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阅读答案

2022-11-15 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

  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春日阅读答案2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扬花去却来。

  季重①旧游多丧逝,子山②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③。

  【注】①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②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③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8.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9.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

  答案:

  8.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9.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春日阅读答案3

  原文: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傍:靠近。

  问题:

  (1)一、二两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参考答案:

  (1)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勃勃生机的春景图。

  (2)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1分)“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所要表达的却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1分)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1分)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春日阅读答案4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春 日

  晁冲之

  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

  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著笑向春风。

  (1)李诗用字讲究,其中“自”字精炼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2)两首诗都是写“春日”,表现的感受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一种空廓无聊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1分)既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又含有对世态炎凉的不屑之意。(1分)

  (2)(4分)不相同。李诗借春光远逝,落花狼藉,家门自闭等意象,表现自己孤寂与忧愁。晁诗意境开阔,乐观向上;通过“借颜色”、“向春风”等语,表现出一种不服老的精神。(答出“不相同”1分,两诗的感情基调答对各1分,能分析1分,共4分)

  二: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①桃花。

  春日即事

  【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③,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释] ①趁:追逐。②李弥逊,字似之,宋朝吴县(今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③张罗地:指门可罗雀的地方。

  1.两首诗均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2分)

  2.两首诗都写春,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借景抒情(2分)

  2. 晁诗通过描绘草木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的春日景象,表达了对春日的喜爱、不舍之情;李诗写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的凄凉景色,寄寓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4分。两诗各2分,需结合诗句分析)

春日阅读答案5

  春日临池

  (北朝) 温子昇 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颻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⑴ 嵯峨、 飘颻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加以说明。(4分)

  ⑵ 诗歌后四句拿古人自比,以抒胸臆。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 ⑴.【参考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春日傍晚时分池中绚丽壮观的景色。嵯峨句写出漫天云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峥嵘多姿;下一句写云霞逐渐四散,池中的倒影也不断变化,在粼粼波光中,万千光点闪烁不定,犹如片片碎金令人迷醉。

  【评分标准】:手法1分(应答出比喻才得分);总写壮观景色1分;对两句诗的描写各1分。

  ⑵.【参考答案】:句中徒自临濠渚、谁辩游鱼心用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争辩鱼之乐的典故;自比庄子,而无惠施,只一个人站在濠渚,没人去体会游鱼之心;而 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 用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典故;自比伯牙而无钟子期,只好一个人独自弹琴;表达了诗人好友不遇,知音难觅的怅惘和失落。

  【评分标准】:分析两个典故内容或自比对象,2分,指出胸臆1分。

春日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颈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2.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2分)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2分)

春日阅读答案7

  春 日 [南宋]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简要赏析颈联中“逆”“私”二字的精妙之处。(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幽情”。(4分)

  10.(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1分)一是忧国之情。(1分)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2分)

春日阅读答案8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注】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春日田家

  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写绿色的桑树高高低低,与平坦的地势形成了参差之美,具有明显农家特征。

  B、第一首后两句描写江南春天雨后,新枝嫩叶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鸟鸣花繁的绚丽景象。

  C、第二首纯用写实,从田间写起,先写黄雀,后写山叟,再写种树,最后写节气,娓娓道来。

  D、两首诗的内容都带有鲜明节令特点和地域特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16、这两首诗都写了农人的活动,在对象选择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5、C(“纯用写实”错,“明朝种树”不是写实)

  16、

  (1)欧诗选择农人祭祀田神后欢声笑语的场面,表现了兴旺热烈的农村生活;(3分)

  (2)宋诗选择山叟话旧、夫妻夜谈等细节,表现了自由的乡村生活。(3分)

春日阅读答案9

  春日忆李白

  唐代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注释

  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上四称白诗才,下乃春日有怀。才兼庾、鲍,则思不群而当世无敌矣。杯酒论文,望其竿头更进也。公居渭北,白在江东,春树春云,即景寓情,不言怀而怀在其中。王嗣奭《杜臆》曰:公怀太白,欲与论文也。公与白同行同卧,论文旧矣。然于别后另有悟人。因忆向所与言,犹粗而未精,思重与论之。此公之笃于交谊也。)

  作品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俗话说的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

  作品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1 --4)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5--6)三联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7-8)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人写起,接着论诗,进而思人最后期盼见面,当面以“论文”结,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高考题:

  (1)这首是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

  从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的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表达双方翘首以望的思念之情:杜甫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他。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思路脉络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首先赞美李白的诗歌,转而对李白的思念,最后表达自己渴望想见,切磋诗艺的愿望。

春日阅读答案10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

  答案:

  (1)本诗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上林苑里鲜花盛开,细柳营前柳枝新绿,本是乐景;“徒”“漫”二字表明没有亲友一同欣赏,面对此景比没有美景时更增哀情。

  (2)本诗结尾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构思新颖。作者将思念化为祝愿,将孤独化为希冀,昂扬乐观,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

春日阅读答案11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高考试题及阅读答案

  (1)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感情的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赏析: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颈联写抬眼所见。霭,轻烟。断霭,谓烟时起时没。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对仗。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论:如果光看正史里的寇准,是断然想不出他会写出这样的诗,宋初诗坛分三种体,一是白体,二是晚唐体,三是西昆体。寇先生则是晚唐体的盟主,也是其中的一个异类,因为他官做的大,而爱好写这种诗的人大抵都是和尚和隐士。比如宋初的“九僧”,比如林和靖隐士,还比如魏野隐士。他们的本来就是“我是清都山水郎,几曾着眼看侯王”的那种tease。终日介的闲着,所以就爱在狭小的空间里苦吟出一些清新自然的景色。尤其喜欢把功夫用在中间两联上,句式大抵是前两句为二一二,后两句为二二一,还把单音节处作为“诗眼”,呕心沥血的加以琢磨。象寇公这首诗,中间两联就历来受人追崇,北宋翰林图画院还曾“野水”这一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画画水平的高低,可见这一联确为写景之佳句。

  全诗前三联全是写景,后一联由景生情,做到了交融。首联点明地点,古人大抵一登楼就感触良多,曾在帅哥刘表手下工作的王粲同志就是力证。又如古来那些恨恨不平的人们总要喝酒一般,陶渊明先生又可算做一个具体的例子,陶先生曾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就解印绶去职。诚然可敬可佩,虽则陶先生一不买**,二没有“低保”可吃,三更没有加入工会,然而家中却还有“奴子”,由此足可见他“不折腰”的底气所在,不然饿死与南山之下怕也是情理之中。

  颔联就是化用韦苏州《滁州西涧》的名句了,黄鲁直每每引以为自傲的就是他所创的“脱胎换骨大法”和“点石成金大法”,古代虽不讲究知识产权,然而儒家学派的学风却是不容于抄袭的,寇老西儿这一联乃从楼上的视角来看,所以野水和孤舟的描写要虚,但结合整诗来读,则意境更为丰厚。颈联所写的景物则更抬眼所见,最后一联则化景为情。“惊”字为眼,情却没有表露,含不尽于意外本是宋人所追求的境界。宋初追随晚唐贾岛、姚合路线的晚唐体,寇公的这首诗实可算个一个代表。北宋翰林图画院曾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考题,夺魁的人这画的是“一船夫睡在舟尾,横一孤笛。”

春日阅读答案12

  春日

  王安石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燕①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②。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注]①燕,也作“雁”。②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里有“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春日》暗示了写作内容,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暮春情景,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颔联写黄莺依然寻找以往的老朋友,燕不嫌人们家里贫穷,表现它们知道念旧、懂得感恩。

  C.颈联化用杜甫的“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诗人稍加改编,表达出自己笑迎宾客的心情。

  D.尾联写诗人借酒浇愁,面对大好春景,梦回故乡,很快从愁绪中解脱,体现出豁达的个性。

  16.诗的首联流传甚广,请从语言以及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15.C

  16.①运用叠词,描写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但依然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②通过描写乐景反衬后面的哀情,情感起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苦闷之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笑迎宾客”错,诗句“门无长者车”是说没有客人来,应是“孤独苦闷”。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语言:“冉冉”意思是慢慢地,“菲菲”是形容花草茂盛、美丽的样子,首联“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运用“冉冉”“菲菲”这两个叠词,分别描写出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的情景和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

  情景关系: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意思是春天慢慢地进入了后期,香气馥郁中各种植物繁花竞放,描写了春天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景色。描写的是乐景。

  而从颔联和颈联来看,颔联“莺犹求旧友,燕不背贫家”,黄鹂鸟儿依然在寻找去年一起唱歌的老朋友,燕子不嫌主人家贫穷仍旧来筑巢建家,通过黄鹂寻找老友、燕子不嫌贫穷,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屋内有招待客人的浊酒,门口却无来访的客人,通过“有”和“无”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抒发的是哀情。

  所以从表现手法上看,首联的乐景反衬后面的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反衬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苦闷之情。

春日阅读答案13

  春日暖阳阅读答案

  ①冬天风大,摇着树的影子。我看见了三十年前的我,和同学们挤在学校前的一面土墙上,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痒。昏黄的阳光笼罩大地。

  ②操场一角有一位老人,戴绒线帽,穿黑色棉袄。他用红薯糖做糖塑,卖五分钱一只。一只火炉,火炉上一只铝锅,加热后的红薯糖,像柔软的琥珀,温润光泽。老人拿一只小勺,舀一勺糖,他抖动手腕,液体的糖从小勺中流出,流到铁砧上,铁砧上有一只竹片。围绕这只竹片,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

  ③竹片拿到手里,上端的糖塑栩栩如生,晶莹剔透。要么是花脸典韦,要么是手提哨棒的武松。这是位民间高人,他稔熟四大名著里的形象,用糖来一一勾勒。糖塑再好,无奈舌头贪婪,昔日英雄,几分钟后,终将在舌尖上落难。

  ④ 一群孩子簇拥在周围,高举手中的五分钱。我挤在其中。突然,身后有人清晰地叫了一声:“查一路,你没有爸爸!”回身一看,竟是我的同桌,我踩了他的脚尖,没容我解释,他已经拔剑出鞘了。一下,就击中了我。

  ⑤是的,这年的秋天,我父亲死了。这是我的疼痛和短处。我成绩优异,品行端正,长相清秀,老师喜欢。可是我没有父亲。我羡慕那些有父亲的同学,他们的父亲大都是农民,高大剽悍,孔武有力。扛着锄头在教室外巡视,透过破窗向教室里偷看,用目光打压他人,呵护儿子。

  ⑥待在那里,我试图抓住什么来抵御内心的疼痛。我没有哭,因为我没有哭的习惯。但无力反击,因为说不出话来。这年我才八岁。

  ⑦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往人心窝里捅刀子,不要想吃我的糖塑,你滚一边去!”他最终没有给我的同桌糖塑。

  ⑧轮到我时,他递给我两只。举起其中一只,是举棒的悟空。这只很大,悟空刚劲神武,一棒冲天,横扫阴霾,是送给我的。放学的路上,我把它举起来,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的,暖暖的。我看了很久,风很大,人并不觉得冷。

  ⑨我把它插在窗台上,有时候我把它拿到屋外对着阳光扬起脖子,阳光变成了深红色,暖暖的。我想把它留很久。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粘住了几只飞虫。母亲说,吃了吧。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屋外,阳光热烈而凶猛。一切都会好起来。

  ⑩人生的路上,我努力去遗忘别人曾经给予我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积攒多了,心里就有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不会离我很远

  1)文章题目“冬日暖阳”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文中有很多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围绕这只竹片,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

  3)文中多出写到冬天的“风”和天气的“寒冷”,有什么作用?

  4)对“老人”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1、老人对我的爱护,像冬天的一般温暖了我的心,人间的温暖,。

  2、通过“浓墨色彩”“”这两个形象的比喻,突出老人做糖塑的高超技艺。

  3、从冬天的风和天气的寒冷,衬出人间的关爱能给人以温暖。

  4、老人对丧父的“我”给予无限的关怀,替我斥退嘲讽“我”的同桌,不卖给他糖塑,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抚慰,是一个温暖和蔼的老人。

春日阅读答案14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乙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①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②,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③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④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注释]:①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②内署:王维的办公处。③采访使:官职名。④开元:唐玄宗年号。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偕( ) (2)会( ) (3) 期( ) (4)卒( )

  7、请用两个“/”给【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8、翻译【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 ②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9、【甲】文中写出了作者登楼前后的两种心情,请用【甲】文中两个字进行概括。(2分)

  10、孟浩然虽才华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从【乙】文中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2分)

  11、请结合孟浩然给自己取的字和【乙】文中孟浩然的行为表现, 说说孟浩然是一个有怎样性格的人?(2分)

  12、积累链接:由【甲】诗中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与我们曾经学过的那句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写出这句诗及作者与诗题。(2分)

  6、(4分) (1) 偕( 一起 )(2)会(适逢,正赶上) (3) 期( 约定 ) (4)卒(最后)

  7、(2分)朝 宗 怒∕辞 行 ∕浩 然 不 悔 也

  8、1、曾经在太学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人敢和他比的。2、我听说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

  9、(2分)聊、惊

  10、(2分)喜好归隐,不善交际,敢说真话,不顾情面(答出二点即可)

  11、(2分)一身正气、不畏权贵、洒脱自由、归隐山野、不慕荣名(答出两点就可)

  12、(3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日阅读答案15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注】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 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 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地写出来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 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 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参考答案

  1.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和手法分析。D项,颈联写景,只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居春色的喜爱之情;E项,诗人并非“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而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喜爱之情。①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春日山居寄友人”及山水景色的描写等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喜爱之情。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最后“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是直抒胸臆。

  点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如本题“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

【春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春日阅读答案02-02

春日阅读答案【精选】03-25

春日阅读答案11-15

春日阅读答案11-15

《春日》阅读答案10-29

《春日即事》及《春日》阅读答案12-29

春日感怀阅读答案03-03

春日 秦观阅读答案11-20

《春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12-30

宋词春日阅读答案11-30