:这里泛指风雨。

  未了:没有完结。

  怯:害怕。

  园公:指陈与义。北宋“靖康之难”时,诗人避兵到巴陵,借居在一个小园里,自号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不惜:毫不可惜。

  【翻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看,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尚未绽开的蓓蕾不吐艳了。园林中的新花嫩叶全在寒风冷雨中萧瑟。这怎不叫人担心害怕呢!瞧,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居然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灿烂地开放着。

  【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阅读训练】: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参考答案】

  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 相关推荐

【陈与义《春寒》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附赏析06-15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附赏析06-15

杜甫《江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06-13

杜甫《客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06-13

刘禹锡《始闻秋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06-13

张仲素《秋夜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06-13

胡令能《小儿垂钓》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06-14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11-23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